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胤禛坐不住了,他起身在地上来回踱步,带入自己,判断德亨说的那些可能性。
  如果是他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
  不说窃取,至少他是一定会对那个国家的兵防、政治体系、经济发展等等等所有相关国运的事情感兴趣的。
  如果那个伊凡真是受了他们国王的命令来到大清,却没有去觐见皇上,那他肯定就是带着另外的目的来的。
  至于这个目的是什么,还需探查。
  胤禛:“德亨,你将今日和那个伊凡说了什么都说给我听。”
  于是,德亨开始复述今日他和伊凡的谈话。
  谈话内容实在是多,更是涉及了吃穿住行建筑诗歌珠宝牲畜等方方面面,听德亨说出来,简直让胤禛叹为观止。
  就跟读书一样,你学会认字写字是一回事,学会作诗写策论是另一回事,要是能跟人侃侃而谈那就更高一层。
  若是你能带着问题并且和人讨论的有来有回,那就是超脱了学习,到了探寻“道”的境界了。
  德亨就是这样。在和伊凡的交流中,有些问题,他明显是带着目的去问的,偏对方给出了答案还不自知。
  胤禛觉着,阿灵阿可以让贤了,理藩院尚书之位合该让德亨去做。
  至少德亨会说蒙古语和拉丁语,他可以和俄罗斯人自由五障碍交流,获得传教士翻译官绝对不会想到去问也不会在乎的消息。
  胤禛的政治嗅觉和缜密思维是毋庸置疑的,他很快从德亨的叙述中抓住关键信息。
  胤禛问道:“你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皇帝新建设的城市,伊凡听你说起圣彼得堡是新都城的时候,很是激动,再三纠正?”
  德亨点头,道:“我后来知道,圣彼得堡是彼得皇帝为了和瑞典国家开展,特地在军事要塞港口选址新建设的堡垒城市,彼得皇帝和瑞典开战八年且没有停止的意思,可见,彼得皇帝对这个港口势在必得。”
  “我一说圣彼得堡才是他们的新都城,伊凡立即表现出激动来,他再三跟我强调,莫斯科才是俄罗斯的京都。其实他大可以像是听到笑话一样纠正我,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强调的。就像我们国家的都城是北京一样,这是常识,别人说错了,咱们只需要纠正就行了,完全不用这样激动。”
  胤禛:“那你以为,他是在掩饰什么呢?”
  德亨笑道:“彼得皇帝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他想迁都,但他的大臣们或者那些顽固大贵族们不这样认为,可能这个伊凡的家族和派系,就是反对皇帝迁都的吧。”
  胤禛点头,笑道:“明成祖。”
  德亨:“圣彼得堡是不是北京,尚需确认。”
  明成祖朱棣,亲征鞑靼,从南京迁都北京,与现在的彼得大帝,八年亲征波罗的海港口,建设圣彼得堡新城,如今亦有了迁都的打算。
  其中过程,何其相似。
  当年清朝入关,从盛京迁往北京,也是一个意思。
  都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新的领土。
  但彼得皇帝能不能迁都成功,圣彼得堡会不会成为北京,都还存疑,就看彼得皇帝手腕怎么样了。
  如果最后彼得能迁都成功,那,他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皇帝。
  邻居是个有为之主,于大清而言,并不是个好事儿。
  雅克萨之战和准噶尔之乱尚未远去呢。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是真的,那当下,有没有文章可以做?
  若是要做文章的话,要怎么做?
  毕竟,俄罗斯在极北之地,到底在哪里,谁都没去过,谁都没见过……
  胤禛道:“既然这个伊凡不简单,那你先跟他结交着,探探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德亨点头,应道:“我已经跟他约好了,明天会带一些绸缎、首饰、香膏、香料等东西去给他看。对了,我还请他教我俄罗斯文语,他同意了。”
  胤禛睨了他一眼,答应道:“既然要有所为,就不用拘泥了。”
  这是同意他学习俄罗斯语的意思。
  德亨求道:“让弘晖和姐姐与我一起嘛,我还是个孩子,我一个人很孤单的。”
  弘晖和卓克陀达忙低下头去,他们怎么觉着,德亨说了这么一晚上的话,就是为了现在这么一个目的呢?
  胤禛看看自家两个亲生的,结果只看到了两个黑漆漆的发旋,无奈道:“弘晖可以去,卓尔……”
  卓克陀达猛的抬起头来,眼睛灼灼的盯着胤禛,一汪秋水里面,盛满了期待和紧张。
  胤禛转过眼去,不看她,继续道:“罗刹寺糟乱之地,未免冲撞了,卓尔就不要去了。”
  “阿玛……”卓克陀达眼泪大颗大颗的往下掉,努力忍住哽咽,请求道:“阿玛,卓尔不怕的,卓尔也要去。”
  胤禛背过身去,道:“听话,女孩子在家享福就行了,外面都有你兄弟呢。”
  “阿玛……”卓克陀达还要请求,德亨拉住她,对她摇头。
  卓克陀达哽咽了两下,终于忍不住,掩面哭泣跑了。
  “姐姐!”弘晖忙追了上去安慰,太和斋这里还是交给德亨吧。
  德隆手足无措的,德亨给他使了个眼色,德隆跟胤禛告辞:“我……侄儿去看看卓尔去。”
  等人都走了,书斋里就只剩下胤禛和德亨两个。
  胤禛仍旧背着身站在那里,没动,就跟点了穴一样,僵住了。
  德亨说了这么老半天,早就又累又渴了,他自己提来了茶壶给自己斟茶,然后就着案几上的几样点心吃喝裹腹。
  胤禛听着喝茶咀嚼的声音心烦,叫道:“来人,掌灯!”
  天早就黑了,屋子里也早就掌了灯,只是之前因为他们在屋子里说话,只堂屋里点了一只蜡烛,光火暗淡而已。
  此时胤禛见屋子里昏暗暗的,心里更加烦躁,叫人进来多点几只蜡烛,让屋子更亮堂些。
  胤禛重新拿起书本,只是这一次,眼睛盯在书页上,看了,又没看。
  胤禛放下书本,没好气道:“你以后别勾搭着卓尔往外跑,心都给跑野了,以后还怎么嫁人。”
  德亨一口点心噎在喉咙里,苏培盛忙过来给他又是喂茶又是拍背的,好不容易让他将哽住的点心咽下去,伺候顺当了。
  德亨伸着脖子揉着着噎的发涩的喉咙,哀怨叹道:“阿玛,您能不能换个词儿,‘勾搭’不是这么用的。”
  胤禛:“……别插科打诨。卓尔跟你们不一样,你这么聪明,不会不明白。”
  德亨沉默。
  好一会,他才道:“您对卓尔姐姐有什么打算?”
  胤禛重新拿起书本,翻页,道:“我给她在京挑了几户人家,先看着,这几年给她抱病,不要见人,等找个合适的时机,我再给她请旨……”
  “不需要多高的爵位,让她嫁在我和她额娘眼皮子底下,就什么都有了。”
  德亨:“……那卓尔姐姐,她可愿意?”
  胤禛扫了他一眼,无波无澜道:“父母之命,她有什么不愿意的。”
  “以往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因为见你年纪小,就让你们混在一起。如今勾的她心思大了,学些牝鸡司晨的本事,让她心有不甘,进而心生怨怼,最后害了自己。”
  德亨:……
  “你们感情最要好,你去劝劝她,我做阿玛的,不会害了她。”胤禛淡淡道。
  德亨:“……如果,事情没有按照您的打算发展呢?”
  胤禛:“你想说什么?”
  德亨:“皇上不只一次赞卓尔姐姐有大将之风,也曾在朝臣们面前赞卓尔姐姐聪慧,如果……我说如果啊,皇上给她指婚蒙古……”
  胤禛眼睛如利箭一般射向德亨,黑黝黝的眼眸在明明灭灭的灯火里,尤为渗人。
  德亨继续道:“如果卓尔姐姐被指婚蒙古,那么您将她锁在府中,让她什么事都不知道,什么技能都学不到,才会害了她。”
  “大草原需要的是荣宪、恪靖公主那样身体强壮性情坚韧聪明智慧的女儿,而不是纤弱的闺阁女子。”
  “反之,如果她成功嫁在了京中,她是您的女儿,贝勒府的大格格,有弘晖和我这样的兄弟,就算她有千般本事,万般才智,只会成为锦上添花的存在,不会成为她任何的阻碍。”
  “阿玛,女子有才才是幸事,‘无才是德’那是汉人的说法,且是被曲解了的,您知道书上写的不是这个意思。”
  胤禛:“世人并不像你这样通透,她既然活在世俗中,那就要遵守世俗的规矩,女人有女人的规矩,男人有男人的规矩,本就是世间至理。她性子柔顺些,日后在后宅才能得丈夫敬重,相夫教子,才能过的安顺。”
  德亨没有拿西方什么女王什么公主什么女大公的那一套去和胤禛辩论,西方是西方,东方是东方,不能相比。
  也没有说男人的喜好算个屁,她是大格格,为什么要去迎合男人的喜好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