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虐渣赚钱两不误 第18节
本来车上的人听到施青雪丢了三个包袱,皆有些同情,但后来发现施青雪,竟将车内所有人都当成贼般责问、辱骂,就有些不高兴了,有人高声反驳道:
“我说大姐,先不说你是不是丢了东西,就算丢了东西,那也是某一人的行为,你不能将我们全车人都当做贼吧。”
“是啊,大姐,你说你三个大包袱,就你说的那也小不了,那也不可能凭空就没了,我们这么多人,不可能在眼皮底下被偷了。”
还有人想到之前也有人下车的,接着道:
“再说了,有上车也有下车的,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已经偷了你的包袱后下车了,这可说不准。”
“对呀,对呀,你可不能随意这么冤枉人啊,我们可没拿你的包袱,你可不能血口喷人。”
施青雪这会儿已经被气糊涂了,她脑子里现在只想着一句话,那就是我的三个包袱全被偷了,我的三个包袱全被偷了,里面可是装了她这一个月来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好东西,连女儿陈倩都没舍得给她用。
而且因她最近当上了组长,心情高兴,昨日特地去了供销社买了好些东西孝敬她爹娘,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全丢了,她越想越心痛,越想越难受,心简直跟滴了血似的揪着疼。
她不依不饶的尖声大叫:
“我不管,就是你们这些人偷了,你们把我东西给我还回来,我不管,如果你们不还回来我就要报警,把你们通通都抓起来。”
车上人看到她如此歇斯底里,原先有些客气的人这会儿说话也不好听起来:
“我说这位大姐,别说我们没偷了,就算我们偷了,你有证据吗,你把证据拿出来,你拿出证据,我们心甘情愿认罪受罚,若你拿不出证据,那就是诬陷,我们也可以告你污蔑。”
周围的人对这人说的话大都附和。
施青雪这时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她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好似有理,也听到刚刚有人说要告她污蔑,她心中既慌又怕,只能继续大声嘶吼道:
“可我三个包袱真的丢了,那你们说怎么办?”
周围人听到她如此说,也知她之前歇斯底里是因东西丢了,太着急,也没太过介意,这不又有人开始建议道:
“我说要么大家看看自已的周围,有没有这位大姐的包袱。”
只见这时一个30余岁的中年男子站出来开口道。
周围人见他如此说,也觉有理,都配合的互相找了找,但车上空间就这么大,一会儿功夫都发现并无多余包袱,更没有施青雪的那三个包袱。
就在这时,曹学雅看到汽车已缓缓驶入广田镇汽车站。
司机将车缓缓停稳后将车门打开,车上的乘客开始陆续下车,刚刚一直在发愣的施青雪,这回好像突然醒过神来似的,发疯般的往后车门挤去,边挤边喊道:
“你们都不能走,你们拿了我的包袱不能走,必须调查清楚。”
众人看到她这样也很无奈,特别是快要下车的乘客被施青雪紧紧拽住,无法动弹,两方人各自争执起来,争执声很快引来了车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询问出了何事,乘客们七嘴八舌的将事情说完,因车站里有派出所驻点,工作人员要求施青雪前往派出所介绍情况,但施青雪大吼大叫,不愿意让车上人走出车站,在她的意识里,只要走出车站,那她的包袱就别想再找回来了,工作人员无法只能将驻点的公安叫过来处理。
最终派出所的公安花了将近一小时了解情况,对这辆车上的人员一一进行盘查,施青雪所在位置的周围几人被重点盘查,曹学雅也被公安叫过去问话,但曹学雅心理素质过硬,全程神色自如、对答也无破绽,问完公安挥了挥手让她回去。
接着,曹学雅就听到坐在施青雪旁边座位上的乘客,经公安询问后,有些犹豫的答道:
“上车后没多久,我看到那位大姐腿下是有包袱,我也没太在意,但没多久我再转过来时,看到这位大姐睡着了,同时她脚下的包袱也都不见了。”
公安听到此话眼神一亮,连忙继续追问:
“你确定有包袱?那中途有没有乘客下车?”
那位乘客犹豫半晌,支支吾吾,有些不确定的开口:
“我记得包袱是有,但中途有没有人下车,好似是没有,但我也没办法确认。”
公安又继续追问:
“那包袱大吗,大概多大,你比划一下。”
那人回想了一下,斟酌着答道:
“感觉是不小,我注意到那位大姐的腿一开始是微微曲着的。”
听到此话,公安心中一震,他没想到经仔细盘查后会发生这种事,如果这位乘客说的话没问题,那这包袱失踪就很成疑了。
如此大的包裹不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那这包包袱到底是去哪了呢?
第39章 打探消息
但不管此公安如何怀疑或疑惑,到底没有确实证据,在对全车人员做一一排查并登记乘客信息后,无论施青雪如何撒泼打滚,还是将一干乘客放行。
曹学雅走出车站,出站后她并未先行离去,而是走入一个视野较好的拐角,就这么等着施青雪出来。
约摸十几分钟后,就见施青雪双眼微肿、头发散乱的从汽车站里出来,出车站后施青雪一路低着头,曹学雅则不远不近的跟着,时不时的左右看看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色,倒也悠哉悠哉。
大概走了不到半小时,就见施青雪进入了一个家属院, 曹学雅抬头确认是肥皂厂的家属院。
进入家属院后,曹学雅看着施青雪进入了其中一栋楼,她站在楼下,因楼层不高,只有六层,她可以清晰的感到施青雪进入了2楼的东边户。
曹学雅确定好施青雪娘家的具体位置后,并没在楼下多做停留,而是先在附近小店中买了半斤的糖果和瓜子。
双手拎着吃食,就又悠哒悠哒的来到肥皂厂家属院中最热闹的一处中老年大妈消息交换聚集地。
可巧的是,曹学雅刚走进就听到那里面的一个大妈高声谈论着施青雪:
“你们刚刚看到了没?刚走进去的是施家大姑娘吧,今天怎么回事?竟是空手回来的,她每次回来可是大包小包,咱们家属院就孝顺这这一头,她..."
比了个大拇指,接着才道:
“那可是头一份。”
听到她如此说,周围人也都露出或羡慕或讥笑或嘲讽的表情来,另一个大妈却是疑惑的开口:
“我看那施家老大今天有些不对劲,头发散乱着,两眼红红,像是哭过似的,头低着,看到人也不见打一声招呼。”
另一人也急忙应答:
“对啊,对啊,之前她回来可是老远就和我们说话来着。”
这时其中一位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大妈,也接口道:
“要我说这施家大丫头也不容易,她那男人成天在外赌,经常十天半个月不着家,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娃子。 ”
她旁边一人也说道:
“谁说不是呢?但施家的老太婆你又不是不知道,可霸道着呢,我看呐,她养的这几个女儿,可都是一心向着娘家,就这点来说,人家有本事。”
周围人看她如此说也知道她是有些羡慕施老太太对女儿的洗脑。
“要我说这老太婆也是不知怎想的,小儿子如今也有工作,家里又不是揭不开锅,何必每每的去剥削几个女儿,让女儿在婆家招人白眼、吃苦受累,勒紧裤腰带的贴补娘家。
“我看呐,也就那几个女儿傻,施老太婆压根没将女儿当人看,但凡有一丝心疼都不会这么无底线压榨。”
说话这人一向说话大大咧咧的,听她如此说,众人虽觉得确实如此,但也不好说什么,只默默点了点头。
众人说到此处,突然有人发现有一面生姑娘围在她们身旁,正听她们说的津津有味,而且还边听边嗑着瓜子,那人不自觉的开口询问:
“我说姑娘,你不是我们大院的吧?你是找谁呀?”
曹学雅看有人注意到她并开口询问,也没有任何害羞躲闪,反而落落大方的站起来,并将手里提着的瓜子给在座的众位大娘每人抓了一把,并开口爽朗的道:
“大娘大妈们好,我是市里报社的记者,叫吴欣,我呀是来下面各个乡镇采风的,我最近准备写一篇关于咱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文章,是咱老百姓自已的故事,所以各处走走,没想到就来到了咱们家属院,刚刚听到大娘们在聊天,一时觉得有趣就坐下来听了听。”
曹学雅将自已身份说成是一个报社的记者,这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已给的。
在座的大妈大娘们本就对曹学雅一来就给大家分瓜子,心有好感,再听到这年纪不大的姑娘竟是那报社记者,天老爷呀,这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啊,一个个两眼放光,都希望自已可以上报纸、上杂志,那对他们家来说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曹学雅看大娘大妈们太过热情,忙咳了咳,嗓子略微提高道:
“大娘大妈,报社记者也是普通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是想了解咱们老百姓平常是怎么过日子的,包括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等真实的日子。”
在座大妈们听曹学雅如此说,更是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已家积极向上的一面,曹学雅装模作样拿出了个本子,仿佛在做重点记录,约摸三十来分钟后,这才结束。
只见这时曹学雅画风突然一转,貌似无意的开口询问道:
“刚刚各位大娘们说的都是正面的,我们还是需要反面来衬托大家的正面光辉形象,之前听到你们好似在说谁家重男轻女,不将女儿放心上,是有这个事吗?”
在座的妇人们听到曹学雅如此问,虽不是很想得罪施家那老太婆,但想到这可是记者,为了记者得罪老施家,那能叫得罪嘛。
一时想清楚后,在座的人七嘴八舌将老施家的情况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个底掉。
曹学雅也在被她们这一通介绍中,对施青雪娘家情况有了详细了解。
原来这施青雪爸妈极度重男轻女,她家共有姐弟五人,前面四个都是闺女,第五个终于生了儿子,这唯一的儿子可不得从小到大娇惯,娇宠着。
这时曹学雅好似无奈的开口询问:
“难道这施家如此重男轻女,就没有有分量的亲戚管管吗?”
众人听曹学雅如此说,都张口解释,哪有什么有分量的亲戚呢,都是普通小民过日子而已。
不过其中一位却像突然想起来似的开口询问旁边众人道:
“你说那施老太婆是不是有个外甥女婿在咱们县政府上班?”
众人听她如此说,仔细想想,好似施老太婆是有过炫耀,说她那外甥女婿如何如何的。
曹学雅继续装无知的提问道:
“那没来他们家吗,县政府那可是不小的官呢?”
听到曹学雅如此说,那了解情况的随意摆了摆手道:
“不是啥大官,好似就是管那些学生的,不过那施家老太太对这外甥女可宠爱了,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外甥女一份。”
曹学雅听到此处心中一喜,觉得目标大概就是此了。
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铁饭碗,吃公家粮了。”
第40章 施青雪表妹
“这话说的对,要不说施老太的那个外甥女命好呢,竟嫁给了一个政府里吃公家粮的。”
“不过我之前在外省采访时遇到一个就因为当上了工厂组长可是瞧不起老家原来的许多亲戚,我们报社当时还重点跟进报道了。”
有人听曹学雅竟如此说,忙她误会,忙解释道:
“咱们这边可没有,就是那施老太外甥女就经常来施老太家,也没因为重男轻女或者她家男人是政府人员瞧不起人。”
“这倒也是,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
“我说大姐,先不说你是不是丢了东西,就算丢了东西,那也是某一人的行为,你不能将我们全车人都当做贼吧。”
“是啊,大姐,你说你三个大包袱,就你说的那也小不了,那也不可能凭空就没了,我们这么多人,不可能在眼皮底下被偷了。”
还有人想到之前也有人下车的,接着道:
“再说了,有上车也有下车的,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已经偷了你的包袱后下车了,这可说不准。”
“对呀,对呀,你可不能随意这么冤枉人啊,我们可没拿你的包袱,你可不能血口喷人。”
施青雪这会儿已经被气糊涂了,她脑子里现在只想着一句话,那就是我的三个包袱全被偷了,我的三个包袱全被偷了,里面可是装了她这一个月来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好东西,连女儿陈倩都没舍得给她用。
而且因她最近当上了组长,心情高兴,昨日特地去了供销社买了好些东西孝敬她爹娘,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全丢了,她越想越心痛,越想越难受,心简直跟滴了血似的揪着疼。
她不依不饶的尖声大叫:
“我不管,就是你们这些人偷了,你们把我东西给我还回来,我不管,如果你们不还回来我就要报警,把你们通通都抓起来。”
车上人看到她如此歇斯底里,原先有些客气的人这会儿说话也不好听起来:
“我说这位大姐,别说我们没偷了,就算我们偷了,你有证据吗,你把证据拿出来,你拿出证据,我们心甘情愿认罪受罚,若你拿不出证据,那就是诬陷,我们也可以告你污蔑。”
周围的人对这人说的话大都附和。
施青雪这时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她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好似有理,也听到刚刚有人说要告她污蔑,她心中既慌又怕,只能继续大声嘶吼道:
“可我三个包袱真的丢了,那你们说怎么办?”
周围人听到她如此说,也知她之前歇斯底里是因东西丢了,太着急,也没太过介意,这不又有人开始建议道:
“我说要么大家看看自已的周围,有没有这位大姐的包袱。”
只见这时一个30余岁的中年男子站出来开口道。
周围人见他如此说,也觉有理,都配合的互相找了找,但车上空间就这么大,一会儿功夫都发现并无多余包袱,更没有施青雪的那三个包袱。
就在这时,曹学雅看到汽车已缓缓驶入广田镇汽车站。
司机将车缓缓停稳后将车门打开,车上的乘客开始陆续下车,刚刚一直在发愣的施青雪,这回好像突然醒过神来似的,发疯般的往后车门挤去,边挤边喊道:
“你们都不能走,你们拿了我的包袱不能走,必须调查清楚。”
众人看到她这样也很无奈,特别是快要下车的乘客被施青雪紧紧拽住,无法动弹,两方人各自争执起来,争执声很快引来了车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询问出了何事,乘客们七嘴八舌的将事情说完,因车站里有派出所驻点,工作人员要求施青雪前往派出所介绍情况,但施青雪大吼大叫,不愿意让车上人走出车站,在她的意识里,只要走出车站,那她的包袱就别想再找回来了,工作人员无法只能将驻点的公安叫过来处理。
最终派出所的公安花了将近一小时了解情况,对这辆车上的人员一一进行盘查,施青雪所在位置的周围几人被重点盘查,曹学雅也被公安叫过去问话,但曹学雅心理素质过硬,全程神色自如、对答也无破绽,问完公安挥了挥手让她回去。
接着,曹学雅就听到坐在施青雪旁边座位上的乘客,经公安询问后,有些犹豫的答道:
“上车后没多久,我看到那位大姐腿下是有包袱,我也没太在意,但没多久我再转过来时,看到这位大姐睡着了,同时她脚下的包袱也都不见了。”
公安听到此话眼神一亮,连忙继续追问:
“你确定有包袱?那中途有没有乘客下车?”
那位乘客犹豫半晌,支支吾吾,有些不确定的开口:
“我记得包袱是有,但中途有没有人下车,好似是没有,但我也没办法确认。”
公安又继续追问:
“那包袱大吗,大概多大,你比划一下。”
那人回想了一下,斟酌着答道:
“感觉是不小,我注意到那位大姐的腿一开始是微微曲着的。”
听到此话,公安心中一震,他没想到经仔细盘查后会发生这种事,如果这位乘客说的话没问题,那这包袱失踪就很成疑了。
如此大的包裹不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那这包包袱到底是去哪了呢?
第39章 打探消息
但不管此公安如何怀疑或疑惑,到底没有确实证据,在对全车人员做一一排查并登记乘客信息后,无论施青雪如何撒泼打滚,还是将一干乘客放行。
曹学雅走出车站,出站后她并未先行离去,而是走入一个视野较好的拐角,就这么等着施青雪出来。
约摸十几分钟后,就见施青雪双眼微肿、头发散乱的从汽车站里出来,出车站后施青雪一路低着头,曹学雅则不远不近的跟着,时不时的左右看看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色,倒也悠哉悠哉。
大概走了不到半小时,就见施青雪进入了一个家属院, 曹学雅抬头确认是肥皂厂的家属院。
进入家属院后,曹学雅看着施青雪进入了其中一栋楼,她站在楼下,因楼层不高,只有六层,她可以清晰的感到施青雪进入了2楼的东边户。
曹学雅确定好施青雪娘家的具体位置后,并没在楼下多做停留,而是先在附近小店中买了半斤的糖果和瓜子。
双手拎着吃食,就又悠哒悠哒的来到肥皂厂家属院中最热闹的一处中老年大妈消息交换聚集地。
可巧的是,曹学雅刚走进就听到那里面的一个大妈高声谈论着施青雪:
“你们刚刚看到了没?刚走进去的是施家大姑娘吧,今天怎么回事?竟是空手回来的,她每次回来可是大包小包,咱们家属院就孝顺这这一头,她..."
比了个大拇指,接着才道:
“那可是头一份。”
听到她如此说,周围人也都露出或羡慕或讥笑或嘲讽的表情来,另一个大妈却是疑惑的开口:
“我看那施家老大今天有些不对劲,头发散乱着,两眼红红,像是哭过似的,头低着,看到人也不见打一声招呼。”
另一人也急忙应答:
“对啊,对啊,之前她回来可是老远就和我们说话来着。”
这时其中一位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大妈,也接口道:
“要我说这施家大丫头也不容易,她那男人成天在外赌,经常十天半个月不着家,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娃子。 ”
她旁边一人也说道:
“谁说不是呢?但施家的老太婆你又不是不知道,可霸道着呢,我看呐,她养的这几个女儿,可都是一心向着娘家,就这点来说,人家有本事。”
周围人看她如此说也知道她是有些羡慕施老太太对女儿的洗脑。
“要我说这老太婆也是不知怎想的,小儿子如今也有工作,家里又不是揭不开锅,何必每每的去剥削几个女儿,让女儿在婆家招人白眼、吃苦受累,勒紧裤腰带的贴补娘家。
“我看呐,也就那几个女儿傻,施老太婆压根没将女儿当人看,但凡有一丝心疼都不会这么无底线压榨。”
说话这人一向说话大大咧咧的,听她如此说,众人虽觉得确实如此,但也不好说什么,只默默点了点头。
众人说到此处,突然有人发现有一面生姑娘围在她们身旁,正听她们说的津津有味,而且还边听边嗑着瓜子,那人不自觉的开口询问:
“我说姑娘,你不是我们大院的吧?你是找谁呀?”
曹学雅看有人注意到她并开口询问,也没有任何害羞躲闪,反而落落大方的站起来,并将手里提着的瓜子给在座的众位大娘每人抓了一把,并开口爽朗的道:
“大娘大妈们好,我是市里报社的记者,叫吴欣,我呀是来下面各个乡镇采风的,我最近准备写一篇关于咱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文章,是咱老百姓自已的故事,所以各处走走,没想到就来到了咱们家属院,刚刚听到大娘们在聊天,一时觉得有趣就坐下来听了听。”
曹学雅将自已身份说成是一个报社的记者,这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已给的。
在座的大妈大娘们本就对曹学雅一来就给大家分瓜子,心有好感,再听到这年纪不大的姑娘竟是那报社记者,天老爷呀,这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啊,一个个两眼放光,都希望自已可以上报纸、上杂志,那对他们家来说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曹学雅看大娘大妈们太过热情,忙咳了咳,嗓子略微提高道:
“大娘大妈,报社记者也是普通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是想了解咱们老百姓平常是怎么过日子的,包括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等真实的日子。”
在座大妈们听曹学雅如此说,更是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已家积极向上的一面,曹学雅装模作样拿出了个本子,仿佛在做重点记录,约摸三十来分钟后,这才结束。
只见这时曹学雅画风突然一转,貌似无意的开口询问道:
“刚刚各位大娘们说的都是正面的,我们还是需要反面来衬托大家的正面光辉形象,之前听到你们好似在说谁家重男轻女,不将女儿放心上,是有这个事吗?”
在座的妇人们听到曹学雅如此问,虽不是很想得罪施家那老太婆,但想到这可是记者,为了记者得罪老施家,那能叫得罪嘛。
一时想清楚后,在座的人七嘴八舌将老施家的情况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个底掉。
曹学雅也在被她们这一通介绍中,对施青雪娘家情况有了详细了解。
原来这施青雪爸妈极度重男轻女,她家共有姐弟五人,前面四个都是闺女,第五个终于生了儿子,这唯一的儿子可不得从小到大娇惯,娇宠着。
这时曹学雅好似无奈的开口询问:
“难道这施家如此重男轻女,就没有有分量的亲戚管管吗?”
众人听曹学雅如此说,都张口解释,哪有什么有分量的亲戚呢,都是普通小民过日子而已。
不过其中一位却像突然想起来似的开口询问旁边众人道:
“你说那施老太婆是不是有个外甥女婿在咱们县政府上班?”
众人听她如此说,仔细想想,好似施老太婆是有过炫耀,说她那外甥女婿如何如何的。
曹学雅继续装无知的提问道:
“那没来他们家吗,县政府那可是不小的官呢?”
听到曹学雅如此说,那了解情况的随意摆了摆手道:
“不是啥大官,好似就是管那些学生的,不过那施家老太太对这外甥女可宠爱了,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外甥女一份。”
曹学雅听到此处心中一喜,觉得目标大概就是此了。
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铁饭碗,吃公家粮了。”
第40章 施青雪表妹
“这话说的对,要不说施老太的那个外甥女命好呢,竟嫁给了一个政府里吃公家粮的。”
“不过我之前在外省采访时遇到一个就因为当上了工厂组长可是瞧不起老家原来的许多亲戚,我们报社当时还重点跟进报道了。”
有人听曹学雅竟如此说,忙她误会,忙解释道:
“咱们这边可没有,就是那施老太外甥女就经常来施老太家,也没因为重男轻女或者她家男人是政府人员瞧不起人。”
“这倒也是,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