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虐渣赚钱两不误 第23节
第49章 医院中
曹学雅从这杂乱无章的氛围中感觉到了一种勃勃生机,她知道这时候的华国一切百废待兴,机会遍地都是,省城也是如此,一时情绪高昂。
曹学雅站在马路边思虑半晌后,心情平复好后,就近找了一家招待所,这时候的招待所并不需要身份证,前台人员为曹学雅简单登记了个人信息,她提着自已的一个小包袱就入住了。
因这招待所是开在省医院附近,价格相对其他地域偏高,每晚三十块钱。
曹学雅微微有些肉疼,虽心疼,但她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没有犹豫的就办理了入住手续。
进到房间后,曹学雅看了看房间摆设,简单的双人房,两张一米三的床,另外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手池,房间内摆了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其他再无更多陈设。
曹学雅放下行李后简单洗漱了一下,从空间里取了些灵乳喝下去,再吃了些之前放入空间的干粮,休息了10分钟左右,就出门去了。
曹学雅上一世对医院附近并不是十分熟,但好歹有些印象,她记得那会儿她爸有两次情况十分危急,她和她妈将她爸也送到省人民医院来救治,但因为当时经济紧张,并不能支撑她爸长期住院,仅待了两三天后就回去了。
省医院名气大,就她所知道的医院西面是一所十分有名气的大学,不仅省内就是省外也是小有名气,医院西南边是一所初中,北面是一所省属大学。
曹学雅所住的招待所是靠近医院的西门,她走在这条在曹学雅看来有些简陋的马路上,三三两两的走着一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特别是重点大学,那可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曹学雅看着他们一张张朝气蓬勃、张扬自信的脸庞,心中虽有羡慕,但她知道明年她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曹学雅就这么在这条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了将近一个小时,她不仅看到了很多前途光明的大学生,更发觉了独属于九十年代的风貌、人情及商机。
曹学雅看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她随意走近了家小吃店,点了碗砂锅米线,吃到嘴里发现口味一般、配料也少,但按现在的水平来说已算不错。
曹学雅吃完后就回到了招待所里,回招待所后,曹学雅先是将自已从头到下、从里到外洗干净后,就坐在房间的唯一一张凳子上,从空间中拿出书本来继续开始复习。
复习到约莫晚上十点半后,曹学雅打了个哈欠,合上书本就回到床上休息去了,第二天还有很多事情,曹学雅并不准备晚上学习到太晚。
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曹学雅就早早的起床。
她先是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家早餐店买了省城当地特色早餐,带到了她爸病房中,她爸这次的病房仍是三人间,但这次幸运的被分到了靠近窗户边的位置,空间大,又宽敞,方便母女俩过来照顾她爸曹德明。
进到房间后,她发现爸妈也已起床,护士在她没来之前已通知她爸早上不要吃任何东西,待会儿直接推入检查室做身体机能的各项检查。
曹学雅倒是忘了这一茬,买的早餐只有她与她妈程丹琴两人吃,吃完后没多久,护士就将她爸推走了。
母女俩跟着一同来到了检查室,检查时间有些漫长,但没法只能耐心等待,曹学雅她爸这次入住的科室是骨科。
主治医生是一名年纪颇大的老大夫,他神情和蔼,昨日曹学雅虽匆匆见过一面,但对主治医生的印象却极好,就在母女俩等了将近四个小时,实在有些着急时,就见她爸曹德明躺在病床上被推了出来。
母女俩赶紧上前去查看曹德明的情况,发现他精神状态良好,看到母女俩还微微朝她们笑了笑,母女俩这时候也都如释重负的放下了心来。
曹学雅让她妈陪着护士将她爸推入病房,自已则只身来到了医生办公室,主治医生这会儿也刚刚回到座位,看到一个小姑娘进来,约莫记得这是新转入的病人家属,故而抬头微笑的望着她,曹学雅连忙做了自我介绍:
“你好,医生,我是10号病床的曹德明女儿,我有问题想要咨询您。”
医生笑着点点头,开口道:
“新转来的,是吧?问吧。”
曹学雅怕耽误医生的宝贵时间,抓紧时间,赶紧回道:
“我爸刚刚已经检查完了,推到病房,不知这个检查报告什么时候能出来。”
医生略略思考了几秒,这才回道:
“报告预计明日上午能出来,你们先安心住下来,有任何情况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医生知道曹德明的情况有些不好,且看到陪同曹德明住院的是他的妻子与女儿,并没有其他男性家属。
医生低头沉吟片刻,还是多提了两句:
“曹德明的情况,据我了解,虽开始有些不好,但恢复状况还不错,具体的结果,还要等检查报告出来。”
曹学雅听到他如此说,心中略微放下了心。
曹学雅知道她爸现如今的良好状况,也是她每日给她爸喂灵乳的结果,否则按照上一世绝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曹学雅听到医生如此说,忙连声道谢,医生摆了摆手不再理会,低头继续看报告。
曹学雅知道医生繁忙,也没再多做打扰,就出了办公室,回到病房。
中午时分,她爸已能正常进食,一家三口在病床旁吃了午饭后,曹学雅让她爸妈都休息会,她则离开了医院。
今日下午她爸并没有治疗活动,她已和她爸妈说好,下午她要出去,且晚上也不过来吃饭,回来后直接去招待所休息,明日一早再过来。
夫妻俩虽然对女儿这刚来省城就频繁的外出有些不放心,但到底女儿大了,也不好说什么,只一个劲的让她注意安全。
曹学雅出了医院后,倒是没做任何耽搁,直接坐了公交车来到了省城西边一个叫余家桥的地方。
第50章 余家桥
曹学雅下了公交车后,站在站台上向远处望去,此时的余家桥到处是低矮的房屋、土路,与她后世十几年后所生活的余家桥有天壤之别。
上一世曹学雅最后生活的地方就是余家桥,余家桥承载着她太多的回忆,相比于现在所在的那座县城,余家桥对她来说更有特殊记忆。
此时余家桥只是一个城乡结合处的破落村子,村子比较大,已形成了一个集市,集市两边也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
曹学雅此时走在老旧房屋前的狭窄马路上,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她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棵老槐树下,此时树下坐了很多大爷大妈们,大部分都在闲聊。
有几个老头在下着象棋,旁边有多人围观,还有三三两两的大妈们一边织毛衣,一边在说着家长里短。
只见这时突然有一位大妈以有些羡慕的口吻说道:
“那老钟家的儿子可真是争气啊,听说已经考上了美国的大学,说是要去美国留学呢。”
周围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迅速围着这位大妈开口的:
“真的假的?我的天呀,竟然是美国,可以考到美国的大学。”
“是啊。”
有个大妈以酸溜溜的口吻说道:
“一会儿那钟老太钟指定要出来炫耀,她呀可都说了,这辈子她呀,可就指着这个儿子活了。”
有些人接着道:
“不知这钟大娘是拜了哪处高香,真是这辈子祖坟冒青烟啊,竟然能考到美国去。”
又一位大娘开口道:
“听说美国家家户户都住着洋楼、开着小汽车、用着大哥大、洗衣服都用洗衣机,还有冰箱、彩电样样都有,那生活可真是美得冒泡了。”
周围的人听到如此说也都向往的想象着自已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但周围有个大妈却不受此影响接着的:
“那去美国得多少钱呐?那老钟家能出的起这个费用。”
听到她如此说,周围的人顿时一愣,确实,大家只听说考到美国去羡慕来着,但这上学可并不是白上的,是要交学费的,美国那么好的日子,想来费用是不低。
周围一时鸦雀无声,而且听说那老钟家可不止一个儿子,这儿子考上美国,老两口是肯定要支持的,但其她兄弟可就难说了。
这会儿突然有个大妈细声细气的道:
“我听说啊,那钟老太已经放出话来,哪怕家里砸锅卖铁,也要让她老儿子去美国上学。”
周围人听到此话后都砸吧了下嘴巴,暗自想到:如果这事摊到自已家,自已如何处置,心中默默点了点头,大抵还是和钟老太一样的,毕竟这可是美国啊,去了美国,那可得光宗耀祖一辈子。
曹学雅此时刚好站在大树附近,她正回忆上辈子这块区域后期的建设规划,突然就听到这些大妈们的谈话。
曹学雅第一印象就是九十年代出国留学热,但凡有些本事或家境不错的人,都是削尖了脑袋想往国外去,没想到余家桥这个地方现在也有这个风气。
第二感觉是这姓钟家的人想着砸锅卖铁供儿子,那卖不卖房呢。
曹学雅有此疑惑后就没有再继续往前走,毕竟她来到余家桥,一是回忆上辈子在此生活的点滴,二也是对此地域熟悉,知道余家桥后期也是省城重点发展区域,如果此时在这附近买下住房或宅基地,那绝对是一本万利
百利而无一害,而且以余家桥目前情况想来房屋价格不会很高。
曹学雅更是回想到九十年代初,很多企业还实行着分房制度,房屋买卖和流通并没有大面积普及,特别是农村私人宅基地,除非万不得已,很少有对外出售或转让。
曹学雅内心中对买房的首选当然是带院子的宅基地,几十平的商品房那是无奈之举,如果想买农村自建的宅基地住房,并不那么容易,而且此次曹学雅来省城时间紧,只能碰碰运气,到处走走看看,没想到第一次出来竟遇到这种事。
她继续在旁倾听着大妈们的闲聊,这时又听一个大妈道:
“那老钟家给前头几个儿子结婚时,已经花光了家里积蓄,哪还有余钱让她小儿子去美国读书。”
“不过那老钟家其他倒没什么,就是房子多而且大。”
有一个大妈随意调侃了句,其他人也都暗自点头附和。
这老钟家因儿子多,早年结婚时也都是在村里分了宅基地,老两口目前带着小儿子所住的房子就是个顶大的大院子,院子是挺大,但就只是个瓦房。
老两口如果说过砸锅卖铁,众人想,那也就是卖这房子了,毕竟大家伙也都知道这老两口目前除了房子,其他一穷二白,没有值钱的物件了。
在旁一直仔细聆听的曹学雅,听到此处更是心中一喜,她最喜欢这种独门独院的大房子。
周围大娘们又闲聊了起来,没再说钟家的事,曹学雅有些失望,但也无法,这种事急不来,她转身欲走,这时突然想起什么就又看了几眼之前多次说钟家的大娘们,想着下次来还得再寻访寻访这几位大妈。
曹学雅沿着来时的路转了一圈,这才缓缓的走到公交车站前,此时时间已不早,她准备先回到招待所住下,等了大概十几分钟后,公交车终于缓缓的从远处驶来,曹学雅跟着人流上了公交车。
车上人很多,气味难闻,它来到最后一排找了个靠窗位置坐了下来。
等到曹学雅回到招待所后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情。
余家桥与省医院,虽不是十分遥远,但因公交车转来转去,仍是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
曹学雅回到招待所后先是在椅子上休息了会儿,接着又去了招待所附近的一家面店吃了碗雪菜肉丝面,这时候的雪菜肉丝面虽量大,但味道一般,曹学雅这时候也是饿极了,没一会儿功夫就将一大碗的面,吃的干干净净,吃饱后她又围着街道转了两圈消消食,这才在天黑透之前回到了招待所房间内。
第51章 警察问询
回到招待所后,曹学雅先是进入浴室,洗了个热水澡。
洗完澡后,她这才感觉今天一天的紧张、疲乏终于舒缓了很多。
等她全部整理好后,缓步来到了座位旁,取出了纸和笔,将今日在余家桥的所见所闻在本子上一一记录清楚,同时又将记忆中省城后期着重发展的区域也都做了重点记录,这几块区域后期有时间她还是需要过去看看。
将房子的事情整理完后,曹学雅看了看时间,照例拿出高中课本继续开始复习,约莫到了晚上1十一点左右,曹学雅将课本收拾好后,伸伸懒腰,这才起身躺在床上休息。
躺在床上后,曹学雅突然想起之前她除了从曹老头曹老太房间拿的五万多元,放入了储藏室后,她去她大伯等其他三家拿到的钱袋子,可并没有整理呢。
想到这里,她神情一喜,这两日繁忙,竟将此等好事给忘了。
她马上意识进入空间,将她大伯曹德茂与余梅两口子的存款小包拿出来,‘唰’的一声,她将袋子倒过来,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她发现袋里除一沓厚厚的捆扎完好的钱外,其他零零散散的钱票也很多,她立即心情愉悦的开始数钱。
曹学雅从这杂乱无章的氛围中感觉到了一种勃勃生机,她知道这时候的华国一切百废待兴,机会遍地都是,省城也是如此,一时情绪高昂。
曹学雅站在马路边思虑半晌后,心情平复好后,就近找了一家招待所,这时候的招待所并不需要身份证,前台人员为曹学雅简单登记了个人信息,她提着自已的一个小包袱就入住了。
因这招待所是开在省医院附近,价格相对其他地域偏高,每晚三十块钱。
曹学雅微微有些肉疼,虽心疼,但她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没有犹豫的就办理了入住手续。
进到房间后,曹学雅看了看房间摆设,简单的双人房,两张一米三的床,另外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手池,房间内摆了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其他再无更多陈设。
曹学雅放下行李后简单洗漱了一下,从空间里取了些灵乳喝下去,再吃了些之前放入空间的干粮,休息了10分钟左右,就出门去了。
曹学雅上一世对医院附近并不是十分熟,但好歹有些印象,她记得那会儿她爸有两次情况十分危急,她和她妈将她爸也送到省人民医院来救治,但因为当时经济紧张,并不能支撑她爸长期住院,仅待了两三天后就回去了。
省医院名气大,就她所知道的医院西面是一所十分有名气的大学,不仅省内就是省外也是小有名气,医院西南边是一所初中,北面是一所省属大学。
曹学雅所住的招待所是靠近医院的西门,她走在这条在曹学雅看来有些简陋的马路上,三三两两的走着一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特别是重点大学,那可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曹学雅看着他们一张张朝气蓬勃、张扬自信的脸庞,心中虽有羡慕,但她知道明年她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曹学雅就这么在这条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了将近一个小时,她不仅看到了很多前途光明的大学生,更发觉了独属于九十年代的风貌、人情及商机。
曹学雅看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她随意走近了家小吃店,点了碗砂锅米线,吃到嘴里发现口味一般、配料也少,但按现在的水平来说已算不错。
曹学雅吃完后就回到了招待所里,回招待所后,曹学雅先是将自已从头到下、从里到外洗干净后,就坐在房间的唯一一张凳子上,从空间中拿出书本来继续开始复习。
复习到约莫晚上十点半后,曹学雅打了个哈欠,合上书本就回到床上休息去了,第二天还有很多事情,曹学雅并不准备晚上学习到太晚。
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曹学雅就早早的起床。
她先是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家早餐店买了省城当地特色早餐,带到了她爸病房中,她爸这次的病房仍是三人间,但这次幸运的被分到了靠近窗户边的位置,空间大,又宽敞,方便母女俩过来照顾她爸曹德明。
进到房间后,她发现爸妈也已起床,护士在她没来之前已通知她爸早上不要吃任何东西,待会儿直接推入检查室做身体机能的各项检查。
曹学雅倒是忘了这一茬,买的早餐只有她与她妈程丹琴两人吃,吃完后没多久,护士就将她爸推走了。
母女俩跟着一同来到了检查室,检查时间有些漫长,但没法只能耐心等待,曹学雅她爸这次入住的科室是骨科。
主治医生是一名年纪颇大的老大夫,他神情和蔼,昨日曹学雅虽匆匆见过一面,但对主治医生的印象却极好,就在母女俩等了将近四个小时,实在有些着急时,就见她爸曹德明躺在病床上被推了出来。
母女俩赶紧上前去查看曹德明的情况,发现他精神状态良好,看到母女俩还微微朝她们笑了笑,母女俩这时候也都如释重负的放下了心来。
曹学雅让她妈陪着护士将她爸推入病房,自已则只身来到了医生办公室,主治医生这会儿也刚刚回到座位,看到一个小姑娘进来,约莫记得这是新转入的病人家属,故而抬头微笑的望着她,曹学雅连忙做了自我介绍:
“你好,医生,我是10号病床的曹德明女儿,我有问题想要咨询您。”
医生笑着点点头,开口道:
“新转来的,是吧?问吧。”
曹学雅怕耽误医生的宝贵时间,抓紧时间,赶紧回道:
“我爸刚刚已经检查完了,推到病房,不知这个检查报告什么时候能出来。”
医生略略思考了几秒,这才回道:
“报告预计明日上午能出来,你们先安心住下来,有任何情况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医生知道曹德明的情况有些不好,且看到陪同曹德明住院的是他的妻子与女儿,并没有其他男性家属。
医生低头沉吟片刻,还是多提了两句:
“曹德明的情况,据我了解,虽开始有些不好,但恢复状况还不错,具体的结果,还要等检查报告出来。”
曹学雅听到他如此说,心中略微放下了心。
曹学雅知道她爸现如今的良好状况,也是她每日给她爸喂灵乳的结果,否则按照上一世绝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曹学雅听到医生如此说,忙连声道谢,医生摆了摆手不再理会,低头继续看报告。
曹学雅知道医生繁忙,也没再多做打扰,就出了办公室,回到病房。
中午时分,她爸已能正常进食,一家三口在病床旁吃了午饭后,曹学雅让她爸妈都休息会,她则离开了医院。
今日下午她爸并没有治疗活动,她已和她爸妈说好,下午她要出去,且晚上也不过来吃饭,回来后直接去招待所休息,明日一早再过来。
夫妻俩虽然对女儿这刚来省城就频繁的外出有些不放心,但到底女儿大了,也不好说什么,只一个劲的让她注意安全。
曹学雅出了医院后,倒是没做任何耽搁,直接坐了公交车来到了省城西边一个叫余家桥的地方。
第50章 余家桥
曹学雅下了公交车后,站在站台上向远处望去,此时的余家桥到处是低矮的房屋、土路,与她后世十几年后所生活的余家桥有天壤之别。
上一世曹学雅最后生活的地方就是余家桥,余家桥承载着她太多的回忆,相比于现在所在的那座县城,余家桥对她来说更有特殊记忆。
此时余家桥只是一个城乡结合处的破落村子,村子比较大,已形成了一个集市,集市两边也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
曹学雅此时走在老旧房屋前的狭窄马路上,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她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棵老槐树下,此时树下坐了很多大爷大妈们,大部分都在闲聊。
有几个老头在下着象棋,旁边有多人围观,还有三三两两的大妈们一边织毛衣,一边在说着家长里短。
只见这时突然有一位大妈以有些羡慕的口吻说道:
“那老钟家的儿子可真是争气啊,听说已经考上了美国的大学,说是要去美国留学呢。”
周围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迅速围着这位大妈开口的:
“真的假的?我的天呀,竟然是美国,可以考到美国的大学。”
“是啊。”
有个大妈以酸溜溜的口吻说道:
“一会儿那钟老太钟指定要出来炫耀,她呀可都说了,这辈子她呀,可就指着这个儿子活了。”
有些人接着道:
“不知这钟大娘是拜了哪处高香,真是这辈子祖坟冒青烟啊,竟然能考到美国去。”
又一位大娘开口道:
“听说美国家家户户都住着洋楼、开着小汽车、用着大哥大、洗衣服都用洗衣机,还有冰箱、彩电样样都有,那生活可真是美得冒泡了。”
周围的人听到如此说也都向往的想象着自已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但周围有个大妈却不受此影响接着的:
“那去美国得多少钱呐?那老钟家能出的起这个费用。”
听到她如此说,周围的人顿时一愣,确实,大家只听说考到美国去羡慕来着,但这上学可并不是白上的,是要交学费的,美国那么好的日子,想来费用是不低。
周围一时鸦雀无声,而且听说那老钟家可不止一个儿子,这儿子考上美国,老两口是肯定要支持的,但其她兄弟可就难说了。
这会儿突然有个大妈细声细气的道:
“我听说啊,那钟老太已经放出话来,哪怕家里砸锅卖铁,也要让她老儿子去美国上学。”
周围人听到此话后都砸吧了下嘴巴,暗自想到:如果这事摊到自已家,自已如何处置,心中默默点了点头,大抵还是和钟老太一样的,毕竟这可是美国啊,去了美国,那可得光宗耀祖一辈子。
曹学雅此时刚好站在大树附近,她正回忆上辈子这块区域后期的建设规划,突然就听到这些大妈们的谈话。
曹学雅第一印象就是九十年代出国留学热,但凡有些本事或家境不错的人,都是削尖了脑袋想往国外去,没想到余家桥这个地方现在也有这个风气。
第二感觉是这姓钟家的人想着砸锅卖铁供儿子,那卖不卖房呢。
曹学雅有此疑惑后就没有再继续往前走,毕竟她来到余家桥,一是回忆上辈子在此生活的点滴,二也是对此地域熟悉,知道余家桥后期也是省城重点发展区域,如果此时在这附近买下住房或宅基地,那绝对是一本万利
百利而无一害,而且以余家桥目前情况想来房屋价格不会很高。
曹学雅更是回想到九十年代初,很多企业还实行着分房制度,房屋买卖和流通并没有大面积普及,特别是农村私人宅基地,除非万不得已,很少有对外出售或转让。
曹学雅内心中对买房的首选当然是带院子的宅基地,几十平的商品房那是无奈之举,如果想买农村自建的宅基地住房,并不那么容易,而且此次曹学雅来省城时间紧,只能碰碰运气,到处走走看看,没想到第一次出来竟遇到这种事。
她继续在旁倾听着大妈们的闲聊,这时又听一个大妈道:
“那老钟家给前头几个儿子结婚时,已经花光了家里积蓄,哪还有余钱让她小儿子去美国读书。”
“不过那老钟家其他倒没什么,就是房子多而且大。”
有一个大妈随意调侃了句,其他人也都暗自点头附和。
这老钟家因儿子多,早年结婚时也都是在村里分了宅基地,老两口目前带着小儿子所住的房子就是个顶大的大院子,院子是挺大,但就只是个瓦房。
老两口如果说过砸锅卖铁,众人想,那也就是卖这房子了,毕竟大家伙也都知道这老两口目前除了房子,其他一穷二白,没有值钱的物件了。
在旁一直仔细聆听的曹学雅,听到此处更是心中一喜,她最喜欢这种独门独院的大房子。
周围大娘们又闲聊了起来,没再说钟家的事,曹学雅有些失望,但也无法,这种事急不来,她转身欲走,这时突然想起什么就又看了几眼之前多次说钟家的大娘们,想着下次来还得再寻访寻访这几位大妈。
曹学雅沿着来时的路转了一圈,这才缓缓的走到公交车站前,此时时间已不早,她准备先回到招待所住下,等了大概十几分钟后,公交车终于缓缓的从远处驶来,曹学雅跟着人流上了公交车。
车上人很多,气味难闻,它来到最后一排找了个靠窗位置坐了下来。
等到曹学雅回到招待所后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情。
余家桥与省医院,虽不是十分遥远,但因公交车转来转去,仍是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
曹学雅回到招待所后先是在椅子上休息了会儿,接着又去了招待所附近的一家面店吃了碗雪菜肉丝面,这时候的雪菜肉丝面虽量大,但味道一般,曹学雅这时候也是饿极了,没一会儿功夫就将一大碗的面,吃的干干净净,吃饱后她又围着街道转了两圈消消食,这才在天黑透之前回到了招待所房间内。
第51章 警察问询
回到招待所后,曹学雅先是进入浴室,洗了个热水澡。
洗完澡后,她这才感觉今天一天的紧张、疲乏终于舒缓了很多。
等她全部整理好后,缓步来到了座位旁,取出了纸和笔,将今日在余家桥的所见所闻在本子上一一记录清楚,同时又将记忆中省城后期着重发展的区域也都做了重点记录,这几块区域后期有时间她还是需要过去看看。
将房子的事情整理完后,曹学雅看了看时间,照例拿出高中课本继续开始复习,约莫到了晚上1十一点左右,曹学雅将课本收拾好后,伸伸懒腰,这才起身躺在床上休息。
躺在床上后,曹学雅突然想起之前她除了从曹老头曹老太房间拿的五万多元,放入了储藏室后,她去她大伯等其他三家拿到的钱袋子,可并没有整理呢。
想到这里,她神情一喜,这两日繁忙,竟将此等好事给忘了。
她马上意识进入空间,将她大伯曹德茂与余梅两口子的存款小包拿出来,‘唰’的一声,她将袋子倒过来,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她发现袋里除一沓厚厚的捆扎完好的钱外,其他零零散散的钱票也很多,她立即心情愉悦的开始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