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太后说话字句更口语化一些,有些字和词都是能省就省,有时候说快了她还连音吞音,让头一次听她说话的人都搞不清楚她在说什么。
苏麻喇姑说话的语速很慢,咬字也十分清晰,一句话从她嘴里吐出来带着一股子好听的韵律,听她说话,顿时让德亨想到了“载歌载舞”这个词。
太后就对德亨笑道:“苏麻喇姑可是皇帝的老师,她说你字写的好,就是真的好。
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这一点是没错的。
德亨见苏麻喇姑还在看着他,就对她展开一个灿烂的笑脸,也用科尔沁口音的蒙古语道:“谢苏麻妈妈点评,德亨以后会更加勤勉读书写字的。”
苏麻喇姑就点点头,没有说话,当然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
太后又问德亨道:“你额娘呢,她怎么没跟你一起进来?”
德亨就道:“我额娘已经显怀了,走路都看不到脚面子了,怕在太后面前失礼,就没敢进来,要曾孙儿给太后您告假呢,哈拉嬷嬷蒸了好些花样的饽饽让曾孙儿带进来给您,请您恕罪。额娘要曾孙儿替她给您多磕两个头,祝您新年大吉。”
说着,就跪在太后脚边又磕了三个头。
太后等他磕完了,将他拉起来,笑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她,要她养好身子,等孩子生下来了,再带进来给我磕头也是一样的。”
德亨都应下来,又说了好些吉祥话逗老人家开心。
一直等太后兴头过了,其他宫妃才开始玩笑着向太后讨德亨的字看,也是给一直站在大殿中央的显王妃解围。
老太太年纪大了,忘性大,并不是有意要为难显王妃,但她们做宫妃的,这个时候是有义务要提醒的,要不然可就太打脸了。
人家衍潢王爷还以为这是皇上的意思,是对他们显王府有什么不满,才故意将显王妃撂在一旁不理会呢。
太后也是的确将显王妃给忘了,听到宫妃们这样说,就让德亨去拿给她们展示,然后才看到面带微笑站在下头的显王妃。
太后重新戴上老花镜,一直站在太后身后伺候的宫妇就在太后耳边说了两句,太后就笑道:
“是显王府的啊。”
显王妃这才跪在宫人摆好的拜褥上,给太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其他跟着显王妃来的王府内侍侍女仆妇等在殿外冰冷的地砖上随从行叩拜礼。
太后端坐着受了显王妃的叩拜礼。
显王妃就这么跪着给太后献上如意,又起身亲手奉了果点,说了衍潢对太后的孺慕和祝福,这次朝贺才结束,然后有请下一位。
德亨却是被留了下来,显王妃在宫女的引导下去和其他铁帽子王妃集合去了。
在等下一位进场的空隙,一个夫人递给了德亨一颗水灵灵的葡萄,笑哄道:“吃吧,离开宴还早着呢。”
德亨拿着这粒葡萄有些不好意思,他不认识这位一看就温柔和气的夫人。
她坐着,座位很靠前,身着比王妃、宫妃还要高一级的朝服、东珠和凤冠,但应该不是康熙帝的宫妃,说实话,康熙帝数得上名号的宫妃德亨差不多都见过了,就连她们的儿子、养子德亨都能对得上号,并没有眼前这位。
太后就笑道:“吃吧,这个是太子妃。”
原来是太子妃!
德亨忙行礼问好:“给太子妃请安,太子妃吉祥如意。”
太子妃笑着将他扶起来,笑道:“无需多礼。”
下一位进来的又是一位王妃,众位宫妃都安静下来,太子妃将德亨拉在身边,静静看这位不知道是哪位王府来的王妃行礼。
大殿中央来人,德亨认识一位,是年轻的康亲王妃,另外那个年长的,应该是康亲王太妃,另一个年轻的姑娘,应该是康王府的格格吧?
德亨都猜对了。
太后重点关注了这位王府格格,将这位格格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德亨的错觉,他总觉着,这位康王府的格格有些听不懂太后在说什么的样子。
太后的话,都被年轻的康王妃给接了。
太后又不傻,照着官方语言夸完之后,就放开了手,人家康王妃也就很有眼色的告退了。
看着年轻的康王妃乌苏氏款款退出大殿,德亨还能分心想道:康老大的眼光真不错,看他给铁帽子王选出来的王妃,不管人家出身如何,本人素质是真的高啊,蒙古语说的一溜一溜的,完全没有堕了亲王府的气势和声誉。
反倒是这位王府格格,居然听不懂蒙古语,不知道康亲王太妃是怎么想的,难道她以为这位格格一定会嫁在京中,不会嫁去蒙古联姻不成?
若真给康熙帝指婚去了蒙古,那这位格格语言不通,以后可要怎么在草原生活呢?
不懂。
德亨懂不懂的不重要,虽然接下来他只是作为一个布景板站在太子妃身边,就跟他是太子妃的儿子一般接受她偶尔的投喂,但也一直站到了最后。
其实站在这个大殿里,就已经代表了某种荣幸。
等到太后终于见完人之后,太后要去休息去了,众位陪坐的宫妃也要暂时散去,太子妃欲要带德亨回毓庆宫休息,就听德妃笑着对德亨招手道:
“德亨,弘晖已经在永和宫里等了你许久了,快随我去见他。”
德亨惊喜道:“德妃娘娘,弘晖阿哥也进宫了吗?”
德妃在宫女的服侍下走过来,笑着牵起他的手,拍了拍,柔声道:“今日元旦大节,他做孙儿的,自然要进宫来给我这个玛嬷磕头问安呀?”
德亨也笑道:“太好啦,我好久没见他了。”说着就要跟着德妃走,但又好似想起来什么,回头看看太子妃,又看看德妃。
拿不定主意了。
太子妃就笑道:“你若是有地方去最好了,去永和宫,还有弘晖阿哥做陪伴,就更好了。快跟德娘娘去吧。”
说罢,跟德妃微微一福礼,德妃回了半礼,就带着宫女随侍走了。
惠妃和容妃走过来,打趣道:“看来咱们的太子妃很喜欢小德亨呢,都想牵回毓庆宫去了?”
宜妃这个时候倒是没说什么俏皮话,道:“大年节下的,都积些口德吧。”又对德亨道:“我们老五家的宏晟也进宫了,你要不要来翊坤宫玩儿?”
德妃就嗔道:“大节下的不兴抢人的啊,不如将宏晟送我的永和宫去,他们小兄弟们聚一起也亲香不是?”
宜妃就嘘道:“可把你能耐的,你怎么不说让弘晖和德亨一起来我钟粹宫呢?”
两宫主位一面往外头走一面斗着嘴,听的惠妃和荣妃心里酸溜溜的脸上还得挂着和煦的笑容。
她们倒是有孙子,但都没带进宫来。
第75章
出了宁寿宫, 往西就是奉先殿。
奉先殿是爱新觉罗皇室家庙,里面供奉着爱新觉罗氏有史以来历代祖先。
太子妃从宁寿宫出来,步行至奉先门, 转身进入,穿过广场,步上白色须弥台阶,进入了香火缭绕的大殿。
今日元旦, 一早之前,奉先殿进行了大祭。
太子妃让喇嘛、和尚和萨满神巫暂且退下,自己捻起三柱清香,点燃,跪在了太子身旁蒲团之上,虔诚祈祷。
自奉先殿大祭开始,太子跪在祖先神位之前,就再未起来。
每年元旦大宴之前, 太子都会在奉先殿跪祖宗跪母亲, 一年都不曾落过。
年少时是思念母亲,现在嘛……
倒不是他真的有多么的虔诚, 或者有多么大的心愿想要祖先替他实现,他纯粹是喜欢这里的安宁。
跪在这里,他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面对,不需要灵魂拷问,不需要让谁满意, 只是跟个泥胎木偶一般跪在这里, 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太子妃闭眼祈祷完毕, 看了眼香火弥漫的如林神位, 自语几近无声:“我回毓庆宫等殿下。”
太子胤礽似是被惊醒一般,他缓缓睁开双眸,眸子里的神采慢慢归位,轻叹一声:“一起回吧。”
太子妃先起身,胤礽单腿起身,踉跄了一下稳住身子,才慢慢站直起沉重酸涩的身体,适应了一下,才踱步向殿门走去。
太子妃就这么站在一旁看着,不曾言语,也不曾上前帮忙搀扶一把,在他抬步之后,落后他半步距离,亦抬步离开。
夫妻两个在众祀神者恭送下,出了奉先殿,继续向西走,就是毓庆宫大门了。
再往西,就是乾清门。
毓庆宫在乾清宫和奉先殿中间位置,就好像儿子住在父亲和母亲中间一般。
胤礽在毓庆宫大门前停顿住,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自然没有人敢走在太子前面,所以前面空地,无人看到太子面上表情如何,借此判断他是喜是愁是怒是悲。
前面的胤礽不走,后面的人只能恭敬的候着。
路过乾清门以及从乾清门广场路过的宫侍、官员、命妇等人员,凡是见到胤礽驻足之人,都低头停在了原地,等胤礽先行。
苏麻喇姑说话的语速很慢,咬字也十分清晰,一句话从她嘴里吐出来带着一股子好听的韵律,听她说话,顿时让德亨想到了“载歌载舞”这个词。
太后就对德亨笑道:“苏麻喇姑可是皇帝的老师,她说你字写的好,就是真的好。
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这一点是没错的。
德亨见苏麻喇姑还在看着他,就对她展开一个灿烂的笑脸,也用科尔沁口音的蒙古语道:“谢苏麻妈妈点评,德亨以后会更加勤勉读书写字的。”
苏麻喇姑就点点头,没有说话,当然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
太后又问德亨道:“你额娘呢,她怎么没跟你一起进来?”
德亨就道:“我额娘已经显怀了,走路都看不到脚面子了,怕在太后面前失礼,就没敢进来,要曾孙儿给太后您告假呢,哈拉嬷嬷蒸了好些花样的饽饽让曾孙儿带进来给您,请您恕罪。额娘要曾孙儿替她给您多磕两个头,祝您新年大吉。”
说着,就跪在太后脚边又磕了三个头。
太后等他磕完了,将他拉起来,笑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她,要她养好身子,等孩子生下来了,再带进来给我磕头也是一样的。”
德亨都应下来,又说了好些吉祥话逗老人家开心。
一直等太后兴头过了,其他宫妃才开始玩笑着向太后讨德亨的字看,也是给一直站在大殿中央的显王妃解围。
老太太年纪大了,忘性大,并不是有意要为难显王妃,但她们做宫妃的,这个时候是有义务要提醒的,要不然可就太打脸了。
人家衍潢王爷还以为这是皇上的意思,是对他们显王府有什么不满,才故意将显王妃撂在一旁不理会呢。
太后也是的确将显王妃给忘了,听到宫妃们这样说,就让德亨去拿给她们展示,然后才看到面带微笑站在下头的显王妃。
太后重新戴上老花镜,一直站在太后身后伺候的宫妇就在太后耳边说了两句,太后就笑道:
“是显王府的啊。”
显王妃这才跪在宫人摆好的拜褥上,给太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其他跟着显王妃来的王府内侍侍女仆妇等在殿外冰冷的地砖上随从行叩拜礼。
太后端坐着受了显王妃的叩拜礼。
显王妃就这么跪着给太后献上如意,又起身亲手奉了果点,说了衍潢对太后的孺慕和祝福,这次朝贺才结束,然后有请下一位。
德亨却是被留了下来,显王妃在宫女的引导下去和其他铁帽子王妃集合去了。
在等下一位进场的空隙,一个夫人递给了德亨一颗水灵灵的葡萄,笑哄道:“吃吧,离开宴还早着呢。”
德亨拿着这粒葡萄有些不好意思,他不认识这位一看就温柔和气的夫人。
她坐着,座位很靠前,身着比王妃、宫妃还要高一级的朝服、东珠和凤冠,但应该不是康熙帝的宫妃,说实话,康熙帝数得上名号的宫妃德亨差不多都见过了,就连她们的儿子、养子德亨都能对得上号,并没有眼前这位。
太后就笑道:“吃吧,这个是太子妃。”
原来是太子妃!
德亨忙行礼问好:“给太子妃请安,太子妃吉祥如意。”
太子妃笑着将他扶起来,笑道:“无需多礼。”
下一位进来的又是一位王妃,众位宫妃都安静下来,太子妃将德亨拉在身边,静静看这位不知道是哪位王府来的王妃行礼。
大殿中央来人,德亨认识一位,是年轻的康亲王妃,另外那个年长的,应该是康亲王太妃,另一个年轻的姑娘,应该是康王府的格格吧?
德亨都猜对了。
太后重点关注了这位王府格格,将这位格格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德亨的错觉,他总觉着,这位康王府的格格有些听不懂太后在说什么的样子。
太后的话,都被年轻的康王妃给接了。
太后又不傻,照着官方语言夸完之后,就放开了手,人家康王妃也就很有眼色的告退了。
看着年轻的康王妃乌苏氏款款退出大殿,德亨还能分心想道:康老大的眼光真不错,看他给铁帽子王选出来的王妃,不管人家出身如何,本人素质是真的高啊,蒙古语说的一溜一溜的,完全没有堕了亲王府的气势和声誉。
反倒是这位王府格格,居然听不懂蒙古语,不知道康亲王太妃是怎么想的,难道她以为这位格格一定会嫁在京中,不会嫁去蒙古联姻不成?
若真给康熙帝指婚去了蒙古,那这位格格语言不通,以后可要怎么在草原生活呢?
不懂。
德亨懂不懂的不重要,虽然接下来他只是作为一个布景板站在太子妃身边,就跟他是太子妃的儿子一般接受她偶尔的投喂,但也一直站到了最后。
其实站在这个大殿里,就已经代表了某种荣幸。
等到太后终于见完人之后,太后要去休息去了,众位陪坐的宫妃也要暂时散去,太子妃欲要带德亨回毓庆宫休息,就听德妃笑着对德亨招手道:
“德亨,弘晖已经在永和宫里等了你许久了,快随我去见他。”
德亨惊喜道:“德妃娘娘,弘晖阿哥也进宫了吗?”
德妃在宫女的服侍下走过来,笑着牵起他的手,拍了拍,柔声道:“今日元旦大节,他做孙儿的,自然要进宫来给我这个玛嬷磕头问安呀?”
德亨也笑道:“太好啦,我好久没见他了。”说着就要跟着德妃走,但又好似想起来什么,回头看看太子妃,又看看德妃。
拿不定主意了。
太子妃就笑道:“你若是有地方去最好了,去永和宫,还有弘晖阿哥做陪伴,就更好了。快跟德娘娘去吧。”
说罢,跟德妃微微一福礼,德妃回了半礼,就带着宫女随侍走了。
惠妃和容妃走过来,打趣道:“看来咱们的太子妃很喜欢小德亨呢,都想牵回毓庆宫去了?”
宜妃这个时候倒是没说什么俏皮话,道:“大年节下的,都积些口德吧。”又对德亨道:“我们老五家的宏晟也进宫了,你要不要来翊坤宫玩儿?”
德妃就嗔道:“大节下的不兴抢人的啊,不如将宏晟送我的永和宫去,他们小兄弟们聚一起也亲香不是?”
宜妃就嘘道:“可把你能耐的,你怎么不说让弘晖和德亨一起来我钟粹宫呢?”
两宫主位一面往外头走一面斗着嘴,听的惠妃和荣妃心里酸溜溜的脸上还得挂着和煦的笑容。
她们倒是有孙子,但都没带进宫来。
第75章
出了宁寿宫, 往西就是奉先殿。
奉先殿是爱新觉罗皇室家庙,里面供奉着爱新觉罗氏有史以来历代祖先。
太子妃从宁寿宫出来,步行至奉先门, 转身进入,穿过广场,步上白色须弥台阶,进入了香火缭绕的大殿。
今日元旦, 一早之前,奉先殿进行了大祭。
太子妃让喇嘛、和尚和萨满神巫暂且退下,自己捻起三柱清香,点燃,跪在了太子身旁蒲团之上,虔诚祈祷。
自奉先殿大祭开始,太子跪在祖先神位之前,就再未起来。
每年元旦大宴之前, 太子都会在奉先殿跪祖宗跪母亲, 一年都不曾落过。
年少时是思念母亲,现在嘛……
倒不是他真的有多么的虔诚, 或者有多么大的心愿想要祖先替他实现,他纯粹是喜欢这里的安宁。
跪在这里,他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面对,不需要灵魂拷问,不需要让谁满意, 只是跟个泥胎木偶一般跪在这里, 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太子妃闭眼祈祷完毕, 看了眼香火弥漫的如林神位, 自语几近无声:“我回毓庆宫等殿下。”
太子胤礽似是被惊醒一般,他缓缓睁开双眸,眸子里的神采慢慢归位,轻叹一声:“一起回吧。”
太子妃先起身,胤礽单腿起身,踉跄了一下稳住身子,才慢慢站直起沉重酸涩的身体,适应了一下,才踱步向殿门走去。
太子妃就这么站在一旁看着,不曾言语,也不曾上前帮忙搀扶一把,在他抬步之后,落后他半步距离,亦抬步离开。
夫妻两个在众祀神者恭送下,出了奉先殿,继续向西走,就是毓庆宫大门了。
再往西,就是乾清门。
毓庆宫在乾清宫和奉先殿中间位置,就好像儿子住在父亲和母亲中间一般。
胤礽在毓庆宫大门前停顿住,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自然没有人敢走在太子前面,所以前面空地,无人看到太子面上表情如何,借此判断他是喜是愁是怒是悲。
前面的胤礽不走,后面的人只能恭敬的候着。
路过乾清门以及从乾清门广场路过的宫侍、官员、命妇等人员,凡是见到胤礽驻足之人,都低头停在了原地,等胤礽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