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虐渣赚钱两不误 第71节
她倒没拦着。
她也知道余家桥那房子,里面的东西全部要添置。
若一过去就全部购置新的,倒不是买不起,而是太过招摇,总归不太妥当。
而且她家的大物件,都是半旧不新,扔了十分可惜。
所以,基本上能搬的全部搬走了。
这次搬家他们包了一辆货车,倒也不担心装不下。
当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一家三口也已坐上驾驶座,时间也才早上八点半。
当车子缓缓行驶,一家三口心中都极为感慨。
程丹琴与曹德明两人则是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有所留恋。
而曹学雅则是回想着上一世这会儿他们家与现在的遭遇,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会儿他爷奶将他家房子分到的款项一分为四,每个儿子各分一份。
而他们家拿着那为数不多的几千块钱。
只能小心翼翼的在县城偏僻的角落里寻一处简陋的平房,勉力的苟活着。
要知道这一世因为她多加了个大院子,拆迁款才如此多。
但,好在这些都过去了。
现在,她手里有钱、省城有房、有空间、有她爸能治好双腿的希望。
一切都不一样了!
而且他们这次更是要去省城这个大城市开展新的生活,而她也要转入新的高中去适应她最后三个月的高中生活。
不久后,参加高考,圆她上辈子一生都在渴望的大学梦。
这日天气好,晴空万里,车子一路畅行无阻的来到了省城。
大概在中午的十一点半左右就来到了余家桥老钟家,现在所属于他们的新房子门口。
余家桥对于突然到来的这辆货车,还有些疑惑。
隔壁李大妈过来查看,见是曹学雅过来了,欢喜异常。
双方热情的打过招呼后,母女俩与来帮忙的李大妈、司机几人开始了卸货。
很快,东西就全部搬下来。
与师傅结算后,送走了李大妈,曹学雅才关上了大门。
累的瘫在了一旁随意摆放的椅子上。
第110章 新家
略微休息片刻,曹学雅就带着爸妈在这房子里转了一圈。
夫妻俩极为兴奋,对于能够在省城有这么大一处房子,那是别提多开心了,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而且在省城再也没有那些杂七杂八干扰他们一家生活的各种事。
他们只需要关起门来自在的过自已的小日子就好。
这生活可太有盼头了。
想到这里程丹琴浑身都是劲。
曹学雅怕她爸一路颠簸,身体不舒服,从空间中滴了几滴临泉水放在杯子里让他喝了后就这么靠在椅上休息会。
母女俩则开始收拾随意摆放的从县城搬过来的物品。
省城这所房子与之前他们在红山村的房子倒有相似之处。
都是一排共三间。
一家三口规划左边那间是程丹琴与曹德明夫妻两个的房间。
右边一间则是曹学雅的房间。
厨房与卫生间都在后院。
这房子不仅前面有个院子,后面也有一个。
推开后院门,有一块菜地,面积不是很大,但种些时令蔬菜倒也不错。
母女俩分工协作,开始收拾起来。
老钟家搬家时并没有将那些不要的物件清理。
无奈两人只能找一个垃圾袋,将各间屋子的杂物全部都清理干净。
不留下任何一件,全部扔到垃圾桶里。
接着是将几间屋子全部打扫一遍。
玻璃、门框等都全部擦洗。
打扫干净拖了地,屋子立马显得亮堂许多。
看着打扫干净后显得更加清爽的房子,母女俩也是很有成就感。
接着这才将从红山村运来的各种大件一一抬到各自的房间摆放好。
两处房间的格局相似,都是坐北朝南,摆放的位置也大体相当。
待两人全部将各类柜子、家具等大件物事摆放好后,他们仿佛又置身在了红山村的家中,只觉非常熟悉。
接着又将各自的柜子擦拭干净,将物品全部都清理后放置柜中储藏起来,母女两个忙到了下午4点左右才大体忙完。
中午也没正儿八经吃一顿饭,曹学雅从随身带的包里递给了他爸妈两块面包,一家三口对付着吃了一顿。
这会儿曹学雅倒是有些庆幸她妈的先见之明,将家中可用的物件全部带来。
摆放整齐甚为妥当,不要再购买。
非常方便。
晚饭时曹学雅从外面买了三份晚饭回来。
忙了一下午,谁也没力气做晚饭。
边吃饭曹学雅与父母边说着对房子的整改计划:
“爸、妈,咱们这处房子前面三间倒不用动。
但后面厨房和卫生间还是要翻修一下。”
曹德明与程丹青两人思索片刻,想到那糟糕的厨房和卫生间环境,点了点头。
他们与曹学雅的想法一样,三间正房倒还能看得过去。
不做简单装修倒也能够入住。
但厨房和卫生间可能是多年未有清理,实在是过于油腻和脏污。
特别是卫生间,每每进入都觉得让人难以忍受。
而且想到这卫生间不知被多少人使用过,就心中膈应的慌。
晚上吃完饭,母女俩拎着两包点心就敲开了隔壁李大妈家的门。
从李大妈家他们知道了,本村专做房子改建的师傅。
约好第二日上门现场查看改造房子的类型 。
母女俩回到家后洗洗漱漱,一家三口早早的就上床休息了。
今日一天实在是累得够呛。
第二日一大早,一家三口就起床了。
昨晚程丹琴虽早早上床,但第一天到省城住上了自已家的房子。
激动的半宿没睡着。
曹学雅早上起来看了眼她妈的脸色,大概知道怎么回事。
他妈哪怕昨日睡得不好,但精神极好。
看起来干劲十足、神采奕奕。
但为防止她妈过度消耗身体,在他们吃的稀饭中滴了几滴灵乳。
让她妈也能滋补、调理下身体。
果然曹学雅看她妈吃完稀饭后,精神状态更加饱满。
而曹学雅则是偷偷笑了笑,深藏功与名。
一家人刚吃完饭没多久,屋外就响起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果然是泥瓦匠师傅上门了。
泥瓦匠师傅姓吴,也是余家桥本地人。
对这原属钟家的房子格局心里清楚,但并不清楚这新搬过来住户,对厨房和卫生间的改造有何想法和安排。
几人首先进入厨房。
余家桥现在虽属于郊区,但与红山村不同的是,家家户户大多都已使用煤气灶及煤炉。
用柴火烧饭的已极少。
母女俩商量一番,最终决定厨房几面墙与地面全部铺成明亮的瓷砖,看起来不仅干净整洁又宽敞明亮。
厨房中搭建一个放置煤气灶的台子。
厨房面积大,又安排师傅在煤气灶台旁边再延长一部分灶台,将来她妈做饭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厨房东面有一扇窗,已使用多年,看起来脏污不堪。
一并让师傅将窗户,包括厨房的门、洗手台、洗菜池等全部置换成新的。
她也知道余家桥那房子,里面的东西全部要添置。
若一过去就全部购置新的,倒不是买不起,而是太过招摇,总归不太妥当。
而且她家的大物件,都是半旧不新,扔了十分可惜。
所以,基本上能搬的全部搬走了。
这次搬家他们包了一辆货车,倒也不担心装不下。
当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一家三口也已坐上驾驶座,时间也才早上八点半。
当车子缓缓行驶,一家三口心中都极为感慨。
程丹琴与曹德明两人则是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有所留恋。
而曹学雅则是回想着上一世这会儿他们家与现在的遭遇,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会儿他爷奶将他家房子分到的款项一分为四,每个儿子各分一份。
而他们家拿着那为数不多的几千块钱。
只能小心翼翼的在县城偏僻的角落里寻一处简陋的平房,勉力的苟活着。
要知道这一世因为她多加了个大院子,拆迁款才如此多。
但,好在这些都过去了。
现在,她手里有钱、省城有房、有空间、有她爸能治好双腿的希望。
一切都不一样了!
而且他们这次更是要去省城这个大城市开展新的生活,而她也要转入新的高中去适应她最后三个月的高中生活。
不久后,参加高考,圆她上辈子一生都在渴望的大学梦。
这日天气好,晴空万里,车子一路畅行无阻的来到了省城。
大概在中午的十一点半左右就来到了余家桥老钟家,现在所属于他们的新房子门口。
余家桥对于突然到来的这辆货车,还有些疑惑。
隔壁李大妈过来查看,见是曹学雅过来了,欢喜异常。
双方热情的打过招呼后,母女俩与来帮忙的李大妈、司机几人开始了卸货。
很快,东西就全部搬下来。
与师傅结算后,送走了李大妈,曹学雅才关上了大门。
累的瘫在了一旁随意摆放的椅子上。
第110章 新家
略微休息片刻,曹学雅就带着爸妈在这房子里转了一圈。
夫妻俩极为兴奋,对于能够在省城有这么大一处房子,那是别提多开心了,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而且在省城再也没有那些杂七杂八干扰他们一家生活的各种事。
他们只需要关起门来自在的过自已的小日子就好。
这生活可太有盼头了。
想到这里程丹琴浑身都是劲。
曹学雅怕她爸一路颠簸,身体不舒服,从空间中滴了几滴临泉水放在杯子里让他喝了后就这么靠在椅上休息会。
母女俩则开始收拾随意摆放的从县城搬过来的物品。
省城这所房子与之前他们在红山村的房子倒有相似之处。
都是一排共三间。
一家三口规划左边那间是程丹琴与曹德明夫妻两个的房间。
右边一间则是曹学雅的房间。
厨房与卫生间都在后院。
这房子不仅前面有个院子,后面也有一个。
推开后院门,有一块菜地,面积不是很大,但种些时令蔬菜倒也不错。
母女俩分工协作,开始收拾起来。
老钟家搬家时并没有将那些不要的物件清理。
无奈两人只能找一个垃圾袋,将各间屋子的杂物全部都清理干净。
不留下任何一件,全部扔到垃圾桶里。
接着是将几间屋子全部打扫一遍。
玻璃、门框等都全部擦洗。
打扫干净拖了地,屋子立马显得亮堂许多。
看着打扫干净后显得更加清爽的房子,母女俩也是很有成就感。
接着这才将从红山村运来的各种大件一一抬到各自的房间摆放好。
两处房间的格局相似,都是坐北朝南,摆放的位置也大体相当。
待两人全部将各类柜子、家具等大件物事摆放好后,他们仿佛又置身在了红山村的家中,只觉非常熟悉。
接着又将各自的柜子擦拭干净,将物品全部都清理后放置柜中储藏起来,母女两个忙到了下午4点左右才大体忙完。
中午也没正儿八经吃一顿饭,曹学雅从随身带的包里递给了他爸妈两块面包,一家三口对付着吃了一顿。
这会儿曹学雅倒是有些庆幸她妈的先见之明,将家中可用的物件全部带来。
摆放整齐甚为妥当,不要再购买。
非常方便。
晚饭时曹学雅从外面买了三份晚饭回来。
忙了一下午,谁也没力气做晚饭。
边吃饭曹学雅与父母边说着对房子的整改计划:
“爸、妈,咱们这处房子前面三间倒不用动。
但后面厨房和卫生间还是要翻修一下。”
曹德明与程丹青两人思索片刻,想到那糟糕的厨房和卫生间环境,点了点头。
他们与曹学雅的想法一样,三间正房倒还能看得过去。
不做简单装修倒也能够入住。
但厨房和卫生间可能是多年未有清理,实在是过于油腻和脏污。
特别是卫生间,每每进入都觉得让人难以忍受。
而且想到这卫生间不知被多少人使用过,就心中膈应的慌。
晚上吃完饭,母女俩拎着两包点心就敲开了隔壁李大妈家的门。
从李大妈家他们知道了,本村专做房子改建的师傅。
约好第二日上门现场查看改造房子的类型 。
母女俩回到家后洗洗漱漱,一家三口早早的就上床休息了。
今日一天实在是累得够呛。
第二日一大早,一家三口就起床了。
昨晚程丹琴虽早早上床,但第一天到省城住上了自已家的房子。
激动的半宿没睡着。
曹学雅早上起来看了眼她妈的脸色,大概知道怎么回事。
他妈哪怕昨日睡得不好,但精神极好。
看起来干劲十足、神采奕奕。
但为防止她妈过度消耗身体,在他们吃的稀饭中滴了几滴灵乳。
让她妈也能滋补、调理下身体。
果然曹学雅看她妈吃完稀饭后,精神状态更加饱满。
而曹学雅则是偷偷笑了笑,深藏功与名。
一家人刚吃完饭没多久,屋外就响起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果然是泥瓦匠师傅上门了。
泥瓦匠师傅姓吴,也是余家桥本地人。
对这原属钟家的房子格局心里清楚,但并不清楚这新搬过来住户,对厨房和卫生间的改造有何想法和安排。
几人首先进入厨房。
余家桥现在虽属于郊区,但与红山村不同的是,家家户户大多都已使用煤气灶及煤炉。
用柴火烧饭的已极少。
母女俩商量一番,最终决定厨房几面墙与地面全部铺成明亮的瓷砖,看起来不仅干净整洁又宽敞明亮。
厨房中搭建一个放置煤气灶的台子。
厨房面积大,又安排师傅在煤气灶台旁边再延长一部分灶台,将来她妈做饭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厨房东面有一扇窗,已使用多年,看起来脏污不堪。
一并让师傅将窗户,包括厨房的门、洗手台、洗菜池等全部置换成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