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25节
雍正帝:“小孩子能添什么乱,你不要太拘着他,将他拘的畏首畏尾的,不是什么好事。”
德亨:“……是。”
雍正帝指着点心桌上一盘点心,吩咐道:“将这盘子雪胖子送去给永琏,就说他这几天跟着阿玛学习辛苦了,这是朕奖赏他的,鼓励他再接再厉,勤读不怠。”
苏培盛:“喳。”
然后亲手将那盘雪白白胖乎乎的“雪媚娘”装进食盒里,交给一个小太监,让快送去毓庆宫给永琏小阿哥。
德亨唇角抽了抽,他怎么记得,这是他今天让御茶膳房做的点心?
雪媚娘不是宫廷御贡的点心,德亨想吃,需要单独点。宫中御茶膳房有多处,养心殿外就有一个,专门供皇帝的,南三所隔壁一个,专供南三所和乾清宫侍卫的。
毓庆宫有自己的小厨房,但德亨要是想吃点新鲜的,会去南三所隔壁的大御茶膳房点,离的近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他点的量会很大。
除了自己要的那份,还会送去南三所,给里面的小子们加餐、尝鲜。
今天的“雪媚娘”就是,德亨苏出这道点心,自然给取了个本地名儿,叫雪胖子。
像是皇后她们,另取了个名儿叫一包雪。因为不管外面的冰皮,还是内里的奶油,若是奶油里再掺杂一些椰子茸,所用料都是白的似雪,一包雪恰如其分。
这雪胖子明明在东面的御茶膳房,怎么现在出现在了养心殿?
雍正帝怎么知道他要的点心里会有雪胖子,他见到这道点心,只觉着今日御茶膳房很会做事,送去给永琏吃,那孩子一定会很高兴。
见德亨眼睛盯着那盘雪胖子看,雍正帝呵呵一笑,吩咐苏培盛道:“再去御膳房要一盘过来。”
苏培盛气息微喘:“喳。”
连忙吩咐去了。
德亨:……
您将苏培盛支使的跟个陀螺一般,到底是要说什么?
雍正帝看着德亨,德亨看着雍正帝。
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问。
他怎么不谢恩?
他到底要做什么?
德亨清了清喉咙,主动热络闲谈问道:“皇上怎么在养心殿摆了这么多点心?”
雍正帝:“……朕打算赏去文华殿的。”
刚吩咐回来的苏培盛脚下一个劲儿没使好,稍稍趔趄了一下,差点趴地上去。
德亨:“原来如此。”
心下却是更加疑惑了,赏去文华殿的,不是应该直接从御膳房装匣子吗?摆养心殿里做什么?赏赐之前您这个皇帝先闻一闻味儿?
想到这里,德亨好笑不已,唇角忍不住要上扬,习惯性向案几伸手,欲端茶碗掩饰。
结果,端了个空。
案几上没茶。
雍正帝脸顿时耷拉下来:“苏培盛,你家王爷的茶呢?”
苏培盛心中叫苦不迭,养心殿明明那么多御用太监,您为啥子总是使唤我呐?!
苏培盛连忙跪地请罪:“奴才该死。”
雍正帝:“还不快去上茶!”
苏培盛刚爬起来,大太监陈福捧着一晚盖碗茶小碎步快速移过来,放在德亨手边。
陈福躬身回禀雍正帝道:“皇上恕罪,王爷惯喝乌龙茶,若要佐点心,浓茶更适口些,是以奴才上茶迟了。”
浓茶佐点心,这是德亨喝茶吃点心的喜好,雍正帝自是知道的。他请德亨来养心殿吃点心,奴才张罗着给德亨上浓茶,也没错。
怪就怪德亨来的太快了。
雍正帝看着陈福若有所思,陈福是乾清宫老人,仅次于李玉的存在。他刚即位,乾清宫的太监不能一个都不用,好像他不喜欢老父身边伺候的老人似的。所以,就留了一个陈福在身边伺候。
陈福应是知道怎么伺候德亨的。
德亨笑对陈福道:“你有心了。”
陈福微微弯腰一礼做回应。
德亨端起茶碗,打开茶盖看了一眼,里面是颜色金黄略深的浓汤,闻一闻,陈香扑鼻,笑赞道:“好一碗功夫茶,皇上这里果然都是深藏不露之辈。”
雍正帝这才缓和了脸色,道:“陈福去你王爷边上伺候吧。苏培盛罚一月俸禄,长长记性。”
陈福应了一声,站去了德亨身后。
苏培盛跪地领罚:“奴才谢皇上赏。”灰溜溜退回到角落里。
德亨瞥了一眼满桌子点心,慢慢品茶,想着这点心味儿再闻下去,大冷天送去文华殿,该冷硬了。
雍正帝暗暗运气:“苏培盛,将点心送去文华殿吧。”
苏培盛:“喳。”
快速去叫来几个小太监,手脚麻利的装盒,赶快送去文华殿,可别放这里碍眼了,唉!
德亨唇角再次勾起来,忙用茶碗挡住了。
他似乎知道那桌子点心是做什么的了,呵呵。
德亨定了定神,闲话一般笑问雍正帝:“皇上可有看到我上的奏折了吗?”
雍正帝出口的话都松快几分,道:“收到了,正想找你说说呢。”
德亨:“皇上可有训示吗?”
雍正帝起身,道:“你我去暖阁说。”
养心殿东暖阁,雍正帝日常休息处。
暖炕中间的炕几上,放着一摞折子,之前雍正帝应该在这里看奏折。
雍正帝在自己日常坐的位置坐下,手指头点了点炕几对面,让德亨坐那里。
德亨:……
说真的,这一副与君长谈的架势,让德亨浑身不自在。
雍正帝就不适合走亲民路线。
还不如在外头正正经经的君臣奏对呢。
陈福将德亨的茶端来,放炕几上,看了眼空空的炕几,心道,这个时候,该上盘子瓜子儿花生,但看了眼雍正帝,到底没敢多言,静静站去一边候着。
他记得先帝时候,先帝和定王奏对,李玉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的。
苏培盛同样端来雍正帝的茶碗,但没放炕几上,放去了靠墙桌子上,等雍正帝需要的时候,他再捧去给他。
这是雍正帝看奏折时候的喝茶习惯。
雍正帝已经打开折子看了,德亨无法,只好脱靴子,盘腿坐了上去。
我怎么就这么爱干净呢,脱鞋臭你一个跟头才好呢,哼!
雍正帝在三个折子中选了一下,开口道:“你打算在八门外建新城?”
德亨:“……可以这么说。但我更想称之为,卫星城,或者叫镇、乡、村、营,都可,拱卫京师的意思。一开始不会太大。”
雍正帝感兴趣了:“卫星城?这名儿有意思,奏折里没写,这是你新想的吗?仔细说来听听……”
第382章
北京城城郊有城镇吗?
有啊, 多了去了,小一点的村镇星罗棋布,大一点的, 归拢起来,有京郊十二州县之称。
尤其是通州至朝阳门外通惠河这一段,两岸码头遍地,村落聚集, 船覆水面,骡车不断,可谓“繁华”。
但是!
这些京郊里面,还有许多个别称,如“乞丐群”,“破袄屯”,“酒糟营”,“流民窟”。
说的都是旗人和逃难来的民人聚集地。
东郊粥厂每日施粥三万份, 仍是饥民夺食, 践踏死者日数十。
极度的富庶,与极度的贫穷, 这种极致的反差,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号称天下之师的城门内外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朝廷每年拨款200万两白银供养八旗,却养出来一群乞丐,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归根结底,这与旗人政策有关。
康熙帝:“八旗以骑射为本。”
雍正帝:“旗人应专注武备。”
为了不让八旗“弃武从文”、“弃骑射从农/工/商”, 从康熙帝到才上位的雍正帝, 不停重申:除了骑射, 八旗一概不许务其他。
他们宁愿京郊旗人饿着肚子等粥厂施粥, 都不愿放他们自谋生路。
京郊那么大,随便开垦一块地,种点菜,养几只鸡,至少每天有一个鸡蛋吃不是?
不行!
养一只鸡都是不务正业。
京郊七成都是旗人圈地,最后,却被“典卖”给了民人,何其讽刺。
所以,你就能明白,当德亨三不五时的给他手下的底层大兵发点这个,弄点那个,他们有多么的高兴。
又多么的惹人嫉妒。
看看城门外头的大头兵过的什么日子,再看看咱们过的什么日子。
咱们没房子住,国公府给咱们建宿舍,给咱们派去小园、去王庄、去福山的任务,主子还允许咱们拖家带口的去,给路费,给口粮,给补贴。
如果没有这劳什子的八旗制度,咱们真去了就不想回来了。
所以,同样都是大头兵,你也就能明白,当受德亨益的旗人越来越多,而没有轮到他们时候,为什么大兵们会哗然到要炸营的地步。
德亨:“……是。”
雍正帝指着点心桌上一盘点心,吩咐道:“将这盘子雪胖子送去给永琏,就说他这几天跟着阿玛学习辛苦了,这是朕奖赏他的,鼓励他再接再厉,勤读不怠。”
苏培盛:“喳。”
然后亲手将那盘雪白白胖乎乎的“雪媚娘”装进食盒里,交给一个小太监,让快送去毓庆宫给永琏小阿哥。
德亨唇角抽了抽,他怎么记得,这是他今天让御茶膳房做的点心?
雪媚娘不是宫廷御贡的点心,德亨想吃,需要单独点。宫中御茶膳房有多处,养心殿外就有一个,专门供皇帝的,南三所隔壁一个,专供南三所和乾清宫侍卫的。
毓庆宫有自己的小厨房,但德亨要是想吃点新鲜的,会去南三所隔壁的大御茶膳房点,离的近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他点的量会很大。
除了自己要的那份,还会送去南三所,给里面的小子们加餐、尝鲜。
今天的“雪媚娘”就是,德亨苏出这道点心,自然给取了个本地名儿,叫雪胖子。
像是皇后她们,另取了个名儿叫一包雪。因为不管外面的冰皮,还是内里的奶油,若是奶油里再掺杂一些椰子茸,所用料都是白的似雪,一包雪恰如其分。
这雪胖子明明在东面的御茶膳房,怎么现在出现在了养心殿?
雍正帝怎么知道他要的点心里会有雪胖子,他见到这道点心,只觉着今日御茶膳房很会做事,送去给永琏吃,那孩子一定会很高兴。
见德亨眼睛盯着那盘雪胖子看,雍正帝呵呵一笑,吩咐苏培盛道:“再去御膳房要一盘过来。”
苏培盛气息微喘:“喳。”
连忙吩咐去了。
德亨:……
您将苏培盛支使的跟个陀螺一般,到底是要说什么?
雍正帝看着德亨,德亨看着雍正帝。
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问。
他怎么不谢恩?
他到底要做什么?
德亨清了清喉咙,主动热络闲谈问道:“皇上怎么在养心殿摆了这么多点心?”
雍正帝:“……朕打算赏去文华殿的。”
刚吩咐回来的苏培盛脚下一个劲儿没使好,稍稍趔趄了一下,差点趴地上去。
德亨:“原来如此。”
心下却是更加疑惑了,赏去文华殿的,不是应该直接从御膳房装匣子吗?摆养心殿里做什么?赏赐之前您这个皇帝先闻一闻味儿?
想到这里,德亨好笑不已,唇角忍不住要上扬,习惯性向案几伸手,欲端茶碗掩饰。
结果,端了个空。
案几上没茶。
雍正帝脸顿时耷拉下来:“苏培盛,你家王爷的茶呢?”
苏培盛心中叫苦不迭,养心殿明明那么多御用太监,您为啥子总是使唤我呐?!
苏培盛连忙跪地请罪:“奴才该死。”
雍正帝:“还不快去上茶!”
苏培盛刚爬起来,大太监陈福捧着一晚盖碗茶小碎步快速移过来,放在德亨手边。
陈福躬身回禀雍正帝道:“皇上恕罪,王爷惯喝乌龙茶,若要佐点心,浓茶更适口些,是以奴才上茶迟了。”
浓茶佐点心,这是德亨喝茶吃点心的喜好,雍正帝自是知道的。他请德亨来养心殿吃点心,奴才张罗着给德亨上浓茶,也没错。
怪就怪德亨来的太快了。
雍正帝看着陈福若有所思,陈福是乾清宫老人,仅次于李玉的存在。他刚即位,乾清宫的太监不能一个都不用,好像他不喜欢老父身边伺候的老人似的。所以,就留了一个陈福在身边伺候。
陈福应是知道怎么伺候德亨的。
德亨笑对陈福道:“你有心了。”
陈福微微弯腰一礼做回应。
德亨端起茶碗,打开茶盖看了一眼,里面是颜色金黄略深的浓汤,闻一闻,陈香扑鼻,笑赞道:“好一碗功夫茶,皇上这里果然都是深藏不露之辈。”
雍正帝这才缓和了脸色,道:“陈福去你王爷边上伺候吧。苏培盛罚一月俸禄,长长记性。”
陈福应了一声,站去了德亨身后。
苏培盛跪地领罚:“奴才谢皇上赏。”灰溜溜退回到角落里。
德亨瞥了一眼满桌子点心,慢慢品茶,想着这点心味儿再闻下去,大冷天送去文华殿,该冷硬了。
雍正帝暗暗运气:“苏培盛,将点心送去文华殿吧。”
苏培盛:“喳。”
快速去叫来几个小太监,手脚麻利的装盒,赶快送去文华殿,可别放这里碍眼了,唉!
德亨唇角再次勾起来,忙用茶碗挡住了。
他似乎知道那桌子点心是做什么的了,呵呵。
德亨定了定神,闲话一般笑问雍正帝:“皇上可有看到我上的奏折了吗?”
雍正帝出口的话都松快几分,道:“收到了,正想找你说说呢。”
德亨:“皇上可有训示吗?”
雍正帝起身,道:“你我去暖阁说。”
养心殿东暖阁,雍正帝日常休息处。
暖炕中间的炕几上,放着一摞折子,之前雍正帝应该在这里看奏折。
雍正帝在自己日常坐的位置坐下,手指头点了点炕几对面,让德亨坐那里。
德亨:……
说真的,这一副与君长谈的架势,让德亨浑身不自在。
雍正帝就不适合走亲民路线。
还不如在外头正正经经的君臣奏对呢。
陈福将德亨的茶端来,放炕几上,看了眼空空的炕几,心道,这个时候,该上盘子瓜子儿花生,但看了眼雍正帝,到底没敢多言,静静站去一边候着。
他记得先帝时候,先帝和定王奏对,李玉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的。
苏培盛同样端来雍正帝的茶碗,但没放炕几上,放去了靠墙桌子上,等雍正帝需要的时候,他再捧去给他。
这是雍正帝看奏折时候的喝茶习惯。
雍正帝已经打开折子看了,德亨无法,只好脱靴子,盘腿坐了上去。
我怎么就这么爱干净呢,脱鞋臭你一个跟头才好呢,哼!
雍正帝在三个折子中选了一下,开口道:“你打算在八门外建新城?”
德亨:“……可以这么说。但我更想称之为,卫星城,或者叫镇、乡、村、营,都可,拱卫京师的意思。一开始不会太大。”
雍正帝感兴趣了:“卫星城?这名儿有意思,奏折里没写,这是你新想的吗?仔细说来听听……”
第382章
北京城城郊有城镇吗?
有啊, 多了去了,小一点的村镇星罗棋布,大一点的, 归拢起来,有京郊十二州县之称。
尤其是通州至朝阳门外通惠河这一段,两岸码头遍地,村落聚集, 船覆水面,骡车不断,可谓“繁华”。
但是!
这些京郊里面,还有许多个别称,如“乞丐群”,“破袄屯”,“酒糟营”,“流民窟”。
说的都是旗人和逃难来的民人聚集地。
东郊粥厂每日施粥三万份, 仍是饥民夺食, 践踏死者日数十。
极度的富庶,与极度的贫穷, 这种极致的反差,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号称天下之师的城门内外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朝廷每年拨款200万两白银供养八旗,却养出来一群乞丐,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归根结底,这与旗人政策有关。
康熙帝:“八旗以骑射为本。”
雍正帝:“旗人应专注武备。”
为了不让八旗“弃武从文”、“弃骑射从农/工/商”, 从康熙帝到才上位的雍正帝, 不停重申:除了骑射, 八旗一概不许务其他。
他们宁愿京郊旗人饿着肚子等粥厂施粥, 都不愿放他们自谋生路。
京郊那么大,随便开垦一块地,种点菜,养几只鸡,至少每天有一个鸡蛋吃不是?
不行!
养一只鸡都是不务正业。
京郊七成都是旗人圈地,最后,却被“典卖”给了民人,何其讽刺。
所以,你就能明白,当德亨三不五时的给他手下的底层大兵发点这个,弄点那个,他们有多么的高兴。
又多么的惹人嫉妒。
看看城门外头的大头兵过的什么日子,再看看咱们过的什么日子。
咱们没房子住,国公府给咱们建宿舍,给咱们派去小园、去王庄、去福山的任务,主子还允许咱们拖家带口的去,给路费,给口粮,给补贴。
如果没有这劳什子的八旗制度,咱们真去了就不想回来了。
所以,同样都是大头兵,你也就能明白,当受德亨益的旗人越来越多,而没有轮到他们时候,为什么大兵们会哗然到要炸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