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康熙帝的每年春围,南苑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康熙帝道:“东淀的芦苇最好,朕记得去年进上的芦席,就是用东淀的芦苇编织而成的?”
在座的大臣有些茫然不敢答了,因为内务府总管不在,他们怎么知道去年的芦苇席子是用哪里的芦苇编织而成的。
德亨咕噜噜的大眼睛转来转去,心道,不会冷场了吧?
这可尴尬了哈哈。
康熙帝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沉默不语。
他不高兴了。
众位大臣开始惶恐了,德亨冷不防跟裕亲王保泰的眼睛对上了,只对了一眼,德亨就垂下了眼眸。
保泰突然开口道:“皇上,吾等不知内务,是以惭愧无言以对,但臣观德亨的面色,似有成竹在胸之意,或许,他会知道。”
保泰,你什么意思?
你是不是在害我。
众位大臣的视线瞬间集中的德亨的身上,康熙帝也转头去瞧他,他身边的阿尔松阿侧移一步,将他独自显露出来。
康熙帝侧着身子问德亨:“德亨,你知道?”
德亨见状,只好站到了康熙帝的御塌前面,拱手回禀道:“回皇上,臣……知道。”
康熙帝:“哦,说来听听。”
德亨:“去年,内务府共收到地方上贡芦苇一万七千六百三十二席,江南贡五千席,湖广贡六千五白席,辽东贡两千席,其他地方贡四千一百余席,其中,湖广贡特等芦苇五百,东淀贡特等芦席两百。”
“皇上所说的‘去年进上的芦席’,不一定是东淀所出的特等芦席,也有可能是湖广洞庭湖所产。”
康熙帝点头,笑道:“你知道的倒清楚。”
这么多肱股之臣在场,没有一个知道的,就你个黄口小儿知道的这么清楚!
德亨不慌不忙,回答道:“皇上,每年内务府都会收到大宗的进贡芦席,但内务府的库房是存不下这么多芦席的,所以,每年内务府都会变卖芦席。但芦席乃是非消耗品,好的芦席可传家,每年夏季,内务府的芦席在京城乃至京畿之地,都不大好卖。”
其实是压根卖不动。
康熙帝:“可是据朕所知,每年内务府的芦席都能变卖一空,填补内府开支。”
德亨:“因为臣父为京织染局总管时,以芦席为仓裹,保珍贵织物不损不伤,打包卖出去了。”
哦
众人的视线顿时意味深长了。
叶勤啊。
得亏太子不在,要不然,呵。
德亨继续:“臣父于算术之上稍有不足,有些账目是臣帮着算的,是以,关于去年芦席之来历和去向,臣才会知道。”
康熙帝笑道:“你擅长算术?朕倒要考考你了……”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为难,康熙给德亨出了一道几何题,就是用勾股定理解析三角题的。
德亨听了题干,口述解题方法。
他说的磕磕绊绊的,但最后答案是正确的。
这动手默默解题和用口述还是不一样的,就跟老师讲课一样,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敲着黑板教出学霸,学霸可未必能做的了老师。
康熙帝却是抚掌笑道:“朕只知你箭术好,不成想,还这样精通西洋算术,你跟谁学的?”
德亨:“法国传教士利圣学。”
康熙帝:“朕想起来了,你大舅福顺的那个碓房,就是他帮着建的,还有风扇,也有他的功劳。”又对大臣们道:“你们不知道,西洋人的算术就跟咱们的国学一样,都是他们国家的学生必学之能,考试要是不能通过,可是做不了官的。”
“这门学问并不好学,德亨你竟然能学通,很是难得。”
赵弘燮道:“算学不过是旁门左道,是否学通,有何建树,德公爷不如在国学之上多下功夫,学精之后,才更好为皇上当差。”
赵弘燮是汉臣,通过科举正途一步步考上来的,涉及学问相关,他说话说的理直气壮。
还带着谆谆教导,也是好意。
德亨笑笑,道:“赵巡抚,我现在就已经很好的为皇上当差了,皇上,您对我的回答还满意吗?”
赵弘燮:……
对德亨不软不硬的将赵弘燮给顶了回去,乐的康熙帝哈哈大笑,道:“尚算满意,有赏……”
“就赏你这碟子点心吧。”
康熙帝伸手端起一碟子芝麻薄脆酥,递给了德亨。
德亨喜滋滋的接过来,行礼谢恩:“谢皇上赏赐。”
然后抱着碟子重新站到了面色复杂的阿尔松阿旁边。
德亨很有分享精神的将碟子朝阿尔松阿鼻子下送了送,阿尔松阿:……
你什么意思?
德亨捏起一只薄脆酥,朝他递了递,比了个口型:吃。
阿尔松阿:……
他长腿侧面一跨,远离了德亨,用实际行动拒绝。
德亨:……
跟你老爹一样讨厌。
德亨收回手,将手里的薄脆酥送入口中,“咔嚓”“咔”“咔”“咔”“咔”……
唔,这芝麻薄脆酥烤的又薄有脆,一口下去满口的芝麻香和奶香,越嚼越香,真好吃,专供皇上的就是真材实料啊。
康熙帝继续说接下来巡视的事情:“鄂伦岱将接下来巡视的具体条陈一一列出,朕视情况再做修改……”
“咔嚓”“咔”“咔”“咔”“咔”……
康熙帝:“可还有条奏?”
“咔”“咔”“咔”……
户部侍郎穆丹奏报:“臣等奉差察审浙江大岚山贼一案已有结果……”
“咔嚓”“咔”“咔”“咔”“咔”……
康熙帝:“大岚山的贼子结队横行已有两三年了,不比寻常小贼小盗,着实可恶,既已查实,令尔即刻速速前往浙江,会同将军督抚严审……”
“咔”“咔”“咔”……
“……你代朕问问王然,身为封疆大臣,下辖地方有盗,他难道不知道吗?千总被杀,却被说成坠马身陨,下属欺瞒不报,上官隐匿不奏,以至于酿成贼盗成势力……”
“德亨,你还有完没完?”
那一声声的“咔”“咔”“咔”在他后脑勺上持续不断的响着,都让自认好脾气的康熙无奈了。
他有些后悔将这个小子弄来跟前看着了。
啊?
穆丹正在集中精神仔细听口谕呢,结果皇上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顿时让他惊疑不定。
众大臣眼观鼻鼻观心,忍笑的忍笑,肃然的肃然,淡定的淡定,喝茶的喝茶……
德亨抱着已经空了一大半的点心碟子有些不知所措,缓缓咽下嘴里的食物,讷讷道:“对不起……”
康熙帝瞪了他一眼,吩咐梁九功道:“给他倒碗茶喝。”
梁九功“哎”了一声,亲手给德亨倒了一碗茶,然后笑眯眯的将他拉到角落里,小声道:“快喝吧。”
德亨看了眼康熙帝那边,见康熙帝继续议政,小小松了口气,接过茶碗,试了试温度,小小喝了一口,就不再喝了。
他怕等会再尿急,憋着就不好了。
德亨再次站到原位置,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听政。
说完浙江匪盗问题,内阁学士二鬲又禀报湖广察审红苗叛乱一案。
康熙帝同样给出指示,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官的问题,还是红苗人不服管教的问题:“……苗人所居不过百里之地,一省之官,如何难以镇压,你去到地方,会同总督郭世隆,巡抚赵申乔,明白详审,如兵民多事,则惩究兵民,果系苗人抗法,则处治苗人。不可姑息。”
德亨出生在京城,长在京城,除了东石河屯和畅春园,就这南苑是他此生走的最远的距离了,他日常所听所见都是繁花似锦,太平盛世,就是沿海有盗匪烧杀劫掠海船,那也是因为自身富饶,招人觊觎,外邦之贼,反杀回去就是了。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本土境内,竟是匪盗迭起,寡民叛乱,且报到康熙帝面前的,一定都是很大的流血事件。
康熙帝说完要说的政务,赐茶宴也就结束了,众位大臣起身告辞,陆续离帐,赵昌也随着离帐,去按康熙帝的吩咐办事去了。
帐内只剩梁九功、阿尔松阿和德亨三个,康熙帝开始批阅奏折。
梁九功叫了两个小太监入内,麻利的收拾好大臣用过的茶碗和点心碟子,小太监无声退下,梁九功给康熙帝换了一杯茶,站在一旁伺候笔墨,整个大帐安静的落针可闻。
以至于趁的远处草场上传来的的马匹嘶鸣声分外清晰。
德亨小心的屏住呼吸,唯恐自己呼吸的声音过大,扰了康熙帝批阅奏折。
康熙帝将一封奏折放在案脚,道:“即刻传去兵部给耿额。”
阿尔松阿上前一步,拿起奏折,应声:“是。”
出帐,传奏章去了。
德亨眼巴巴的看着阿尔松阿的背影离开,心里就跟提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的,忐忑的不行。啊,等会要是也给他来这么一下子,我出了帐子,该去找谁传奏折啊,我还没学过呢。
康熙帝道:“东淀的芦苇最好,朕记得去年进上的芦席,就是用东淀的芦苇编织而成的?”
在座的大臣有些茫然不敢答了,因为内务府总管不在,他们怎么知道去年的芦苇席子是用哪里的芦苇编织而成的。
德亨咕噜噜的大眼睛转来转去,心道,不会冷场了吧?
这可尴尬了哈哈。
康熙帝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沉默不语。
他不高兴了。
众位大臣开始惶恐了,德亨冷不防跟裕亲王保泰的眼睛对上了,只对了一眼,德亨就垂下了眼眸。
保泰突然开口道:“皇上,吾等不知内务,是以惭愧无言以对,但臣观德亨的面色,似有成竹在胸之意,或许,他会知道。”
保泰,你什么意思?
你是不是在害我。
众位大臣的视线瞬间集中的德亨的身上,康熙帝也转头去瞧他,他身边的阿尔松阿侧移一步,将他独自显露出来。
康熙帝侧着身子问德亨:“德亨,你知道?”
德亨见状,只好站到了康熙帝的御塌前面,拱手回禀道:“回皇上,臣……知道。”
康熙帝:“哦,说来听听。”
德亨:“去年,内务府共收到地方上贡芦苇一万七千六百三十二席,江南贡五千席,湖广贡六千五白席,辽东贡两千席,其他地方贡四千一百余席,其中,湖广贡特等芦苇五百,东淀贡特等芦席两百。”
“皇上所说的‘去年进上的芦席’,不一定是东淀所出的特等芦席,也有可能是湖广洞庭湖所产。”
康熙帝点头,笑道:“你知道的倒清楚。”
这么多肱股之臣在场,没有一个知道的,就你个黄口小儿知道的这么清楚!
德亨不慌不忙,回答道:“皇上,每年内务府都会收到大宗的进贡芦席,但内务府的库房是存不下这么多芦席的,所以,每年内务府都会变卖芦席。但芦席乃是非消耗品,好的芦席可传家,每年夏季,内务府的芦席在京城乃至京畿之地,都不大好卖。”
其实是压根卖不动。
康熙帝:“可是据朕所知,每年内务府的芦席都能变卖一空,填补内府开支。”
德亨:“因为臣父为京织染局总管时,以芦席为仓裹,保珍贵织物不损不伤,打包卖出去了。”
哦
众人的视线顿时意味深长了。
叶勤啊。
得亏太子不在,要不然,呵。
德亨继续:“臣父于算术之上稍有不足,有些账目是臣帮着算的,是以,关于去年芦席之来历和去向,臣才会知道。”
康熙帝笑道:“你擅长算术?朕倒要考考你了……”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为难,康熙给德亨出了一道几何题,就是用勾股定理解析三角题的。
德亨听了题干,口述解题方法。
他说的磕磕绊绊的,但最后答案是正确的。
这动手默默解题和用口述还是不一样的,就跟老师讲课一样,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敲着黑板教出学霸,学霸可未必能做的了老师。
康熙帝却是抚掌笑道:“朕只知你箭术好,不成想,还这样精通西洋算术,你跟谁学的?”
德亨:“法国传教士利圣学。”
康熙帝:“朕想起来了,你大舅福顺的那个碓房,就是他帮着建的,还有风扇,也有他的功劳。”又对大臣们道:“你们不知道,西洋人的算术就跟咱们的国学一样,都是他们国家的学生必学之能,考试要是不能通过,可是做不了官的。”
“这门学问并不好学,德亨你竟然能学通,很是难得。”
赵弘燮道:“算学不过是旁门左道,是否学通,有何建树,德公爷不如在国学之上多下功夫,学精之后,才更好为皇上当差。”
赵弘燮是汉臣,通过科举正途一步步考上来的,涉及学问相关,他说话说的理直气壮。
还带着谆谆教导,也是好意。
德亨笑笑,道:“赵巡抚,我现在就已经很好的为皇上当差了,皇上,您对我的回答还满意吗?”
赵弘燮:……
对德亨不软不硬的将赵弘燮给顶了回去,乐的康熙帝哈哈大笑,道:“尚算满意,有赏……”
“就赏你这碟子点心吧。”
康熙帝伸手端起一碟子芝麻薄脆酥,递给了德亨。
德亨喜滋滋的接过来,行礼谢恩:“谢皇上赏赐。”
然后抱着碟子重新站到了面色复杂的阿尔松阿旁边。
德亨很有分享精神的将碟子朝阿尔松阿鼻子下送了送,阿尔松阿:……
你什么意思?
德亨捏起一只薄脆酥,朝他递了递,比了个口型:吃。
阿尔松阿:……
他长腿侧面一跨,远离了德亨,用实际行动拒绝。
德亨:……
跟你老爹一样讨厌。
德亨收回手,将手里的薄脆酥送入口中,“咔嚓”“咔”“咔”“咔”“咔”……
唔,这芝麻薄脆酥烤的又薄有脆,一口下去满口的芝麻香和奶香,越嚼越香,真好吃,专供皇上的就是真材实料啊。
康熙帝继续说接下来巡视的事情:“鄂伦岱将接下来巡视的具体条陈一一列出,朕视情况再做修改……”
“咔嚓”“咔”“咔”“咔”“咔”……
康熙帝:“可还有条奏?”
“咔”“咔”“咔”……
户部侍郎穆丹奏报:“臣等奉差察审浙江大岚山贼一案已有结果……”
“咔嚓”“咔”“咔”“咔”“咔”……
康熙帝:“大岚山的贼子结队横行已有两三年了,不比寻常小贼小盗,着实可恶,既已查实,令尔即刻速速前往浙江,会同将军督抚严审……”
“咔”“咔”“咔”……
“……你代朕问问王然,身为封疆大臣,下辖地方有盗,他难道不知道吗?千总被杀,却被说成坠马身陨,下属欺瞒不报,上官隐匿不奏,以至于酿成贼盗成势力……”
“德亨,你还有完没完?”
那一声声的“咔”“咔”“咔”在他后脑勺上持续不断的响着,都让自认好脾气的康熙无奈了。
他有些后悔将这个小子弄来跟前看着了。
啊?
穆丹正在集中精神仔细听口谕呢,结果皇上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顿时让他惊疑不定。
众大臣眼观鼻鼻观心,忍笑的忍笑,肃然的肃然,淡定的淡定,喝茶的喝茶……
德亨抱着已经空了一大半的点心碟子有些不知所措,缓缓咽下嘴里的食物,讷讷道:“对不起……”
康熙帝瞪了他一眼,吩咐梁九功道:“给他倒碗茶喝。”
梁九功“哎”了一声,亲手给德亨倒了一碗茶,然后笑眯眯的将他拉到角落里,小声道:“快喝吧。”
德亨看了眼康熙帝那边,见康熙帝继续议政,小小松了口气,接过茶碗,试了试温度,小小喝了一口,就不再喝了。
他怕等会再尿急,憋着就不好了。
德亨再次站到原位置,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听政。
说完浙江匪盗问题,内阁学士二鬲又禀报湖广察审红苗叛乱一案。
康熙帝同样给出指示,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官的问题,还是红苗人不服管教的问题:“……苗人所居不过百里之地,一省之官,如何难以镇压,你去到地方,会同总督郭世隆,巡抚赵申乔,明白详审,如兵民多事,则惩究兵民,果系苗人抗法,则处治苗人。不可姑息。”
德亨出生在京城,长在京城,除了东石河屯和畅春园,就这南苑是他此生走的最远的距离了,他日常所听所见都是繁花似锦,太平盛世,就是沿海有盗匪烧杀劫掠海船,那也是因为自身富饶,招人觊觎,外邦之贼,反杀回去就是了。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本土境内,竟是匪盗迭起,寡民叛乱,且报到康熙帝面前的,一定都是很大的流血事件。
康熙帝说完要说的政务,赐茶宴也就结束了,众位大臣起身告辞,陆续离帐,赵昌也随着离帐,去按康熙帝的吩咐办事去了。
帐内只剩梁九功、阿尔松阿和德亨三个,康熙帝开始批阅奏折。
梁九功叫了两个小太监入内,麻利的收拾好大臣用过的茶碗和点心碟子,小太监无声退下,梁九功给康熙帝换了一杯茶,站在一旁伺候笔墨,整个大帐安静的落针可闻。
以至于趁的远处草场上传来的的马匹嘶鸣声分外清晰。
德亨小心的屏住呼吸,唯恐自己呼吸的声音过大,扰了康熙帝批阅奏折。
康熙帝将一封奏折放在案脚,道:“即刻传去兵部给耿额。”
阿尔松阿上前一步,拿起奏折,应声:“是。”
出帐,传奏章去了。
德亨眼巴巴的看着阿尔松阿的背影离开,心里就跟提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的,忐忑的不行。啊,等会要是也给他来这么一下子,我出了帐子,该去找谁传奏折啊,我还没学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