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就是有心者想要模仿都模仿不来。
  还有抄写经书,康熙帝眼光毒辣, 你是不是用心抄写的, 人家一打眼就能断定出来。
  这也不是你临时抱佛脚就能抄写出来的。
  而且德亨也不乐意抄写这什么劳什子经书。
  所以,德亨还是得另想他法。
  送什么呢?
  思来想去, 德亨决定走朴素路线,送五十一个福寿饽饽给寿星。
  康熙帝做寿,当然会少不了各色福寿饽饽,每一个福寿饽饽上面,都会用特制印章沾着红色或者金色颜料,在饽饽表面盖上或者用毛笔写上“福”和“寿”的字样, 以表喜庆。
  德亨的饽饽上面也有福寿字样, 只不过他的不是盖上去的, 也不是写上去的, 而是用各种颜色的面团揉在一起,拼出来的。
  在物质极盛的三百年后的太平盛世,人们早就脱离了温饱的烦恼,开始费尽心思的装点生活,让日子过的更有意思,更美好,更夺人眼球,更取悦人的眼睛和味蕾。
  尤其是在蒸馍馍和糕点已经各种面食之上,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能将一块软软的面团蒸出千变万化的形状来。
  作为听话又孝顺的好孩子,德亨也曾在过年的时候,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至亲之人围坐在一起,在姐姐的指挥下,搓出嵌着“福”“禄”“寿”“喜”字样的饺子皮,然后在馅料里面包上糖果和硬币,怀着期待又喜悦的心情等待着除夕夜的年夜饭。
  现在,是他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候了。
  果然,曾经的每一项技能都不是白学的,这不就用上了?
  万寿节将至,康熙帝下旨,停止行礼筵宴。
  停止宴请这种事儿,其实众勋贵大臣们心中早就有预测了,去年皇太后过生日,康熙帝就没办,今年自己过生日,恐怕也不会办。
  况且,康熙帝五十整寿已经在去年大办过了,今年不办也是正常。
  但寿礼还是要照送的。
  德亨用五十一个福寿饽饽拼成寿字,装在一个大金盘子里,用食盒装着,送去了畅春园。
  食盒打开的时候,饽饽还都是温热的。
  这寿礼新鲜,听说还是德亨一个一个亲手揉出来,又是亲手蒸出来的,就更新鲜了。
  康熙帝洗了手,将一个一个饽饽掰开了看里面是不是还藏着新花活。
  进上的寿礼,自有专人收纳、记录以及做甄别。
  内务府专门派来收礼的主事比照着礼单看到德亨送上的寿礼实物,心里咂舌之余,不敢耽搁,立即将这份独特的寿礼给报上去了。
  德亨不知道的是,他在康熙帝这里相当有名气,以至于下头伺候的人一听到“德亨”这两个字,都要分心注意一下。
  收礼的这个主事是这样,贴身伺候康熙帝的梁九功也是这样。
  梁九功听到辅国公德亨送了一盒子饽饽给皇上的时候,心里是纳闷的。
  这宫里还缺饽饽吃?
  这小国公是怎么想的?
  叶勤该不会真让个孩子给皇上准备寿礼吧?还是蒸了一盘子饽饽送上来了?
  等见到这一盒子饽饽,梁九功立即就笑了。
  梁九功照顾康熙帝衣食起居,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但也是真没见到过这样“花心思”的寿礼。
  他倒是听说过这个小国公好吃,也会吃,跟四贝勒府的弘晖阿哥日常通信就是分享今天吃了什么,昨天吃了什么,明天准备吃什么。
  现在看来,传言果然不假。
  梁九功知道这几日康熙帝因为某些人心情郁郁,有心讨好,就将这一盒子饽饽给单独拎去了偏殿,见康熙帝放松下来,喝茶用点心的时候,就提了这么一嘴。
  于是就有了康熙帝亲手掰饽饽的奇异场景。
  梁九功探头瞧着,哟,这个里面果然有馅料,闻着这香味儿,是玫瑰卤馅儿,拇指肚大的玫瑰卤馅泥分别嵌在“福”字的“口”字中空里,是不是意喻“口衔芬芳”之意?
  或者口有余香?
  总归都是好意头儿。
  康熙帝笑了一下,掰了一点送入口中,评价道:“甜味儿有些淡了。”
  梁九功忙奉上蜂蜜碟子,康熙帝沾了一点,方觉着滋味儿正好。
  一个盲盒开完,又开另一个。
  这个应该是水晶虾饺,水晶虾饺的皮是薄至透明的,能清楚的看到里面的馅料,蜷缩着一个虾仁。
  康熙帝用筷子夹起,仔细打量这虾饺的皮,问梁九功道:“这应该是用两种颜色的橙皮压在一起,然后擀薄的吧?”
  梁九功沉吟道:“若是上下压在一起,只能看到一面的寿字,他是怎么做到让两面浑然一体,好像这个‘寿’字就这么长出来的一样?”
  康熙帝:“……”
  他怎么会知道,这奴才真不会说话。
  康熙帝将虾饺送入口中,虾饺馅料滋味儿也就那样,但这花样,是真多啊。
  挨个看过之后,只剩最后一个中间的压轴大馒头了。
  说是饽饽,但康熙帝第一个想到的是在山东见到的山东大馒头。
  嗯,这个大馒头放在最中间,看着最惹人注目,但与其他花样百出的小饽饽比起来,也是最不起眼的。
  因为它除了表面相对浮现出的福寿两个字,就没有其他特色了。
  但最不起眼的,肯定也是最独特的。
  康熙帝捏了捏这个足足有他脸大的“大饽饽”,软软的,里面应该没有包东西。
  御前侍卫傅尔丹心中大喊:剥开,就像剥衣服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开啊!
  傅尔丹为什么会知道?
  因为某人已经给他女儿送过了。
  也不能怪人家小国公交友广阔,给弘晖、德隆两位阿哥送吃食的时候,还没忘了一起玩过的锦绣小姑娘。
  谁接到这样别致的吃食能不喜欢呢?
  至少他的妻子和女儿是欢喜的不得了。
  可能是傅尔丹的视线太过火热也太过急切了,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
  康熙帝:“傅尔丹,你知道这饽饽里面的乾坤?”
  傅尔丹单膝跪地,道:“禀皇上,奴才曾见过这种饽饽,您可以试着轻轻的剥下一层来看看。”
  康熙帝手指轻轻用力,滑腻的表皮裂开,露出了里面新的一层滑皮出来。
  康熙帝眉头轻扬,将这层剥开,露出了里面小了一圈的……新饽饽。
  新饽饽跟第一层饽饽一模一样,都是相对的福寿二字,让人惊奇的是,这第二层饽饽皮子,也是滑的。
  就跟新饽饽一样。
  康熙帝笑道:“有趣。”
  康熙帝手指用力,就跟剥洋葱一样,开始一层一层的剥起来。
  每剥开一次,里面都会露出与上一个相同的有着福寿二字的新饽饽,所不同的,无非就是上一个大,下一个小。
  康熙帝每剥一次,梁九功就数一个数字,等剥到最后,露出最里面粉红色的寿桃的时候,梁九功数到了二十。
  一共二十层皮子,包裹着最里面的寿桃。
  而每一层皮子,都是用奶/子和蜂蜜和成面团,后仔细发出来,又揉的松软雪白香喷喷的奶饽饽,吃一口,奶香甜香四溢,十分美味。
  康熙帝将福寿皮子分赐给站岗守门的侍卫们,自己用下了那个小小寿桃。
  心情很好的样子。
  梁九功心下得意,要论伺候主子,还得看咱!
  梁九功还留了个心眼子,他亲自去翻了德亨的寿礼,果然,找到了蒸这种花样饽饽的方子,一并拿给了康熙帝。
  康熙帝一看这方子就知道是德亨亲手写的,习惯性的在上面圈了几个字,然后让人将方子抄写下来,送去御膳房,蒸了给各宫送去。
  手里的这份原件,随手放在了众多批过的折子堆里面。
  康熙帝身心都投入批阅奏折中去。
  沿海诸省有海贼聚啸……剿杀了固然可震慑地方,但民人愚昧,易受蛊惑,若民心动摇,更不利于地方稳定,应招抚为上。
  甘肃兵勇精炼,多赖提督潘育龙,现潘玉龙调陕西提督,便命……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吴洪,署甘肃提督事。
  灾民……在京郊逗留时间太久了,再继续待下去,恐会引发不安之事……该遣送回籍了……
  万寿节刚过,关于福顺的处置结果就判下来了:
  罚俸三月。
  然后,就没有更多了。
  比宗人府拟的罚俸半年还少了三个月,康熙帝亲手批的。
  这本没什么,但跟接下来的几个旨意放在一起,其他人不免侧目了。
  那个参福顺的御史也被参了一本,已查实他勾连商贾,行不法之事,议定罢官夺产,其人声名扫地。
  旗人和宜、和锈行为不端,败坏风纪,实为八旗子弟之耻,罢其父兄官职,着令回家管教子弟。
  索额图之弟心裕不思悔改,因夺爵罢官前事对上心怀怨愤,更是假借太子之名行奸诡之事,着实可恶,更是狼心狗肺,肆意妄为……命圈禁宗人府,无旨不得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