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含之知晓自个儿也有错,规规矩矩地将姐姐夹来的菜都吃下。
明蕴之没什么胃口,随意喝了点汤便放下了碗筷,一抬眼,瞥见裴彧碗中空空,面色疏淡,像是一筷未动。
“殿下怎么不用?”
明蕴之看了徐公公一眼,徐公公皱巴着脸,苦笑着看向娘娘,眼神落在三娘子碗中一瞬,又转去了裴彧处。
“……”
明蕴之:“公公怎不给殿下布菜?”
徐公公苦笑的表情顿住,哎哎出声上前来,裴彧眸色一横,他又收回手,不动了。
裴彧的指尖停顿住,掌中的手持静止在掌心。
“孤不饿。”
明蕴之刚抬起的手收了回来,道:“妾身方想为殿下盛汤的,殿下既然不饿,那妾身便……”
小碗重重地被人放到身前。
裴彧移开目光,音色淡然:“既然是太子妃的心意,那孤应当喝些。”
含之埋头用膳,时不时抬眼扫过姐姐姐夫,总觉得这气氛怪异中,透出几分亲近来。
明蕴之也不扭捏,盛了汤,又夹了几道菜,温声道:“殿下上朝辛苦,多吃些。”
她哪里看不出裴彧的意思,但这人昨夜里给她揉得腰酸,这会儿坐着都觉得疲累。方才还那样强硬地要在人前牵着她的手,让她狠狠紧张了一瞬,确认周遭无人投来太多目光时才放心。
她不是张扬的性子,偏生裴彧总会突如其来地害她没法儿低调。
真到了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又不会开口了,当个闷葫芦,有什么意思?
她才没兴趣去猜裴彧的想法。
裴彧看出她的心思,淡笑一声,目光投向窗外,任她们姐妹二人说话。
明蕴之问了几句,含之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复述一遍,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垂首道:
“阿姐,如若为难的话,不然还是将我送回府吧。阿娘那里……”
“不为难。”
明蕴之抚了抚她的头发:“阿姐只是想确认,你当真打定了主意。”
含之自己也赧然,吃饱喝足,这会儿静了下来,细细回忆着。
“阿娘待我一贯比待阿姐亲厚,其实我心中都知晓,但从前,我只顾及了自个儿总被管束着,好似喘不过气来……”
含之:“我早就打定主意,不能似阿娘一般……偏激,处事急躁。”
她小声说着,知晓自己在说阿娘是非,心中到底打着鼓。
“但遇着事儿了,终究还是和阿娘一样,稀里糊涂地下了狠心,”她看了姐姐一眼:“阿姐可是为着这个,才担忧我?”
明蕴之歪头一笑:“你知晓便好。”
妹妹也是知书达礼之人,才情是有的,她去当女师全然够格。但她从前总是事事被爹娘兄姐包办,如今一自己做决定了,便也武断起来。
含之自己也觉得糊涂,甚至在事后,也会觉得害怕。
那可是火啊,寻常碰伤一点点都疼得要命,若是被火伤着了,留下疤痕不说,那得多疼啊?
若是因着她再伤了旁人,那便是她任性之下闯出的祸端了。
见含之真的反思起来,明蕴之便知晓她将先前那些话听进去了,安了心。
“吃一堑长一智,心里想明白了就好。”
明蕴之:“还有,你从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怎么交际,怎知那……”
“嘿嘿……哈!”
“哈、哈哈!”
一阵喧闹的童声从楼下传来,窗户大开着,尖利刺耳的嬉笑传入耳中。
“下面好生热闹,在玩什么?”
明蕴之转过视线去瞧。
裴彧起身,关了她身侧的半扇窗:“稚童玩乐,风大,别着凉了。”
明蕴之其实爱听孩童嬉笑,离得远听不清唱着什么,只觉热闹得很。
她不以为意,转过头继续与含之说话。
裴彧站在窗前,指尖轻点着沉黑的窗檐。
数个垂髫小儿聚于一处,欢唱着什么,嘻嘻哈哈。徐公公探头一听,脸色忽地煞白,退出了屋子。
“十廿七,荧惑降;
火连营,雨浸城……”
“去去去,一边儿去,闹什么呢!”
云香楼掌柜的拿着扫帚驱开门前蹦哒的顽童。孩童惊叫着散开,见他没追上来,仍旧嘻嘻哈哈地玩去了,口中哼着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歌谣。
掌柜的抬起头,与大开的窗棂后,露出的冷淡眼眸对望一眼。他干笑着又赶了赶,直到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才慢慢回了楼中。
-
周觅柔是在两日后的清晨出的宫。
以女官之身,随着得了恩典放出宫的宫人一道,背着包袱往宫外去。
她在临华殿认认真真地谢了恩,“妾身感激娘娘,心中种种难以言表,万望娘娘明白妾身之心。”
裴彧上朝,东宫只有明蕴之与含之二人,含之坐在一侧,半带好奇地看着这个原应是姐夫妾室的女子。待人走后,才问道:“阿姐,这是怎么一回事?”
明蕴之拍了拍她的手:“阿姐日后再与你解释。让你做的功课,可都做好了?”
周觅柔的事有些复杂,事关重大,她也学会了朝身边之人卖关子。幽州那处到底如何,她不大清楚,好消息是周父已从狱中出来,且那边雪花般的折子递到了京中。
昨日,已有御史台的言官上书弹劾东宫,具体弹劾了什么,明蕴之没问。她只知裴彧昨日在养心殿待了许久,回来时,天已黑沉。
总归是得罪了庄家人与太后,打破了明面上一直以来维持着的平衡。
那根隐隐绷紧的弦,终究还是断了。
明蕴之此前对周觅柔道:“幽州虽是你的家乡,但如今怕是待不得了。殿下已派人将你父母与姊妹接出幽州,送去平安之处。你若信得过,便可依着信上指引去寻。”
周觅柔自然无有不应,她父亲受害入狱,能有出狱的一日便是万般感激了,更不敢提什么官复原职。现今能一家团聚,已是万幸。
“还有……”明蕴之想起什么似的,笑了笑:“听闻你母家有一表兄,你二人从前极为亲厚,是不是?”
周觅柔忽然红了脸蛋,“啊”了半晌,才称是。
明蕴之笑得轻柔,道:“往后,更得珍惜身边之人了。”
周觅柔重重点头。
离家前,只以为是入了贵人的眼,入京转一圈便会回家,谁知一去便是几月,又发生了这么多事。
她怯生生抬眼,还是道:“妾身受娘娘与殿下恩德,也说句僭越的话。”
“……娘娘,亦如是。”
身边之人……明蕴之浅浅一笑:“会的。”
不止如t此,她会过好自己的日子,让她自己,还有在意之人,都能过得顺心。
到底是了结了一桩事,明蕴之心头松快了许多,连带着和含之说话也轻快了些。
“学得如何,可看出什么了?”
含之这两日在东宫也学着与姐姐一样处理事务。以她所知,那些女师只是教人读书识字是不够用的,民间哪有那么多的平头百姓愿意送女子读书进学?除了诗书,更要教些纺织、女工、字画,甚至是做生意的窍门,要叫那些人都知晓读书是有用处的,且比把女儿胡乱配人获益更多,才能让更多人学到东西。
明含之承认此前想得有些简单,别说民间那些可能为了些蝇头小利大吵大闹的商贩,便是眼前那一点账目,她都看不太明白。
她先前看着那几个女官,只觉得一个赛一个的可靠,一个比一个更有本事,哪知她们那么端肃的表情下,也会从账目中显示出些小心思来?
阿姐甚至还教她:有些人需要管,叫杀鸡儆猴;有些人不用管,叫放利于人,但也不是全然不管,而是抓大放小,有计划地管……
看帐看得眼花缭乱,她终于服了软,拿出针线道:
“阿姐,我们继续做吧,早日做好,早日放心嘛!”
明蕴之哪里看不出她的小心思,到底年纪还轻,不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指望她三两日就学会。她笑了笑,道:“好。”
她针线只是寻常,还不如含之,这几日多亏了含之帮忙,否则进度太慢,怕是赶不上。
“在做什么?”
裴彧回来时,恰见到二人对坐着,妻子白皙的脖颈轻垂,认真看着手中之物,针线微扬。
他忽觉回来得不是时候。
明蕴之这几日在做针线,他早有察觉,若是此时被他撞破,岂不是浪费了她一番美意。
裴彧心头一沉,少有地懊悔。
“殿下今日回来得早。”
明蕴之咬断长长的丝线,打了个小小的结:“今日朝中无事?”
裴彧淡淡应了一声,目光仍未从她手上移开。
含之这几日在东宫,也渐渐摸清了姐姐与姐夫之间相处的模式。她此前在家中,总以为姐姐与太子乃是极为疏离的夫妻,如今瞧着,倒觉得不至于此。
明蕴之没什么胃口,随意喝了点汤便放下了碗筷,一抬眼,瞥见裴彧碗中空空,面色疏淡,像是一筷未动。
“殿下怎么不用?”
明蕴之看了徐公公一眼,徐公公皱巴着脸,苦笑着看向娘娘,眼神落在三娘子碗中一瞬,又转去了裴彧处。
“……”
明蕴之:“公公怎不给殿下布菜?”
徐公公苦笑的表情顿住,哎哎出声上前来,裴彧眸色一横,他又收回手,不动了。
裴彧的指尖停顿住,掌中的手持静止在掌心。
“孤不饿。”
明蕴之刚抬起的手收了回来,道:“妾身方想为殿下盛汤的,殿下既然不饿,那妾身便……”
小碗重重地被人放到身前。
裴彧移开目光,音色淡然:“既然是太子妃的心意,那孤应当喝些。”
含之埋头用膳,时不时抬眼扫过姐姐姐夫,总觉得这气氛怪异中,透出几分亲近来。
明蕴之也不扭捏,盛了汤,又夹了几道菜,温声道:“殿下上朝辛苦,多吃些。”
她哪里看不出裴彧的意思,但这人昨夜里给她揉得腰酸,这会儿坐着都觉得疲累。方才还那样强硬地要在人前牵着她的手,让她狠狠紧张了一瞬,确认周遭无人投来太多目光时才放心。
她不是张扬的性子,偏生裴彧总会突如其来地害她没法儿低调。
真到了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又不会开口了,当个闷葫芦,有什么意思?
她才没兴趣去猜裴彧的想法。
裴彧看出她的心思,淡笑一声,目光投向窗外,任她们姐妹二人说话。
明蕴之问了几句,含之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复述一遍,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垂首道:
“阿姐,如若为难的话,不然还是将我送回府吧。阿娘那里……”
“不为难。”
明蕴之抚了抚她的头发:“阿姐只是想确认,你当真打定了主意。”
含之自己也赧然,吃饱喝足,这会儿静了下来,细细回忆着。
“阿娘待我一贯比待阿姐亲厚,其实我心中都知晓,但从前,我只顾及了自个儿总被管束着,好似喘不过气来……”
含之:“我早就打定主意,不能似阿娘一般……偏激,处事急躁。”
她小声说着,知晓自己在说阿娘是非,心中到底打着鼓。
“但遇着事儿了,终究还是和阿娘一样,稀里糊涂地下了狠心,”她看了姐姐一眼:“阿姐可是为着这个,才担忧我?”
明蕴之歪头一笑:“你知晓便好。”
妹妹也是知书达礼之人,才情是有的,她去当女师全然够格。但她从前总是事事被爹娘兄姐包办,如今一自己做决定了,便也武断起来。
含之自己也觉得糊涂,甚至在事后,也会觉得害怕。
那可是火啊,寻常碰伤一点点都疼得要命,若是被火伤着了,留下疤痕不说,那得多疼啊?
若是因着她再伤了旁人,那便是她任性之下闯出的祸端了。
见含之真的反思起来,明蕴之便知晓她将先前那些话听进去了,安了心。
“吃一堑长一智,心里想明白了就好。”
明蕴之:“还有,你从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怎么交际,怎知那……”
“嘿嘿……哈!”
“哈、哈哈!”
一阵喧闹的童声从楼下传来,窗户大开着,尖利刺耳的嬉笑传入耳中。
“下面好生热闹,在玩什么?”
明蕴之转过视线去瞧。
裴彧起身,关了她身侧的半扇窗:“稚童玩乐,风大,别着凉了。”
明蕴之其实爱听孩童嬉笑,离得远听不清唱着什么,只觉热闹得很。
她不以为意,转过头继续与含之说话。
裴彧站在窗前,指尖轻点着沉黑的窗檐。
数个垂髫小儿聚于一处,欢唱着什么,嘻嘻哈哈。徐公公探头一听,脸色忽地煞白,退出了屋子。
“十廿七,荧惑降;
火连营,雨浸城……”
“去去去,一边儿去,闹什么呢!”
云香楼掌柜的拿着扫帚驱开门前蹦哒的顽童。孩童惊叫着散开,见他没追上来,仍旧嘻嘻哈哈地玩去了,口中哼着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歌谣。
掌柜的抬起头,与大开的窗棂后,露出的冷淡眼眸对望一眼。他干笑着又赶了赶,直到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才慢慢回了楼中。
-
周觅柔是在两日后的清晨出的宫。
以女官之身,随着得了恩典放出宫的宫人一道,背着包袱往宫外去。
她在临华殿认认真真地谢了恩,“妾身感激娘娘,心中种种难以言表,万望娘娘明白妾身之心。”
裴彧上朝,东宫只有明蕴之与含之二人,含之坐在一侧,半带好奇地看着这个原应是姐夫妾室的女子。待人走后,才问道:“阿姐,这是怎么一回事?”
明蕴之拍了拍她的手:“阿姐日后再与你解释。让你做的功课,可都做好了?”
周觅柔的事有些复杂,事关重大,她也学会了朝身边之人卖关子。幽州那处到底如何,她不大清楚,好消息是周父已从狱中出来,且那边雪花般的折子递到了京中。
昨日,已有御史台的言官上书弹劾东宫,具体弹劾了什么,明蕴之没问。她只知裴彧昨日在养心殿待了许久,回来时,天已黑沉。
总归是得罪了庄家人与太后,打破了明面上一直以来维持着的平衡。
那根隐隐绷紧的弦,终究还是断了。
明蕴之此前对周觅柔道:“幽州虽是你的家乡,但如今怕是待不得了。殿下已派人将你父母与姊妹接出幽州,送去平安之处。你若信得过,便可依着信上指引去寻。”
周觅柔自然无有不应,她父亲受害入狱,能有出狱的一日便是万般感激了,更不敢提什么官复原职。现今能一家团聚,已是万幸。
“还有……”明蕴之想起什么似的,笑了笑:“听闻你母家有一表兄,你二人从前极为亲厚,是不是?”
周觅柔忽然红了脸蛋,“啊”了半晌,才称是。
明蕴之笑得轻柔,道:“往后,更得珍惜身边之人了。”
周觅柔重重点头。
离家前,只以为是入了贵人的眼,入京转一圈便会回家,谁知一去便是几月,又发生了这么多事。
她怯生生抬眼,还是道:“妾身受娘娘与殿下恩德,也说句僭越的话。”
“……娘娘,亦如是。”
身边之人……明蕴之浅浅一笑:“会的。”
不止如t此,她会过好自己的日子,让她自己,还有在意之人,都能过得顺心。
到底是了结了一桩事,明蕴之心头松快了许多,连带着和含之说话也轻快了些。
“学得如何,可看出什么了?”
含之这两日在东宫也学着与姐姐一样处理事务。以她所知,那些女师只是教人读书识字是不够用的,民间哪有那么多的平头百姓愿意送女子读书进学?除了诗书,更要教些纺织、女工、字画,甚至是做生意的窍门,要叫那些人都知晓读书是有用处的,且比把女儿胡乱配人获益更多,才能让更多人学到东西。
明含之承认此前想得有些简单,别说民间那些可能为了些蝇头小利大吵大闹的商贩,便是眼前那一点账目,她都看不太明白。
她先前看着那几个女官,只觉得一个赛一个的可靠,一个比一个更有本事,哪知她们那么端肃的表情下,也会从账目中显示出些小心思来?
阿姐甚至还教她:有些人需要管,叫杀鸡儆猴;有些人不用管,叫放利于人,但也不是全然不管,而是抓大放小,有计划地管……
看帐看得眼花缭乱,她终于服了软,拿出针线道:
“阿姐,我们继续做吧,早日做好,早日放心嘛!”
明蕴之哪里看不出她的小心思,到底年纪还轻,不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指望她三两日就学会。她笑了笑,道:“好。”
她针线只是寻常,还不如含之,这几日多亏了含之帮忙,否则进度太慢,怕是赶不上。
“在做什么?”
裴彧回来时,恰见到二人对坐着,妻子白皙的脖颈轻垂,认真看着手中之物,针线微扬。
他忽觉回来得不是时候。
明蕴之这几日在做针线,他早有察觉,若是此时被他撞破,岂不是浪费了她一番美意。
裴彧心头一沉,少有地懊悔。
“殿下今日回来得早。”
明蕴之咬断长长的丝线,打了个小小的结:“今日朝中无事?”
裴彧淡淡应了一声,目光仍未从她手上移开。
含之这几日在东宫,也渐渐摸清了姐姐与姐夫之间相处的模式。她此前在家中,总以为姐姐与太子乃是极为疏离的夫妻,如今瞧着,倒觉得不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