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黄侃被他一语道破心思,惊出一身冷汗,未能反应过来,竟就叫他这么钳制着拉入了别业当中。
水榭中丝竹酣畅,几位大儒与冯初相谈甚欢,宋直则拉着黄侃入了一旁临近的阁中。
既不引人注目,又能将外间的谈话听得清清楚楚。
冯初三两句话就引得那几位大儒谈起兴复周礼之事,但所谓兴复,依照的除了史料,还有上面人的心意。
黄侃听得头皮发麻,望着眼前的宋直,他算是知晓,自己今儿个是上了贼船了。
“你到底想怎么样?”
“不是我想怎么样,是黄郎君想要怎么样?”
宋直端起案上酒盏,鼻尖轻嗅,“好香啊,这梅子酒......”
“太皇太后对在下有知遇之恩......在下不能背叛她。”
黄侃垂头束手,目光挣扎,“你与皇帝,死了这条心吧!”
“那黄郎便不该来,好好等着殉葬那一日便是。”
宋直直言不讳,夹起一箸羊肉,撑开手上的随饼,软烂热乎的羊肉包在芝麻香的饼里头,淌着若有若无的奶味:
“纵是圣上胜了太皇太后,宋某也定保你得偿所愿,陪太皇太后至那黄泉之畔。”
“不过......到时候先皇面前,你说,太皇太后可还有功夫搭理你?还是......黄郎不怕先皇......将你三魂六魄都给撕了?”
宋直话音落时,箸落银盘,天空猛地惊起一声春雷。
黄侃惊得身形一颤,双手发抖,杯掷酒撒。
馥郁的酒香成了索命的妖魂,纠缠他周围,漉漉黏湿。
春雨落了又歇,缠缠绵绵,带着一股子江南来的婉约,试图柔化北地这厚重的天。
儒生们饮得烂醉,冯初静坐水榭,凭栏听雨。
俄而听闻木屐叩廊,便见宋直面带笑意,想来是事情成了。
冯初连带着松下一口气。
“这封书,是给殿下的。”
宋直未言明是谁给的,冯初却自然而然地绽出笑意,珍而重之地接过,“有劳了。”
“不敢。”
她本不该如此急切,可还是忍不住当面拆开来,字迹秀丽有韧骨: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第77章 偃蹇
◎“......登徒浪子。”◎
青山偃蹇,云山醉乱。
平城今年的第一场夏雨来得颇急,春走夏来,中间寒暖反复,一来二去,拓跋聿染病,发起热来,连日不上朝。
“咳......咳咳......”
“今年雨水来得充沛,平城物候失调,陛下感了风寒也是常理之中。”太医搭着拓跋聿的脉,边撰着药方,“郡主您莫要站在下官身后剑拔弩张的,下官不敢欺瞒怠慢。”
拓跋聿的病让朝中提心吊胆,亦让好容易稍稍压盖住太后一党的风头又再度起来。
毕竟拓跋家的皇帝......命短。
拓跋祎接过药方,依旧没什么好脸色,“你说不敢欺上怠慢是你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你做好你的事,我做好我的事,谁也不碍着谁,才是对皇姊的交代。”
语气之霸道,让在榻上躺着的拓跋聿都免不了皱了眉。
太医也不和她顶撞,只躬身称诺,退了下去。
拓跋祎拈着太医留下来的药方,记了下来,将药方递给紫乌,“陛下这儿有我,你,去将这方子送给京兆王那处瞧瞧。”
“不......咳咳......”
她不过是风寒而已,不想让冯初为她操心。
“皇姊莫不是糊涂?”拓跋聿刚欲拦住紫乌,就被拓跋祎呛了回去:
“一连几次不上朝,已经让朝中议论纷纷,多少人明里暗里打探您病情?大臣尚如此,遑论太皇太后宫中。”
“您不怕阴私手段,臣还替您担忧呢!让京兆王看看又如何?”
拓跋聿自薄被中伸出来的手垂落下来,不等她缩回去,拓跋祎就抓了她的手塞进被子里。
“朕只是......不想她来......”
拓跋聿偏过头,脸被蒸熏得发红,眼神闪躲,慌乱地数着被上的花鸟纹上的雀儿。
可惜拓跋祎陷入不明白什么叫口是心非,“为何?就因为此前坊间传闻京兆王殿下喜欢女子么?”
此话一出,拓跋聿耳廓烧得更烫了,一时嗫喏,不敢多言。
“如此无稽之谈,陛下也信?!”拓跋祎端得义正言辞,“京兆王殿下风行举止,陛下与她相处多年,难道还不放心么?”
“锁儿......咳咳......”
拓跋祎显然听不出拓跋聿病气中的羞恼,“若是问心无愧,哪管旁人说三道四。”
拓跋聿抿唇,有气无力道:“......你,出去。”
拓跋祎只以为她听不进劝告,恨恨地跺了跺脚,“臣在屏风外为陛下守着。”
听得她脚步渐远,拓跋聿才长舒一口气。
这傻妹妹......
她就是问心有愧啊......
拓跋聿烧得迷迷糊糊,支撑不住多久就睡了过去,分明是在发热,身上却忍不住裹紧了被子,只觉得怎么暖都暖不起来。
熟悉的温度掰开她攥得死紧的手,替她理顺了被褥,恍惚间听见稀碎的句子:
“备些......去......”
声音格外飘渺,此时的她听不懂,亦听不清,只觉着这声音很熟悉,听着就让人心安。
她心甘情愿沉溺在这片心安中,长醉不愿醒。
“......咳咳、咳咳......”
殿中的咳嗽惊起窗外乌鹊,也将好容易睡了一觉的人给咳醒了过来。
“慢些,慢些。”
熟悉的檀香罩她周身,冯初轻轻拍着她的背,待拓跋聿缓了过来,一手将她扶起,一手端了放温的水,喂到她唇边。
拓跋聿啜饮了两口。
外头的灯只点了两盏,殿中很是昏暗,拓跋聿下意识地往她怀中缩了缩,又轻轻推开她些,“你......你怎么还亲自来了?别......靠这般近,万一过了病气给你,可如何是好?”
“过了就过了,就当是与陛下同甘共苦好了。”
冯初嗓音带着沙哑,轻执起她手,在她手背落下一吻。
“你、你咳、你若难受了,我心里岂会好受?”拓跋聿抓着她的手,心中酸涩,“你不许生病。”
当真是烧昏了头,连这等孩子气的话都能说出口。
冯初轻笑将她搂在怀中,温柔地亲吻着她的额发,“好......臣依陛下。”
温柔到叫人化开。
“你......我身上全是汗......脏......”
拓跋聿脸红地想躲开,却在她怀中越躲越深。
她这才发现身上没有发热后汗湿的黏腻,衣裳干爽。
“我替陛下换过了。”冯初轻嗤,温凉的脸颊靠在她肩上,与她相贴,“想来现在退热了......陛下还有哪儿不适么?”
“......没。”
拓跋聿羞涩地靠在她怀中,她替她换的衣裳,那岂不是......
拓跋聿将身下的薄被攥得更紧了。
“陛下攥这么紧,也不怕将被褥攥坏了。”
冯初知晓她习惯,好笑地去掰她的手指。
没了东西缓解心中窘迫,拓跋聿只好将脸埋在她肩头胸口。
“......登徒浪子。”
冯初哑笑,并不驳她,“陛下许久未进食,可需用些?”
不说还好,一说拓跋聿立马觉得腹中空荡,惹得人手脚发虚。
“且等我片刻。”
冯初爱怜地吻了吻她的额头,扶着她靠上软枕。
才走出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软音:“阿耆尼。”
昏暗中她的衣襟泛着点点浮光,眼眸温润,盛满心意。
久久未有下文,她也不急不躁,就静静站在那处,看着她。
“......我等你。”
冯初浅笑,凤眼似月牙,微微颔首:“嗳。”
浅色的裙裳消于屏风后,殿内蓦然间就空了。
冯初能来照料她,她自是心中欢喜的。
然而她与她这般情真意切,无疑是将自己最为软弱的部分裸露在太皇太后面前。
一旦掐住了这段软肋,拓跋聿自问,无可奈何。
......那便,不要让人能掐她软肋!
拓跋聿的眸子骤然阴沉下来,旋即又一点点将阴云散开。
她病了这么些日子,朝中的墙头草们总有耐不住性子的。
耐不住才好啊,日久见人心,动乱现真情。
她也好知晓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她这场病,生得不亏。
香气先一步入了殿中,冯初亲自盛着漆盘,行坐榻前。
揭开食盖,粟米拿酸浆调得酸甜,制成粟飱,面上泛着微微的黄,软糯晶莹,山药捣碎成泥,混在当中,米与山药的淡香伴着酸浆的气味引得人食指大动。
又切了一指长的腌胡瓜,一小碟腌熟的肉食,叫庖厨细细切成蝉翼似的薄片,淋上以胡芹、蓼切丝浸醋做成的飘齑。
份量不多,颇为馋人。
银箸夹了肉片裹着粟飱,喂至她嘴边。
水榭中丝竹酣畅,几位大儒与冯初相谈甚欢,宋直则拉着黄侃入了一旁临近的阁中。
既不引人注目,又能将外间的谈话听得清清楚楚。
冯初三两句话就引得那几位大儒谈起兴复周礼之事,但所谓兴复,依照的除了史料,还有上面人的心意。
黄侃听得头皮发麻,望着眼前的宋直,他算是知晓,自己今儿个是上了贼船了。
“你到底想怎么样?”
“不是我想怎么样,是黄郎君想要怎么样?”
宋直端起案上酒盏,鼻尖轻嗅,“好香啊,这梅子酒......”
“太皇太后对在下有知遇之恩......在下不能背叛她。”
黄侃垂头束手,目光挣扎,“你与皇帝,死了这条心吧!”
“那黄郎便不该来,好好等着殉葬那一日便是。”
宋直直言不讳,夹起一箸羊肉,撑开手上的随饼,软烂热乎的羊肉包在芝麻香的饼里头,淌着若有若无的奶味:
“纵是圣上胜了太皇太后,宋某也定保你得偿所愿,陪太皇太后至那黄泉之畔。”
“不过......到时候先皇面前,你说,太皇太后可还有功夫搭理你?还是......黄郎不怕先皇......将你三魂六魄都给撕了?”
宋直话音落时,箸落银盘,天空猛地惊起一声春雷。
黄侃惊得身形一颤,双手发抖,杯掷酒撒。
馥郁的酒香成了索命的妖魂,纠缠他周围,漉漉黏湿。
春雨落了又歇,缠缠绵绵,带着一股子江南来的婉约,试图柔化北地这厚重的天。
儒生们饮得烂醉,冯初静坐水榭,凭栏听雨。
俄而听闻木屐叩廊,便见宋直面带笑意,想来是事情成了。
冯初连带着松下一口气。
“这封书,是给殿下的。”
宋直未言明是谁给的,冯初却自然而然地绽出笑意,珍而重之地接过,“有劳了。”
“不敢。”
她本不该如此急切,可还是忍不住当面拆开来,字迹秀丽有韧骨: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第77章 偃蹇
◎“......登徒浪子。”◎
青山偃蹇,云山醉乱。
平城今年的第一场夏雨来得颇急,春走夏来,中间寒暖反复,一来二去,拓跋聿染病,发起热来,连日不上朝。
“咳......咳咳......”
“今年雨水来得充沛,平城物候失调,陛下感了风寒也是常理之中。”太医搭着拓跋聿的脉,边撰着药方,“郡主您莫要站在下官身后剑拔弩张的,下官不敢欺瞒怠慢。”
拓跋聿的病让朝中提心吊胆,亦让好容易稍稍压盖住太后一党的风头又再度起来。
毕竟拓跋家的皇帝......命短。
拓跋祎接过药方,依旧没什么好脸色,“你说不敢欺上怠慢是你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你做好你的事,我做好我的事,谁也不碍着谁,才是对皇姊的交代。”
语气之霸道,让在榻上躺着的拓跋聿都免不了皱了眉。
太医也不和她顶撞,只躬身称诺,退了下去。
拓跋祎拈着太医留下来的药方,记了下来,将药方递给紫乌,“陛下这儿有我,你,去将这方子送给京兆王那处瞧瞧。”
“不......咳咳......”
她不过是风寒而已,不想让冯初为她操心。
“皇姊莫不是糊涂?”拓跋聿刚欲拦住紫乌,就被拓跋祎呛了回去:
“一连几次不上朝,已经让朝中议论纷纷,多少人明里暗里打探您病情?大臣尚如此,遑论太皇太后宫中。”
“您不怕阴私手段,臣还替您担忧呢!让京兆王看看又如何?”
拓跋聿自薄被中伸出来的手垂落下来,不等她缩回去,拓跋祎就抓了她的手塞进被子里。
“朕只是......不想她来......”
拓跋聿偏过头,脸被蒸熏得发红,眼神闪躲,慌乱地数着被上的花鸟纹上的雀儿。
可惜拓跋祎陷入不明白什么叫口是心非,“为何?就因为此前坊间传闻京兆王殿下喜欢女子么?”
此话一出,拓跋聿耳廓烧得更烫了,一时嗫喏,不敢多言。
“如此无稽之谈,陛下也信?!”拓跋祎端得义正言辞,“京兆王殿下风行举止,陛下与她相处多年,难道还不放心么?”
“锁儿......咳咳......”
拓跋祎显然听不出拓跋聿病气中的羞恼,“若是问心无愧,哪管旁人说三道四。”
拓跋聿抿唇,有气无力道:“......你,出去。”
拓跋祎只以为她听不进劝告,恨恨地跺了跺脚,“臣在屏风外为陛下守着。”
听得她脚步渐远,拓跋聿才长舒一口气。
这傻妹妹......
她就是问心有愧啊......
拓跋聿烧得迷迷糊糊,支撑不住多久就睡了过去,分明是在发热,身上却忍不住裹紧了被子,只觉得怎么暖都暖不起来。
熟悉的温度掰开她攥得死紧的手,替她理顺了被褥,恍惚间听见稀碎的句子:
“备些......去......”
声音格外飘渺,此时的她听不懂,亦听不清,只觉着这声音很熟悉,听着就让人心安。
她心甘情愿沉溺在这片心安中,长醉不愿醒。
“......咳咳、咳咳......”
殿中的咳嗽惊起窗外乌鹊,也将好容易睡了一觉的人给咳醒了过来。
“慢些,慢些。”
熟悉的檀香罩她周身,冯初轻轻拍着她的背,待拓跋聿缓了过来,一手将她扶起,一手端了放温的水,喂到她唇边。
拓跋聿啜饮了两口。
外头的灯只点了两盏,殿中很是昏暗,拓跋聿下意识地往她怀中缩了缩,又轻轻推开她些,“你......你怎么还亲自来了?别......靠这般近,万一过了病气给你,可如何是好?”
“过了就过了,就当是与陛下同甘共苦好了。”
冯初嗓音带着沙哑,轻执起她手,在她手背落下一吻。
“你、你咳、你若难受了,我心里岂会好受?”拓跋聿抓着她的手,心中酸涩,“你不许生病。”
当真是烧昏了头,连这等孩子气的话都能说出口。
冯初轻笑将她搂在怀中,温柔地亲吻着她的额发,“好......臣依陛下。”
温柔到叫人化开。
“你......我身上全是汗......脏......”
拓跋聿脸红地想躲开,却在她怀中越躲越深。
她这才发现身上没有发热后汗湿的黏腻,衣裳干爽。
“我替陛下换过了。”冯初轻嗤,温凉的脸颊靠在她肩上,与她相贴,“想来现在退热了......陛下还有哪儿不适么?”
“......没。”
拓跋聿羞涩地靠在她怀中,她替她换的衣裳,那岂不是......
拓跋聿将身下的薄被攥得更紧了。
“陛下攥这么紧,也不怕将被褥攥坏了。”
冯初知晓她习惯,好笑地去掰她的手指。
没了东西缓解心中窘迫,拓跋聿只好将脸埋在她肩头胸口。
“......登徒浪子。”
冯初哑笑,并不驳她,“陛下许久未进食,可需用些?”
不说还好,一说拓跋聿立马觉得腹中空荡,惹得人手脚发虚。
“且等我片刻。”
冯初爱怜地吻了吻她的额头,扶着她靠上软枕。
才走出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软音:“阿耆尼。”
昏暗中她的衣襟泛着点点浮光,眼眸温润,盛满心意。
久久未有下文,她也不急不躁,就静静站在那处,看着她。
“......我等你。”
冯初浅笑,凤眼似月牙,微微颔首:“嗳。”
浅色的裙裳消于屏风后,殿内蓦然间就空了。
冯初能来照料她,她自是心中欢喜的。
然而她与她这般情真意切,无疑是将自己最为软弱的部分裸露在太皇太后面前。
一旦掐住了这段软肋,拓跋聿自问,无可奈何。
......那便,不要让人能掐她软肋!
拓跋聿的眸子骤然阴沉下来,旋即又一点点将阴云散开。
她病了这么些日子,朝中的墙头草们总有耐不住性子的。
耐不住才好啊,日久见人心,动乱现真情。
她也好知晓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她这场病,生得不亏。
香气先一步入了殿中,冯初亲自盛着漆盘,行坐榻前。
揭开食盖,粟米拿酸浆调得酸甜,制成粟飱,面上泛着微微的黄,软糯晶莹,山药捣碎成泥,混在当中,米与山药的淡香伴着酸浆的气味引得人食指大动。
又切了一指长的腌胡瓜,一小碟腌熟的肉食,叫庖厨细细切成蝉翼似的薄片,淋上以胡芹、蓼切丝浸醋做成的飘齑。
份量不多,颇为馋人。
银箸夹了肉片裹着粟飱,喂至她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