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65节
  弘晖的亲军不止两千,他挑了两千出来充当御前护军。
  这两千护军,跟衍潢、德亨都无关,只忠于弘晖一人,由他自己亲自率领。
  除了护军,还有乾清宫侍卫。
  新朝乾清宫侍卫也大换血了,由从龙之臣、或者从有“从龙之功”的大臣当中挑选子弟担任。
  虽然乾清宫侍卫被弘晖当做奖赏性的美差,赏给有功之臣,但文、武素质上是一定要过关的。所以,这一批乾清宫侍卫只有十几个,不多,但精良。
  文武兼备,那精气神儿,一看就精悍非常,十分的不好惹。
  有这两项打底,再加上衍潢、德亨分领八旗左右两翼在外围布防,中间圈层的禁军就好安排多了,可以从弘晖潜龙时候的门下心腹中挑选,轮流担任。
  色布耄是忠于弘晖的宗室,小伙子不仅忠心,还十分的能干,在弘晖手下当差勤勤谨谨,没犯过错处,是弘晖看好的议政大臣之一。
  经过雍正朝的打压,弘晖现在有意优容宗室,选他做禁军统领,各方都满意。
  弘晖对众位王叔们都是热情启用状态,没见先帝的好弟弟十三爷都和新帝的好王叔八爷平起平坐、不分伯仲吗对允禄,这位过继王叔,他自然也是与八叔、十三叔一视同仁啦。
  您在康熙朝时候,内务府总管大臣就做的很不错,深受皇祖父夸奖,新朝初始,万象更新,到处都乱哄哄的,朕的后宫和内务府,就交给十六叔了。
  说实话,允禄接到这个任命,是松了一口气的。
  内务府总管大臣,非皇帝宠信之王公大臣不能担任,弘晖让他做内务府总管大臣,是安抚,也是信任。
  他在新朝,妥了。
  允禄还以为弘晖会将小十八从承德召回呢,看来新帝对小十八是另有打算。
  允禄拟的后宫折本第一项,就是册封。
  册封太后为皇太后,因为皇太后乌拉那拉氏既是母后皇太后,又是圣母皇太后,所以,尊称她为皇太后,徽号是昭和,册封大礼之后,官方明文就会用昭和皇太后称呼太后了。
  册封原配嫡妻钮祜禄氏为皇后,徽号敬顺。
  册封侧妃栋鄂氏为贵妃,美号庆。
  册封庶妃纳喇氏为淑妃,美号敏。
  册封庶妃李佳氏为静妃,美号容。
  ……
  都是之前弘晖定好的,凡是有所生育的,至少是个嫔,也都赐了美号,没有生育的,贵人、常在不等。
  将册封皇后之父阿尔松本为一等承恩公这一条划掉,其他不做改动,准。
  第二项,是迁宫。
  首要就是给皇太后迁宫。
  慈宁宫向来是太皇太后、太后颐养天年之所,但昭圣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生前更喜欢慈宁宫东路的花园殿宇,所以日常起居,都在东路。
  自她之后,逐渐慈宁宫大殿,就变成了举行庆典活动和朝拜接待命妇之所。
  文皇后崩逝后,章皇后随文皇后之习,亦是居住东路花园,到了仁皇后,亦无改变。
  仁皇后时候,她带着康熙帝无生养太妃嫔在此生活,这也无妨,但到了新朝,总不能让新太后和小婆婆们住在一起吧?
  再者,人家老太妃住的好好的,你新太后一来就让她们搬家,不好吧?紫禁城就这么大,她们这些老太妃,又能搬到哪里去呢?
  所以,允禄的意思是,将慈宁宫西路、供皇女所居四所、五所拆了,改建皇太后居所。
  之前废太子允礽的女儿、雍正帝收养的兄弟的女儿、包括后来选秀从慈宁宫出嫁的云朵,都安置在这里。
  雍正帝不管是自己生的还是收养的公主都已经出嫁,新帝的五个公主也自有安排,这样算的话,这慈宁宫西路,就算是空置了。
  而且,新帝……近些年都未再有弄璋弄瓦之喜,这慈宁宫西路养育公主之所,说不好还会不会再启用。
  正好改建了给新太后居住。
  对弘晖而言,他自然是希望母亲住新屋子,而不是住修修补补的旧屋子的。
  而且,这些年京中房屋建筑在舒适性和便捷性上多有改进,新屋子住着自是要更舒坦,
  所以,准。
  那么,在新宫殿修建完成之前,太后不宜移宫,仍旧住长春宫。
  因为新帝妃嫔众多,所以先帝遗孀们,诸如齐太妃,晋升皇贵太妃,移居长春宫之后的咸福宫;年贵太妃,熹太妃位分不变,移居启祥宫,启祥宫前后有两个主殿,两人正好一人一个。
  其他未曾生育妃嫔,随这两宫居住。
  这样,长春宫这一路三座宫殿,就临时成了先帝遗孀们的居所。
  皇太后和太妃们的居所确定好了,再定新皇后居所。
  坤宁宫早就成了祭祀场所,不在当选之列。
  东西六宫之中心位置,靠乾清宫最近的两处宫殿,一个是翊坤宫,一个是承乾宫。
  这两个宫殿都好,看新皇后选哪个了。
  弘晖想都没想,将给新皇后的居所点了翊坤宫,和太后的长春宫比邻。
  承乾宫,就给贵妃栋鄂氏居住。
  新帝后宫两尊大佛定好了,剩下的孕育子女的妃嫔就好定了,再就是没有生育的贵人、答应等,安置在西三宫和东六宫,绰绰有余。
  最后,就是圣祖老太妃们了。
  雍正朝出初始,先帝定下让有王爵兄弟们奉养生母的仁政,这些年,陆陆续续搬走了很多。
  最后留在紫禁城的老太妃们有三位,一个是生育皇长子允禔的惠太妃,一个是生育皇十七子允礼的勤太妃陈氏,最后一个,生育皇三子允址的荣太妃,在允址圈禁不久后,就已经薨逝。
  还有一个主儿,是废太子妃石氏以及废太子的其他妃嫔们。
  其他兄弟生母都已经接去王府颐养天年了,勤太妃陈氏是因为允礼还是郡王爵,不符合先帝定的奉养太妃条件,废太子妃石氏是没办法,允禩两不沾,雍正帝就扣着惠太妃不放,明显就是为难他。
  到了弘晖这里,就很简单了。
  惠太妃晋升皇贵太妃,着廉亲王奉养天年。
  废太子妃石氏,享亲王太妃之尊,其他废太子妃嫔全都晋升一级,允理亲王弘皙接去郑各庄奉养天年。
  弘晖批一个“准”字,然后抽出一张新纸给远在遵化苦哈哈修皇陵的果郡王允礼写信:
  ……待大行皇帝梓宫入陵,朕将论功行赏,晋升十七王叔为亲王爵,届时,朕将躬送老勤太妃移居亲王府……
  您现在不要着急,好好给朕干活儿,以后有的是尊荣等着您呢。
  勤太妃在宫里一切都好,朕会着重照顾的。
  合上折子,打开另外一份给兄弟们封爵的折子……
  第411章
  白天忙忙碌碌的处理政务, 为先帝治理丧事,等到了晚上,清静下来, 弘晖和德亨商议给兄弟们封爵的事情。
  其实就是弘晖单方面的拉着德亨处理政务。
  德亨在毓庆宫住了好几年,回毓庆宫就是回家,德亨搬进来时,带来伺候的人都跟着锦绣回国公府了, 剩下的,就是内务府派来伺候的旧人,仍旧留下来打理毓庆宫。
  毓庆宫也是前朝后寝的格局,德亨将他和锦绣的卧房全部搬空,帷幔、窗帘、插屏、床头柜等都换了,重新按照弘晖的喜好布置。
  弘晖觉着换来换去的麻烦,他本想就这么着的,结果德亨非说不合礼数, 只得换了。
  德亨:让你睡我跟我老婆的床本来就不像话了, 你还不换家具陈设,想什么呢你?
  德亨在前殿还好, 有什么公务都在前殿书房处理了,一到后寝殿,除非是小说、戏曲话本子,墙上挂的字画,德亨那是一个带字的都不愿意看的。
  他宁愿跟儿子玩幼稚游戏。
  他就十分不理解,康熙帝、雍正帝、现在轮到了弘晖, 怎么就那么喜欢将公务带到自己的寝宫处理。
  正经的办公室是摆设吗?
  还不够你们处理政务的。
  勤快真不是这么体现出来的。
  兄弟两个坐在塌前泡脚。
  深到膝盖的脚桶里装着的是黑褐色的汤药, 将双脚泡在里面, 温热的汤药将身体里面的暑气和寒气通过血液循环都逼退出来, 让后脖颈和额头冒出细细的汗,排毒,解乏。
  德亨上半身倚靠着荞麦花椒枕歪在榻上,闭着眼睛昏昏欲睡。
  另一侧,弘晖跟他一样泡脚,只不过,他一只手捏折子一只手捏朱笔,在奏折上写写画画的批改做校注。
  赵拙言和苏小柳两人不发一响默契伺候,整个后寝殿安静的只能听到斜对面墙角根处的风扇呼呼作响,不间歇的吹送来些许凉爽的细风。
  赵拙言抹了把额头的汗,心道,一整个后寝殿就只放这么一个冰鉴,怎么够用。
  但定王非说冰放多了他觉着不舒服,不让多放,只用风扇换气就够了。
  风扇还不能对着人吹,说要是吹不合适,会将人的鼻子嘴都吹歪喽。
  您怎么不说那风扇能将人吹中风呢?
  歪鼻子斜眼是中风的典型歪在表现。
  定王那身体倍儿棒,最北面西伯利亚去的,最面儿南洋也去的,他不怕冷也不怕热,真正怕的只能是
  当今了。
  赵拙言再抹一把汗,将心里那点子疑窦给抹去。
  想想在给先帝守陵的苏培盛和陈福,被送去监修慈宁宫的高无庸,他是捡了条命的人,也是背叛之人,该惜命。
  苏小柳见他一个劲儿的抹汗,就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去休息,这里有自己就够了。
  自己不够,还有定王呢,没见定王身边的芳冰根本就不在定王身边伺候吗?
  人家做的都是大管家的活计,伺候人的活真正少干,都是定王自己就干了。
  赵拙言给他打了个自己去看热水的手势,出去了。
  看定王出那身汗的架势,睡前定要冲澡的,定王这是打小儿的习惯,他知道的。
  弘晖瞥了眼走路无声静悄悄出去的赵拙言背影,眼神幽深冷酷,不带一丝多余感情。
  背叛两代帝王还能服侍第三代帝王的,不得不说,也就在德亨这里才会出现赵拙言这样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