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她重重按在自己的伤口上。刺痛传来,血液渗出绷带。
疼痛,让她维持着难有的清醒。
“三娘。”
屋中寂静,脚步声未曾掩盖。不过一瞬,明含之就认出了那脚步声究竟属于谁。
她垂眸不语,直到裴彧开口唤她。
男人立于她的不远处,分明只是寻常的服饰,却有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极高的身量带来极深重的威压,宽大的屋子都因着他显得逼仄起来,不容人放肆呼吸。
含之只是看着他,无动于衷。
“三娘如此,你阿姐看到,怕会伤心。”
隔着距离,裴彧看向她手背上的血迹,语气不明。
半晌,含之起身,恭恭敬敬地朝他行了大礼。
“殿下……不,陛下。”
含之抬眼,双目已然赤红。
“陛下究竟,还要蒙骗我阿姐到何时?”
第64章 第 64 章 平宣二十八年的那场雨。……
第64章
平宣二十七年夏, 青州沦陷,齐王裴晟自请作为前锋,随兄抗击倭寇。月余, 伤重身亡。帝大恸,追封其为忠武王,厚葬入皇陵。
同年秋, 自来身子康健的平宣帝忽染重疾,缠绵病榻,太子裴彧监国。有人猜测此病乃因丧子悲痛,更有人揣摩,此疾来源于诸王夺位。
十月初二,康王裴易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直指太子裴彧弑弟毒父,意在皇位。三日后, 朝廷大军将其逼退至豫州,裴易仓皇逃窜。
太子领兵抵至豫州, 遭多处埋伏, 身受重伤, 仍击退康王所领叛军,豫州、扬州叛军皆被清剿。
平宣二十八年春,二月, 康王战死, 豫州牧、扬州牧畏罪自尽。其属下皆受死伏诛。
五月, 平宣帝驾崩。太子裴彧继位, 以日易月,守孝二十七日。
太子妃明氏得封皇后,入住永寿宫。
次月, 太皇太后庄氏撒手人寰。陈太后自请避居慈安宫,为太皇太后念经祈福,帝准允。
明蕴之便是在那年的六月底,被诊出了身孕。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太医满面喜色:“娘娘已有两月身孕。”
明蕴之惊喜抬眼,下意识去追寻裴彧的视线。
她面上欣喜的神色在瞧见男人意味不明的眼眸时,逐渐消散下来,掌心贴在尚且平坦的小腹上,眉头轻垂。
裴彧大赦天下,以此为未出世的皇儿祈福积德。明蕴之胎象不稳,为保皇嗣,裴彧将其移至护国寺清修,由静山亲自调养。
因着她在,护国寺被重兵把守,不接香客。满寺上下侍奉皇后清修,每隔三日,裴彧出宫看望她。
小腹微微隆起的时候,明蕴之对裴彧道:“妾身离宫已一月有余,陛下可能允妾身回宫?寺中是好,可因妾身一人误了大师们修行,使满京香客无处拜佛,倒是罪过了。”
更多的话她没说出来,或许是孕中多思,她总觉得这重兵把守着,好像软禁似的。
她是什么犯人么?
裴彧不置可否,让她安心待在寺中,无需多心。
明蕴之的确也多心不了,她的胎象太不稳固,几乎每隔几日便会出些问题,从怀胎三月开始,便熏起了艾,以此保胎。
八月,连日的暴雨。
明蕴之在一个雨夜,见到了满身泥泞,很是狼狈的明家三娘明含之。
二人从前虽是姐妹,却不甚亲厚,唯有前两年含之未婚夫丧命后,她刚落水身子未愈,姐妹二人都未去围场,明蕴之让妹妹入宫陪伴了一段时日。
那段日子里,两个伤心之人彼此陪伴,互相慰藉。
后来,一个在宫中,一个逃婚去了幽州,再得到她消息的时候,她已经带着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孩子们定居幽州一小郡。明蕴之为其送去了大量银钱,助其开办女学。
含之忽然出现在京,还如此狼狈,如同潜伏一般混入护国寺,是因何?
明蕴之扶着腰身,听得一声惊雷炸响。
妹妹泪流满面,哭着告诉她,父兄早于上月下狱,死于狱中的惨事。
罪名是谋逆叛国,协同叛军,私自贩卖军火。哪一桩挑出来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而他们的皇帝陛下却只无声无息地将明家父子下狱,所有主事人一并斩首,并未有更多的旨意,也不曾有任何交代。
朝臣接连上书,盼陛下废除明氏女的皇后之位,都被陛下驳了回去,重罚上书之人。
朝中人人自危。恰逢此时,北凉撕毁数年前所订下的盟约,再度举兵进犯。
裴彧决定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前夕,满宫中人皆见陛下离宫,去往护国寺。当夜,陛下遇刺。匕首扎入心口,重伤送归t,昏迷三日不醒。
京中大乱,值此大战,陛下濒危,实乃亡国之兆。论其凶手,除却暗恨在心的明氏皇后,还能有谁?
明氏皇后自知有罪,于护国寺回宫次日,自尽身亡。
……
夜里,刮起了风。
男人身着玄色长袍,几乎与阴影交融于一处,看不清面容。风大了起来,刮开了半掩着的木窗,发出了吱呀一声细响。
凌厉的五官带着不加掩饰的深寒,分明距离不远,却又恍若立于高台之上,垂眸睥睨着人间。
俨然是一位历经过风雨的帝王。
含之跪坐在榻上,双拳紧握,后齿咬得脸颊发痛,死死盯着眼前的人。
裴彧:“想起了多少?”
“全部。”
含之微坐起身,直视着他,丝毫未怯。
她不是愚笨的人,一切被点透的那个瞬间,无数线索串联在了一处,拼凑出了一个崩塌到支离破碎的前世。
幻想过无数次的场景忽然重现,失去了太久的人出现在眼前,她一眼都不舍得眨,害怕一个错过,便又会得到前世的结果。
她想过许多次若能重来,她要如何改变这一切。
终于得偿所愿的这一刻,才发现前世今生已经大不相同。
除她之外,还有旁人。
有能力改变这天下乱局,且事事关乎于东宫的,唯有裴彧。
原先清丽娇俏的模样几近消退,眉眼之间,染上了无数霜雪。
“陛下这般蒙骗我阿姐,是想做什么?”
“蒙骗?”
裴彧冷眸:“三娘子白活了数年,看不清现状?”
含之刚被点醒,头脑发胀,死命掐着掌心维持清醒。
她是白活了许多年。算算年岁,她现在竟比阿姐还要大了。
“……现状。”
她垂下眼,语气轻讽:“现状就是,阿姐被重活了一回的太子殿下哄得团团转,错将仇人当爱人,掏心掏肺为负心人做事,傻傻以为这会是她的天定良缘。”
“错了。”
裴彧声音平淡:“她从未将孤当做所谓天定良缘,她嫁给谁,都会这样尽心尽力。你是她亲妹,安能不知?”
“正是因为我知,所以我才为阿姐不值。”
含之忽而激动起来,一时间被灌输了太多信息的大脑疼得难忍,她狼狈地弯下身子,一手勉强撑坐着:
“我阿姐这样的人,嫁给谁都能过得很好,偏偏嫁给了你裴彧!上一世她下场凄惨,而你呢,独坐高台得天下人供奉……人人都称赞你待先皇后情深义重,后宫空置,不过是踩在我阿姐的尸骨上得享美名,借此掩盖你冤我明家,杀我父兄之过而已!”
她此刻心绪震荡,满是不甘,对眼前人的恨与怨胜过了理智:“你杀父弑弟,克妻克子,乃是天命不祥之人……我要带阿姐走,我不会让阿姐因你再死一回!”
她不会让阿姐再身处从前那般困境,不会让阿姐待在深宫之中候着一个负心人。含之双眼发昏,从榻上站起身来,想往外去。
“你带不走她。”
裴彧冷声开口:“她是孤的发妻,从生到死,她都只会留在孤身边。你问她,亦是这个结果。”
“既然当真将她当做发妻,为何当初还要拦我?”
含之跌落在地,双眼恍惚起来,分不清现世与前生:“我分明找到法子了,让阿姐重活一遭,改变这一切的法子……是你拦我!”
阿姐去后的第十二年,她终于得遇机缘,寻得了一逆天改命的法子。
天道是公平的,若想有得,必定得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命易命,改换命格,将那亲缘福缘浅薄之命与她作换,或能寻得转机。
此法十死无生,几乎必死,可她痴心妄想,就是想要赌这一回。
那方士告诉她:以命易命,乃是逆天而行。换命之人必须是其因缘纠缠之人,不止如此,还需遭受极深重的代价。
如此,大千世界或有其一,能容那命如浮萍之人。
若败,则死。若成,则会在数年内五感消退,形同枯木,宛若活死人,直至命数将至那日,血尽而亡。
时限有长有短,皆看换命之人,该亡于何时。
含之捂着胸口,强忍着心口的钝痛,质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不肯放过我阿姐?”
疼痛,让她维持着难有的清醒。
“三娘。”
屋中寂静,脚步声未曾掩盖。不过一瞬,明含之就认出了那脚步声究竟属于谁。
她垂眸不语,直到裴彧开口唤她。
男人立于她的不远处,分明只是寻常的服饰,却有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极高的身量带来极深重的威压,宽大的屋子都因着他显得逼仄起来,不容人放肆呼吸。
含之只是看着他,无动于衷。
“三娘如此,你阿姐看到,怕会伤心。”
隔着距离,裴彧看向她手背上的血迹,语气不明。
半晌,含之起身,恭恭敬敬地朝他行了大礼。
“殿下……不,陛下。”
含之抬眼,双目已然赤红。
“陛下究竟,还要蒙骗我阿姐到何时?”
第64章 第 64 章 平宣二十八年的那场雨。……
第64章
平宣二十七年夏, 青州沦陷,齐王裴晟自请作为前锋,随兄抗击倭寇。月余, 伤重身亡。帝大恸,追封其为忠武王,厚葬入皇陵。
同年秋, 自来身子康健的平宣帝忽染重疾,缠绵病榻,太子裴彧监国。有人猜测此病乃因丧子悲痛,更有人揣摩,此疾来源于诸王夺位。
十月初二,康王裴易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直指太子裴彧弑弟毒父,意在皇位。三日后, 朝廷大军将其逼退至豫州,裴易仓皇逃窜。
太子领兵抵至豫州, 遭多处埋伏, 身受重伤, 仍击退康王所领叛军,豫州、扬州叛军皆被清剿。
平宣二十八年春,二月, 康王战死, 豫州牧、扬州牧畏罪自尽。其属下皆受死伏诛。
五月, 平宣帝驾崩。太子裴彧继位, 以日易月,守孝二十七日。
太子妃明氏得封皇后,入住永寿宫。
次月, 太皇太后庄氏撒手人寰。陈太后自请避居慈安宫,为太皇太后念经祈福,帝准允。
明蕴之便是在那年的六月底,被诊出了身孕。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太医满面喜色:“娘娘已有两月身孕。”
明蕴之惊喜抬眼,下意识去追寻裴彧的视线。
她面上欣喜的神色在瞧见男人意味不明的眼眸时,逐渐消散下来,掌心贴在尚且平坦的小腹上,眉头轻垂。
裴彧大赦天下,以此为未出世的皇儿祈福积德。明蕴之胎象不稳,为保皇嗣,裴彧将其移至护国寺清修,由静山亲自调养。
因着她在,护国寺被重兵把守,不接香客。满寺上下侍奉皇后清修,每隔三日,裴彧出宫看望她。
小腹微微隆起的时候,明蕴之对裴彧道:“妾身离宫已一月有余,陛下可能允妾身回宫?寺中是好,可因妾身一人误了大师们修行,使满京香客无处拜佛,倒是罪过了。”
更多的话她没说出来,或许是孕中多思,她总觉得这重兵把守着,好像软禁似的。
她是什么犯人么?
裴彧不置可否,让她安心待在寺中,无需多心。
明蕴之的确也多心不了,她的胎象太不稳固,几乎每隔几日便会出些问题,从怀胎三月开始,便熏起了艾,以此保胎。
八月,连日的暴雨。
明蕴之在一个雨夜,见到了满身泥泞,很是狼狈的明家三娘明含之。
二人从前虽是姐妹,却不甚亲厚,唯有前两年含之未婚夫丧命后,她刚落水身子未愈,姐妹二人都未去围场,明蕴之让妹妹入宫陪伴了一段时日。
那段日子里,两个伤心之人彼此陪伴,互相慰藉。
后来,一个在宫中,一个逃婚去了幽州,再得到她消息的时候,她已经带着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孩子们定居幽州一小郡。明蕴之为其送去了大量银钱,助其开办女学。
含之忽然出现在京,还如此狼狈,如同潜伏一般混入护国寺,是因何?
明蕴之扶着腰身,听得一声惊雷炸响。
妹妹泪流满面,哭着告诉她,父兄早于上月下狱,死于狱中的惨事。
罪名是谋逆叛国,协同叛军,私自贩卖军火。哪一桩挑出来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而他们的皇帝陛下却只无声无息地将明家父子下狱,所有主事人一并斩首,并未有更多的旨意,也不曾有任何交代。
朝臣接连上书,盼陛下废除明氏女的皇后之位,都被陛下驳了回去,重罚上书之人。
朝中人人自危。恰逢此时,北凉撕毁数年前所订下的盟约,再度举兵进犯。
裴彧决定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前夕,满宫中人皆见陛下离宫,去往护国寺。当夜,陛下遇刺。匕首扎入心口,重伤送归t,昏迷三日不醒。
京中大乱,值此大战,陛下濒危,实乃亡国之兆。论其凶手,除却暗恨在心的明氏皇后,还能有谁?
明氏皇后自知有罪,于护国寺回宫次日,自尽身亡。
……
夜里,刮起了风。
男人身着玄色长袍,几乎与阴影交融于一处,看不清面容。风大了起来,刮开了半掩着的木窗,发出了吱呀一声细响。
凌厉的五官带着不加掩饰的深寒,分明距离不远,却又恍若立于高台之上,垂眸睥睨着人间。
俨然是一位历经过风雨的帝王。
含之跪坐在榻上,双拳紧握,后齿咬得脸颊发痛,死死盯着眼前的人。
裴彧:“想起了多少?”
“全部。”
含之微坐起身,直视着他,丝毫未怯。
她不是愚笨的人,一切被点透的那个瞬间,无数线索串联在了一处,拼凑出了一个崩塌到支离破碎的前世。
幻想过无数次的场景忽然重现,失去了太久的人出现在眼前,她一眼都不舍得眨,害怕一个错过,便又会得到前世的结果。
她想过许多次若能重来,她要如何改变这一切。
终于得偿所愿的这一刻,才发现前世今生已经大不相同。
除她之外,还有旁人。
有能力改变这天下乱局,且事事关乎于东宫的,唯有裴彧。
原先清丽娇俏的模样几近消退,眉眼之间,染上了无数霜雪。
“陛下这般蒙骗我阿姐,是想做什么?”
“蒙骗?”
裴彧冷眸:“三娘子白活了数年,看不清现状?”
含之刚被点醒,头脑发胀,死命掐着掌心维持清醒。
她是白活了许多年。算算年岁,她现在竟比阿姐还要大了。
“……现状。”
她垂下眼,语气轻讽:“现状就是,阿姐被重活了一回的太子殿下哄得团团转,错将仇人当爱人,掏心掏肺为负心人做事,傻傻以为这会是她的天定良缘。”
“错了。”
裴彧声音平淡:“她从未将孤当做所谓天定良缘,她嫁给谁,都会这样尽心尽力。你是她亲妹,安能不知?”
“正是因为我知,所以我才为阿姐不值。”
含之忽而激动起来,一时间被灌输了太多信息的大脑疼得难忍,她狼狈地弯下身子,一手勉强撑坐着:
“我阿姐这样的人,嫁给谁都能过得很好,偏偏嫁给了你裴彧!上一世她下场凄惨,而你呢,独坐高台得天下人供奉……人人都称赞你待先皇后情深义重,后宫空置,不过是踩在我阿姐的尸骨上得享美名,借此掩盖你冤我明家,杀我父兄之过而已!”
她此刻心绪震荡,满是不甘,对眼前人的恨与怨胜过了理智:“你杀父弑弟,克妻克子,乃是天命不祥之人……我要带阿姐走,我不会让阿姐因你再死一回!”
她不会让阿姐再身处从前那般困境,不会让阿姐待在深宫之中候着一个负心人。含之双眼发昏,从榻上站起身来,想往外去。
“你带不走她。”
裴彧冷声开口:“她是孤的发妻,从生到死,她都只会留在孤身边。你问她,亦是这个结果。”
“既然当真将她当做发妻,为何当初还要拦我?”
含之跌落在地,双眼恍惚起来,分不清现世与前生:“我分明找到法子了,让阿姐重活一遭,改变这一切的法子……是你拦我!”
阿姐去后的第十二年,她终于得遇机缘,寻得了一逆天改命的法子。
天道是公平的,若想有得,必定得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命易命,改换命格,将那亲缘福缘浅薄之命与她作换,或能寻得转机。
此法十死无生,几乎必死,可她痴心妄想,就是想要赌这一回。
那方士告诉她:以命易命,乃是逆天而行。换命之人必须是其因缘纠缠之人,不止如此,还需遭受极深重的代价。
如此,大千世界或有其一,能容那命如浮萍之人。
若败,则死。若成,则会在数年内五感消退,形同枯木,宛若活死人,直至命数将至那日,血尽而亡。
时限有长有短,皆看换命之人,该亡于何时。
含之捂着胸口,强忍着心口的钝痛,质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不肯放过我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