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在逃白月光 第42节
裴疏则露出一点怜爱的笑意,喃喃重复,“初初。”
女孩似是在睡梦中听到,长睫微微颤动了下。
玉成道,“疏则哥哥,大内早已为玉成公主治丧,天底下没有玉成这个人了,这孩子自也没有做靖王的舅舅,我让她认你做义父好不好?”
裴疏则顿住,抬眼看她。
玉成目光诚恳,“你想不想陪她长大,听她唤你阿耶?“
裴疏则眉心明显挣动了下,看向抱着孩子的书生,“可以吗?”
书生来前便已经和玉成商议好了,听他如此问,道,“当然,初初能多一个人疼她,我怎会不愿意。”*
裴疏则暗沉眸色变化,有如碎冰消融,浮起一点生动粼光,“好。我这便命人带你们去岐山安顿。”
“可是哥哥,南边也有许多和初初一样的孩子。”玉成忡忡道,“他们如今在叛军魔爪下朝不保夕,哥哥能不能也保护保护他们?”
裴疏则沉默,觉得手上有了些力气,便试着将孩子接了过来,臂弯和胸膛一起小心托住,贴了贴她的脸颊。
他手掌轻轻拍着襁褓,良久,开口,“未叔,去安排吧。”
褚未终于说出心中担忧,“殿下,您如今身体如何遭得住长途跋涉,更不要说指挥作战了,派旁人去吧。”
“我可以去,”裴疏则道,“顺便也看看玉成说的,那些和初初一样的孩子。”
褚未知道一旦经他敲定的事情就绝不会更改,只好硬着头皮领命,等玉成从书房离开,还是忍不住质疑,“公主这不是害殿下吗,您看他病成那样,怎能经得起折腾?”
“首先,别叫我公主。”玉成抬头,看了眼香火缭绕的南枝院,“再者,人是要靠心气吊着的,他若继续沉沦在这个活死人墓里,才会死得更快。”
褚未深觉不妥,他觉得玉成根本不够了解裴疏则的身体状况,可她说的话又句句在理,终究还是把满腹言语咽了回去。
*
裴疏则自请南下镇守,朝廷上无人提出异议。
他近两年收缩势力,分到实权的官员急于消化权力,巩固自身,需要靖王为之背书,尚未安排的部下等着他安排任命,更不希望他出意外,新党还需他活着辖制旧臣,而郑家正为叛军之事焦头烂额,巴不得他出去平事,两相消耗,不管有意与否,裴疏则的确是摆弄权力的高手,局势达成一种诡异而微妙的平衡,唯独无人趁他重病要他的命。
眼下真正威胁到他的,除了千里之外的叛军,只有他那糟烂的、油尽灯枯的身体。
因此这趟南下,裴疏则头一次没有骑马,而是乘坐安车去往随州。
他每每用药吊着身体,实在头疼得受不了,便嚼那苦到跌脚的黑丸子。
最开始只吃几颗,发展到后来一把闷,籍此获得麻木的清醒。
半个月前,姜妤登下了渡过长江的客船。
将近两年的时间,足够去很多地方,她在渭水边数过东去的孤帆,踩着龙门古栈渡过黄河,浊浪在千尺崖底摔碎成沫,尝过牧童相赠的羊奶,枕着凉州大漠月影入眠,看石窟壁画飞天衣带当风,听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等芙蓉凋谢,水面上又多了摘莲子采菱角的姑娘。
姜妤能感觉到,少时的小鱼儿正在一点点活过来,她的指腹重新长出薄茧,心脏砰砰泵出新血,皮肤也不再苍白透明,因为长久接触风和阳光,变成了玉白的颜色,每天闲时,便去登山望水,练一练杳娘赠与的短剑,长日奔徙都不会觉得累。
她在水乡长大,一直是个挺怕冷的人,这趟渡江,是想去暖和些的地方过冬,也看能不能寻到机会,见见故人,谁知还未下船,便听说了桓州刺史反叛起兵之事。
客船刚刚靠岸,主人家听闻这等变故,吓得不敢再往前,立时便要掉头回去,船上行客也纷纷买了回程的船券,有认识的文人朝她喊,“苏姑娘,你也快占个位子吧,看那码头上都是想往北走的乡民,想来事情不小,再不回来不及了!”
北方一直安定,导致姜妤对战事没那么敏感,“桓州往北是随州,潘岳麾下如何是随州府兵的对手?应当翻不出什么大浪呢。”
那文人倒是个万事通,早从船下打听详细,神神秘秘凑过来,“姑娘哪里知道,近来京中那位大人物身子很不好,没他镇着,南边早就不大安稳,加上今年伏秋连旱,亏了收成不说,鄂州有些郡县因死的人多,都闹起了瘟疫,你当潘岳从何纠集如此多的部众?原是从此来的,你一个姑娘家,还是不要往前凑,快快随我们一道回的好。”
姜妤顿时有些紧张,“公子可知,具体是哪里有瘟疫吗?”
文人不假思索,“江汉不缺水源,出不了大事,基本就在东边,挨着随州那块地方,你说随州府兵能打,潘岳若强攻不下,会率兵去哪?这不平头案上放角灯——明摆着嘛!”
姜妤白着脸咬唇,芳枝所在的鹤陵就在鄂东。
何况若有瘟疫,陆知行的药馆定然是忙乱不堪了。
“多谢告知,”姜妤谢绝了对方递来的船券,“我还是要过去一趟。”
她抓紧背上行囊,转身快步拾梯而下。
第39章 重逢他的心脏像是有闪电从中间劈过
鄂州鹤陵。
日光炙热地泼洒在每个角落,天上一丝云彩都不见,芳枝提着药材,往慈幼庄走。
药是陆知行提前抓好的,可架不住太多,她又没有帮手,有些左支右绌,掌心出了湿滑的汗,一大摞药包脱手掉落,骨碌碌滚下长坡。
芳枝手忙脚乱,弯腰去追,险些绊倒,从旁边伸过来一只手,稳稳将她托住。
那是属于女子的修长的手,纤细有力,指腹生着薄薄的茧。
芳枝借力起身站好,向对方道谢,“多谢多谢,不然我真得摔个狗啃泥了。”
对方又捡起药包给她,芳枝伸手欲接,却反被握住指尖,她怔了下,抬起眼睛,对上竹笠下熟悉的面容,不由得呆住。
姜妤茶瞳清透,露出笑容,“是我呀。”
芳枝蓦地跳起来,“姑娘!”
她惊喜叫出声,丢开药包,把姜妤抱了个满怀,“我可想死你了——”
姜妤被她勒着脖颈,伸手拍她后背,“好芳枝,松一松,我要喘不过气了。”
芳枝这才收回手,早已红了眼圈,“姑娘,我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你了。”
姜妤哑然失笑,“这是什么话,我又不是真的死…”
芳枝捂她的嘴,不让她往下说,情绪依旧激动,拉着姜妤问了许多话,又拎起她的手,把她上上下下看个遍,才道,“知道姑娘比从前好,我便放心了。”
姜妤道,“我那时刚逃出去,总怕泄露,今天才过来,你不怪我便好。”
芳枝摇头,“姑娘去过金陵和京口了吗?”
姜妤道,“京口是军事重镇,金陵那边,李逊还当着府尹,他见过我,不便过去,得再等等。”
芳枝弯起眼睛,“那我可就占到最先见你的先机了。”
姜妤帮芳枝捡起药材,取出随身携带的绳子,重新捆好,“你大包小包的,是要去哪?”
“这里今年不大太平,闹旱欠收,不少地方都起了时疫,陆大夫说,慈幼庄里孩子多,趁鹤陵情况还好,让我们送些预防的药材过去,防患于未然。”
芳枝说着,顿时担忧起来,“外头这样危险,姑娘是怎么过来的?”
姜妤笑笑,“我云游许久,不至于连这点自保的办法都没有呀。”
她轻描淡写,将外间险阻一句带过,跟芳枝提着药过去。
慈幼庄是收养弃儿遗孤之处,由官府拨给官田,供其长大成人,可在偏远之地,这种地方往往流于表面,最多给孩童一块落脚之所,其他多靠乡里救济,如今形势,境况几乎可以预料。
鹤陵郡的慈幼庄安置在城外,令姜妤意外的是,此处虽不甚富裕,但庄内屋舍齐整,还有个教书的老先生,她们过去时,大点的孩子正跟着他认字。
芳枝道,“这里从前破的很,陆大夫来之后散了不少银子,才弄成这样的。”
姜妤恍然。
里头有个少年犯了肝气,陆知行才给他施完针,一边放下袖管,一边从房内出来。
他先看见芳枝,问药材都拿来没有,一语未尽,认出她旁边的人,不由得愣住。
姜妤摘下竹笠,露出粉黛未施的清爽面庞。
她一身竹青窄袖长衫,束着护腕,只用绸带缠起乌发,因跋涉而来出了些许薄汗,皮肤透出白玉般的莹润,茶瞳剔透澄澈,向他福身。
陆知行有些发怔,听见对方唤“陆大夫”才回神,凝望她片刻,微微松了口气,“你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姜妤莞尔,“是呀,比我想象中还好。”
陆知行和她相视而笑。
相较于上次离开京畿,姜妤又明丽了不少,她就像一块生出灵气的璞玉,困在石砾堆里摔滚数年,硬是逃出那炼狱,独自将浑身裂痕慢慢消弭干净,外人几乎看不出了。
陆知行惊觉再看下去会失礼,慌忙挪开目光。
姜妤让开身体,露出树下青石,“我遇见芳枝,便帮她一同把药提了过来,都在这儿呢。”
陆知行瞧见上头那一大堆药草包,顿时讪讪的,和芳枝道,“小卫也真是,这么多东西,怎么全推给你?等我回去说他。”
芳枝解释,“是因为今天去了两个病人,他支应不过来。”
陆知行这才点头,又担心起姜妤,“眼下鄂东不清净,姑娘怎么这时候来了?”
“正如此才要来,”姜妤帮芳枝往里提药,“我对你本就有亏欠,若能帮上忙,也算是天意予我机会,略尽弥补。”
陆知行当然希望能见到她,“姑娘别这样说,我把姑娘当成朋友,便没什么亏欠不亏欠的话。”
姜妤笑了笑,“那我能做什么呢?”
陆知行道,“我让孩子们煮药,先回去看看情况。”
来的两个病人是乡间挑夫,穿梭在村镇间给人担运货物,这趟回家便有些头疼脑热,原当是中了暑气,舍不得就医,随便找些草药混喝了两天,病却越发重起来,恶寒发烧,身出淤疹,只得到杏林春求助。
陆知行看过症状,便知不好,开过药后,让人将他们送去疠坊避治,吩咐徒弟卫演,“你脚程快,去郡中知会郡守,鹤陵出了疫患,让他们抓紧应付。”
几人都蒙上了浸药的面巾,姜妤还没遇到过这种事,“会很严重吗?”
陆知行面色凝重,“不好说。”
他苦笑了下,“姑娘算是来着了,接下去只怕还有的忙。”
杏林春是陆知行在鹤陵的医药坊,他不缺钱,开这庄铺子,多少带些积德行善的意味,遇到穷苦人家,赠药义诊是常有之事,若时疫起来,这里必然是最忙碌的地方。
疫病一旦出现,就不会凭空消失,何况挑夫走街串巷,自己都数不清见过多少人,杏林春很快便接诊了其他病人,而且越来越多。
鄂州灾患连绵,鹤陵偏僻,州府顾不到这边,只能自求多福,幸而陆知行准备的早,时疫不算严重,可为着避疫封路,没有补给,药材很快便不够用了。
陆知行找到郡守,临时开具了出城的路引,本想派卫演去,奈何病人太多,支应不开,姜妤从慈幼庄回来,见他发愁,便道,“我走得开,我去。”
陆知行道,“如今城外不稳当,你一个女儿家,还是罢了,我自去一趟。”
话音刚落,身后孩童难忍病痛,哇哇哭闹起来,姜妤回头看了一眼,“如今哪里离得了你,还是交给我吧。”
她收紧袖口腕带,“不必担心,我自小跟师父骑马练剑,这两年也捡起一些来了,你和卫演都未必跑得过我呢。”
陆知行见她如此说,只好应下,“那你万事小心,买不到也无妨,不要夜间走路,早些回来。”
他絮絮叮嘱的样子实在很像越文州,姜妤望着他,不觉露出笑意,陆知行不明就里,“怎么了?”
姜妤摇头,“没什么,我有些想念家人了。”
陆知行沉默片刻,温声道,“只要平安,总有再见的一天。”
女孩似是在睡梦中听到,长睫微微颤动了下。
玉成道,“疏则哥哥,大内早已为玉成公主治丧,天底下没有玉成这个人了,这孩子自也没有做靖王的舅舅,我让她认你做义父好不好?”
裴疏则顿住,抬眼看她。
玉成目光诚恳,“你想不想陪她长大,听她唤你阿耶?“
裴疏则眉心明显挣动了下,看向抱着孩子的书生,“可以吗?”
书生来前便已经和玉成商议好了,听他如此问,道,“当然,初初能多一个人疼她,我怎会不愿意。”*
裴疏则暗沉眸色变化,有如碎冰消融,浮起一点生动粼光,“好。我这便命人带你们去岐山安顿。”
“可是哥哥,南边也有许多和初初一样的孩子。”玉成忡忡道,“他们如今在叛军魔爪下朝不保夕,哥哥能不能也保护保护他们?”
裴疏则沉默,觉得手上有了些力气,便试着将孩子接了过来,臂弯和胸膛一起小心托住,贴了贴她的脸颊。
他手掌轻轻拍着襁褓,良久,开口,“未叔,去安排吧。”
褚未终于说出心中担忧,“殿下,您如今身体如何遭得住长途跋涉,更不要说指挥作战了,派旁人去吧。”
“我可以去,”裴疏则道,“顺便也看看玉成说的,那些和初初一样的孩子。”
褚未知道一旦经他敲定的事情就绝不会更改,只好硬着头皮领命,等玉成从书房离开,还是忍不住质疑,“公主这不是害殿下吗,您看他病成那样,怎能经得起折腾?”
“首先,别叫我公主。”玉成抬头,看了眼香火缭绕的南枝院,“再者,人是要靠心气吊着的,他若继续沉沦在这个活死人墓里,才会死得更快。”
褚未深觉不妥,他觉得玉成根本不够了解裴疏则的身体状况,可她说的话又句句在理,终究还是把满腹言语咽了回去。
*
裴疏则自请南下镇守,朝廷上无人提出异议。
他近两年收缩势力,分到实权的官员急于消化权力,巩固自身,需要靖王为之背书,尚未安排的部下等着他安排任命,更不希望他出意外,新党还需他活着辖制旧臣,而郑家正为叛军之事焦头烂额,巴不得他出去平事,两相消耗,不管有意与否,裴疏则的确是摆弄权力的高手,局势达成一种诡异而微妙的平衡,唯独无人趁他重病要他的命。
眼下真正威胁到他的,除了千里之外的叛军,只有他那糟烂的、油尽灯枯的身体。
因此这趟南下,裴疏则头一次没有骑马,而是乘坐安车去往随州。
他每每用药吊着身体,实在头疼得受不了,便嚼那苦到跌脚的黑丸子。
最开始只吃几颗,发展到后来一把闷,籍此获得麻木的清醒。
半个月前,姜妤登下了渡过长江的客船。
将近两年的时间,足够去很多地方,她在渭水边数过东去的孤帆,踩着龙门古栈渡过黄河,浊浪在千尺崖底摔碎成沫,尝过牧童相赠的羊奶,枕着凉州大漠月影入眠,看石窟壁画飞天衣带当风,听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等芙蓉凋谢,水面上又多了摘莲子采菱角的姑娘。
姜妤能感觉到,少时的小鱼儿正在一点点活过来,她的指腹重新长出薄茧,心脏砰砰泵出新血,皮肤也不再苍白透明,因为长久接触风和阳光,变成了玉白的颜色,每天闲时,便去登山望水,练一练杳娘赠与的短剑,长日奔徙都不会觉得累。
她在水乡长大,一直是个挺怕冷的人,这趟渡江,是想去暖和些的地方过冬,也看能不能寻到机会,见见故人,谁知还未下船,便听说了桓州刺史反叛起兵之事。
客船刚刚靠岸,主人家听闻这等变故,吓得不敢再往前,立时便要掉头回去,船上行客也纷纷买了回程的船券,有认识的文人朝她喊,“苏姑娘,你也快占个位子吧,看那码头上都是想往北走的乡民,想来事情不小,再不回来不及了!”
北方一直安定,导致姜妤对战事没那么敏感,“桓州往北是随州,潘岳麾下如何是随州府兵的对手?应当翻不出什么大浪呢。”
那文人倒是个万事通,早从船下打听详细,神神秘秘凑过来,“姑娘哪里知道,近来京中那位大人物身子很不好,没他镇着,南边早就不大安稳,加上今年伏秋连旱,亏了收成不说,鄂州有些郡县因死的人多,都闹起了瘟疫,你当潘岳从何纠集如此多的部众?原是从此来的,你一个姑娘家,还是不要往前凑,快快随我们一道回的好。”
姜妤顿时有些紧张,“公子可知,具体是哪里有瘟疫吗?”
文人不假思索,“江汉不缺水源,出不了大事,基本就在东边,挨着随州那块地方,你说随州府兵能打,潘岳若强攻不下,会率兵去哪?这不平头案上放角灯——明摆着嘛!”
姜妤白着脸咬唇,芳枝所在的鹤陵就在鄂东。
何况若有瘟疫,陆知行的药馆定然是忙乱不堪了。
“多谢告知,”姜妤谢绝了对方递来的船券,“我还是要过去一趟。”
她抓紧背上行囊,转身快步拾梯而下。
第39章 重逢他的心脏像是有闪电从中间劈过
鄂州鹤陵。
日光炙热地泼洒在每个角落,天上一丝云彩都不见,芳枝提着药材,往慈幼庄走。
药是陆知行提前抓好的,可架不住太多,她又没有帮手,有些左支右绌,掌心出了湿滑的汗,一大摞药包脱手掉落,骨碌碌滚下长坡。
芳枝手忙脚乱,弯腰去追,险些绊倒,从旁边伸过来一只手,稳稳将她托住。
那是属于女子的修长的手,纤细有力,指腹生着薄薄的茧。
芳枝借力起身站好,向对方道谢,“多谢多谢,不然我真得摔个狗啃泥了。”
对方又捡起药包给她,芳枝伸手欲接,却反被握住指尖,她怔了下,抬起眼睛,对上竹笠下熟悉的面容,不由得呆住。
姜妤茶瞳清透,露出笑容,“是我呀。”
芳枝蓦地跳起来,“姑娘!”
她惊喜叫出声,丢开药包,把姜妤抱了个满怀,“我可想死你了——”
姜妤被她勒着脖颈,伸手拍她后背,“好芳枝,松一松,我要喘不过气了。”
芳枝这才收回手,早已红了眼圈,“姑娘,我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你了。”
姜妤哑然失笑,“这是什么话,我又不是真的死…”
芳枝捂她的嘴,不让她往下说,情绪依旧激动,拉着姜妤问了许多话,又拎起她的手,把她上上下下看个遍,才道,“知道姑娘比从前好,我便放心了。”
姜妤道,“我那时刚逃出去,总怕泄露,今天才过来,你不怪我便好。”
芳枝摇头,“姑娘去过金陵和京口了吗?”
姜妤道,“京口是军事重镇,金陵那边,李逊还当着府尹,他见过我,不便过去,得再等等。”
芳枝弯起眼睛,“那我可就占到最先见你的先机了。”
姜妤帮芳枝捡起药材,取出随身携带的绳子,重新捆好,“你大包小包的,是要去哪?”
“这里今年不大太平,闹旱欠收,不少地方都起了时疫,陆大夫说,慈幼庄里孩子多,趁鹤陵情况还好,让我们送些预防的药材过去,防患于未然。”
芳枝说着,顿时担忧起来,“外头这样危险,姑娘是怎么过来的?”
姜妤笑笑,“我云游许久,不至于连这点自保的办法都没有呀。”
她轻描淡写,将外间险阻一句带过,跟芳枝提着药过去。
慈幼庄是收养弃儿遗孤之处,由官府拨给官田,供其长大成人,可在偏远之地,这种地方往往流于表面,最多给孩童一块落脚之所,其他多靠乡里救济,如今形势,境况几乎可以预料。
鹤陵郡的慈幼庄安置在城外,令姜妤意外的是,此处虽不甚富裕,但庄内屋舍齐整,还有个教书的老先生,她们过去时,大点的孩子正跟着他认字。
芳枝道,“这里从前破的很,陆大夫来之后散了不少银子,才弄成这样的。”
姜妤恍然。
里头有个少年犯了肝气,陆知行才给他施完针,一边放下袖管,一边从房内出来。
他先看见芳枝,问药材都拿来没有,一语未尽,认出她旁边的人,不由得愣住。
姜妤摘下竹笠,露出粉黛未施的清爽面庞。
她一身竹青窄袖长衫,束着护腕,只用绸带缠起乌发,因跋涉而来出了些许薄汗,皮肤透出白玉般的莹润,茶瞳剔透澄澈,向他福身。
陆知行有些发怔,听见对方唤“陆大夫”才回神,凝望她片刻,微微松了口气,“你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姜妤莞尔,“是呀,比我想象中还好。”
陆知行和她相视而笑。
相较于上次离开京畿,姜妤又明丽了不少,她就像一块生出灵气的璞玉,困在石砾堆里摔滚数年,硬是逃出那炼狱,独自将浑身裂痕慢慢消弭干净,外人几乎看不出了。
陆知行惊觉再看下去会失礼,慌忙挪开目光。
姜妤让开身体,露出树下青石,“我遇见芳枝,便帮她一同把药提了过来,都在这儿呢。”
陆知行瞧见上头那一大堆药草包,顿时讪讪的,和芳枝道,“小卫也真是,这么多东西,怎么全推给你?等我回去说他。”
芳枝解释,“是因为今天去了两个病人,他支应不过来。”
陆知行这才点头,又担心起姜妤,“眼下鄂东不清净,姑娘怎么这时候来了?”
“正如此才要来,”姜妤帮芳枝往里提药,“我对你本就有亏欠,若能帮上忙,也算是天意予我机会,略尽弥补。”
陆知行当然希望能见到她,“姑娘别这样说,我把姑娘当成朋友,便没什么亏欠不亏欠的话。”
姜妤笑了笑,“那我能做什么呢?”
陆知行道,“我让孩子们煮药,先回去看看情况。”
来的两个病人是乡间挑夫,穿梭在村镇间给人担运货物,这趟回家便有些头疼脑热,原当是中了暑气,舍不得就医,随便找些草药混喝了两天,病却越发重起来,恶寒发烧,身出淤疹,只得到杏林春求助。
陆知行看过症状,便知不好,开过药后,让人将他们送去疠坊避治,吩咐徒弟卫演,“你脚程快,去郡中知会郡守,鹤陵出了疫患,让他们抓紧应付。”
几人都蒙上了浸药的面巾,姜妤还没遇到过这种事,“会很严重吗?”
陆知行面色凝重,“不好说。”
他苦笑了下,“姑娘算是来着了,接下去只怕还有的忙。”
杏林春是陆知行在鹤陵的医药坊,他不缺钱,开这庄铺子,多少带些积德行善的意味,遇到穷苦人家,赠药义诊是常有之事,若时疫起来,这里必然是最忙碌的地方。
疫病一旦出现,就不会凭空消失,何况挑夫走街串巷,自己都数不清见过多少人,杏林春很快便接诊了其他病人,而且越来越多。
鄂州灾患连绵,鹤陵偏僻,州府顾不到这边,只能自求多福,幸而陆知行准备的早,时疫不算严重,可为着避疫封路,没有补给,药材很快便不够用了。
陆知行找到郡守,临时开具了出城的路引,本想派卫演去,奈何病人太多,支应不开,姜妤从慈幼庄回来,见他发愁,便道,“我走得开,我去。”
陆知行道,“如今城外不稳当,你一个女儿家,还是罢了,我自去一趟。”
话音刚落,身后孩童难忍病痛,哇哇哭闹起来,姜妤回头看了一眼,“如今哪里离得了你,还是交给我吧。”
她收紧袖口腕带,“不必担心,我自小跟师父骑马练剑,这两年也捡起一些来了,你和卫演都未必跑得过我呢。”
陆知行见她如此说,只好应下,“那你万事小心,买不到也无妨,不要夜间走路,早些回来。”
他絮絮叮嘱的样子实在很像越文州,姜妤望着他,不觉露出笑意,陆知行不明就里,“怎么了?”
姜妤摇头,“没什么,我有些想念家人了。”
陆知行沉默片刻,温声道,“只要平安,总有再见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