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非是不上心,而是德亨想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给他寻一门配得上他的亲事。
如果只是作为奴仆的话,陶犇可以从纳喇氏、德亨、锦绣身边的侍女当中挑一个,这叫家生子配婚,生的孩子叫奴才秧子。
但德亨对陶犇的期望并不是亲随心腹,而是希望他在学够了本事、历练出来之后,能有一天展翅高飞,大展身手,去拼搏自己的前程。
男人拼搏嘛,若是有岳家助力,岂不是事半功倍?
德亨想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给陶犇最好的。
之前回京,德亨就有打算为他谋前程,但他入京就被圈了,陶犇的前程自然也就无限推后。
在德亨自己都将此事搁置时候,弘晖一句谏言,将陶犇送上了海运总督的位置。
起点就是一品大员。
这可比德亨给他的打算好太多了。
前程有了,婚事就该提上日程了,就当德亨开始翻看京城世家名册时候,陶犇提出,他要娶芳糜为妻。
芳糜,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德亨手下女将。
德亨大惊,继而是自责。
两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办公室恋情,他居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太不关心他的下属了?
以及,他也没那么苛刻吧?
陶犇要是和芳糜看对眼了,完全可以跟他说,两人光明正大的做两口子。
但据陶犇自己所说,他想给自己找个“贤内助”。
既能在他不在的时候,上的厅堂替他主持大局,也能在他在的时候,下的厨房给他洗手作羹汤。
两人闲暇时,妻子能抚琴作画和他对弈练剑相互进益。
生了孩子之后,他也不用多操心孩子教养,妻子知道怎么教孩子,寻不到合适的先生,妻子可以自己上,耽误不了孩子。
而这样全能的女子,只有德亨身边有。
德亨听了大大无语,这不就是锦绣和小福的结合版嘛。
真是没想到啊,不声不响的,陶犇居然还有这心思。
芳糜愿意吗?
据芳糜自己所说,她早就看上陶犇了,要不是陶犇死心眼,非要守礼,总是以“主子自有安排”来推脱,两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要是再晚一些,她芳糜就要考虑找下家了,如今陶犇愿意了,她自也是愿意的。
德亨:……
芳糜曾给锦绣打过下手,芳糜的心思锦绣看出来了。
她曾经跟芳糜征求过意见,给两人拉郎配,被芳糜拒绝了。
看弘晖和钮祜禄氏就知道了,两口子过日子,不说两情相悦,总得心甘情愿吧?
陶犇要是不愿意,最后碍着锦绣的面子同意了,她也不会痛快的。
如此,锦绣在德亨面前都不敢提一句,就怕好心办坏了事。
但是,德亨身边几个女将的嫁妆锦绣是一直在准备的,也没有特意,就是看到了,觉着合适就收着,如此,这么多年下来,竟是收了不少。
所以,两人办婚事,一应俱全,因为要赶着上任时间紧,所以,挑了最近的吉日,完婚,三天回门后,两口子就带着人手出发了。
知根知底就是这样,谁都不用挑谁的理儿,心气儿顺,就能一顺百顺。
正月十五之前,德隆就回京了,快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德隆那叫一个委屈:“牛牛可比我熟,他去那叫萝卜插坑,落地生根,我去了,那是倭瓜上藤,提心吊胆的,总担心哪天藤叫我给拽断了。我什么都不懂,难得你们能放心将那么一大摊子交给我!”
按说陶犇到任后,他要和陶犇做好交接后,再启程回京的。但德亨弄的那一大摊子,陶犇可比他熟多了,去了直接上手,他什么交接都不用做,坐上船就回京了。
这不,刚从宫中复命出来,简王府他都没回,先来找德亨“兴师问罪”来了。
德亨给好兄弟端茶:“这不一空手,就将你给召回来了嘛。”
德隆可不受他糊弄,接过茶捧在手里,生气道:“我给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信。你自己数数,光给你,我一天三封信的写,你得攒了十匣子了吧?你怎么就能当看不见?!到最后,就十三叔想着我了!要不是他,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呢。”
德亨色厉内荏:“那不是,除了好兄弟你,我也不放心交给谁嘛,那是什么地方,你现在也知道了。”
听了这话,还欲喷火的德隆就哑口了。
那是什么地方?
看着只是一个岛,只是几艘船,只是别人不愿意去的苦寒之地,但被德亨治理的,自立自强,自给自足,完全可以建国了。
隔壁不就是日本国?
尤其是岛上深山老林里的火器营,那是火器营吗?
是什么,德隆不知道,但反正就不是火器营!
也就德亨没那个野心,他要是有裂土而封的野心,就算他在岛上建国,大清这边也拿他无能为力。
德隆嘟嘟囔囔:“行吧,哥哥原谅你了。”
德亨嘿嘿笑起来,探手“梆梆”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哥哥,辛苦你了哦”
看面前的德亨仍旧是少年模样少年心性,德隆突然就心酸了一下,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气道:“你的事我都听说了,受委屈了吧?没事儿,人生在世,谁能不受个把委屈的,我以前也受过,过去就行了。”
德亨:“……是,都过去了。”
见德亨面上似有落寞之色,忙改口问道:“大妹妹呢?我还没跟她道喜呢?”
德亨忙提醒道:“在我额娘面前,千万别提‘恭喜’的事儿,就当她还是以前的萨萨,一切如常就行了。”
德隆纳闷:“怎么了?夫人不高兴吗?”不该啊。
德亨叹气:“我额娘……病了一场,性情跟以前有些大不一样了……”
听德亨说了纳喇氏的病情后,德隆气的脸稍都白了,提剑就要暴走。
“你干嘛去?”德亨拉住他。
德隆怒道:“我去宰了岳兴阿,大妹妹就跟他没关系了。”
德亨将他按坐在椅子上,没好气道:“你这次回来,皇上肯定要给你封爵的,这个时候裹什么乱。”
德隆冷笑道:“有没有爵位与我无甚关系,先为大妹妹出口气要紧。”
德亨老神在在:“你以为我会让自己妹妹吃亏?”
德隆愣了一下,镇定下来,做回椅子上,也不多问,只道:“你什么打算,带我一个。”
德亨笑笑:“自然。”
德隆看着这个笑,突然道:“德亨,我瞧着……你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这些年他跟德亨很少见面,算起来,除了德亨入京、他出京那次,他们兄弟已经有七年未坐在一起好好说回话了。
虽然月月都有通信,但等真的面对面,坐下说话喝茶,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多年再见,德隆恍然发觉,兄弟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少年人了。
德亨随口问道:“哪里不一样了?”
德隆:“就你刚才笑的那一下,就……怎么说呢?高深莫测?老狐狸?胸有成竹?智珠在握?……唉呀反正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你干脆说我老谋深算,奸猾狡诈吧。”德亨笑眯眯道。
“对,就是老谋深算。不过,我兄弟可跟奸猾狡诈不沾边。”德隆哈哈大笑道。
第343章
德隆自己说他什么都不懂, 但在福山待的那一年半,他也并不只是闲着,毫无作为。
造船啊、练水师啊、做买卖啊、治理城邦啊什么的他是不懂, 但他从众多事务当中,给自己挑了一个自己能做的。
就是种地。
当然不是自己种,是看着别人种,他在旁边瞎。
他身份在那里, 就算是瞎,也有人听,不仅有人听,还得好好听着,然后落实下去。
德隆拿出自己的种植笔记,跟德亨炫耀道:“你不是让人在黑龙江种粮食吗,土豆、大豆、玉米勉强做到了年年丰收,小麦、水稻就稀稀拉拉、瘦骨嶙峋看着就磕碜, 你道是什么原因?”
德亨是真的好奇了:“什么原因?”
“种子呗!哈哈哈哈……”说到这个, 德隆就忍不住的得意大笑起来。
德亨皱眉:“我都是叫人从各地挑的良种,种子怎么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南方的稻种,你拿到北方去种,能种出来才怪呢。”德隆摇头道。
德亨还是皱眉,他怎么记得,黑龙江产的五常大米一米难求呢?
还是南方的良种需要经过经年累月驯化才能在黑龙江成活,然后变成北大仓的?
德隆还在继续道:“……你还记得我那年曾去朝鲜办案吧?朝鲜也种水稻, 我吃着别有风味, 从那我就年年让人从朝鲜采买稻米。等去了福山, 采买就更方便了, 有一次吃稻米时候,我突然就想到,朝鲜的水稻应该是北方水稻,江南的水稻应是南方水稻,它们从南到北不是跨越了好多个经纬度嘛,气候更是截然不同。
如果只是作为奴仆的话,陶犇可以从纳喇氏、德亨、锦绣身边的侍女当中挑一个,这叫家生子配婚,生的孩子叫奴才秧子。
但德亨对陶犇的期望并不是亲随心腹,而是希望他在学够了本事、历练出来之后,能有一天展翅高飞,大展身手,去拼搏自己的前程。
男人拼搏嘛,若是有岳家助力,岂不是事半功倍?
德亨想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给陶犇最好的。
之前回京,德亨就有打算为他谋前程,但他入京就被圈了,陶犇的前程自然也就无限推后。
在德亨自己都将此事搁置时候,弘晖一句谏言,将陶犇送上了海运总督的位置。
起点就是一品大员。
这可比德亨给他的打算好太多了。
前程有了,婚事就该提上日程了,就当德亨开始翻看京城世家名册时候,陶犇提出,他要娶芳糜为妻。
芳糜,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德亨手下女将。
德亨大惊,继而是自责。
两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办公室恋情,他居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太不关心他的下属了?
以及,他也没那么苛刻吧?
陶犇要是和芳糜看对眼了,完全可以跟他说,两人光明正大的做两口子。
但据陶犇自己所说,他想给自己找个“贤内助”。
既能在他不在的时候,上的厅堂替他主持大局,也能在他在的时候,下的厨房给他洗手作羹汤。
两人闲暇时,妻子能抚琴作画和他对弈练剑相互进益。
生了孩子之后,他也不用多操心孩子教养,妻子知道怎么教孩子,寻不到合适的先生,妻子可以自己上,耽误不了孩子。
而这样全能的女子,只有德亨身边有。
德亨听了大大无语,这不就是锦绣和小福的结合版嘛。
真是没想到啊,不声不响的,陶犇居然还有这心思。
芳糜愿意吗?
据芳糜自己所说,她早就看上陶犇了,要不是陶犇死心眼,非要守礼,总是以“主子自有安排”来推脱,两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要是再晚一些,她芳糜就要考虑找下家了,如今陶犇愿意了,她自也是愿意的。
德亨:……
芳糜曾给锦绣打过下手,芳糜的心思锦绣看出来了。
她曾经跟芳糜征求过意见,给两人拉郎配,被芳糜拒绝了。
看弘晖和钮祜禄氏就知道了,两口子过日子,不说两情相悦,总得心甘情愿吧?
陶犇要是不愿意,最后碍着锦绣的面子同意了,她也不会痛快的。
如此,锦绣在德亨面前都不敢提一句,就怕好心办坏了事。
但是,德亨身边几个女将的嫁妆锦绣是一直在准备的,也没有特意,就是看到了,觉着合适就收着,如此,这么多年下来,竟是收了不少。
所以,两人办婚事,一应俱全,因为要赶着上任时间紧,所以,挑了最近的吉日,完婚,三天回门后,两口子就带着人手出发了。
知根知底就是这样,谁都不用挑谁的理儿,心气儿顺,就能一顺百顺。
正月十五之前,德隆就回京了,快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德隆那叫一个委屈:“牛牛可比我熟,他去那叫萝卜插坑,落地生根,我去了,那是倭瓜上藤,提心吊胆的,总担心哪天藤叫我给拽断了。我什么都不懂,难得你们能放心将那么一大摊子交给我!”
按说陶犇到任后,他要和陶犇做好交接后,再启程回京的。但德亨弄的那一大摊子,陶犇可比他熟多了,去了直接上手,他什么交接都不用做,坐上船就回京了。
这不,刚从宫中复命出来,简王府他都没回,先来找德亨“兴师问罪”来了。
德亨给好兄弟端茶:“这不一空手,就将你给召回来了嘛。”
德隆可不受他糊弄,接过茶捧在手里,生气道:“我给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信。你自己数数,光给你,我一天三封信的写,你得攒了十匣子了吧?你怎么就能当看不见?!到最后,就十三叔想着我了!要不是他,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呢。”
德亨色厉内荏:“那不是,除了好兄弟你,我也不放心交给谁嘛,那是什么地方,你现在也知道了。”
听了这话,还欲喷火的德隆就哑口了。
那是什么地方?
看着只是一个岛,只是几艘船,只是别人不愿意去的苦寒之地,但被德亨治理的,自立自强,自给自足,完全可以建国了。
隔壁不就是日本国?
尤其是岛上深山老林里的火器营,那是火器营吗?
是什么,德隆不知道,但反正就不是火器营!
也就德亨没那个野心,他要是有裂土而封的野心,就算他在岛上建国,大清这边也拿他无能为力。
德隆嘟嘟囔囔:“行吧,哥哥原谅你了。”
德亨嘿嘿笑起来,探手“梆梆”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哥哥,辛苦你了哦”
看面前的德亨仍旧是少年模样少年心性,德隆突然就心酸了一下,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气道:“你的事我都听说了,受委屈了吧?没事儿,人生在世,谁能不受个把委屈的,我以前也受过,过去就行了。”
德亨:“……是,都过去了。”
见德亨面上似有落寞之色,忙改口问道:“大妹妹呢?我还没跟她道喜呢?”
德亨忙提醒道:“在我额娘面前,千万别提‘恭喜’的事儿,就当她还是以前的萨萨,一切如常就行了。”
德隆纳闷:“怎么了?夫人不高兴吗?”不该啊。
德亨叹气:“我额娘……病了一场,性情跟以前有些大不一样了……”
听德亨说了纳喇氏的病情后,德隆气的脸稍都白了,提剑就要暴走。
“你干嘛去?”德亨拉住他。
德隆怒道:“我去宰了岳兴阿,大妹妹就跟他没关系了。”
德亨将他按坐在椅子上,没好气道:“你这次回来,皇上肯定要给你封爵的,这个时候裹什么乱。”
德隆冷笑道:“有没有爵位与我无甚关系,先为大妹妹出口气要紧。”
德亨老神在在:“你以为我会让自己妹妹吃亏?”
德隆愣了一下,镇定下来,做回椅子上,也不多问,只道:“你什么打算,带我一个。”
德亨笑笑:“自然。”
德隆看着这个笑,突然道:“德亨,我瞧着……你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这些年他跟德亨很少见面,算起来,除了德亨入京、他出京那次,他们兄弟已经有七年未坐在一起好好说回话了。
虽然月月都有通信,但等真的面对面,坐下说话喝茶,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多年再见,德隆恍然发觉,兄弟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少年人了。
德亨随口问道:“哪里不一样了?”
德隆:“就你刚才笑的那一下,就……怎么说呢?高深莫测?老狐狸?胸有成竹?智珠在握?……唉呀反正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你干脆说我老谋深算,奸猾狡诈吧。”德亨笑眯眯道。
“对,就是老谋深算。不过,我兄弟可跟奸猾狡诈不沾边。”德隆哈哈大笑道。
第343章
德隆自己说他什么都不懂, 但在福山待的那一年半,他也并不只是闲着,毫无作为。
造船啊、练水师啊、做买卖啊、治理城邦啊什么的他是不懂, 但他从众多事务当中,给自己挑了一个自己能做的。
就是种地。
当然不是自己种,是看着别人种,他在旁边瞎。
他身份在那里, 就算是瞎,也有人听,不仅有人听,还得好好听着,然后落实下去。
德隆拿出自己的种植笔记,跟德亨炫耀道:“你不是让人在黑龙江种粮食吗,土豆、大豆、玉米勉强做到了年年丰收,小麦、水稻就稀稀拉拉、瘦骨嶙峋看着就磕碜, 你道是什么原因?”
德亨是真的好奇了:“什么原因?”
“种子呗!哈哈哈哈……”说到这个, 德隆就忍不住的得意大笑起来。
德亨皱眉:“我都是叫人从各地挑的良种,种子怎么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南方的稻种,你拿到北方去种,能种出来才怪呢。”德隆摇头道。
德亨还是皱眉,他怎么记得,黑龙江产的五常大米一米难求呢?
还是南方的良种需要经过经年累月驯化才能在黑龙江成活,然后变成北大仓的?
德隆还在继续道:“……你还记得我那年曾去朝鲜办案吧?朝鲜也种水稻, 我吃着别有风味, 从那我就年年让人从朝鲜采买稻米。等去了福山, 采买就更方便了, 有一次吃稻米时候,我突然就想到,朝鲜的水稻应该是北方水稻,江南的水稻应是南方水稻,它们从南到北不是跨越了好多个经纬度嘛,气候更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