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说到自己发妻,允礽怔愣起来,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大咳。
  良久,弘晖听到他道:“多谢。”
  弘晖:“……应该的。”
  又过了好一会,允礽问道:“什么感觉。”
  这句话又轻又细,还带着病体无所掩饰的深重疲惫感,弘晖听了反应了一下,才明白他是在说什么。
  允礽是在问他“取而代之是什么感觉”。
  弘晖本想说先帝是暴毙而亡,他应天承运即位,但在允礽面前,又觉着说这些没什么意思,就想了想,道:“很难受。”
  允礽:“……哦?”
  弘晖:“我是看着先帝闭眼的,最后的弥留时刻,他想的不是我们兄弟,是在呼唤远嫁的姐姐。你知道吧,我的姐姐现在是土尔扈特女王,掌兵掌权,估计他是想唤她来救驾吧。”
  允礽:……
  允礽“嘶”了一声,回忆道:“孤记得有一年,圣祖病重,也是只让荣宪她们跟前伺候,孤请命,以及其他皇子去探望,都不见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又迅速转过头去,所以都没看到对方眼中的嘲讽。
  允礽:“你以后也不会这样吧?”
  弘晖:“您现在就是想也不能了吧。”
  允礽气笑了,咬着后槽牙道:“你今儿来,是不是诚心跟我过不去的。”
  弘晖老神在在:“随性而至,没有目的。”
  允礽:“好一个随性而至,今晚月色清朗,难得美事,二伯给你吹一曲吧。”
  弘晖:“请……”
  呜咽箫声再起,夹杂着吹奏者短促的呼吸和难耐的闷咳声,有乌鸦在屋脊、槐林鸣叫,配着这圆月,真是凄凉又渗人。
  反正匆忙赶到的御医们背脊汗毛直竖,心下发毛。
  允礽的病很好理解,郁结于心,无法疏散,加之他年纪大了,一直圈禁,身体能好才是奇怪。
  翻看关于他的医案,发现自从康熙帝宾天那年就有症候了,能熬到现在,就像他自己说的,他要活着看德亨父子下场。
  凭着这口气,他撑到了现在。
  疾病就是这样,要是不医治还好,若是一就医,打破了身体微调平衡,就很容易出问题。
  要是不管不问,允礽说不准还能活多长时间,结果弘晖一派御医医治,他没两天就躺床上起不来了。
  弘晖郁猝,跟回来上班的德亨抱怨道:“指不定后人会如何编排我呢,我就是好心,想让他过的舒服些。我还打算,等他身体好些了,将他送去去郑各庄修养。那本来就是圣祖为他修建的。”
  德亨:……
  弘晖真是有够倒霉的。
  弘晖觑着他的神色,问道:“你要去见一见他吗?”
  德亨:“去啊,为什么不去。”
  弘晖:“你可别听他胡言乱语,将死之人,谁知道他能说出什么来。”
  德亨:“你还怕这个?我是不怕的。”
  弘晖:“我自是不怕的,你要是愿意去,就去吧。”
  允礽倒是没有胡言乱语,他躺在床榻上,眼睛从花开富贵的帐子顶上移开,从下而上看着德亨。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站在榻前的德亨,真高大啊。
  以前,他也是这样的赳赳男儿,现在,他只能病体支离的躺在床榻上,只剩瘦骨一堆了。
  两人就这么对视着。
  德亨看他,就跟看当年弥留的康熙帝一样,此时此刻,父子两个竟然惊奇的相似。
  良久,允礽道:“你来了。”
  德亨:“……嗯。”
  允礽:“孤要去见皇上了,你有什么话要孤带给他吗?”
  允礽说的皇上,自然是康熙帝。
  德亨想了想,道:“你跟他说,我一切都好。”
  允礽:“……好。”
  “你退下吧。”
  德亨点头,头也不回的走了。
  允礽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合上了眼睛。
  雍正五年九月重阳,废太子允礽薨逝。
  天盛帝以太子之礼葬之,复其胤礽名。
  第415章
  治丧等自有宗人府、内务府、礼部去办理, 接下来除治丧之外首要的一项,是要确定天盛年号钱文式样。
  户部宝泉局呈上了方孔圆钱,正面楷书天盛通宝, 背面用满文标识铸造局名,左宝右泉,每文重量约一钱六分,比雍正朝制式钱要重两分, 成色铜六铅四,外缘较宽,穿孔方正,打磨精细。
  看着跟艺术品似的。
  其实雍正朝的铜钱就比康熙朝的实诚,也更加漂亮,到了新朝,户部干脆加量,瞧着除了比雍正朝的大了一圈, 其他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实在是雍正帝在细节上下功夫无人能及, 再加上大力整治民间私钱、铸造乱局,才有了统一制式的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在民间很值钱。
  其实, 户部完全可以只在正面年号做改动,其他都不用变。
  除了户部,中正银行也送上了三种纸币样式。
  由小而大,颜色不一,分别是壹元,拾元, 壹佰元。
  壹元能换一吊钱, 也就是100文, 拾元就是1000文, 壹佰元是10000文。
  纸币是以铜币的价值为标准的,可以和铜钱、银子换算使用。
  以目前铜和银的换算方式,一两成色相当的银子可换13吊钱,也就是1300文,换成纸币,就是13元,或者一张拾元+3吊钱。
  现在的物价是,一斗米14文,一石米就是140文,就可以用壹元+40文铜钱支付。
  纸币和铜币搭配着使用,可以给底层百姓缓冲时间,累积朝廷信用,等日积月累,百姓发现使用纸币的便利时,纸币将慢慢取代铜钱届时,纸币面额的丰富性也可以增加起来。
  如此一来,铸造铜钱的火耗,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当然,这个伴随的风险是,朝廷能不能始终如一的保持稳定的信用。
  之前雍正帝坚持发行纸币,意图短时间消除火耗,德亨反对点有三:
  一是发行的面额不合适。雍正帝打算发行的纸币,壹元只能代十文,意图用纸币短时间内取代百姓通行用的铜钱,老百姓又不是傻的,一张纸就能换我十文钱?皇帝抢钱不是这么个抢法。
  德亨将壹元定为100文,那就是给老百姓选择的权利,100以内的交易还是只能用铜钱支付,就给底层小民建立了一个思想安全区域,认为这什么纸币,没有触犯到我手里的铜钱,只要我不使用它,它就威胁不到我。
  二是发行的数量不对。德亨建议以收回铜钱和银子的数量,来对冲分批次发行,否则,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的纸币,会让物价飞快上涨,钱变的不再值钱。
  三是发行方式不对。德亨的想法是,结合养廉银制度,从朝廷官员发放俸禄着手,用纸币给官员发工资,官员带动消费,向低层慢慢渗透。但雍正帝不同意,认为效率太低下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将这纸币推行全国。
  他想像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一般,强硬推行。
  雍正帝是皇帝,德亨胳膊拗不过大腿,他都想好要怎么应对接下来的乱局了,结果,嘎嘣,半路杀出个范玉柱,将印版和颜料给盗了。
  纸币还没印出来,就不得不叫停,雍正帝直接被气个好歹。他怀疑是德亨为了阻止他发行纸币,命手下奴才监守自盗。
  德亨连自证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纸币没有发行下去,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反应都没有反馈,也就无从证明,他说的是有道理的。
  纸币可以这个时候发行,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比如现在,趁着改元改年号,就可以发行一波,先试试水,看看效果再说。
  萨日格也拿出了一种制式汇票本,用来做大额交易,并提出,在天津正式建银行的申请。
  中正银行开业五年,其中交易的好处大家已经看到了,萨日格想将参与对外贸易的钱庄和银号整合起来,开一个服务多元化银行。
  弘晖将议政大臣和户部官员召集在一处,说明了发行纸币的意向。
  德亨并没有参加此次朝议,他去西山营造营找阿尔松阿去了。
  户部满尚书朱轼是保守派,持反对意见道:“用纸币代替铜钱,宋时交子,明时宝钞,已经验证过,乃是害民之举。况且,这纸币,只要掌握了印版和颜料就可私印,到时候地方上□□横行,国朝岂不是乱了套了?”
  “且,发行纸币,赋税该怎么收,既然这纸币可以代钱使用,是不是也可以用之缴纳赋税?如果不能用来缴纳赋税,那说明这纸币连朝廷都不认,又如何让百姓认可,这就是可以代铜钱使用的钱币呢?”
  看吧,能做到一品大员的,都不是善茬。
  朱轼反对的理由,一语中的。
  首先,你要承认这纸币可以用来缴纳赋税,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纸币就是钱。其次,如果地方上私印□□(这一点去年已经证实了),除了粮食绢帛这等实物之外,以钱抵税的,收上来的就是一堆□□,相当于将近一半的赋税打水漂。最后,用纸币来给官员发放俸禄,是不是在糊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