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987节
金简一咬牙,忽然挥舞法杖,一枚白色的光团冉冉升起,照亮了前方。
然后,四人都愣住了。
只见这些神仆,赫然是披着盔甲的人族士兵!那盔甲虽老旧,样式和精致程度却绝非獠人族能打造!
“启国战甲!”
突然,裴念奴开口道:
“这些是启国禁军的甲胄,他们是死去的启国御林军。”
启国?六百年前,那个大一统王朝,被虞国推翻的那个?
启国的御林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变成这副诡异的样子?
赵都安愣住了,然而这些六百年前,早已死去的古代御林军却没有给他反应的时间,已是蜂拥而来。
“先解决掉这些神仆!”
赵都安一声大喝,持握镇刀撞入人群,玉袖的飞剑,与金简攒射的星光利箭也应声激发。
“叮叮当当……”
这些古代御林军的战力,俨然不如生前,但一个个却悍不畏死,哪怕将头砍掉,身体仍能战斗。
不得以,三人耗费力气,只能将其肢解,神仆才不动弹。
好在,以三人世间境的战力,联手之下,虽废了一番手脚,却终于还是将这群神仆悉数覆灭。
“呼哧……呼哧……”
片刻后,赵都安拄刀喘息,额头微微见汗,啐了一口:
“这些怪东西都成僵尸了吧?”
地上被肢解的神仆盔甲内,赫然是木头一样焦黑干瘪的躯体,如风干了不知多少年的腊肉。
望着一地的“尸块”,几人都觉得心中毛毛的,而更大的疑惑浮上心头。
“看我找到了什么?”
忽然,金简惊讶地弯腰,从地上一具破烂的盔甲隔层中,取出了一本泛黄的书籍。
赵都安和玉袖也聚过去,借助金简法杖顶端的光看去。
这册书籍封面没有文字,用线装订着,时隔六百年,虽纸页泛黄,却并非一碰就碎,而是保存的异常完好。
“应该是与这些尸体一般,在特殊的环境下封存着,所以没有腐烂。”
赵都安好奇地接过书,翻开第一页,然后一脸懵逼地看着陌生的文字:
“这是什么字?怎么念?”
玉袖与金简也二脸懵逼,学渣无疑了。
忽然,飘在三人身后的裴念奴幽幽叹息:
“这是古鼎文,早已废弃,当年在启国民间也不被使用,只在祭祀典礼中会用,被一小部分贵族掌握。
启国的御林军也并非全要学习,这人应是御林军甲士中的某个贵族子弟,才会熟练掌握这门文字。”
赵都安恍然,继而期翼道:
“前辈可认识?能否解读?”
“自然认识,”女术士这次终于发挥作用,眸光投向书页,皱眉道:
“这不是书,而是一本日记。”
接着,她念道:
“天狩三十一年,十月五。朝廷全面溃败了,伟大的皇帝陛下下令焚烧整座皇宫,而我们则在此之前,领受了一件重任——
我们将在大启军队的掩护下,秘密将宫中积累了数百年的宝物,送出王都,运往边陲,以此作为复国的希望。”
第642章 埋葬的秘密(5.7k)
“十月十。今天,我所在的这支队伍终于离开了京师范围,沿着水路用快船南下,我不清楚此去目的地,我曾私下询问上官,却被呵斥禁止打探……”
“十月十一日,今天队伍在一处码头暂时靠岸,我终于看到了跟随这支队伍一同转运的太子殿下。
据我所知,作为最后的,拱卫皇城的禁卫,我们这些人分别由几名皇子各自率领一队,沿不同的路线转移,而太子殿下在这里,也意味着我们这支最为重要。”
“……可是,太子殿下露面的原因,却竟是队伍中有人偷偷通风报信,疑似勾结乱匪,泄露行踪。
殿下大怒,当众将嫌犯吊死在码头,浑身的肉被刀片削落,人却用丹药吊着性命,他死的时候,只剩下一副满是内脏的骨架子……当晚,我被噩梦惊醒。”
“十月十三日,因行踪泄露,太子临时改变了路线,我们放弃了船只,开始穿行于大山中,运送宫中宝物的车辆沿着盘山险峻道路行走,也成功避开了乱匪……
午休时,听闻各路队伍,都将在同一个地方汇合,可军中的将领们彻夜不眠,似在争吵从哪条路线突围……
南行的路,已早不是启国河山,而被以徐氏为首的乱匪切割的七零八落。”
“十一月十五日,这段日子没有记录。为了避免泄露行踪,太子殿下命令将沿途停靠修行的村镇悉数屠杀……我不知这样是否(此处被涂抹掉了)。”
“十二月一日,大雪。已过了江南地界,前方的乱匪减少了……据说,大部分乱匪都赶往了北方,京师已陷落。
午休时,意外偷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据说已有一支转运队伍被乱匪阻截,陷入险境……太子没有选择营救。”
“十二月十六日,因那支队伍吸引了多数乱匪的注意,我们顺利进入了云浮,我注意到,殿下等高官的神情开始放松,难道,殿下打算抢占云浮,再建国都吗?”
“十七日!惊闻噩耗,皇帝陛下龙陨于国都,我们晚了一个多月才收到消息,太子命整支队伍停下一天,就地祭拜,人人裹白绫。”
……
腊园内。
裴念奴平静地念出一页页日记。
赵都安几人,则屏息凝神,恍惚间,好似跟随这份日记的主人,那名六百年前的贵族禁卫,见证了那场穿越中原的“逃亡”。
赵都安按着日记,忽然扭头看了玉袖一眼,说道:
“我记得,你说过史书有记载,当年启国有一支军队押送很多皇宫宝物,逃入了西南大疆中躲藏,后来消失不见?”
玉袖抿了抿嘴唇,眉眼严肃地解释道:
“是的。所以我前几年探索大疆,目的之一,就是寻觅传说中的宝藏。我当时,从一些蛛丝马迹,怀疑当年那一批禁卫死在了大疆的恶劣环境中,其所携带的宝物,被獠人藏匿起来。”
旁边的金简恍然大悟,眼睛亮晶晶的:
“所以二师姐你才冒险混入腊园?”
不知是“天黑”的缘故,还是因涉及到了宝藏……反正,少女神官显得异常亢奋。
脸上的害怕都被兴奋取代。
玉袖点了点头,眼中的光黯淡下去:
“可惜,当日我未能找见,虽藏匿在腊园中,并尝试了探索,但因腊八神的存在,我不敢靠近神庙太近。最近,也止步于祭台。”
赵都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看来真相极可能如此,那支启国最后的禁卫被獠人,或腊八神干掉了。”
不过,他心中还有疑惑。
据他所知,六百年前,獠人族就已在大疆中生活了许多年,这里也早是邪神地盘。
是谁给了启国太子的勇气,让他敢于闯入大疆?
难道,背靠邪神的獠人比当年的老徐要弱小很多?
仿佛冥冥中的预言,赵都安总觉得,自己此行可能揭开一些了不得的尘封往事。
“哗啦。”他再次翻起日记。
裴念奴平静的声线再次响起:
“一月三日。我们竟离开了启国疆域,进入了大疆!
殿下难道要借助大腊八的存在,来躲避乱匪?我不理解!邪神比乱匪更可怕!
分明凭借云浮的地势,是有机会割据一方的,为何要进入险境?
何况,启国人根本不适合在大疆中生活!整个军队也都躁动起来,很不安,但一切的质疑声,都被压制了下去!”
“……天啊!我看到了什么?那些野蛮的,未开化的獠人的首领,竟是一个启国人!
这怎么可能?他亲自迎接了殿下,并带着我们整支队伍,进入了大腊八的沉眠之地!”
接下来,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然后是整本笔记的最后一条记录:
“一月三十日,我与同袍们居住在这座山谷中已许久了,太子殿下越来越不对劲……
我很害怕,同袍中,有些人在串联,想要逃走……”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
裴念奴目光淡然:“只有这些了。”
三名听众不约而同大口呼吸,彼此对视,皆看出了眼中惊讶错愕。
这份日记,透露出了太多信息。
“看来,獠人族内部隐藏的秘密,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赵都安揉了揉眉心,用力吐了口气:
“我突然有点明白,太祖皇帝为何引领我……们来这里了。”
玉袖也咽了口吐沫,用笑容掩饰沉重:
“是为了让后世人知晓一些秘密?”
赵都安没吭声。
他在思考。
因大腊八的存在,天人高手无法靠近腊园,就会被驱赶。
而玉袖这种世间高品,想要闯入也困难重重。
然后,四人都愣住了。
只见这些神仆,赫然是披着盔甲的人族士兵!那盔甲虽老旧,样式和精致程度却绝非獠人族能打造!
“启国战甲!”
突然,裴念奴开口道:
“这些是启国禁军的甲胄,他们是死去的启国御林军。”
启国?六百年前,那个大一统王朝,被虞国推翻的那个?
启国的御林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变成这副诡异的样子?
赵都安愣住了,然而这些六百年前,早已死去的古代御林军却没有给他反应的时间,已是蜂拥而来。
“先解决掉这些神仆!”
赵都安一声大喝,持握镇刀撞入人群,玉袖的飞剑,与金简攒射的星光利箭也应声激发。
“叮叮当当……”
这些古代御林军的战力,俨然不如生前,但一个个却悍不畏死,哪怕将头砍掉,身体仍能战斗。
不得以,三人耗费力气,只能将其肢解,神仆才不动弹。
好在,以三人世间境的战力,联手之下,虽废了一番手脚,却终于还是将这群神仆悉数覆灭。
“呼哧……呼哧……”
片刻后,赵都安拄刀喘息,额头微微见汗,啐了一口:
“这些怪东西都成僵尸了吧?”
地上被肢解的神仆盔甲内,赫然是木头一样焦黑干瘪的躯体,如风干了不知多少年的腊肉。
望着一地的“尸块”,几人都觉得心中毛毛的,而更大的疑惑浮上心头。
“看我找到了什么?”
忽然,金简惊讶地弯腰,从地上一具破烂的盔甲隔层中,取出了一本泛黄的书籍。
赵都安和玉袖也聚过去,借助金简法杖顶端的光看去。
这册书籍封面没有文字,用线装订着,时隔六百年,虽纸页泛黄,却并非一碰就碎,而是保存的异常完好。
“应该是与这些尸体一般,在特殊的环境下封存着,所以没有腐烂。”
赵都安好奇地接过书,翻开第一页,然后一脸懵逼地看着陌生的文字:
“这是什么字?怎么念?”
玉袖与金简也二脸懵逼,学渣无疑了。
忽然,飘在三人身后的裴念奴幽幽叹息:
“这是古鼎文,早已废弃,当年在启国民间也不被使用,只在祭祀典礼中会用,被一小部分贵族掌握。
启国的御林军也并非全要学习,这人应是御林军甲士中的某个贵族子弟,才会熟练掌握这门文字。”
赵都安恍然,继而期翼道:
“前辈可认识?能否解读?”
“自然认识,”女术士这次终于发挥作用,眸光投向书页,皱眉道:
“这不是书,而是一本日记。”
接着,她念道:
“天狩三十一年,十月五。朝廷全面溃败了,伟大的皇帝陛下下令焚烧整座皇宫,而我们则在此之前,领受了一件重任——
我们将在大启军队的掩护下,秘密将宫中积累了数百年的宝物,送出王都,运往边陲,以此作为复国的希望。”
第642章 埋葬的秘密(5.7k)
“十月十。今天,我所在的这支队伍终于离开了京师范围,沿着水路用快船南下,我不清楚此去目的地,我曾私下询问上官,却被呵斥禁止打探……”
“十月十一日,今天队伍在一处码头暂时靠岸,我终于看到了跟随这支队伍一同转运的太子殿下。
据我所知,作为最后的,拱卫皇城的禁卫,我们这些人分别由几名皇子各自率领一队,沿不同的路线转移,而太子殿下在这里,也意味着我们这支最为重要。”
“……可是,太子殿下露面的原因,却竟是队伍中有人偷偷通风报信,疑似勾结乱匪,泄露行踪。
殿下大怒,当众将嫌犯吊死在码头,浑身的肉被刀片削落,人却用丹药吊着性命,他死的时候,只剩下一副满是内脏的骨架子……当晚,我被噩梦惊醒。”
“十月十三日,因行踪泄露,太子临时改变了路线,我们放弃了船只,开始穿行于大山中,运送宫中宝物的车辆沿着盘山险峻道路行走,也成功避开了乱匪……
午休时,听闻各路队伍,都将在同一个地方汇合,可军中的将领们彻夜不眠,似在争吵从哪条路线突围……
南行的路,已早不是启国河山,而被以徐氏为首的乱匪切割的七零八落。”
“十一月十五日,这段日子没有记录。为了避免泄露行踪,太子殿下命令将沿途停靠修行的村镇悉数屠杀……我不知这样是否(此处被涂抹掉了)。”
“十二月一日,大雪。已过了江南地界,前方的乱匪减少了……据说,大部分乱匪都赶往了北方,京师已陷落。
午休时,意外偷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据说已有一支转运队伍被乱匪阻截,陷入险境……太子没有选择营救。”
“十二月十六日,因那支队伍吸引了多数乱匪的注意,我们顺利进入了云浮,我注意到,殿下等高官的神情开始放松,难道,殿下打算抢占云浮,再建国都吗?”
“十七日!惊闻噩耗,皇帝陛下龙陨于国都,我们晚了一个多月才收到消息,太子命整支队伍停下一天,就地祭拜,人人裹白绫。”
……
腊园内。
裴念奴平静地念出一页页日记。
赵都安几人,则屏息凝神,恍惚间,好似跟随这份日记的主人,那名六百年前的贵族禁卫,见证了那场穿越中原的“逃亡”。
赵都安按着日记,忽然扭头看了玉袖一眼,说道:
“我记得,你说过史书有记载,当年启国有一支军队押送很多皇宫宝物,逃入了西南大疆中躲藏,后来消失不见?”
玉袖抿了抿嘴唇,眉眼严肃地解释道:
“是的。所以我前几年探索大疆,目的之一,就是寻觅传说中的宝藏。我当时,从一些蛛丝马迹,怀疑当年那一批禁卫死在了大疆的恶劣环境中,其所携带的宝物,被獠人藏匿起来。”
旁边的金简恍然大悟,眼睛亮晶晶的:
“所以二师姐你才冒险混入腊园?”
不知是“天黑”的缘故,还是因涉及到了宝藏……反正,少女神官显得异常亢奋。
脸上的害怕都被兴奋取代。
玉袖点了点头,眼中的光黯淡下去:
“可惜,当日我未能找见,虽藏匿在腊园中,并尝试了探索,但因腊八神的存在,我不敢靠近神庙太近。最近,也止步于祭台。”
赵都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看来真相极可能如此,那支启国最后的禁卫被獠人,或腊八神干掉了。”
不过,他心中还有疑惑。
据他所知,六百年前,獠人族就已在大疆中生活了许多年,这里也早是邪神地盘。
是谁给了启国太子的勇气,让他敢于闯入大疆?
难道,背靠邪神的獠人比当年的老徐要弱小很多?
仿佛冥冥中的预言,赵都安总觉得,自己此行可能揭开一些了不得的尘封往事。
“哗啦。”他再次翻起日记。
裴念奴平静的声线再次响起:
“一月三日。我们竟离开了启国疆域,进入了大疆!
殿下难道要借助大腊八的存在,来躲避乱匪?我不理解!邪神比乱匪更可怕!
分明凭借云浮的地势,是有机会割据一方的,为何要进入险境?
何况,启国人根本不适合在大疆中生活!整个军队也都躁动起来,很不安,但一切的质疑声,都被压制了下去!”
“……天啊!我看到了什么?那些野蛮的,未开化的獠人的首领,竟是一个启国人!
这怎么可能?他亲自迎接了殿下,并带着我们整支队伍,进入了大腊八的沉眠之地!”
接下来,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然后是整本笔记的最后一条记录:
“一月三十日,我与同袍们居住在这座山谷中已许久了,太子殿下越来越不对劲……
我很害怕,同袍中,有些人在串联,想要逃走……”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
裴念奴目光淡然:“只有这些了。”
三名听众不约而同大口呼吸,彼此对视,皆看出了眼中惊讶错愕。
这份日记,透露出了太多信息。
“看来,獠人族内部隐藏的秘密,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赵都安揉了揉眉心,用力吐了口气:
“我突然有点明白,太祖皇帝为何引领我……们来这里了。”
玉袖也咽了口吐沫,用笑容掩饰沉重:
“是为了让后世人知晓一些秘密?”
赵都安没吭声。
他在思考。
因大腊八的存在,天人高手无法靠近腊园,就会被驱赶。
而玉袖这种世间高品,想要闯入也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