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胤礻我?
康熙帝更不放心这个十儿子,思来想去,还是性子安顺为人和善的十二儿子更能用一些。
于是胤祹就不用再继续读书,每天去宗人府坐镇去了。
宗人府这边,除了胤祹坐镇,手底下还有四大主事,分别是出身安郡王府的华圯、出身显亲王府的成信、裕亲王保泰、恭王府的多罗贝勒海善。
在三月份之前,裕亲王保泰和多罗贝勒海善因为有父孝在身,非必要情况,两人都窝在家中守孝,出孝之前,是不用来宗人府当差的,一切事务都由华圯和成信两人代劳。
但在三月初的时候,华圯的亲叔叔已革郡王蕴端病故,华圯在家礼丧,所以,宗人府这边,就是胤祹坐镇,成信带领手底下的大小宗室们干活了。
比如处理处理分家分产这样的家务事,以及审理审理诸如宗室打死人、偷娶民女混淆皇族血脉这样的案子。
诸如福顺这样的,因为做生意太赚钱被御史参一本的,着实少见。
成信是衍潢的大哥,也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因为衍潢能耐,康熙帝大手一挥,不仅提前给成信封了个辅国公的爵位,衍潢前脚去承德,他后脚就得了一个宗人府主事的差事。
一看就是康熙帝补偿衍潢,让他不在京之时,显王府能有成年男子出面理事。
这才是帝王的恩宠。
之前说什么因为衍潢年纪小就只让他在家闭门读书,一大家子都在京城官场销声匿迹,纯粹就是人皇帝想削显王府的权了。
成信也才来宗人府,刚摸清宗人府的门朝哪开呢,就接手了这么一个“与民争利”的案子。
胤祹在上,成信在下,摆弄着福顺的案卷,啧啧叹道:“这案子不简单啊,谁不知道这个‘丽容斋’是皇上默许开的,算是给小德亨的赏赐,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敢当朝捋皇上的虎须?”
胤祹:“……我怎么知道?”
成信被噎了一下,继续道:“案子很简单,就是旗人不务正业,经营商贾,有违祖制之事,他们拟的判决是罚俸半年。”
哈哈,一看这个福顺就不是靠俸禄吃饭的,这罚俸半年,罚了跟没罚有什么两样?
自己人还是向着自己人的。
但是,到底是谁在搞事儿呢?
不将幕后之人给揪出来,他愧对亲王弟弟照顾人家的嘱托啊。
话说,那个叫德亨的才是衍潢的亲兄弟吧?
他们这些兄弟就跟白送的一般,在亲王兄弟眼中半点分量都没有呢。
胤祹很谦虚,问成信道:“这断的是轻了还是重了?拿到督察院去,人家会不会觉着咱们宗人府在包庇?”
成信:“您看那个左都御史当朝就想推了这个案子,想来是知道这里面的猫腻的,关键是咱们得弄清楚到底是谁在搞鬼,要不然,皇上问起来,您没话答可怎么办?”
胤祹:“那个御史可有什么异常?”
成信:“我也觉着那个御史可疑,让奴才去查了一下,您猜怎么着,这个御史要娶小妾了呢,带着大笔嫁妆的那种,日子都已经定下来了,嘿嘿,您说这个御史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了?”
胤祹笑道:“你全都说完吧。”
成信就嘿嘿笑道:“这个小妾就是一个普通的商贾民女,但她的生母可不普通,是皇商范氏的旁支女,您说这幕后之人,岂不是呼之欲出了?”
皇商范氏,山西巨贾,皇帝的心腹之奴才,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之时,以范氏为首的山西巨贾们,在军队粮草运输上提供了大便利。
在张家口和杀虎口两个边疆贸易市场,晋商范氏,就是当之无愧的“铁帽子王”。
胤祹嗤笑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家就卖点子羊毛脂挣口饭吃,他们都要插一脚。”
成信也鄙夷道:“要不怎么说商人逐利呢,什么仁义道德,在这些人眼中,除了铜子儿,其他都不值一提。”
胤祹很公允评价道:“也不能这么说,范三拔、范毓馪(pin)父子两个还是很有品行的。”
成信:“范氏一百多男,范氏父子两个能管的过来几个呢?范三拔连侄子都管不了。”
胤祹:……
绕过这个话题,胤祹纳闷道:“范氏家大业大,就算看中了这羊毛之利,去找皇上讨生意,或者干脆和衍潢合作就行了,做什么非得要盯上德亨呢?据我所知,德亨那点子羊毛脂,连小半城的胭脂都做不了。”
成信也很疑惑,谏言道:“不如将福顺叫过来问一问,说不定他能知道点什么?”
胤祹:“也好。”
福顺来的很快,可谓是随叫随到。
他只是被御史参了,在上头没发话以及这个案子没结束之前,他还是该当差当差,该回家回家,没有受半点影响。
福顺行了个利索的千儿礼,就站在地上等着上头两人问话。
成信问福顺:“你知道是谁在故意搞你吗?”言语虽是有些粗俗,但态度足够亲近。
福顺还未答,有人来报:“奉国将军叶勤求见。”
成信看向上首的胤祹,胤祹点头,成信笑道:“快请。”
叶勤匆匆而来,还未躬身见礼,就听成信笑道:“我可是听说了,你们织染局是赈灾大户,你怎么有空来咱们宗人府了?”
在内务府诸多部门有司当中,织染局向来是肥的流油的衙门,门槛向来高着,自从有了羊毛布,织染局的门槛就更高了几分。
叶勤苦笑道:“妻舅今日之灾,全赖犬子之故,我这个做父亲的,亦有不教之责,如何能置身事外?”
成信道:“我们宗人府办事讲究一个公平公正,可不会为你徇私包庇的。”
叶勤忙道:“叶勤只是来听信儿,不敢扰乱宗人府办案。”
成信看了眼胤祹,意思是,这个叫叶勤的,这么忠厚老实的吗?
胤祹给了他一个眼色,要他继续问话,不要故意作弄人。
成信让仆从给叶勤搬了个椅子来,让他坐下,听他和胤祹问话福顺。
成信道:“福顺,刚才我问你的话,你继续回答。”
福顺道:“奴才以为,应该是奴才的族兄弟在故意使坏。”
成信奇怪:“不是皇商买通御史参你的?”
难道他们刚才猜错了?
那御史娶小妾只是偶然?
福顺:“买通御史的的确是皇商,这个皇商奴才大体也能猜的出来是哪家,但皇商只是明面上的挡箭牌,后头指使的,奴才猜,应该是奴才的族兄弟。”
成信:“你可有证据吗?”
福顺:“没有实据,但他们曾经对奴才流露出歹意。”
成信:“你的族兄弟是?”
福顺:“纳喇和宜与纳喇和锈。”
成信:“你说他们曾经对你流露出歹意,他们言语威胁你了?”
福顺:“是。”
成信:“具体说说?”
福顺:“在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宜和和锈两个曾经结伴来找过奴才,想要参与经营羊毛脂的生意,奴才以这生意不是奴才一个人说的算,且大老板没有要再添新人的意思给拒绝了。和锈就问奴才,可知道拒绝太子是什么后果……”
一听到“太子”二字胤祹就开始头皮发麻,忙出声问道:“怎么好端端的又扯上太子了?”
福顺:“……和宜之母是安郡王岳乐之女,和锈之母是安郡王岳乐与赫舍里氏福晋之女……”
这关系绕的,原来和宜和和锈,不仅是堂兄弟,还是姨表兄弟。
还有,岳乐的继福晋赫舍里氏,不就是索额图的亲妹妹?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和宜和锈兄弟两个能和太子扯上关系,可就正常了。
成信失笑道:“原本以为你只是一个普通旗人,不成想,你竟还有这样几门厉害亲戚呢?”
福顺苦笑道:“国公爷您说笑了,奴才父亲只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庶子,如何与能娶显赫妻子的族人相比。”
胤祹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和宜和和锈这两个,是受了太子的指使去强逼你同意他们一起经营羊毛脂买卖吗?”
福顺:“他们话里话外的是这个意思,但并没有明确说出,就是太子指使他们来找奴才的。而且,奴才跟他们要太子交给他们的信物,他们也支支吾吾的拿不出来,是以奴才便猜,他们应该是假借太子之名行强人之事,太子本人应该是不知情的。”
胤祹松了口气,没有实证证明此事跟太子有关就好。
他问道:“福顺,你刚才说的可都是真的?你想清楚了,如果御前问话,你再改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福顺心中一凛,低头恭敬道:“奴才方才之话,句句属实,不敢故意隐瞒编造。”
成信看向角落里的笔贴式,笔贴式奋笔疾书,没一会就将供词写好,拿给成信看。
成信看过,又让拿给福顺看,福顺看过之后,无误,按手印画押。
康熙帝更不放心这个十儿子,思来想去,还是性子安顺为人和善的十二儿子更能用一些。
于是胤祹就不用再继续读书,每天去宗人府坐镇去了。
宗人府这边,除了胤祹坐镇,手底下还有四大主事,分别是出身安郡王府的华圯、出身显亲王府的成信、裕亲王保泰、恭王府的多罗贝勒海善。
在三月份之前,裕亲王保泰和多罗贝勒海善因为有父孝在身,非必要情况,两人都窝在家中守孝,出孝之前,是不用来宗人府当差的,一切事务都由华圯和成信两人代劳。
但在三月初的时候,华圯的亲叔叔已革郡王蕴端病故,华圯在家礼丧,所以,宗人府这边,就是胤祹坐镇,成信带领手底下的大小宗室们干活了。
比如处理处理分家分产这样的家务事,以及审理审理诸如宗室打死人、偷娶民女混淆皇族血脉这样的案子。
诸如福顺这样的,因为做生意太赚钱被御史参一本的,着实少见。
成信是衍潢的大哥,也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因为衍潢能耐,康熙帝大手一挥,不仅提前给成信封了个辅国公的爵位,衍潢前脚去承德,他后脚就得了一个宗人府主事的差事。
一看就是康熙帝补偿衍潢,让他不在京之时,显王府能有成年男子出面理事。
这才是帝王的恩宠。
之前说什么因为衍潢年纪小就只让他在家闭门读书,一大家子都在京城官场销声匿迹,纯粹就是人皇帝想削显王府的权了。
成信也才来宗人府,刚摸清宗人府的门朝哪开呢,就接手了这么一个“与民争利”的案子。
胤祹在上,成信在下,摆弄着福顺的案卷,啧啧叹道:“这案子不简单啊,谁不知道这个‘丽容斋’是皇上默许开的,算是给小德亨的赏赐,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敢当朝捋皇上的虎须?”
胤祹:“……我怎么知道?”
成信被噎了一下,继续道:“案子很简单,就是旗人不务正业,经营商贾,有违祖制之事,他们拟的判决是罚俸半年。”
哈哈,一看这个福顺就不是靠俸禄吃饭的,这罚俸半年,罚了跟没罚有什么两样?
自己人还是向着自己人的。
但是,到底是谁在搞事儿呢?
不将幕后之人给揪出来,他愧对亲王弟弟照顾人家的嘱托啊。
话说,那个叫德亨的才是衍潢的亲兄弟吧?
他们这些兄弟就跟白送的一般,在亲王兄弟眼中半点分量都没有呢。
胤祹很谦虚,问成信道:“这断的是轻了还是重了?拿到督察院去,人家会不会觉着咱们宗人府在包庇?”
成信:“您看那个左都御史当朝就想推了这个案子,想来是知道这里面的猫腻的,关键是咱们得弄清楚到底是谁在搞鬼,要不然,皇上问起来,您没话答可怎么办?”
胤祹:“那个御史可有什么异常?”
成信:“我也觉着那个御史可疑,让奴才去查了一下,您猜怎么着,这个御史要娶小妾了呢,带着大笔嫁妆的那种,日子都已经定下来了,嘿嘿,您说这个御史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了?”
胤祹笑道:“你全都说完吧。”
成信就嘿嘿笑道:“这个小妾就是一个普通的商贾民女,但她的生母可不普通,是皇商范氏的旁支女,您说这幕后之人,岂不是呼之欲出了?”
皇商范氏,山西巨贾,皇帝的心腹之奴才,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之时,以范氏为首的山西巨贾们,在军队粮草运输上提供了大便利。
在张家口和杀虎口两个边疆贸易市场,晋商范氏,就是当之无愧的“铁帽子王”。
胤祹嗤笑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家就卖点子羊毛脂挣口饭吃,他们都要插一脚。”
成信也鄙夷道:“要不怎么说商人逐利呢,什么仁义道德,在这些人眼中,除了铜子儿,其他都不值一提。”
胤祹很公允评价道:“也不能这么说,范三拔、范毓馪(pin)父子两个还是很有品行的。”
成信:“范氏一百多男,范氏父子两个能管的过来几个呢?范三拔连侄子都管不了。”
胤祹:……
绕过这个话题,胤祹纳闷道:“范氏家大业大,就算看中了这羊毛之利,去找皇上讨生意,或者干脆和衍潢合作就行了,做什么非得要盯上德亨呢?据我所知,德亨那点子羊毛脂,连小半城的胭脂都做不了。”
成信也很疑惑,谏言道:“不如将福顺叫过来问一问,说不定他能知道点什么?”
胤祹:“也好。”
福顺来的很快,可谓是随叫随到。
他只是被御史参了,在上头没发话以及这个案子没结束之前,他还是该当差当差,该回家回家,没有受半点影响。
福顺行了个利索的千儿礼,就站在地上等着上头两人问话。
成信问福顺:“你知道是谁在故意搞你吗?”言语虽是有些粗俗,但态度足够亲近。
福顺还未答,有人来报:“奉国将军叶勤求见。”
成信看向上首的胤祹,胤祹点头,成信笑道:“快请。”
叶勤匆匆而来,还未躬身见礼,就听成信笑道:“我可是听说了,你们织染局是赈灾大户,你怎么有空来咱们宗人府了?”
在内务府诸多部门有司当中,织染局向来是肥的流油的衙门,门槛向来高着,自从有了羊毛布,织染局的门槛就更高了几分。
叶勤苦笑道:“妻舅今日之灾,全赖犬子之故,我这个做父亲的,亦有不教之责,如何能置身事外?”
成信道:“我们宗人府办事讲究一个公平公正,可不会为你徇私包庇的。”
叶勤忙道:“叶勤只是来听信儿,不敢扰乱宗人府办案。”
成信看了眼胤祹,意思是,这个叫叶勤的,这么忠厚老实的吗?
胤祹给了他一个眼色,要他继续问话,不要故意作弄人。
成信让仆从给叶勤搬了个椅子来,让他坐下,听他和胤祹问话福顺。
成信道:“福顺,刚才我问你的话,你继续回答。”
福顺道:“奴才以为,应该是奴才的族兄弟在故意使坏。”
成信奇怪:“不是皇商买通御史参你的?”
难道他们刚才猜错了?
那御史娶小妾只是偶然?
福顺:“买通御史的的确是皇商,这个皇商奴才大体也能猜的出来是哪家,但皇商只是明面上的挡箭牌,后头指使的,奴才猜,应该是奴才的族兄弟。”
成信:“你可有证据吗?”
福顺:“没有实据,但他们曾经对奴才流露出歹意。”
成信:“你的族兄弟是?”
福顺:“纳喇和宜与纳喇和锈。”
成信:“你说他们曾经对你流露出歹意,他们言语威胁你了?”
福顺:“是。”
成信:“具体说说?”
福顺:“在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宜和和锈两个曾经结伴来找过奴才,想要参与经营羊毛脂的生意,奴才以这生意不是奴才一个人说的算,且大老板没有要再添新人的意思给拒绝了。和锈就问奴才,可知道拒绝太子是什么后果……”
一听到“太子”二字胤祹就开始头皮发麻,忙出声问道:“怎么好端端的又扯上太子了?”
福顺:“……和宜之母是安郡王岳乐之女,和锈之母是安郡王岳乐与赫舍里氏福晋之女……”
这关系绕的,原来和宜和和锈,不仅是堂兄弟,还是姨表兄弟。
还有,岳乐的继福晋赫舍里氏,不就是索额图的亲妹妹?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和宜和锈兄弟两个能和太子扯上关系,可就正常了。
成信失笑道:“原本以为你只是一个普通旗人,不成想,你竟还有这样几门厉害亲戚呢?”
福顺苦笑道:“国公爷您说笑了,奴才父亲只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庶子,如何与能娶显赫妻子的族人相比。”
胤祹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和宜和和锈这两个,是受了太子的指使去强逼你同意他们一起经营羊毛脂买卖吗?”
福顺:“他们话里话外的是这个意思,但并没有明确说出,就是太子指使他们来找奴才的。而且,奴才跟他们要太子交给他们的信物,他们也支支吾吾的拿不出来,是以奴才便猜,他们应该是假借太子之名行强人之事,太子本人应该是不知情的。”
胤祹松了口气,没有实证证明此事跟太子有关就好。
他问道:“福顺,你刚才说的可都是真的?你想清楚了,如果御前问话,你再改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福顺心中一凛,低头恭敬道:“奴才方才之话,句句属实,不敢故意隐瞒编造。”
成信看向角落里的笔贴式,笔贴式奋笔疾书,没一会就将供词写好,拿给成信看。
成信看过,又让拿给福顺看,福顺看过之后,无误,按手印画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