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63节
  他们赶到的时候,雍正帝正在允祥的禁锢下神志不清的发疯,允祥在大喊大叫:“御医,快叫御医来,御医……”
  然而,没人理他,甚至是守卫九州清晏的侍卫们都被赵拙言赶的远远儿的。
  没有弘晖下令,谁都不敢去给雍正帝传御医来,如果愿意,赵拙言倒是可以给他去叫御医,但是,凭什么呢?
  光凭他今日做的这些事,雍正帝清醒过来,第一个要他死的就是这位不得人心的皇帝。
  所以,赵拙言只是赶走侍卫,不让侍卫们看到雍正帝不堪的一面,给弘晖这位即将登基的新帝留些体面,然后派人赶快去通报。
  雍正帝此时已经没有正常人的模样儿了,他双眼暴突,眉毛一个高一个低,唇齿歪斜成一个骇人的角度,“啊啊”嘶吼怪叫着撕咬抓挠允祥。
  允祥始终牢牢的抱住他的腰身,将他固定在身前,不让他乱跑。
  衍潢上前帮忙治住他,用绫罗将他绑在了床上。
  弘晖惊问道:“怎么回事!”
  允祥嘶哑道:“吃了丹药就这样了。他醒来后非常激动,怎么都镇定不下来,就吃了丹药。”
  弘晖问道:“吃了几颗?”
  允祥:“两颗,平时吃两颗也无碍的。”
  德亨视线嘲讽的看着允祥,允祥难堪的转过头去。
  对雍正帝所作所为,其实允祥一直都知道。
  赵拙言抽了抽鼻子,来到床头柜前,拉开抽屉,取出里面的线香。
  “您是不是燃了这种香?”
  允祥:“是,为了祛除血腥味,这香不能点吗?”
  赵拙言神色复杂的看着床上还在不住挣扎的雍正帝,道:“这种香,有助兴燃情之效,丹药也有振奋精神、疏通经络、通血化瘀之效,以这屋子香的浓度,您一定不只燃了一根香,也给吃了不只一颗丹药……”
  众人:…!!!
  御医已经急匆匆赶到了,一番望闻问切,又是扎针又是灌药,然而,已经晚了。
  雍正五年七月十二日子时三刻,雍正帝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暴毙身亡。
  第409章
  雍正帝的死亡出乎所有人意料。
  参与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会死今天一整个白天发生的事情, 调兵遣将、关闭城门,满城的人都看到了。
  但没想到,他会死的这么快, 这么突然。
  竟然当天就死了。
  被……杀了?
  谁杀的!
  为了能确定弘晖的合法性和即位的毫无争议性,道德至高性,德亨将御医、喇嘛、道士、贴身内监、近身宫女等全部控制住,并派遣侍卫连夜去紫禁城报信, 撞钟、击鼓,召集王公文武大臣去圆明园。
  如果有照相机、有报纸,天不亮,带着照片的报纸就会送上各家餐桌,如果有媒体,德亨一定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开一场记者招待会:
  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他们大清国的皇帝,是受了妖僧、妖道蛊惑, 烧毒香、吃丹药暴毙的。
  有宫女本人、宫女尸体、毒香、丹药、修炼暗室为证。
  而他们这些做小辈的, 无能为力,只能这样了。
  唉!
  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件事实, 看到死亡的真相。十三爷,您是先帝的兄弟,也是最信任的理政王大臣,您来说两句吧。
  允祥:……
  我tm能说什么!!
  为了替父报仇,弘晖在正在装裹的御塌前,愤然以新君的名义下了第一道圣旨:
  抓捕北京内外所有西域喇嘛, 修习密宗佛法的, 抓捕到格杀勿论, 非修密宗佛法的, 驱逐出境。
  下诏问罪西藏各大佛寺,要么改修,要么现在就离开所有清军驻扎的土地,否则,一经发现,将全力追捕诛杀。
  其实,行动不行动的另说,下诏书,只是摆明了新帝的执政态度。
  诏书发行整个西域后,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新帝不过问则罢,一旦过问,那滞留的密宗喇嘛、和尚,就是待宰的羔羊。
  你可以反抗啊,召集信众,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信仰。
  这下,更加师出有名了,驻藏清军,就可以拿起大刀,举起火枪,平定叛乱。
  所以,诏书的作用,在这里。
  天还蒙蒙亮,九州清晏前场地,站满了文武官员,少有的,不分满汉,几乎是所有能来的汉臣,都来了,见证这必将载入史书的关键一刻。
  满人大老粗字都识不了几个,他们看过就算了,而这些汉家读书人,可是有写随笔、写见闻的习惯的,可以想见,此刻之后,将会诞生多少名家大作和辅佐正史的民间资料。
  先帝如何任你们评说,新帝灵前即位,毫无争议。
  至于什么调兵、什么关闭九门,呵呵,不要太介意嘛,您看,先帝自己死的,一点人为的痕迹都没有哦,十三爷作证。
  允祥:……
  允禩、允禄、雅尔江阿等看着雍正帝的死状,都是滋味儿莫名。
  允禄是禁军大统领,所有宫防都归他管,雅尔江阿是宗室代表,爱新觉罗宗室以他为尊,然而,这两人最近几日却是被各种琐事绊住脚,无暇当差。
  九门一关,他们直接被困自家王府,出门脚下就会挨一箭,他们就知道,完了。
  至于其他不管事的闲散王公,大夏天的,不是在自家王府消暑,就是在城外园子避暑,要不是宫里专门派人去传他们,他们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话说,宫里的人居然能准确的找到他们身在哪里
  嘶,恐怖如斯!
  允禩摇头晃脑满脸悲戚不住感叹道:“真是…难以置信。御医,真的没有问题吗?是不是有谁捅了他一刀?正中心脏、必死无疑的那种?或者咽喉中了一箭?或者浑身发紫,吃了毒药?不是暴毙,而是被什么人杀死的?”
  御医满脸悲肃,说着不知道说了多少回的回答:“皇上的确是暴毙而亡,身上无任何伤口,无任何……”
  这本也是事实,所以,他说的很坦然无愧。
  众人:……
  您巴不得呢是吧?
  允禩还招呼所有兄弟过来都再看一看,道:“你们也再来确定一下啊,别过了这个点儿又在外头胡说八道的,质疑先帝之死啊?”
  众人:……
  你够了啊,得寸进尺是不是?
  宗室王公们对躺着的这位先帝真没什么好感,他上位后,杀了多少宗室啊,谁喜欢这种动不动就噶你的皇帝。
  皇后抹泪,不得不提醒道:“八叔,新帝如何,还要您做主呢。”
  您就别奚落了行吗,干正经事儿吧。
  允祺也没好气白了他一眼,问徐元正和张廷玉道:“新帝即位诏书拟好了吗?”
  徐元正:“清、汉两文诏书已经拟好,正在交由诸王、内阁大臣查验,若无意外……”
  允禩截口道:“没有意外。十三弟,是你宣读,还是由哥哥我来?”
  允祥疲惫起身,道:“还是由我来吧。”
  允禩撇撇嘴,道:“罢了,哥哥就不跟你争了。”
  由允祥宣读诏书,更加顺理成章,也就是说,更加正统。
  毕竟,他可是先帝的好弟弟啊,呵。
  九州清晏内外,身后是大行皇帝尸、呃…遗体,身侧是皇后端坐,身前是继嗣子弘晖,他身后是先帝的兄弟们和宗室老臣雅尔江阿,再之后,是先帝诸子、女,再之后,是铁帽子王公大臣,再之后,是内外藩蒙古诸藩国使臣和文武百官……
  没错,在没有立储的情况下,弘晖越过了挑选继任之君的环节,直接站到了最前面。
  单独一个。
  弘晖回头看了眼,见德亨被允禩拉着和诸位王叔站在第一排,就站在他身侧后方,对他微微点头,等着允祥宣读即位诏书。
  让德亨站去第二排皇子列,这不笑话吗。
  他将是他的首位辅政王大臣。
  允祥见所有人都站好了,展开以雍正帝口吻新鲜出炉的《雍正遗诏》,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书:
  (众人皆跪听)
  ……瑞亲王皇嫡长子弘晖,人品贵重……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诏书用满文念了一遍,徐元正代表内阁,又用汉文念了一遍。
  然后弘晖接旨。
  (没有三辞戏码)
  弘晖双手托圣旨齐额,转向皇后请示。
  皇后双眼含泪,诵了礼部给她拟的表文,亲手将儿子扶起来,道:“皇帝,接受百官朝拜吧。”
  允祥让出中间位置,弘晖站过去,背北朝南,迎着朝阳的光辉,面对众人,手托即位诏书,接受诸王、文武百官所有人三跪九叩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心所向。
  新帝,新朝,诞生了。
  ………………………
  确定弘晖新帝身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大行皇帝治丧。
  比照康熙帝大丧之礼,命正在遵化给太皇太后修陵的果郡王允礼,顺道将大行皇帝皇陵一起修了。
  啥,大行皇帝陵寝开工没两年,还缺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