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5节
太子可是储君啊,皇上的兄弟比他大的,比他小的都去了,就留他单蹦一个了,爱新觉罗的皇帝就没有长寿的,咱们这个皇帝五十岁了,是不是,也没多少日子了?
那离太子即位登基还远吗?
等太子成了皇帝,想起今日之事,是不是要清算我啊?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虾米,但没有这风扇做引子,支持你的裕王妃和她的娘家也不会被康熙帝厌弃?你也不用去给裕王妃求情,惹得你们父子不快?
等你成了皇帝,不想看到我,停我的职也就罢了,若是再将我和我的太太儿子都噶了,那我冤不冤啊?
所以,叶勤是真的很怕太子“报复”啊。
叶勤不知道,当然务尔登和额尔赫布也不知道,这个康熙皇帝,还能再活二十年呢,从今年开始,康熙帝也会一步一步的厌弃了这个太子,等到五六年后,就会废了这个太子了,所以,对太子可能会报复这件事,德亨看的还是很开的。
目前估计太子的心神都会放在解救索额图身上,叶勤是谁,也还劳动不了他分神。
但这三人不是还不知道呢吗。
额尔赫布思考了一下太子会给叶勤小鞋穿的可能性,就道:“你是宗室,有宗人府在,太子应该不会太为难你的。”毕竟太子登基还要宗室们支持呢,若是太子跟宗室闹的太僵,对他有什么好处?
太子应该不至于这点心胸都没有的。
但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你在内务府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行事,莫要贪功冒进。”
务尔登疑问道:“听佐领的意思,叶勤会在内务府干不长吗?”
额尔赫布道:“有这个可能。历来宗室入内务府,都是做总管大臣,再不济也会做个总领郎中,暂带总管大臣之职,只是做个主事的,叶勤还是头一个。毕竟,混内务府的可都是包衣奴才。”
内务府,除了总管大臣,一般在里面任职和做工的,全都是上三旗包衣,他们也被统称为内务府包衣。
务尔登也不得不道:“叶勤还是被皇上特简的,唉,说不得风扇督造完之后,他也就从内务府出来了。”
额尔赫布道:“这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叶勤此次当差若是当的漂亮,让皇上满意,以后前程定是少不了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当好眼下的差事才是正经。”
叶勤起身对两人拜倒,道:“多谢两位为叶勤解惑,此时叶勤心中有数多了,今后定会兢兢业业当差,不辜负佐领和兄弟为叶勤解惑的良苦用心。”
两人也起身拱手回礼,都要他不要客气。
三人谦让一番,再次坐下后,叶勤轻咳一声,说了自己的难题:“……若有要事、秘事启奏皇上,还需亲写奏表折子,叶勤亟需聘请一位嘴严实又熟悉内务府事务的师爷,叶勤想来想去,还是要向两位求助,不知两位可有教我的?”
叶勤本以为聘请师爷这事儿挺简单的,毕竟两家府里都是有世传的包衣的,再不济,介绍一个他们看好的笔杆子帮他应急也行啊。
但是,还真不行。
务尔登先皱眉道:“我们府上的奴才和师爷,跟着我跑跑腿,对对账薄还行,内务府……从咱们祖上阿拜开始,就从来没在内务府混过,熟悉内务府事务的师爷就更没有了。我素日里也是跟八旗军旅中人打交道,文官笔杆子认识的也不多。”
说着,就去看额尔赫布,想听听他怎么说。
谁知,额尔赫布也为难道:“你若是找个熟悉八旗军务的,我倒是可以借你两个,笔杆子我府上也有,但若是走内务府门道的……不好说,尤其你这差事异诡,得正经需要一个精通此道的师爷辅佐。”
叶勤这可发愁了:“我认识的人当中就属两位人杰,若两位都没有介绍的,那我可去哪里寻摸这样的人才呢?”
此时,小福进来给三人斟茶来了。
德亨立即在练字的纸上写了一个字,趁小福给叶勤斟茶遮挡务尔登和额尔赫布的视线的时候,推到了叶勤的手边。
叶勤被儿子给推了一下手,反身性的转眼一看,就看到了儿子推给他的纸张上写了一个字。
叶勤就跟没事人一样,端起小福新斟的茶水呷了一口,就这么一手杯托一手茶盖的试探着道:“之前显王爷与我们家有大恩,如果我去求一求显王爷,问他借一个王府幕僚暂且帮我一下,两位觉着成事儿的机会大不大?”
务尔登眼睛一亮,去看额尔赫布,额尔赫布沉吟半晌,也道:“是个门道。自从去年五月显密王爷去后,原本辅佐丹臻王爷的王府幕僚有些投靠了四贝勒,有些还留在王府教衍潢王爷读书,如今衍潢王爷当不了差,他们在王府闲着也是闲着,你去求,想来会有一两个意动,答应出来帮你。”
显王府一脉的老人,那可是和摄政王多尔衮争锋,差点夺了大宝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只服务于王府的包衣就比他和务尔登两家奴才加起来还要多上十倍不止,丹臻也曾是受到康熙皇帝重用的近臣,辅佐他的幕僚和师爷,都是经过挑选和历练过的熟悉朝中局势和宫中内务的能人。
如今衍潢年纪尚小,在家闭门读书守孝,辅佐丹臻的幕僚和师爷们无处显身手,若叶勤果真能从衍潢那里借到一个师爷来辅佐他,与叶勤来说,大有裨益。
叶勤见两人都同意,就笑道:“看来,二弟还要再为愚兄劳动劳动,与愚兄一起去显王府走一趟。”
务尔登举茶笑道:“义不容辞。”
接下来,务尔登和额尔赫布两个就明日入宫当差的一些小忌讳小窍门教了叶勤一些,然后两人就告辞离开了。
送走了两人,叶勤回到堂屋,见人空空的,就问进来收拾茶盏的李氏道:“你们小爷呢?”
李氏笑答道:“小爷去后院看花儿了。”
叶勤转道去后院,就见儿子正带着陶牛牛对着那一墙蔷薇花念念叨叨呢。
叶勤就问道:“你在叨咕什么呢?”
德亨回首道:“看花儿呢,等阿玛去拜访显王府的时候,请阿玛替我带一篮子蔷薇花给衍潢,求他借人给阿玛使唤。”
叶勤在井边台子上坐下,看德亨跟陶牛牛吩咐,要陶牛牛给他编一个什么样的花篮才好看。
等德亨说完了,叶勤就招手让他过来,将他夹在□□,直视他的眼睛,正色问道:“德亨,很快就入秋了,等入秋之后,阿玛就去求唐痘爷亲自来给你种痘,种完痘后,你想去哪家王府读书?”
德亨:“……阿玛想将我送去哪家王府?”
叶勤:“原本阿玛是想将你送入四贝勒府和弘晖阿哥一起读书的,后来发生了这么些事儿,四贝勒府……毕竟有些远了,咱们两家一北一南,一个在安定门,一个在崇文门,你来回一趟要穿过一个四九城呢,实在是辛苦。”
上次陶大拿着四贝勒府的令牌和四贝勒赏赐的玉佩去四贝勒府求援,结果人还没走到就被步兵衙门的人给拿了,叶勤对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个道理是深有感触了。
“如今阿玛见你和衍潢王爷也玩的挺好,衍潢王爷身边也有皇上亲派的先生教他读书,就想着送你去和衍潢一起作伴也挺好,但是,显亲王府是铁帽子王,新近又失了镶白旗总领的位置,皇上对显亲王府是什么心思,谁也猜不好……”
要是让皇上以为他叶勤依附显王府就不好了,从顺治爷开始,两位帝王就在不断的收拢铁帽子王们手中的权利,这几乎已经是这四九城众多权贵心中的共识了。虽然没有人明说,但凡是有脑子经历过事儿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唉,若是八贝勒府上有小阿哥就好了,就近送去八贝勒府,阿玛也就不用愁你读书的事儿了。”
“你是怎么想的?德亨,阿玛知道你是个有正主意的孩子,你想去哪里读书?”
德亨:“阿玛,我还小呢,等两年再想读书的事儿也不迟?”
第46章
德亨真的不想上学读书吗?
他当然想的, 只是,这年头读书十分不容易。
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束脩已经不成问题, 关键是能不能寻到一个有真本事的老师领进门。
当然,若是只认识几个字,随便找个童生、秀才的学一学启蒙书册,基本上就能将有用的汉字学个大差不离, 但然后呢?
德亨甘心连一本论语都读不明白吗?他甘心连别人的话都听不懂不知所云吗?
要知道,现在但凡被称作读书人的,说起话来都是引经据典文绉绉的,人家三句话里夹杂着两个典故骂你不是人,你要是当夸你的话给听了,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有的人一辈子都念不明白书,真的有很大的可能不是自己笨不开窍,而是被先生给耽误了。
如今父亲叶勤已经有了差事了, 德亨想再等两年, 等叶勤站稳了脚跟,认识的人多了, 再徐徐多方打听,给他寻摸一个有真本事且品行端方的先生教他读书,这才稳妥。
至于去哪家王府读书,从一开始弘晖邀请他去四贝勒府读书的时候就不情不愿的,因为德亨不想给自己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打上谁家的印记。
就跟投门第似的,一旦德亨入了胤禛王府读书, 他就一辈子都打上了胤禛的印记, 再也洗不干净。
天地君亲师, 即便胤禛现在只是个多罗贝勒, 那他也占了君和师两个,德亨别说违逆他了,就算等日后他离开了四贝勒府,那也处处以胤禛为先,要不然,就是忘恩负义,就是白眼狼,要受人唾骂的。
这种牢固的印记对生性自由的德亨来说,无疑是一道无形的枷锁。
而且,单纯从利益上考虑,固然胤禛是最后的胜利者,但那得是二十年之后了,这二十年中,胤禛可没少做冷板凳吃暗亏,谁能保证,他这个小小伴读,不会是被消耗掉的那个呢?
德亨愿意和四贝勒府交好,但他是真不愿意做谁的奴才,就算这个人是皇帝也不行。
这恐怕是他最后的坚持了。
叶勤可不知道儿子心中的真正想法,他只当是儿子懂事,看明白了他既不想送他去四贝勒府读书,也不想送他去显王府读书,在体谅他这个做阿玛的难处罢了。
叶勤就道:“你现在也才六岁的年纪,再等上一两年拜个好老师也不晚。阿玛知道你喜欢读书写字,等阿玛聘请好了师爷,让他来咱们家中坐馆,先给你开蒙好不好?”
真是再好不过了,德亨笑眯眯道:“好哇,阿玛,你什么时候去显王府拜访呢?”
叶勤道:“刚才在门口跟你二叔定了时间,等明天我从宫里回来,咱们就去。”
德亨惊讶:“这么快?不等从四贝勒府和八贝勒府回来再去吗?”
叶勤解释道:“先聘请师爷要紧,有了师爷,一来阿玛可以让他帮忙参详一下阿玛领的差事,二来,也可请他指点一下去贝勒府上拜访要注意的地方,算是考考他有没有真本事吧。”
这却是叶勤自己的小心思了,光说不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德亨点头,道:“希望阿玛能得一个有真本事的师爷。”
去显王府聘请师爷是德亨给叶勤出的主意,叶勤却没问儿子为什么要让他从显王府聘师爷,德亨这个做儿子的也没多做解释,就好像父子两个已经有了默契一般。
第二日凌晨四点钟,叶勤就穿戴一新的从家里骑马带着陶大出发,出了西胡同口一路继续往西,走詹事府北街,过东御河桥,路过太医院、礼部,从棋盘街转北入皇城,然后转道去西华门上班。
头一天上班,他最好在凌晨五点前到达西华门,即便皇上不在京中,侍卫交班、衙门开门也是在早上五点钟的时候。
这就是默认上班的点了。
德亨则是在家里给弘晖写回信。
自从裕亲王薨逝那天起,近半个月来,弘晖已经先后给他送来六七封书信了,基本上隔天就送来一封,就是他们家被看管着的那四五天里,这信也没落下,尤其是弘晖到裕王府走丧那一天,他还特地让吴天宝来家里问他为什么没有在裕王府见到他,以及,他要来德亨家里拜访。
当然被德亨和叶勤给拒绝了,弘晖那一天虽然没来,但第二天就写信来问德亨为什么,以及,德亨为什么不给他回信了。
四贝勒和四福晋居然也不管他,这让德亨内心十分疑惑。
德亨为什么不给弘晖回信?
当然是怕连累他。
那个时候他们一家都生死不定的,德亨怎么敢给弘晖回信。要是他不回信,那弘晖一生气也不给他写信了,那可就太好了。
可惜,弘晖明显执著的很,隔天一封信,一次不落,信里除了末尾固定的问他一句什么时候回信,就如以前一样说些自己读了什么书练了什么武吃了什么好吃的,以及阿玛又夸他了又罚他了之类的寻常琐事,一点都不见他跟德亨生气的。
就是不知道四贝勒有没有将他们家的事说给弘晖知道。
现在阿玛叶勤都已经出门上班去了,德亨也不打算再远着弘晖了,就开始铺纸给他写信。
弘晖:
见字如晤。
很抱歉这么长时间没有给你写信,是因为我家中出了一些事情,不方便给你写信,希望你能理解,原谅我的失礼。
你的每一封信我都有收到,并且有仔细阅读。你写字越来越好了,对着你的信,我新学了不少字,现在,不用人教我,我就能给你写一封完整的信了。鉴于你说你看不懂我的信,我这封信就全都用汉字书写,希望你能看得懂。
我阿玛去内务府当差去了,这对我们家是一件大好事。造办处都是能工巧匠,我以后若是想到了新奇的玩具,就请阿玛帮忙给我做两个,到时候分你一个,就当是我给你不回信的赔礼好了。
弘晖,阿玛说等入秋之后就给我种痘,等我种完痘就不怕得病了,就能出去四处走动了,有机会我就去你们府上找你玩,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练武,你若是身体不好,贝勒爷和福晋就不会允许咱们一起玩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最后,附上一道莲子百合银耳羹的方子,我吃着比燕窝要好吃,功效却是一样的:养胃润肺,美容养颜,滋补佳品。小孩子也可以吃哦。
另外,慈爱的太后娘娘赏赐了我们家一些药材、香料和绸缎纱绫布料,我让小福裁剪了一截,做了几个香包,里面絮了晒干了的蔷薇花瓣、金银花、决明子等其他香料,挂在书柜和墙角美观又芬芳,十分风雅,现送你一个,希望你也喜欢。
那离太子即位登基还远吗?
等太子成了皇帝,想起今日之事,是不是要清算我啊?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虾米,但没有这风扇做引子,支持你的裕王妃和她的娘家也不会被康熙帝厌弃?你也不用去给裕王妃求情,惹得你们父子不快?
等你成了皇帝,不想看到我,停我的职也就罢了,若是再将我和我的太太儿子都噶了,那我冤不冤啊?
所以,叶勤是真的很怕太子“报复”啊。
叶勤不知道,当然务尔登和额尔赫布也不知道,这个康熙皇帝,还能再活二十年呢,从今年开始,康熙帝也会一步一步的厌弃了这个太子,等到五六年后,就会废了这个太子了,所以,对太子可能会报复这件事,德亨看的还是很开的。
目前估计太子的心神都会放在解救索额图身上,叶勤是谁,也还劳动不了他分神。
但这三人不是还不知道呢吗。
额尔赫布思考了一下太子会给叶勤小鞋穿的可能性,就道:“你是宗室,有宗人府在,太子应该不会太为难你的。”毕竟太子登基还要宗室们支持呢,若是太子跟宗室闹的太僵,对他有什么好处?
太子应该不至于这点心胸都没有的。
但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你在内务府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行事,莫要贪功冒进。”
务尔登疑问道:“听佐领的意思,叶勤会在内务府干不长吗?”
额尔赫布道:“有这个可能。历来宗室入内务府,都是做总管大臣,再不济也会做个总领郎中,暂带总管大臣之职,只是做个主事的,叶勤还是头一个。毕竟,混内务府的可都是包衣奴才。”
内务府,除了总管大臣,一般在里面任职和做工的,全都是上三旗包衣,他们也被统称为内务府包衣。
务尔登也不得不道:“叶勤还是被皇上特简的,唉,说不得风扇督造完之后,他也就从内务府出来了。”
额尔赫布道:“这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叶勤此次当差若是当的漂亮,让皇上满意,以后前程定是少不了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当好眼下的差事才是正经。”
叶勤起身对两人拜倒,道:“多谢两位为叶勤解惑,此时叶勤心中有数多了,今后定会兢兢业业当差,不辜负佐领和兄弟为叶勤解惑的良苦用心。”
两人也起身拱手回礼,都要他不要客气。
三人谦让一番,再次坐下后,叶勤轻咳一声,说了自己的难题:“……若有要事、秘事启奏皇上,还需亲写奏表折子,叶勤亟需聘请一位嘴严实又熟悉内务府事务的师爷,叶勤想来想去,还是要向两位求助,不知两位可有教我的?”
叶勤本以为聘请师爷这事儿挺简单的,毕竟两家府里都是有世传的包衣的,再不济,介绍一个他们看好的笔杆子帮他应急也行啊。
但是,还真不行。
务尔登先皱眉道:“我们府上的奴才和师爷,跟着我跑跑腿,对对账薄还行,内务府……从咱们祖上阿拜开始,就从来没在内务府混过,熟悉内务府事务的师爷就更没有了。我素日里也是跟八旗军旅中人打交道,文官笔杆子认识的也不多。”
说着,就去看额尔赫布,想听听他怎么说。
谁知,额尔赫布也为难道:“你若是找个熟悉八旗军务的,我倒是可以借你两个,笔杆子我府上也有,但若是走内务府门道的……不好说,尤其你这差事异诡,得正经需要一个精通此道的师爷辅佐。”
叶勤这可发愁了:“我认识的人当中就属两位人杰,若两位都没有介绍的,那我可去哪里寻摸这样的人才呢?”
此时,小福进来给三人斟茶来了。
德亨立即在练字的纸上写了一个字,趁小福给叶勤斟茶遮挡务尔登和额尔赫布的视线的时候,推到了叶勤的手边。
叶勤被儿子给推了一下手,反身性的转眼一看,就看到了儿子推给他的纸张上写了一个字。
叶勤就跟没事人一样,端起小福新斟的茶水呷了一口,就这么一手杯托一手茶盖的试探着道:“之前显王爷与我们家有大恩,如果我去求一求显王爷,问他借一个王府幕僚暂且帮我一下,两位觉着成事儿的机会大不大?”
务尔登眼睛一亮,去看额尔赫布,额尔赫布沉吟半晌,也道:“是个门道。自从去年五月显密王爷去后,原本辅佐丹臻王爷的王府幕僚有些投靠了四贝勒,有些还留在王府教衍潢王爷读书,如今衍潢王爷当不了差,他们在王府闲着也是闲着,你去求,想来会有一两个意动,答应出来帮你。”
显王府一脉的老人,那可是和摄政王多尔衮争锋,差点夺了大宝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只服务于王府的包衣就比他和务尔登两家奴才加起来还要多上十倍不止,丹臻也曾是受到康熙皇帝重用的近臣,辅佐他的幕僚和师爷,都是经过挑选和历练过的熟悉朝中局势和宫中内务的能人。
如今衍潢年纪尚小,在家闭门读书守孝,辅佐丹臻的幕僚和师爷们无处显身手,若叶勤果真能从衍潢那里借到一个师爷来辅佐他,与叶勤来说,大有裨益。
叶勤见两人都同意,就笑道:“看来,二弟还要再为愚兄劳动劳动,与愚兄一起去显王府走一趟。”
务尔登举茶笑道:“义不容辞。”
接下来,务尔登和额尔赫布两个就明日入宫当差的一些小忌讳小窍门教了叶勤一些,然后两人就告辞离开了。
送走了两人,叶勤回到堂屋,见人空空的,就问进来收拾茶盏的李氏道:“你们小爷呢?”
李氏笑答道:“小爷去后院看花儿了。”
叶勤转道去后院,就见儿子正带着陶牛牛对着那一墙蔷薇花念念叨叨呢。
叶勤就问道:“你在叨咕什么呢?”
德亨回首道:“看花儿呢,等阿玛去拜访显王府的时候,请阿玛替我带一篮子蔷薇花给衍潢,求他借人给阿玛使唤。”
叶勤在井边台子上坐下,看德亨跟陶牛牛吩咐,要陶牛牛给他编一个什么样的花篮才好看。
等德亨说完了,叶勤就招手让他过来,将他夹在□□,直视他的眼睛,正色问道:“德亨,很快就入秋了,等入秋之后,阿玛就去求唐痘爷亲自来给你种痘,种完痘后,你想去哪家王府读书?”
德亨:“……阿玛想将我送去哪家王府?”
叶勤:“原本阿玛是想将你送入四贝勒府和弘晖阿哥一起读书的,后来发生了这么些事儿,四贝勒府……毕竟有些远了,咱们两家一北一南,一个在安定门,一个在崇文门,你来回一趟要穿过一个四九城呢,实在是辛苦。”
上次陶大拿着四贝勒府的令牌和四贝勒赏赐的玉佩去四贝勒府求援,结果人还没走到就被步兵衙门的人给拿了,叶勤对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个道理是深有感触了。
“如今阿玛见你和衍潢王爷也玩的挺好,衍潢王爷身边也有皇上亲派的先生教他读书,就想着送你去和衍潢一起作伴也挺好,但是,显亲王府是铁帽子王,新近又失了镶白旗总领的位置,皇上对显亲王府是什么心思,谁也猜不好……”
要是让皇上以为他叶勤依附显王府就不好了,从顺治爷开始,两位帝王就在不断的收拢铁帽子王们手中的权利,这几乎已经是这四九城众多权贵心中的共识了。虽然没有人明说,但凡是有脑子经历过事儿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唉,若是八贝勒府上有小阿哥就好了,就近送去八贝勒府,阿玛也就不用愁你读书的事儿了。”
“你是怎么想的?德亨,阿玛知道你是个有正主意的孩子,你想去哪里读书?”
德亨:“阿玛,我还小呢,等两年再想读书的事儿也不迟?”
第46章
德亨真的不想上学读书吗?
他当然想的, 只是,这年头读书十分不容易。
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束脩已经不成问题, 关键是能不能寻到一个有真本事的老师领进门。
当然,若是只认识几个字,随便找个童生、秀才的学一学启蒙书册,基本上就能将有用的汉字学个大差不离, 但然后呢?
德亨甘心连一本论语都读不明白吗?他甘心连别人的话都听不懂不知所云吗?
要知道,现在但凡被称作读书人的,说起话来都是引经据典文绉绉的,人家三句话里夹杂着两个典故骂你不是人,你要是当夸你的话给听了,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有的人一辈子都念不明白书,真的有很大的可能不是自己笨不开窍,而是被先生给耽误了。
如今父亲叶勤已经有了差事了, 德亨想再等两年, 等叶勤站稳了脚跟,认识的人多了, 再徐徐多方打听,给他寻摸一个有真本事且品行端方的先生教他读书,这才稳妥。
至于去哪家王府读书,从一开始弘晖邀请他去四贝勒府读书的时候就不情不愿的,因为德亨不想给自己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打上谁家的印记。
就跟投门第似的,一旦德亨入了胤禛王府读书, 他就一辈子都打上了胤禛的印记, 再也洗不干净。
天地君亲师, 即便胤禛现在只是个多罗贝勒, 那他也占了君和师两个,德亨别说违逆他了,就算等日后他离开了四贝勒府,那也处处以胤禛为先,要不然,就是忘恩负义,就是白眼狼,要受人唾骂的。
这种牢固的印记对生性自由的德亨来说,无疑是一道无形的枷锁。
而且,单纯从利益上考虑,固然胤禛是最后的胜利者,但那得是二十年之后了,这二十年中,胤禛可没少做冷板凳吃暗亏,谁能保证,他这个小小伴读,不会是被消耗掉的那个呢?
德亨愿意和四贝勒府交好,但他是真不愿意做谁的奴才,就算这个人是皇帝也不行。
这恐怕是他最后的坚持了。
叶勤可不知道儿子心中的真正想法,他只当是儿子懂事,看明白了他既不想送他去四贝勒府读书,也不想送他去显王府读书,在体谅他这个做阿玛的难处罢了。
叶勤就道:“你现在也才六岁的年纪,再等上一两年拜个好老师也不晚。阿玛知道你喜欢读书写字,等阿玛聘请好了师爷,让他来咱们家中坐馆,先给你开蒙好不好?”
真是再好不过了,德亨笑眯眯道:“好哇,阿玛,你什么时候去显王府拜访呢?”
叶勤道:“刚才在门口跟你二叔定了时间,等明天我从宫里回来,咱们就去。”
德亨惊讶:“这么快?不等从四贝勒府和八贝勒府回来再去吗?”
叶勤解释道:“先聘请师爷要紧,有了师爷,一来阿玛可以让他帮忙参详一下阿玛领的差事,二来,也可请他指点一下去贝勒府上拜访要注意的地方,算是考考他有没有真本事吧。”
这却是叶勤自己的小心思了,光说不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德亨点头,道:“希望阿玛能得一个有真本事的师爷。”
去显王府聘请师爷是德亨给叶勤出的主意,叶勤却没问儿子为什么要让他从显王府聘师爷,德亨这个做儿子的也没多做解释,就好像父子两个已经有了默契一般。
第二日凌晨四点钟,叶勤就穿戴一新的从家里骑马带着陶大出发,出了西胡同口一路继续往西,走詹事府北街,过东御河桥,路过太医院、礼部,从棋盘街转北入皇城,然后转道去西华门上班。
头一天上班,他最好在凌晨五点前到达西华门,即便皇上不在京中,侍卫交班、衙门开门也是在早上五点钟的时候。
这就是默认上班的点了。
德亨则是在家里给弘晖写回信。
自从裕亲王薨逝那天起,近半个月来,弘晖已经先后给他送来六七封书信了,基本上隔天就送来一封,就是他们家被看管着的那四五天里,这信也没落下,尤其是弘晖到裕王府走丧那一天,他还特地让吴天宝来家里问他为什么没有在裕王府见到他,以及,他要来德亨家里拜访。
当然被德亨和叶勤给拒绝了,弘晖那一天虽然没来,但第二天就写信来问德亨为什么,以及,德亨为什么不给他回信了。
四贝勒和四福晋居然也不管他,这让德亨内心十分疑惑。
德亨为什么不给弘晖回信?
当然是怕连累他。
那个时候他们一家都生死不定的,德亨怎么敢给弘晖回信。要是他不回信,那弘晖一生气也不给他写信了,那可就太好了。
可惜,弘晖明显执著的很,隔天一封信,一次不落,信里除了末尾固定的问他一句什么时候回信,就如以前一样说些自己读了什么书练了什么武吃了什么好吃的,以及阿玛又夸他了又罚他了之类的寻常琐事,一点都不见他跟德亨生气的。
就是不知道四贝勒有没有将他们家的事说给弘晖知道。
现在阿玛叶勤都已经出门上班去了,德亨也不打算再远着弘晖了,就开始铺纸给他写信。
弘晖:
见字如晤。
很抱歉这么长时间没有给你写信,是因为我家中出了一些事情,不方便给你写信,希望你能理解,原谅我的失礼。
你的每一封信我都有收到,并且有仔细阅读。你写字越来越好了,对着你的信,我新学了不少字,现在,不用人教我,我就能给你写一封完整的信了。鉴于你说你看不懂我的信,我这封信就全都用汉字书写,希望你能看得懂。
我阿玛去内务府当差去了,这对我们家是一件大好事。造办处都是能工巧匠,我以后若是想到了新奇的玩具,就请阿玛帮忙给我做两个,到时候分你一个,就当是我给你不回信的赔礼好了。
弘晖,阿玛说等入秋之后就给我种痘,等我种完痘就不怕得病了,就能出去四处走动了,有机会我就去你们府上找你玩,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练武,你若是身体不好,贝勒爷和福晋就不会允许咱们一起玩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最后,附上一道莲子百合银耳羹的方子,我吃着比燕窝要好吃,功效却是一样的:养胃润肺,美容养颜,滋补佳品。小孩子也可以吃哦。
另外,慈爱的太后娘娘赏赐了我们家一些药材、香料和绸缎纱绫布料,我让小福裁剪了一截,做了几个香包,里面絮了晒干了的蔷薇花瓣、金银花、决明子等其他香料,挂在书柜和墙角美观又芬芳,十分风雅,现送你一个,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