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42节
  他们要么是有爵在身,要么是身居要职,又无痛无灾年轻力壮的,必须要去参加新年的第一场大朝议。
  今年是德亨受封国公爵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的典仪,是以,今年元旦对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日就是康熙四十七年了,德亨是康熙三十七年九月生人,按照生下来长一岁,过一年长一岁的习俗来算,今天,德亨就十二岁了。
  十二岁,算是半大小子,可以顶门立户了。
  今年的第一场大朝议,他是必须要去参加的。
  还没入紫禁城呢,离的远远的,德亨就听见了“嘎”“嘎”“嘎”一声接一声的乌鸦叫声。
  德亨打开车窗的一道缝隙,果然见紫禁城上方黑鸟盘旋,高高竖着的索罗杆上方,顶着硕大的漏斗状的斗盆,里面一定装了碎肉和内脏,专门投喂这些乌鸦。
  想到出府前,德亨也是亲手给自家的索罗杆上填满了碎肉,不由会心一笑。
  正在闭目养神的叶勤好像后脑勺长了眼睛,呵呵笑道:“不许淘气。”
  德亨叹道:“阿玛,儿子早就不玩儿鸟了。”
  叶勤:“你是不玩神鸟了,你改玩儿鹰了,你那只白鹰……”
  “我不会当做祥瑞献上去的,雪女那是得病了,不是什么天生的祥瑞。”德亨知道叶勤想说什么,再次拒绝道。
  叶勤睁开眼睛,看了儿子一眼,叹道:“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别人会不会提的问题。与其让别人提出来,不如你主动献上去。”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别让四贝勒为难,雪女已经长大了。”
  若是以前,胤禛可以以雪女幼小为理由轻轻放过去,现在雪女硬羽已经长全了,叶勤就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儿子,要给雪女一个名分了。
  不管是献给皇上,还是由皇上再次赐下,等雪女出现在人前,就都是名正言顺的了。
  但德亨还是老大的不情愿,雪女是他的,雪女也是自由的,不是他拿去献媚的物件儿。
  但叶勤说的也有道理,毕竟,雪女是德亨散养着的,有许多人见过它,而且,雪女还会自己飞出去捕猎,以后德亨出去打猎的话,也会带上它,不是德亨想藏,就能藏的住的。
  与其,让有心人给供出来,倒不如……
  德亨拖延道:“雪女……今日我没带来。”
  叶勤再次闭上眼睛,道:“它许是跟来了,说不定此时就在车顶上呢?”
  叶勤只是随口一说,但德亨却是一惊,也不管什么体统了,钻出车门,巴着车沿往上一看,不由哀嚎:“雪女,你怎么跟来了?芳冰怎么没看好你?快回去?快,快回家去。”
  车内的叶勤挑眉,那白鹰,真跟来了?
  看来,笼子已经关不住它了。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雪女看到德亨出来,在车顶上扑闪了一下翅膀,飞到德亨手边,拿翅膀扇了一下他的帽子跟他打招呼。
  没错,它就是这么聪明,已经学会拔插销了。
  只要将那个铁条条弄下来,笼子的门就自己开了,它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嘿嘿。
  德亨:……
  驾车的陶大努力将车架的平稳一些,劝德亨道:“小爷,外头冷,看再摔下去,快回车里去吧。”
  路上都是往紫禁城赶的马车,实在不是停车的地儿。
  “哟,小德亨啊,你这鸟儿…嚯,浑身雪白,莫不是祥瑞吧?”
  德亨站在车辕上跟另一辆车上的隆科多拱手道好:“佟侍卫,新年大吉。”
  隆科多哈哈笑道:“叫佟侍卫多见外,你叫我隆科多就行了,你这鸟儿?”
  德亨向雪女伸出手臂,雪女跳到了他内里套了牛皮护臂的手臂上,他抚摸着雪女的羽毛,爱惜道:“这是我养的鹰。”
  隆科多:“……哦。”
  德亨只说是自己养的,没说是献上去的,更没搭祥瑞那茬儿,隆科多就知道,德亨应是不想将这鸟儿献上去的。
  但你不献上去,大喇喇的带来做什么?
  他还以为德亨是凑那帮子文官的热闹,也要在元旦这一天,献祥瑞给皇上呢。
  隆科多提醒道:“我说,你就是没那心思也晚了。”说着就给德亨朝周围使眼色。
  越靠近紫禁城,聚集的文臣武将越多,看到雪女的人也越多。
  就像隆科多说的,晚了。
  第108章
  以马奇和李光地为首的满汉官员念完祭文之后, 康熙帝在太和殿升座,接受王公大臣文武官员们的新年大朝贺。
  朝贺完毕,康熙帝在太和殿内设茶座, 邀请大臣们入殿饮茶。
  这个大臣们,自然是有的能进,有的不能进的。
  不能进的,也没在外面干站着等着, 而是有太监托着茶盘给送茶,这是御赐茶,必须得喝。
  零下十多度的早上,太监不知道从哪里端上来一杯不知道什么时候倒好的茶来给你喝,就问你喝不喝。
  德亨,当然是要喝的。
  别人都喝,他也不能不喝啊。
  有幸入殿的可以喝皇帝御赐的热茶,这没有荣幸入殿的, 可不就得喝这冷茶了吗。
  德亨小小抿了一口冰凉的茶水含在舌上, 心里在祈祷,千万不要拉肚子啊。
  唉, 看那些头发胡子发白的老头儿们,大冬天的居然要吹着冷风喝冷茶,他们这些年,都是怎么过来的?
  肠胃还好吗?
  相近的官员们都三三两两的捧着茶碗小声说话,德亨看了看自己左右,都是宗室王公, 都是不认识或者不相熟的中老年大叔, 有两个面熟的, 一个是裕亲王保泰, 一个是已故恭亲王常宁的儿子贝勒海善。
  像是雅尔江阿、衍潢、讷尔苏等,都入殿去了。
  “嘿,嘿,德亨、德亨……”
  德亨循声望去,见是贝勒海善。
  海善见德亨看过来,提醒道:“你的白鹰呢?已经有人开始献祥瑞了,你还不快备好,等会就轮到你了。”
  德亨咽了口口水,小心蹭到海善身边,小声问他道:“你可知道,别人都献的什么祥瑞?”
  海善以为德亨是怕自己的比不上别人的,就笑道:“据我所知,不是嘉禾、灵芝,就是白狐、白鹿,还有进献火红火红的珊瑚的呢,要我看,你那白鹰最是稀罕,应拔得头筹。”
  德亨知道祥瑞是分等级的,似是白狐、白鹿这等瑞兽,为上等祥瑞,似是灵芝、嘉禾这等草木类,是下等祥瑞,似是他的白鹰这类的飞禽类,则是中等祥瑞。
  他知道的这些常识,海善也应该知道才是。
  德亨疑惑:“我的白鹰,应该是比不上白狐和白鹿的吧?”
  海善嗤笑一下,发现自己鄙夷的太明显了,就收敛了神色,跟德亨小声解释道:“什么白狐白鹿,指不定是那些人怎么弄成白色的呢,早就不稀奇了,但我是知道你的,你肯定不会弄假,所以,你那白鹰,一定是真的,相比于那些草木,你的白鹰自是要得头筹的。”
  德亨心下更沉重了几分。
  海善还张首四顾寻觅道:“你的白鹰呢?刚进宫那会我还见着的?这会子你搁哪去了?”
  又看着入殿进献的人依次出来,却是没有太监来宣德亨入殿,不由奇怪道:“应该到你了,怎么还没动静?”
  其实海善奇怪的是,进献祥瑞,怎么都应该是德亨先进,别人排在他后面的,怎么别人都出来了,还没叫德亨呢?
  德亨心道,自然是因为,我将雪女留在车里了,而且,我没去礼部给雪女报名啊,进献祥瑞名单上没有雪女,自然也就不会叫我了。
  不要叫我,不要叫我,不要叫我……
  德亨在心里无限循环祈祷。
  至于被告出来,那就等告出来再说吧,见招拆招好了。
  魏珠从殿内走了出来,站在太和殿高高的台阶上,大声宣布口谕:“古史中如皇帝鼎湖乘龙,及周穆王宴于瑶池之事,皆非正史所传……遇祥益谦,遇灾知敬,乃人君应天之实事。亦无时不致其谨凛而已。”
  德亨听着听着,不由开心的笑了起来。
  康熙帝的口谕他听懂了,这么洋洋一大段话,意思只有一个:朕不信祥瑞之说。
  古史上说的皇帝乘龙,王母在瑶池设宴宴请周穆王这样的故事,都不是正史上所记载的,不过是文人墨客在写文章的时候,引用增添文采的罢了,其实不能相信。
  如果遇到吉祥之天象、事物,为君者,需要更加谦逊勤政;如果遇到灾难,为君者要及时反省补救。
  这就是康熙帝的“人君应天”观。
  此时此刻,德亨真心觉着,康熙帝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是有其道理在的。
  此时此刻,德亨就非常想抱着康熙帝的大腿喊一句:您真是一个好皇帝!
  他的雪女保住了。
  周围都是嗡嗡嗡的交头接耳的声音,唯有德亨端着大大的笑脸,等着散朝。
  海善啧啧称奇道:“怪不得那些人就进去这么一小会就出来了,原来是被赶出来了,嘿嘿。”
  “康熙二十五年,一整夏都干旱无雨,于成龙进嘉禾,皇上就曾谕旨,说幸而后来下了雨才得了一些收成,但当年的产量肯定会受影响,几棵嘉禾根本算不上什么瑞气。二十年过去,没想到,祥瑞之风又起,不知道是何道理。”
  德亨和海善转头看去,见是一白面文官在说话。
  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现充日讲起居注官徐元正,上次康熙帝去胤禛的园子进宴,这个徐元正就陪侍在侧,那日所有作诗之人中,他作的诗最好。
  翰林院学士嘛,正经过五关斩六将参加科考考上来的进士,作诗人家是专业的。
  按说此时,这位起居注官应该在内侍候才是,这会子怎么在外头和他们这些人一起站着?
  德亨虚虚一礼,跟人打招呼:“徐翰林。”
  旁侧的海善以及其他宗室王公们,则是端着手凸着肚或俯视或侧视的睨着这位冒然进入到他们圈子里的汉人文官。
  徐元正面色如常,队其他宗室的“虎视眈眈”似乎根本不以为意,他对德亨笑着一礼,道:“皇上和大学士、阁老、中堂们已经散朝,皇上命下官来请德公爷去乾清宫一续。”
  德亨讶异:“散朝了?”
  他疑问还未过,就听上头有一个小太监高声喊道:“散朝!”
  好吧,这会子是真散朝了。
  德亨手里还拿着只呷了一口的茶碗呢,一个小太监忙过来接过去,德亨笑着道谢道:“有劳。”
  然后塞给他一个小荷包做谢礼,小太监眉开眼笑的捧着茶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