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康熙帝在这封稚嫩的折子上做了批注:
朕知道了,让庄头直接送去畅春园虎豹苑即可。字写的不错,日后要更加勤勉用功。
然后用朱砂在折子上圈了几个写的“不错”的字出来。
与折子一起送回来的,是一沓子字帖。
拿到这封回折之后,德亨乐的一蹦三尺高,跟阿玛炫耀完了又拿去给衍潢、德隆两个小伙伴炫耀一番,最后又写了一封手书送去给弘晖,又是炫耀了一番。
德亨非常会拱火,他将康熙帝给他的字帖分了、不,是“孝敬”了阿玛叶勤一半,每天用“皇赐”来逼着叶勤跟他一起练大字。
直逼的叶勤牙龈上火,大冬天的嘶嘶的嚼薄荷叶子。
等忙完皇庄这一摊子,叶勤终于可以停下来躺在妻子的膝头歇一歇了。
叶勤瘫在炕上一个手指头都不想动,有气无力眼睛发直道:“没差事的时候,羡慕人家有差事的,现在有差事了,又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的比牛多,你说我这是图啥呢?”
关键是儿子还不省心,每天跟在他屁股后头问“今天的大字写完了吗”,唉,心累。
纳喇氏拿着小圆头杵子研磨着他的太阳穴,笑道:“我见人家为官做宰的都前呼后拥的可威风可清闲,怎么到了你这里,就要当牛做马了呢?”
还要被儿子督促上进,哈哈,再没有比这更可乐的了。
德亨趴在小炕桌上加紧练习写福字,今年他们家所有的福字都得由他亲自写,任务可重,此时听到额娘的问话,就开口道:“因为阿玛是为皇上当差,可是半点不敢马虎的,您不知道,那些内阁大学士啊、中堂官啊,可是整日伴驾,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呢。”
纳喇氏忙问叶勤:“是这样吗?”
叶勤被妻子伺候的舒服叹道:“就是这样,你是不知道,这些个老大人,从早上卯时(5点)一直站到巳时半(10点)是常有的事儿,期间那是一口饭都不能吃的,水也不敢喝,怕不方便(上厕所),那身体硬朗的,看的咱们小年轻都佩服。”
纳喇氏也啧啧称赞道:“要不能做阁老呢,你这个还差的远呢,看把你累成这样,是个不中用的。”
叶勤瞥了眼正在写大字的儿子,在妻子大腿上掐了一把,又横了一眼,意思是‘我中不中用你不知道’?
纳喇氏嘁了一声,道:“快过年了,别的都先放放,你得替儿子去东石河屯走一趟看看去,是这么个意思,也让那些老少奴婢的认认脸,知道主子长啥样儿。”
只要你停不下来,就没功夫搞什么花花心思了。
纳喇氏如今怀着身孕,已经有人给纳喇氏推荐自家女儿了,都被纳喇氏以叶勤当差繁忙暂且还没这心思给搪塞过去了。
叶勤哀叹道:“整日忙不完的差事,行,我去。儿子,你福字写多少了,正好赐给他们过年。”
德亨也哀叹:“我才写了二十来张。”
叶勤起身,奇怪问道:“我见你写了小半个月了,天天写,不得写了一箩筐了?怎么才二十来张?”
德亨将一张红纸福字拿给他看,道:“我手还不稳,写了许多,能看的也就才二十来张。”
叶勤在另一边放的乱七八糟的红纸堆里随意抽出一张,打眼一看,道:“这不挺好的,做什么废了?”
德亨没说话,跟个学渣有什么好说的?
叶勤又跟德亨给他的这张比对了一下,好吧,的确是有差别的。
叶勤就道:“那些个泥腿子能懂什么好坏,你写的好的咱们家自己贴,这些个、呃、不好的,就让我带去给他们贴好了。”
德亨一把将那张写废的福字从叶勤手里夺过去,和那些红纸堆一起团吧团吧扔进了火盆里,不喜欢道:“阿玛你不要那样说我的人,他们以后都是要跟着我办差事的。”
见儿子不高兴了,叶勤忙讨饶道:“好好,是阿玛错了好吧,我以后不看不起你的人了行吧?快别噘嘴了,看都要挂油瓶了。”
德亨:“那阿玛你可要说到做到。”
叶勤:“一定,阿玛一定说到做到。”
可了不得,儿子都要给他这个老子训话了呢。
德亨又去看纳喇氏:“额娘呢?”
纳喇氏没好气道:“有我什么事儿?我可没那么闲。”
德亨强调:“是不要对下头来的人持鄙夷态度,更不能打骂作践他们。他们以后都是咱们家的人,要护卫我跟阿玛出门,要伺候额娘和小妹妹小弟弟生活,要给咱们看生意赚钱,既然咱们以后要靠着他们,就得收服他们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跟咱们成为一家人。额娘,您知道怎么收服人心的吧?”
听德亨这么一说,纳喇氏还真上心起来了,思考道:“你说的对,如果我动辄对他们打骂,她们说不定心里要恨我咒我的……儿子你放心,额娘不会打骂他们的。”
德亨再次强调:“是要待他们如精奇嬷嬷她们一样看重。”
德亨没有让纳喇氏待东石河屯的民人们如对哈拉嬷嬷一样的亲近,哈拉嬷嬷一家早就是割舍不掉的家人了,但至少要和京中的管领、佐领之人一样的态度,将一碗水端平了,他们才好用人。
纳喇氏笑嗔道:“知道啦,小老头,快写你的大字吧。”
叶勤扶着已经显怀很明显的妻子出去散步换气,跟妻子叽叽咕咕咬耳朵:“我如今见这个儿子,就跟见老子似的……”
纳喇氏就笑:“你这个做老子的可就知足吧……”
德亨无语,他都是为的谁?
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唉,当家可真难啊!
……………
不管怎么难,事情一件一件的办,日子也还是照常的过。
钦天监算了今年封印的日子,就在腊月二十,也就是说,从腊月二十这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就是年假了。
又要开始走礼了,好在德亨家现在真不缺礼物,也不缺人手,让叶勤带着陶大等去各家走就行了。
过完小年、迎完财神、祭完灶神、萨满神、老天爷、祖宗,就迎来了元旦了。
正月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是有清一朝,最重要的三个节日之一。
元旦前一天,雅尔江阿派人送来了条子,让德亨元旦这一天,去乾清宫参加大年宴。
第74章
元旦这一天, 也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从午夜0点开始,大朝会就开始了。
皇帝零点起床、吃苹果、行开笔仪、给祖宗牌位行礼、去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行礼(所以皇太后也得半夜起床), 这些先期礼仪完成后,差不多也得凌晨三点钟了,然后皇帝回到寝宫,等待百官朝贺。
王公勋贵及文武百官先是在午门前集合, 然后等待钦天监报吉时,这个吉时每年都不一样,讲究之处多之又多,参与大朝贺的王公臣子们,只能早,不能晚。
还没听说过有谁来晚的?
如果是住的离紫禁城近的,那你可以晚点起床按时出发,比如说胤禩, 出了府门就是宽敞好走的东长安街, 不管是坐车还是坐轿子,快则两刻钟慢则小半个时辰, 也就能到了。
如果是住的远的,比如说差不多要住到内城东北角上的去的胤禛,就必须凌晨两三点钟从府里出发,然后坐轿子穿过大半个内城,来到午门前等候。坐车子是不行的,大路小路一大堆, 还要转弯, 颠都能将骨头给颠散架喽。
时辰到了之后, 宫门大开, 王公宗室走午门右门、文武百官走午门左门,分列入宫城。
至中和殿跪拜皇帝,然后至太和殿,先是宣表官宣读皇帝向上天和全国臣民表明心迹的表文,然后王公百官行三拜九叩礼,然后皇帝赐群臣入座饮茶,饮茶毕,朝贺典礼结束。
这是前朝男人们的礼仪。
后宫女人们自然也有相应的礼仪,但相比于前朝,气氛就要慵懒欢乐的多。
因为今天,是一年当中,为数不多可以允许家人进宫探望女儿、姐姐、妹妹、姑姑等亲人的日子,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诰命在身。
没有诰命爵位,不是命妇,是不能进紫禁城的,排除秀女在外。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等福晋们也要进宫给皇太后朝贺,进如意、果品等吉祥之物,同贺新年。
德亨问王德正道:“是所有王公勋贵都要去参加新年大朝贺的吗?”
王德正道:“本朝除了已经参与议政的王公必须参加外,其他未参与议政的并未强求,但一般情况下,若是有爵王公不想参加新年大朝贺,是要先给宗人府或者礼部上折子请假的。国公爷您年纪尚幼,并未参政,所以您得到的旨意是,让您参加未时半(下午2点)的新年宫廷大宴,而不是早上的大朝贺。”
德亨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阿玛明早是一定要去参加前朝大贺的了,至于我和我额娘,是不是未时出发就可以了?”
他们家住的近,下午一点从家里出发,然后差不多一点四十到紫禁城,然后去排队坐座次,正好参加两点的大年宴。
朕知道了,让庄头直接送去畅春园虎豹苑即可。字写的不错,日后要更加勤勉用功。
然后用朱砂在折子上圈了几个写的“不错”的字出来。
与折子一起送回来的,是一沓子字帖。
拿到这封回折之后,德亨乐的一蹦三尺高,跟阿玛炫耀完了又拿去给衍潢、德隆两个小伙伴炫耀一番,最后又写了一封手书送去给弘晖,又是炫耀了一番。
德亨非常会拱火,他将康熙帝给他的字帖分了、不,是“孝敬”了阿玛叶勤一半,每天用“皇赐”来逼着叶勤跟他一起练大字。
直逼的叶勤牙龈上火,大冬天的嘶嘶的嚼薄荷叶子。
等忙完皇庄这一摊子,叶勤终于可以停下来躺在妻子的膝头歇一歇了。
叶勤瘫在炕上一个手指头都不想动,有气无力眼睛发直道:“没差事的时候,羡慕人家有差事的,现在有差事了,又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的比牛多,你说我这是图啥呢?”
关键是儿子还不省心,每天跟在他屁股后头问“今天的大字写完了吗”,唉,心累。
纳喇氏拿着小圆头杵子研磨着他的太阳穴,笑道:“我见人家为官做宰的都前呼后拥的可威风可清闲,怎么到了你这里,就要当牛做马了呢?”
还要被儿子督促上进,哈哈,再没有比这更可乐的了。
德亨趴在小炕桌上加紧练习写福字,今年他们家所有的福字都得由他亲自写,任务可重,此时听到额娘的问话,就开口道:“因为阿玛是为皇上当差,可是半点不敢马虎的,您不知道,那些内阁大学士啊、中堂官啊,可是整日伴驾,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呢。”
纳喇氏忙问叶勤:“是这样吗?”
叶勤被妻子伺候的舒服叹道:“就是这样,你是不知道,这些个老大人,从早上卯时(5点)一直站到巳时半(10点)是常有的事儿,期间那是一口饭都不能吃的,水也不敢喝,怕不方便(上厕所),那身体硬朗的,看的咱们小年轻都佩服。”
纳喇氏也啧啧称赞道:“要不能做阁老呢,你这个还差的远呢,看把你累成这样,是个不中用的。”
叶勤瞥了眼正在写大字的儿子,在妻子大腿上掐了一把,又横了一眼,意思是‘我中不中用你不知道’?
纳喇氏嘁了一声,道:“快过年了,别的都先放放,你得替儿子去东石河屯走一趟看看去,是这么个意思,也让那些老少奴婢的认认脸,知道主子长啥样儿。”
只要你停不下来,就没功夫搞什么花花心思了。
纳喇氏如今怀着身孕,已经有人给纳喇氏推荐自家女儿了,都被纳喇氏以叶勤当差繁忙暂且还没这心思给搪塞过去了。
叶勤哀叹道:“整日忙不完的差事,行,我去。儿子,你福字写多少了,正好赐给他们过年。”
德亨也哀叹:“我才写了二十来张。”
叶勤起身,奇怪问道:“我见你写了小半个月了,天天写,不得写了一箩筐了?怎么才二十来张?”
德亨将一张红纸福字拿给他看,道:“我手还不稳,写了许多,能看的也就才二十来张。”
叶勤在另一边放的乱七八糟的红纸堆里随意抽出一张,打眼一看,道:“这不挺好的,做什么废了?”
德亨没说话,跟个学渣有什么好说的?
叶勤又跟德亨给他的这张比对了一下,好吧,的确是有差别的。
叶勤就道:“那些个泥腿子能懂什么好坏,你写的好的咱们家自己贴,这些个、呃、不好的,就让我带去给他们贴好了。”
德亨一把将那张写废的福字从叶勤手里夺过去,和那些红纸堆一起团吧团吧扔进了火盆里,不喜欢道:“阿玛你不要那样说我的人,他们以后都是要跟着我办差事的。”
见儿子不高兴了,叶勤忙讨饶道:“好好,是阿玛错了好吧,我以后不看不起你的人了行吧?快别噘嘴了,看都要挂油瓶了。”
德亨:“那阿玛你可要说到做到。”
叶勤:“一定,阿玛一定说到做到。”
可了不得,儿子都要给他这个老子训话了呢。
德亨又去看纳喇氏:“额娘呢?”
纳喇氏没好气道:“有我什么事儿?我可没那么闲。”
德亨强调:“是不要对下头来的人持鄙夷态度,更不能打骂作践他们。他们以后都是咱们家的人,要护卫我跟阿玛出门,要伺候额娘和小妹妹小弟弟生活,要给咱们看生意赚钱,既然咱们以后要靠着他们,就得收服他们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跟咱们成为一家人。额娘,您知道怎么收服人心的吧?”
听德亨这么一说,纳喇氏还真上心起来了,思考道:“你说的对,如果我动辄对他们打骂,她们说不定心里要恨我咒我的……儿子你放心,额娘不会打骂他们的。”
德亨再次强调:“是要待他们如精奇嬷嬷她们一样看重。”
德亨没有让纳喇氏待东石河屯的民人们如对哈拉嬷嬷一样的亲近,哈拉嬷嬷一家早就是割舍不掉的家人了,但至少要和京中的管领、佐领之人一样的态度,将一碗水端平了,他们才好用人。
纳喇氏笑嗔道:“知道啦,小老头,快写你的大字吧。”
叶勤扶着已经显怀很明显的妻子出去散步换气,跟妻子叽叽咕咕咬耳朵:“我如今见这个儿子,就跟见老子似的……”
纳喇氏就笑:“你这个做老子的可就知足吧……”
德亨无语,他都是为的谁?
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唉,当家可真难啊!
……………
不管怎么难,事情一件一件的办,日子也还是照常的过。
钦天监算了今年封印的日子,就在腊月二十,也就是说,从腊月二十这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就是年假了。
又要开始走礼了,好在德亨家现在真不缺礼物,也不缺人手,让叶勤带着陶大等去各家走就行了。
过完小年、迎完财神、祭完灶神、萨满神、老天爷、祖宗,就迎来了元旦了。
正月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是有清一朝,最重要的三个节日之一。
元旦前一天,雅尔江阿派人送来了条子,让德亨元旦这一天,去乾清宫参加大年宴。
第74章
元旦这一天, 也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从午夜0点开始,大朝会就开始了。
皇帝零点起床、吃苹果、行开笔仪、给祖宗牌位行礼、去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行礼(所以皇太后也得半夜起床), 这些先期礼仪完成后,差不多也得凌晨三点钟了,然后皇帝回到寝宫,等待百官朝贺。
王公勋贵及文武百官先是在午门前集合, 然后等待钦天监报吉时,这个吉时每年都不一样,讲究之处多之又多,参与大朝贺的王公臣子们,只能早,不能晚。
还没听说过有谁来晚的?
如果是住的离紫禁城近的,那你可以晚点起床按时出发,比如说胤禩, 出了府门就是宽敞好走的东长安街, 不管是坐车还是坐轿子,快则两刻钟慢则小半个时辰, 也就能到了。
如果是住的远的,比如说差不多要住到内城东北角上的去的胤禛,就必须凌晨两三点钟从府里出发,然后坐轿子穿过大半个内城,来到午门前等候。坐车子是不行的,大路小路一大堆, 还要转弯, 颠都能将骨头给颠散架喽。
时辰到了之后, 宫门大开, 王公宗室走午门右门、文武百官走午门左门,分列入宫城。
至中和殿跪拜皇帝,然后至太和殿,先是宣表官宣读皇帝向上天和全国臣民表明心迹的表文,然后王公百官行三拜九叩礼,然后皇帝赐群臣入座饮茶,饮茶毕,朝贺典礼结束。
这是前朝男人们的礼仪。
后宫女人们自然也有相应的礼仪,但相比于前朝,气氛就要慵懒欢乐的多。
因为今天,是一年当中,为数不多可以允许家人进宫探望女儿、姐姐、妹妹、姑姑等亲人的日子,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诰命在身。
没有诰命爵位,不是命妇,是不能进紫禁城的,排除秀女在外。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等福晋们也要进宫给皇太后朝贺,进如意、果品等吉祥之物,同贺新年。
德亨问王德正道:“是所有王公勋贵都要去参加新年大朝贺的吗?”
王德正道:“本朝除了已经参与议政的王公必须参加外,其他未参与议政的并未强求,但一般情况下,若是有爵王公不想参加新年大朝贺,是要先给宗人府或者礼部上折子请假的。国公爷您年纪尚幼,并未参政,所以您得到的旨意是,让您参加未时半(下午2点)的新年宫廷大宴,而不是早上的大朝贺。”
德亨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阿玛明早是一定要去参加前朝大贺的了,至于我和我额娘,是不是未时出发就可以了?”
他们家住的近,下午一点从家里出发,然后差不多一点四十到紫禁城,然后去排队坐座次,正好参加两点的大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