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72节
德亨倒是无所谓道:“好饭不怕晚,年前能刻印出一版来纪念币来,先发给朝臣们做贺礼就行了。实验室泄密的人查出来了?”
调制油墨光拿到颜料方子还不够,还得有会调制的人,德亨看过了,盗、版纸币刻印非常精良,尤其是油墨色泽、和防水性方面,比实验室现有的技术也不遑多让了。
而这种专业调制手艺,除了他自己养的这些常年跟颜料打交道的人,德亨想不到还能有谁。
德亨怀疑实验室里出现了叛徒,一直在秘密查找,等知道盗窃的人是范玉柱之后,查找范围缩小到了和范玉柱有关联的圈子。
阿尔松阿皱眉,道:“我已经去审问过范玉柱了,范玉柱还是坚持是他从江南请的调制作画颜料的老师傅,但逮捕的那批老师傅中,基本上都是从事染布行业的翘楚,虽说这染布的颜料和作画的颜料……”
“你是说,范玉柱招供的是作画颜料师傅?”德亨打断他的话确认道。
阿尔松阿点头:“他是这么说的,是调制作画颜料的师傅。有什么问题吗?”
德亨沉吟道:“有没有可能,那位幕后调制颜料的大拿,擅长的就是调制作画颜料?”
阿尔松阿拧眉:“您是说,我们是被逮到的染布师傅给蒙蔽了,真正的调料高手,其实是一位画师?有可能不是我们实验室的人。”
德亨:“查了这么久都没查出线索来,再查下去也未必能有什么结果。实验室人心怎么样?可对此有微词吗?”
阿尔松阿摇头,道:“人心还挺齐,大家平时也都玩笑猜测,到底是谁有此才艺,能忍着不表现出来,毕竟,能将调色调料做到极致,是需要天赋的。在咱们这里,能显出这样的天赋,早步步高升,飞黄腾达了,何必藏着掖着,走见不得光的路子。”
德亨:“……”
阿尔松阿请示道:“如果不在实验室人中查,孙良友还要继续监禁吗?”
孙良友是范玉柱的妹夫,范玉柱事发后,孙良友就被控制起来了。
德亨想了想,道:“继续监禁,逐一排查孙良友的亲戚好友,尤其是女性,不要小视任何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女性,哪怕只是一个打扫院子的老妇。”
孙良友应道:“是。”
孙良友监禁后,他的社会关系阿尔松阿已经排查过一遍了,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此时德亨着重提出要深查孙良友的亲友,阿尔松阿突然就想起来之前一个没有在意的细节。
德亨见阿尔松阿沉默不说话,脸上也是思考越来越凝重的神色,不由问道:“可是发现了什么?”
阿尔松阿摇头,道:“我还不确定,等确定之后再跟你汇报。”
德亨:“也罢。”
德亨说起另一个话题:“从天津修建铁路到北京,很快就要提上日程,设计方案你什么时候给我。”
阿尔松阿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收到了至少三十份方案,各有各的奇思妙想,我光一个个的挑毛病就挑的头昏脑涨的。福山那边更是请示,什么时候能来京看看,我觉着现在还不是时机。”
德亨对他说的挑毛病挑的头昏脑涨的事情莞尔一笑,问道:“新帝登基,福山的才子们也该露脸了,难道还有什么顾虑?”
阿尔松阿看他一眼,迟疑要不要说心里话。
德亨:“你直说就是,我们之间还有什么话说不得的。”
阿尔松阿住脚,德亨走了两步,见他没跟上来,就回头看他。
阿尔松阿看着德亨的眼睛,正色问道:“我一直不知道,皇上关于您在福山所做所为,到底知道多少?”
德亨知道阿尔松阿在问什么,回道:“他知道我有养兵、养人才。”
阿尔松阿松了口气,似是疑问又似是肯定道:“既然皇上知道,他应是不介意的。”
德亨好笑道:“当然不介意,我估计他应该知道的比我想象中的更多,要是介意的话,从西北回来他就该介意了。”
毕竟,西北那次,是弘晖全面认识德亨实力的时刻。
阿尔松阿故作轻松笑道:“您跟皇上感情跟以前一样,没有变化。”
德亨也笑:“……自然。”
阿尔松阿道:“那我跟福山去信,让福山调遣一批人来京?”
德亨:“不用那么麻烦,牛牛要回京述职,让他以引荐人才的方式带来就行了。”
阿尔松阿:“那最好。”算算时日,陶牛牛任海运总督已经五年了,也是该回京述职了。
德亨道:“我有意举荐牛牛为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海运总督人选,你可有举荐给我的?”
阿尔松阿道:“还是让皇上选任吧。”
德亨瞥他一眼,阿尔松阿解释道:“我手下人搞研发还行,没人保驾护航,做官差些意思。皇上若是询问我的意见,我会酌情举荐一二副手,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德亨:“……钮祜禄家……”
阿尔松阿直接道:“没一个能用的。”
德亨:……
阿尔松阿道:“是真的,若是真有人才,我作为家主,不会不提拔的。”
德亨叹气:“你认为的人才,和世俗认为的人才不一样,你这样压着族人不出头,小心反弹。”
阿尔松阿自嘲道:“我压着还蹦跶的这么欢,我要是不压,指不定就上天了。”小心看了眼德亨,闷声道:“我还没跟小三爷道歉呢,他气坏了吧?”
德亨:“不关你的事,你整日待在这里,哪里管的了府内的事情。况且,你们已经分府了,你就是想管,也管不到大哥家里去?”
阿尔松阿叹道:“封后没有封承恩公,希望他能受些教训吧。”
德亨道:“等到百日一过,我就会让我府上秀女归家,馨安回府后,可自行聘嫁。”
阿尔松阿对这个侄女儿没什么印象,只道:“秀女指婚后还能回娘家自行聘嫁,开国以来头一遭,还不知道要遭受多少非议呢。”
德亨:“从别人府上回去,会遭受非议,我什么性子,世人又不是不知道,她们回去顶多被议论两句,不碍什么的。”
阿尔松阿:“我担心的是世人非议您,先帝宾天不过百日,您就违背他的指婚,怕是会被人指着鼻子骂悖逆、大不敬。”
德亨失笑:“我是不怕骂的。”
阿尔松阿看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德亨带了小一瓶子变色油墨回京。
刚一回京,就听到朱轼辞官的消息,他转了个弯儿去户部,欲劝一劝这位老大人:皇上急于新政,态度坚决了些,您是三朝老臣了,若有政见不合的地方,好好商议就是,做什么动不动要辞官呢?
德亨不知道,朱轼并不想辞官,他是被弘晖劝退的。
所以,在户部大门口遇到已经换上便服的朱大学士,这位大学士对他横眉冷对,草草一礼,甩袖离开了。
德亨:……
他招谁惹谁了?
徐元正看的直皱眉,也就知道德亨脾气好,朱轼才如此无礼,要是碰上其他王公,你看他敢不敢?
就凭这一点,当今就要治朱轼的罪了,原本他是想再挽回一番的,现在却是犹豫了。
朱轼这耿介的脾气,他怕他再晚节不保,现在乞骸骨,未必不是好事?
德亨问徐元正道:“这是怎么回事?”
徐元正将事情始末一说,德亨沉默了。
这老朱,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被请退的吧?
德亨对徐元正道:“您回头劝劝他,回乡教书育人,未必不是一桩佳话。”
徐元正却是正色道:“皇上停止了浙江省明年恩科,如果是因老臣之故,老臣愿辞官回乡,耕读育人,传播教化。”
德亨摆手,道:“不关你的事,如果你真有问题,先帝早就办你了,不能查嗣庭都死在了狱中,你还稳坐首辅之位。”
徐元正苦笑道:“先帝知我,今上知我,定王知我,然而,世人不知我,浙江士绅学子们,不知我。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我坐在这首辅高位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能自清、自静到何时呢?”
德亨:“……”
徐元正突然道:“定王殿下,老臣可否向您请个结果。”
德亨:“你说?”
徐元正:“如果有一日,老臣不得不退,老臣希望您能跟皇上谏言,让老臣做一图书管理员,了此晚年。”
德亨一愣,道:“让您做图书管理员岂不是太屈才了?”
徐元正:“臣愿效仿王公,为图书馆呕心沥血,燃尽余晖。”
王公,王顼龄,离世前一天,还拄着拐杖来看图书馆修建进程,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图书馆开馆。
王公生前将自己毕生藏书都献给了图书馆。
开馆前,要在图书馆前立碑,德亨授意,特地将为建造图书馆出力、捐献图书的人名字刻录在石碑上,王顼龄和徐元正的名字也在上面,这是徐元正最大的骄傲。
他说他要在图书馆养老,德亨是可以理解的。
德亨道:“我会跟皇上说的。”
徐元正一拜:“多谢定王……”
德亨找到弘晖,说了徐元正的请托,然后问道:“现在就改革科举,是不是有些早了?”
弘晖道:“我想在明年试一试水,看看在没有浙江学子参考情况下,能试出多少人才来。”
在文教方面,不只是写八股文,其他诸如君子六艺、杂书解说等浙江学子普遍高于其他省份,且尤擅经史。可以说,浙江算是汉学传承最盛之地。
其次是河南,也就是中原腹地。
在没有经过预备,乍然增考科目,弘晖怕风头都被浙江学子给抢尽了,岂不是助长了浙江朋党的气焰。
德亨道:“江苏跟浙江情况差不多?”
弘晖:“保不齐就有浙江学生假托江苏考生来参考的,到时候抓一两个典型,顺带禁了江苏的科考就是了。”
德亨深吸一口气:“你就不怕物议沸腾吗?”
弘晖笑道:“那其他省份学子也太没气性了。先帝尸骨尤未寒,朕可不敢一上位就更改皇考之命。”
德亨摸了摸鼻子,弘晖一看他这反应就知道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问道:“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德亨讪笑道:“我从西山来,才跟阿尔松阿说了,等百日之后,就放我府上秀女归家,自行聘嫁。”
弘晖:……
“你还跟谁说了?”
德亨举手立誓:“就跟他一个人说的。”
弘晖:“好办,朕给他写个条子,让他当没听到就行了。”说着写了一个批条,差人送去西山营造局。
德亨皱巴脸,这样一来,那几个秀女,岂不是要继续住他府上?
弘晖问道:“弘旦和瑛琦怎么样了?”
德亨:“他们还能怎么样?弘旦和梅朵马上就要大婚了。”
调制油墨光拿到颜料方子还不够,还得有会调制的人,德亨看过了,盗、版纸币刻印非常精良,尤其是油墨色泽、和防水性方面,比实验室现有的技术也不遑多让了。
而这种专业调制手艺,除了他自己养的这些常年跟颜料打交道的人,德亨想不到还能有谁。
德亨怀疑实验室里出现了叛徒,一直在秘密查找,等知道盗窃的人是范玉柱之后,查找范围缩小到了和范玉柱有关联的圈子。
阿尔松阿皱眉,道:“我已经去审问过范玉柱了,范玉柱还是坚持是他从江南请的调制作画颜料的老师傅,但逮捕的那批老师傅中,基本上都是从事染布行业的翘楚,虽说这染布的颜料和作画的颜料……”
“你是说,范玉柱招供的是作画颜料师傅?”德亨打断他的话确认道。
阿尔松阿点头:“他是这么说的,是调制作画颜料的师傅。有什么问题吗?”
德亨沉吟道:“有没有可能,那位幕后调制颜料的大拿,擅长的就是调制作画颜料?”
阿尔松阿拧眉:“您是说,我们是被逮到的染布师傅给蒙蔽了,真正的调料高手,其实是一位画师?有可能不是我们实验室的人。”
德亨:“查了这么久都没查出线索来,再查下去也未必能有什么结果。实验室人心怎么样?可对此有微词吗?”
阿尔松阿摇头,道:“人心还挺齐,大家平时也都玩笑猜测,到底是谁有此才艺,能忍着不表现出来,毕竟,能将调色调料做到极致,是需要天赋的。在咱们这里,能显出这样的天赋,早步步高升,飞黄腾达了,何必藏着掖着,走见不得光的路子。”
德亨:“……”
阿尔松阿请示道:“如果不在实验室人中查,孙良友还要继续监禁吗?”
孙良友是范玉柱的妹夫,范玉柱事发后,孙良友就被控制起来了。
德亨想了想,道:“继续监禁,逐一排查孙良友的亲戚好友,尤其是女性,不要小视任何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女性,哪怕只是一个打扫院子的老妇。”
孙良友应道:“是。”
孙良友监禁后,他的社会关系阿尔松阿已经排查过一遍了,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此时德亨着重提出要深查孙良友的亲友,阿尔松阿突然就想起来之前一个没有在意的细节。
德亨见阿尔松阿沉默不说话,脸上也是思考越来越凝重的神色,不由问道:“可是发现了什么?”
阿尔松阿摇头,道:“我还不确定,等确定之后再跟你汇报。”
德亨:“也罢。”
德亨说起另一个话题:“从天津修建铁路到北京,很快就要提上日程,设计方案你什么时候给我。”
阿尔松阿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收到了至少三十份方案,各有各的奇思妙想,我光一个个的挑毛病就挑的头昏脑涨的。福山那边更是请示,什么时候能来京看看,我觉着现在还不是时机。”
德亨对他说的挑毛病挑的头昏脑涨的事情莞尔一笑,问道:“新帝登基,福山的才子们也该露脸了,难道还有什么顾虑?”
阿尔松阿看他一眼,迟疑要不要说心里话。
德亨:“你直说就是,我们之间还有什么话说不得的。”
阿尔松阿住脚,德亨走了两步,见他没跟上来,就回头看他。
阿尔松阿看着德亨的眼睛,正色问道:“我一直不知道,皇上关于您在福山所做所为,到底知道多少?”
德亨知道阿尔松阿在问什么,回道:“他知道我有养兵、养人才。”
阿尔松阿松了口气,似是疑问又似是肯定道:“既然皇上知道,他应是不介意的。”
德亨好笑道:“当然不介意,我估计他应该知道的比我想象中的更多,要是介意的话,从西北回来他就该介意了。”
毕竟,西北那次,是弘晖全面认识德亨实力的时刻。
阿尔松阿故作轻松笑道:“您跟皇上感情跟以前一样,没有变化。”
德亨也笑:“……自然。”
阿尔松阿道:“那我跟福山去信,让福山调遣一批人来京?”
德亨:“不用那么麻烦,牛牛要回京述职,让他以引荐人才的方式带来就行了。”
阿尔松阿:“那最好。”算算时日,陶牛牛任海运总督已经五年了,也是该回京述职了。
德亨道:“我有意举荐牛牛为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海运总督人选,你可有举荐给我的?”
阿尔松阿道:“还是让皇上选任吧。”
德亨瞥他一眼,阿尔松阿解释道:“我手下人搞研发还行,没人保驾护航,做官差些意思。皇上若是询问我的意见,我会酌情举荐一二副手,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德亨:“……钮祜禄家……”
阿尔松阿直接道:“没一个能用的。”
德亨:……
阿尔松阿道:“是真的,若是真有人才,我作为家主,不会不提拔的。”
德亨叹气:“你认为的人才,和世俗认为的人才不一样,你这样压着族人不出头,小心反弹。”
阿尔松阿自嘲道:“我压着还蹦跶的这么欢,我要是不压,指不定就上天了。”小心看了眼德亨,闷声道:“我还没跟小三爷道歉呢,他气坏了吧?”
德亨:“不关你的事,你整日待在这里,哪里管的了府内的事情。况且,你们已经分府了,你就是想管,也管不到大哥家里去?”
阿尔松阿叹道:“封后没有封承恩公,希望他能受些教训吧。”
德亨道:“等到百日一过,我就会让我府上秀女归家,馨安回府后,可自行聘嫁。”
阿尔松阿对这个侄女儿没什么印象,只道:“秀女指婚后还能回娘家自行聘嫁,开国以来头一遭,还不知道要遭受多少非议呢。”
德亨:“从别人府上回去,会遭受非议,我什么性子,世人又不是不知道,她们回去顶多被议论两句,不碍什么的。”
阿尔松阿:“我担心的是世人非议您,先帝宾天不过百日,您就违背他的指婚,怕是会被人指着鼻子骂悖逆、大不敬。”
德亨失笑:“我是不怕骂的。”
阿尔松阿看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德亨带了小一瓶子变色油墨回京。
刚一回京,就听到朱轼辞官的消息,他转了个弯儿去户部,欲劝一劝这位老大人:皇上急于新政,态度坚决了些,您是三朝老臣了,若有政见不合的地方,好好商议就是,做什么动不动要辞官呢?
德亨不知道,朱轼并不想辞官,他是被弘晖劝退的。
所以,在户部大门口遇到已经换上便服的朱大学士,这位大学士对他横眉冷对,草草一礼,甩袖离开了。
德亨:……
他招谁惹谁了?
徐元正看的直皱眉,也就知道德亨脾气好,朱轼才如此无礼,要是碰上其他王公,你看他敢不敢?
就凭这一点,当今就要治朱轼的罪了,原本他是想再挽回一番的,现在却是犹豫了。
朱轼这耿介的脾气,他怕他再晚节不保,现在乞骸骨,未必不是好事?
德亨问徐元正道:“这是怎么回事?”
徐元正将事情始末一说,德亨沉默了。
这老朱,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被请退的吧?
德亨对徐元正道:“您回头劝劝他,回乡教书育人,未必不是一桩佳话。”
徐元正却是正色道:“皇上停止了浙江省明年恩科,如果是因老臣之故,老臣愿辞官回乡,耕读育人,传播教化。”
德亨摆手,道:“不关你的事,如果你真有问题,先帝早就办你了,不能查嗣庭都死在了狱中,你还稳坐首辅之位。”
徐元正苦笑道:“先帝知我,今上知我,定王知我,然而,世人不知我,浙江士绅学子们,不知我。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我坐在这首辅高位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能自清、自静到何时呢?”
德亨:“……”
徐元正突然道:“定王殿下,老臣可否向您请个结果。”
德亨:“你说?”
徐元正:“如果有一日,老臣不得不退,老臣希望您能跟皇上谏言,让老臣做一图书管理员,了此晚年。”
德亨一愣,道:“让您做图书管理员岂不是太屈才了?”
徐元正:“臣愿效仿王公,为图书馆呕心沥血,燃尽余晖。”
王公,王顼龄,离世前一天,还拄着拐杖来看图书馆修建进程,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图书馆开馆。
王公生前将自己毕生藏书都献给了图书馆。
开馆前,要在图书馆前立碑,德亨授意,特地将为建造图书馆出力、捐献图书的人名字刻录在石碑上,王顼龄和徐元正的名字也在上面,这是徐元正最大的骄傲。
他说他要在图书馆养老,德亨是可以理解的。
德亨道:“我会跟皇上说的。”
徐元正一拜:“多谢定王……”
德亨找到弘晖,说了徐元正的请托,然后问道:“现在就改革科举,是不是有些早了?”
弘晖道:“我想在明年试一试水,看看在没有浙江学子参考情况下,能试出多少人才来。”
在文教方面,不只是写八股文,其他诸如君子六艺、杂书解说等浙江学子普遍高于其他省份,且尤擅经史。可以说,浙江算是汉学传承最盛之地。
其次是河南,也就是中原腹地。
在没有经过预备,乍然增考科目,弘晖怕风头都被浙江学子给抢尽了,岂不是助长了浙江朋党的气焰。
德亨道:“江苏跟浙江情况差不多?”
弘晖:“保不齐就有浙江学生假托江苏考生来参考的,到时候抓一两个典型,顺带禁了江苏的科考就是了。”
德亨深吸一口气:“你就不怕物议沸腾吗?”
弘晖笑道:“那其他省份学子也太没气性了。先帝尸骨尤未寒,朕可不敢一上位就更改皇考之命。”
德亨摸了摸鼻子,弘晖一看他这反应就知道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问道:“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德亨讪笑道:“我从西山来,才跟阿尔松阿说了,等百日之后,就放我府上秀女归家,自行聘嫁。”
弘晖:……
“你还跟谁说了?”
德亨举手立誓:“就跟他一个人说的。”
弘晖:“好办,朕给他写个条子,让他当没听到就行了。”说着写了一个批条,差人送去西山营造局。
德亨皱巴脸,这样一来,那几个秀女,岂不是要继续住他府上?
弘晖问道:“弘旦和瑛琦怎么样了?”
德亨:“他们还能怎么样?弘旦和梅朵马上就要大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