我有一个渔具工坊 第49节
双方僵持了几秒钟,“哗啦”一声,那鱼最终还是被崔小理给从水底拽了出来。
崔小理用力一挑,鱼就被弹到了他的手中。
青黑色,带着淡淡的花纹,身体无鳞,脑袋扁扁的,还长着胡须,两个绿豆般的小眼睛炯炯有神。
好家伙,原来是一条鲶鱼,还在“咕咕”的叫呢。
崔小理伸手一拿,摸了一手粘液,滑不溜秋的一把还没捏住。
提着鱼线,这才发现鱼钩被这家伙吃进了肚子里。
不奇怪,鲶鱼也是比较凶猛贪吃的生物,和黑鱼有的一拼。
拿来取钩器,将鱼钩取出,崔小理随手就将鲶鱼给放了回去。
旁边的崔策诧异道:“扔了干嘛,这么大鲶鱼你都不要啊?”
“太小了,一斤多点的鲶鱼没有什么吃头。”
“牛逼。”
可能是这条小河的资源真的很好,之前没有什么人钓过。
崔策也钓了条大家伙,一条大鲫鱼,不知道有没有一斤,就算没有也差不多了。
给他乐的,鱼都钓上来半个小时了,还在大声的发表着刚刚中鱼时候的感想。
第56章 再战太阳公园
十点多钟,太阳已经很大了。
崔策两人热的满脸都是汗,皮肤都晒红了,跟猴屁股似的。
再加上这个点也停口了,好不容易来个口,还不是什么正经鱼,两人便萌生了退意。
“小理,走呗,不钓了,听说街上新开了家过桥米线,我请客,正好我们俩的海钓竿到了,下午去海钓。”
“嗯,行呢,走吧。”
崔小理倒是没怎么流汗,不过也停口了,半个小时才钓了两个白条。
将鱼竿收了,把鱼桶里的小鱼都放掉。
只留下三两以上的几条鲫鱼,提着到了崔双面前,作势就往他的桶里倒。
崔双连忙阻止,说:“我不要,这里够吃了,小爷。”
“没事,你回头匀点给你爷爷家吃。”
崔双的爷爷,就是崔小理的二叔,之前送黑鱼的那家。
崔双一听,顿时有些惭愧。
不是崔小理说,他还真没想到这一茬。
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小爷,要不还是你送去吧,不然我妈知道了,回头又…”
崔小理一愣,点了点头:“行吧,我自己拿去。”
东西少就是好收拾,崔小理两下就整好了。
渔具包往身后一背,鱼桶和小马扎都放到了电动车上。
崔策用的新鱼竿,宝贝的不得了。
拿卫生纸擦了又擦,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木盒中,让崔双拿着。
“好好拿,别给我磕坏咯。”
“…”
几人一溜烟的回了家去,主要是把鱼放回家。
崔小理则提着鲫鱼送到了二叔家里,二叔推辞了数遍,好不容易才给收下。
回到家后,崔小理将鱼桶用清水涮了下,鱼竿放回去,换上了海钓的装备。
一根路亚竿,一根矶钓竿。
正好,前天刷的蹬礁鞋已经干了,换上。
一丝阴影笼罩下来,同时吹来的还有一阵凉风。
崔小理抬头一看,云彩够大的,还起风了,不知道会不会下雨。
不过这天气正好钓海鱼。
正收着衣服呢,崔策和崔双就找了过来。
“小理,走咯,还弄好吗?”
“好了,我收一下衣服,下午可能有雨。”
“嗯,也得下下雨,这天气要把人热死了。”
这次两人都戴了帽子,还戴了冰袖,看上面没洗干净的泥点子,估计是插秧的时候家里人用的。
崔小理一看,就打消了去拿两套防晒装备给他们的想法。
将东西收拾好后,几人便出发去了街上,新开的一家过桥米线,老板是云南人,正宗的很。
贵倒是不贵,10块钱一碗。
崔策非要请客,抢先扫码付了钱。
过了一会儿,老板吆喝了一声:“5号桌的米线好了。”
“来了!”
崔小理三人去端了米线,学着前面的客人,来到消毒柜旁边的桌子上舀起了配料。
配料种类还挺多,肉酱、辣子、蒜泥、葱花、香醋啥的,随便打。
崔小理没啥忌口的,一样都来了点,肉酱来了两勺子。
端回自己的桌子上,拿筷子一拌,汤汁上飘起一层红油,配上雪白的米线,看的人食指大动。
其实,崔小理不太喜欢吃面条状的食物。
不管是面条也好,还是粉丝也罢,都不太喜欢。
不过这米线还可以,味儿特正宗,尤其是这肉酱,肉沫和蘑菇一块熬的。
别人不知道,崔小理可是知道,他老舅家就在云南,之前去那吃过。
如果这里面的蘑菇能换成野山菌就更好了。
米线的量也大的很,大瓷碗跟个盆一样。
吃完了饭,崔小理带着两人回了店里,拿鱼饵。
婷婷正在弄电脑,见老板来了,甜甜的招呼了一声:“老板好。”
“嗯,婷婷,吃了没。”
“还没有。”
“怎么还不吃呢。”
“还没到12点。”
“记得吃饭啊,我走了。”
崔小理拿鱼桶捞了点活虾,带上相机,招呼了一声,带着崔策和崔双就走了。
出了门,崔策朝着崔小理挤了挤眼睛,笑的十分猥琐:“可以啊小理,老牛吃嫩草。”
“…”
“我没吃嫩草啊,人家来打工的,再说了,我什么时候成老牛了。”
“别解释,我懂,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你这都什么玩意,一套一套的,快点拿鱼竿去,不然等下下雨了,还钓个屁。”
“怕啥,大风大浪出大鱼啊。”
崔策去驿站拿了快递,当场就拆了起来。
里面两套蓝色的海钓竿,崔双也有一份。
只不过那做工嘛,呃,还没试呢,光肉眼就能看的出来,挺粗糙,挺敷衍的。
渔轮还tm是塑料的。
鱼竿也很硬,蓝色的喷漆怎么看都带着股子廉价感。
“你们这竿子多少钱一套买的?”崔小理问道。
“40啊,拼夕夕买的。”
“…怪不得。”
崔策崔双俩人倒没有啥失望的情绪,反而挺开心的。
本来就是嘛,人家没嫌你穷,你也别嫌人假啊。
起码能钓鱼不是。
而且,商家还贴心的每人送了两幅串钩子线,铅坠也有。
这子线弄得还挺有意思,为了防止缠绕到一块,每一个鱼钩都用个小塑料管给支棱了起来。
就跟扎了冲天辫一样。
事不宜迟,装备搞定之后,几人便直奔海边而去了。
考虑到风这么大,崔小理就没带他们俩去那个礁石滩。
因为地形原因,那里的海浪本来就比较凶猛。
崔小理用力一挑,鱼就被弹到了他的手中。
青黑色,带着淡淡的花纹,身体无鳞,脑袋扁扁的,还长着胡须,两个绿豆般的小眼睛炯炯有神。
好家伙,原来是一条鲶鱼,还在“咕咕”的叫呢。
崔小理伸手一拿,摸了一手粘液,滑不溜秋的一把还没捏住。
提着鱼线,这才发现鱼钩被这家伙吃进了肚子里。
不奇怪,鲶鱼也是比较凶猛贪吃的生物,和黑鱼有的一拼。
拿来取钩器,将鱼钩取出,崔小理随手就将鲶鱼给放了回去。
旁边的崔策诧异道:“扔了干嘛,这么大鲶鱼你都不要啊?”
“太小了,一斤多点的鲶鱼没有什么吃头。”
“牛逼。”
可能是这条小河的资源真的很好,之前没有什么人钓过。
崔策也钓了条大家伙,一条大鲫鱼,不知道有没有一斤,就算没有也差不多了。
给他乐的,鱼都钓上来半个小时了,还在大声的发表着刚刚中鱼时候的感想。
第56章 再战太阳公园
十点多钟,太阳已经很大了。
崔策两人热的满脸都是汗,皮肤都晒红了,跟猴屁股似的。
再加上这个点也停口了,好不容易来个口,还不是什么正经鱼,两人便萌生了退意。
“小理,走呗,不钓了,听说街上新开了家过桥米线,我请客,正好我们俩的海钓竿到了,下午去海钓。”
“嗯,行呢,走吧。”
崔小理倒是没怎么流汗,不过也停口了,半个小时才钓了两个白条。
将鱼竿收了,把鱼桶里的小鱼都放掉。
只留下三两以上的几条鲫鱼,提着到了崔双面前,作势就往他的桶里倒。
崔双连忙阻止,说:“我不要,这里够吃了,小爷。”
“没事,你回头匀点给你爷爷家吃。”
崔双的爷爷,就是崔小理的二叔,之前送黑鱼的那家。
崔双一听,顿时有些惭愧。
不是崔小理说,他还真没想到这一茬。
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小爷,要不还是你送去吧,不然我妈知道了,回头又…”
崔小理一愣,点了点头:“行吧,我自己拿去。”
东西少就是好收拾,崔小理两下就整好了。
渔具包往身后一背,鱼桶和小马扎都放到了电动车上。
崔策用的新鱼竿,宝贝的不得了。
拿卫生纸擦了又擦,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木盒中,让崔双拿着。
“好好拿,别给我磕坏咯。”
“…”
几人一溜烟的回了家去,主要是把鱼放回家。
崔小理则提着鲫鱼送到了二叔家里,二叔推辞了数遍,好不容易才给收下。
回到家后,崔小理将鱼桶用清水涮了下,鱼竿放回去,换上了海钓的装备。
一根路亚竿,一根矶钓竿。
正好,前天刷的蹬礁鞋已经干了,换上。
一丝阴影笼罩下来,同时吹来的还有一阵凉风。
崔小理抬头一看,云彩够大的,还起风了,不知道会不会下雨。
不过这天气正好钓海鱼。
正收着衣服呢,崔策和崔双就找了过来。
“小理,走咯,还弄好吗?”
“好了,我收一下衣服,下午可能有雨。”
“嗯,也得下下雨,这天气要把人热死了。”
这次两人都戴了帽子,还戴了冰袖,看上面没洗干净的泥点子,估计是插秧的时候家里人用的。
崔小理一看,就打消了去拿两套防晒装备给他们的想法。
将东西收拾好后,几人便出发去了街上,新开的一家过桥米线,老板是云南人,正宗的很。
贵倒是不贵,10块钱一碗。
崔策非要请客,抢先扫码付了钱。
过了一会儿,老板吆喝了一声:“5号桌的米线好了。”
“来了!”
崔小理三人去端了米线,学着前面的客人,来到消毒柜旁边的桌子上舀起了配料。
配料种类还挺多,肉酱、辣子、蒜泥、葱花、香醋啥的,随便打。
崔小理没啥忌口的,一样都来了点,肉酱来了两勺子。
端回自己的桌子上,拿筷子一拌,汤汁上飘起一层红油,配上雪白的米线,看的人食指大动。
其实,崔小理不太喜欢吃面条状的食物。
不管是面条也好,还是粉丝也罢,都不太喜欢。
不过这米线还可以,味儿特正宗,尤其是这肉酱,肉沫和蘑菇一块熬的。
别人不知道,崔小理可是知道,他老舅家就在云南,之前去那吃过。
如果这里面的蘑菇能换成野山菌就更好了。
米线的量也大的很,大瓷碗跟个盆一样。
吃完了饭,崔小理带着两人回了店里,拿鱼饵。
婷婷正在弄电脑,见老板来了,甜甜的招呼了一声:“老板好。”
“嗯,婷婷,吃了没。”
“还没有。”
“怎么还不吃呢。”
“还没到12点。”
“记得吃饭啊,我走了。”
崔小理拿鱼桶捞了点活虾,带上相机,招呼了一声,带着崔策和崔双就走了。
出了门,崔策朝着崔小理挤了挤眼睛,笑的十分猥琐:“可以啊小理,老牛吃嫩草。”
“…”
“我没吃嫩草啊,人家来打工的,再说了,我什么时候成老牛了。”
“别解释,我懂,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你这都什么玩意,一套一套的,快点拿鱼竿去,不然等下下雨了,还钓个屁。”
“怕啥,大风大浪出大鱼啊。”
崔策去驿站拿了快递,当场就拆了起来。
里面两套蓝色的海钓竿,崔双也有一份。
只不过那做工嘛,呃,还没试呢,光肉眼就能看的出来,挺粗糙,挺敷衍的。
渔轮还tm是塑料的。
鱼竿也很硬,蓝色的喷漆怎么看都带着股子廉价感。
“你们这竿子多少钱一套买的?”崔小理问道。
“40啊,拼夕夕买的。”
“…怪不得。”
崔策崔双俩人倒没有啥失望的情绪,反而挺开心的。
本来就是嘛,人家没嫌你穷,你也别嫌人假啊。
起码能钓鱼不是。
而且,商家还贴心的每人送了两幅串钩子线,铅坠也有。
这子线弄得还挺有意思,为了防止缠绕到一块,每一个鱼钩都用个小塑料管给支棱了起来。
就跟扎了冲天辫一样。
事不宜迟,装备搞定之后,几人便直奔海边而去了。
考虑到风这么大,崔小理就没带他们俩去那个礁石滩。
因为地形原因,那里的海浪本来就比较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