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27节
  雍正帝突然道:“德亨,你是不是在怨朕。”
  德亨:“……皇上何意。”
  雍正帝看着手里的茶盏,试图解释道:“朕做皇子的时候,对先帝所作所为,有很多看不懂、看不清,也认为不近人情、残酷冷酷的时候。等朕自己做了皇帝,才有体悟一二。自古以来,为君者,都被叫做孤家寡人,朕方明白,这话是有道理的。”
  “治国,唯不患寡而患不均。德亨,你高出旁人太多了,朕希望你能自省,咱们可以做让前人、后人都艳羡的君臣、父子。”
  德亨:……
  德亨沉默时间太久,正当雍正帝以为他是用沉默抵抗时候,就听德亨问道:“等弘晖做了皇帝,他也会这样想我吗?”
  雍正帝一愣,将这句话正正经经的过了一遍脑子,才明白德亨在说什么。
  然,雍正帝脑子里翻来覆去的,都是第一句:等弘晖做了皇帝……
  雍正帝不自觉捏紧了茶盏,幽幽问道:“你就那么肯定,弘晖一定会做皇帝?”
  德亨疑惑:“他是嫡长子,有军功、得人心,他做皇帝,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雍正帝:……
  德亨故意忽视雍正帝开始颤抖的手,掏出怀表看了眼时辰,惊呼道:“都这么晚了,皇上,儿臣就不打扰您休息了。”
  雍正帝:“……嗯。”
  德亨起身穿靴子,站在地上,迟疑问道:“皇上,刚才您说的,都作数吧。”
  雍正帝:“……都作数。”
  德亨高兴道:“谢皇上,儿臣跪安。”
  说罢,信了个标准的千儿礼,退出去了。
  在他走出养心殿十多米的时候,就听身后东暖阁“砰”的一声巨响,应该是茶盏摔碎在地砖上的声音。
  德亨脚步都没停顿一下,冷笑一声,踏着夜色回毓庆宫。
  我高出旁人太多,你不说让旁人去追,却要砍了我的脚、我的腿,让我和别人一样高。
  这是什么道理。
  第383章
  雍正帝授德亨为议政王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
  领工部事, 兴建八旗官舍,翻修北京城,兴建图书馆。
  领八旗都统事, 掌八旗兵丁银米发放。
  此任命一出,整个北京城跟过年一样沸腾起来。有的人家,甚至放鞭炮庆祝,出门就拱手道贺, 一副喜气盈盈的模样。
  有的则是变了面色。
  比如说允址。说好了将图书馆交给我建,你皇帝转手又交给别人,你什么意思?
  正好恩科才结束,满京的士子们都在等皇榜,还未离京呢。
  咱们就先论上一论。
  允址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论辩还没开始呢,督察院一封弹劾奏表送入内阁。
  年羹尧和徐元正不敢耽搁,立即送去了雍正帝案头。
  原来,这是一封弹劾允址蓄养术士, 密谋天命的揭发奏折。
  允址府中有一术士, 名为周昌言,拒他所说, 他曾在礼斗时,受允址所托,祝愿保佑诚亲王沐帝欢心,传继大位。
  礼斗,就是礼拜北斗星君。
  在道教体系中,北斗星君和紫微星君, 都是紫微大帝之子。北斗星君, 掌北方天界, 紫薇星君, 则是主人间帝王,为紫微万星之首。
  概括一下,北斗为相,紫微为君。北斗星君为紫微星君辅佐者。
  康熙时,允址让供养在府上的道家术士,礼拜北斗星君,就是将自己比作北斗星君,辅佐紫薇星君、也就是康熙帝,处理国家政务。
  这里面有两个解释,一是允址想做良臣,二是,允址想做继任者。
  而周昌言的“传继大位”四个字,直接给允址定性了。
  允址府上还有一个文人叫陈梦雷,陈梦雷有有一个木牌,上书“天命在滋”,他曾跟人说,这是康熙五十三年礼斗之夜,风雨雷电,一声大响,从木梁上掉下来的。
  礼斗的时候掉下这么一块刻着字的木牌来,必是北斗星君有法旨,令他供奉,辅佐之意。
  辅佐的谁?
  自然是诚亲王胤祉了,难道还是雍亲王胤禛吗?
  康熙五十三年,呵,太子已经废了。
  允址之心为何,昭然若揭!
  这份集弹劾与揭发属性的奏折有头有尾,言之凿凿,没的说的,雍正帝立即派弘昇围了诚亲王府,然后捉拿周昌言和陈梦雷。
  昔年,允址揭发直郡王在王府搞巫蛊事,咒魇废太子,致使废太子允礽疯魔。现在,允址也受揭发,在自己王府内养术士和文人,礼斗祈求自己的天命。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周昌言乃是术士,术士以言惑众,惹人生厌,没人替他说话。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捉拿之后,他就什么都招了,且是顺着雍正帝想要的意思,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陈梦雷,他乃是康熙十九年的进士,现有著作《古今图书汇编》流传,在文人中十分的有名气。
  所以,朝中文人如张廷枢等,都在保他。
  保不保的,和德亨建图书馆没多大关系。
  陈梦雷那部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一万卷的、约一亿六千万字的《古今图书汇编》,原本就在武英殿,早就不知道刊印了多少次了。
  文人的事情交给文人去做,德亨任命已经下来,他要走马上任,拆迁北京城了。
  没错,现在不光是拆迁正阳门内镶蓝旗的部分房舍建图书馆了,是要整个修整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内外这一片的地下水道系统。
  为什么要先修这一片呢,因为这一片有水源,依照就近而远的原则,得天独厚。
  正阳门外有正阳桥,桥下就是护城河,乃是元朝建都城时所挖,是通惠河的西段。
  元朝时,此护城河船来船往,乃是漕运的终点。
  到了本朝,这护城河有另一个名字,叫前三门河。
  前三门,就是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了。
  崇文门外最大的福源碓房,舂米所用水力,就来自前三门河。
  福源碓房,正是二十年前,德亨的大舅福顺所建,这碓房里面,还有德亨家的分红呢。
  通惠河的源头就在昌平白浮泉,汇聚西山支流,流入昆明湖,分流畅春园,主流入皇城积水潭,最后走前三门河,在城外形成通惠河。
  也就是说,前三门河,给内城、外城供水同时,周边的污水、垃圾等,也都排入此河。
  当然,工部是有每年疏浚的,毕竟是京城水源之一嘛,但怎么说呢,在前三门河失去了漕运的功能后,这条河,越发的窄而浅了。
  现在,德亨就是要趁着冬日,重新疏通、铺设这一片的下水道系统,将三门河彻底清理一遍,不说恢复往日的漕运功能,至少要建设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等疏浚完,德亨都可以想象,白堤、绿柳、石板横道、人形如织,两岸茶楼、商铺林立的热闹场面了。
  干净、整洁、雅致、奢华,会成为这里新的代名词。
  德亨亲自去拜访工部老尚书王顼龄,请他介绍一位水利、工程方面有真本事的人给他,结果,老尚书当即表示,他要重新出山,亲自操刀,疏浚三门河。
  啊这,德亨自然是千恩万谢。
  出了门之后,德亨就悄悄去找徐元正,让他帮忙也介绍几个有专业知识的能人,毕竟,老尚书年纪大了,他做总顾问就行了,爬上跑下的活计,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吧。
  今科士子当中,若是有这方面的人才,不管是中了还是落榜了,都可以聘来干活嘛。
  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德亨的任务是搞钱。
  雍正帝要一个崭新的北京城,修城的银子呢?
  雍正帝说将每年拨给八旗的二百万两白银给他,由他支配,但这是用来供养八旗兵丁的,不是让他用来修北京城的。
  就算德亨要挪用,今年的银子早就发完了,下一次发银,是明年的事情了。
  所以,德亨提出,追回的户部欠款归他,用来修北京城。
  虽然但是,朝阳门的旗民们都已经等不急了,他们要银子、银子、银子。
  所以,德亨要先去搞一大笔银子出来,好给所有人一个定心丸。
  他定亲王,跟诚亲王可是不一样的哟。
  银子嘛,简单。
  一个小型招商会在正阳门外、也就是前门大街的五聚阁悄然召开。
  五聚阁是一座环形五角、五层楼阁,木石结构,集茶楼、戏曲、商铺、票行、书肆为一体,是为五聚阁。
  因这楼有五层,总高度上不能超过紫禁城高度,楼层又不能太矮,显的逼仄压抑,向上不能,就只能向下了。
  所以,最底层,有三分之二是在地下。
  五个出入口处,为了避免雨水倒灌,延伸出一大圈高台,和五个台阶。
  地面上的人要入地下一层,会先登台阶上高台,然后从高台下台阶,入地下,也可从高台,登台阶直接入二楼。
  所以,这个高台,就成了各大戏园子的抢手地。
  这不天然的戏台子吗?
  额滴个天老爷啊!
  当初此楼一投入使用,就轰动整个北京城,引得万人空巷来此观看游玩。
  就连康熙帝,耳闻盛名,避暑回京时候,也特地绕过来,看一看这个五聚阁到底是个怎么一回事。
  看过之后,御笔一挥,亲书“五聚阁”三个大字,刻成牌匾,悬挂高楼之上。
  是不是很有牌面儿?
  这个排面儿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德亨用南海子行宫换来的。
  没错,五聚阁是德亨的。设计图是他画的,送去康熙帝首批,然后才开始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