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周予夏眉头紧蹙,咬住牙齿,宁是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的手段既是很好的借口也能保证周予夏身上不会出现任何外伤,就算日后她跑到老师领导面前去告状,白露也不害怕。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隔两天就要上演一次。
怎么突然想起来了呢?
周予夏恍惚中,眼前的场景再次变换。
她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周围空空如也,却不断传来人声。
“你看她的表情,好恶心,和谁欠她一样。”
“丧门星。”
“小三!”
……
许久不曾出现的言语突然清晰。
周予夏倏地睁眼起身,看了看身侧。
空无一人,没有白露,也没有人按住她双脚。
更没有那些污蔑的恶语。
原来是梦……
不,是记忆。
周予夏对着松软的被子发怔,努力回忆自己的现状。
昨天晚上她回家在沙发上倒头就睡着了,中途好像醒了一次,把衬衫衣角从西裤腰间抻出来,迷迷糊糊走进卧室,又迷迷糊糊地一头栽在床上,又睡过去了。
周予夏点开手机屏幕。
4点20分。
脚踝已经不疼了。
可是后背因为做梦,无意识的紧绷异常酸疼,完全没有一觉醒来的轻松感。
窗帘外天灰蒙蒙的。
周予夏又躺回床上发呆一直挨到闹钟响了,才起床洗漱。
真不知道她和闹钟,到底是谁叫醒谁。
周予夏端着咖啡杯走到阳台前,撩开窗帘。
外面天阴得极重,西北方向更是黑压压的一片,看样子要下大雨。
临走前她特意带了扇面更大的伞,还换了双湿掉也没关系的凉鞋,出了门。
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不多,绝大部分重度患者都会选择隔壁的仁宁精神专科医院,所以精神科并不用像其他科室每次起码预留两个小时查房。
只是其他科室住院的大部分患者都会伴有精神障碍。
诸如脑炎,癌症,多发性硬化,甲状腺,冠心病以及肾衰竭等等,都会请精神科的医生去会诊,所以他们每天出入病房的次数也不少。
经过医生诊断,如果需要吃药治疗就开处方,如果不需要开药,再联系心理科负责咨询开导。
经历过两次“逃离病房”事件后,孙木苇被转入隔壁的仁宁医院。
综合医院不像专科医院那样,具备一整套专业细致的患者治疗体系以及完善的作息流程,若非紧急或者严重到不能自理,一般都会来江立医院精神科就诊。
此次孙木苇转院,是周予夏和孙母共同商量的结果。
转院之前她又和孙母解释了一遍,转院并不意味着孙木苇病情加重,而是精神专科医院的护理更加健全,还有专人负责的护士和心理康复师。
每天起床洗漱,锻炼身体,回归社会化活动等等,都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另外,病院也住着其他有相似病症的病友,他们会更有话题些。
话虽如此,可是周予夏没去过仁宁精神医院,还是有点不放心。
今天休班,她干脆直接去精神医院确认孙木苇的情况。
护士一路把她领到医院的活动广场上。
广场四周都被架起将近十米高的透明的网格铁丝,四个角落各摆了监控摄像头。
说实话,这布局和影视剧里的监狱毫无二致。
在保障病人安全与自由之间,确实难以拿捏尺度,所以医院专门在这片空地上增设几个篮球框,让那里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篮球场地。
广场西北角还有三个乒乓球桌,只是看起来很久没人用过了。
东北角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地,靠近建筑的前面有几棵遮阳的大树,石椅石桌,几张油漆未干的长凳子。
每天上午,护士门都会带着病人在这里晒太阳活动身体。
现在正是他们集体做操的时间。
护士走到那群人前,和领班的人说了两句,然后朝队伍里喊了一声,又指了指周予夏在的方向。
孙木苇从做操队伍后方走出来,远远看见周予夏,走了过来。
“周医生。”
周予夏拾起一个浅笑,温声问道:“最近怎么样?”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3-10
予夏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学生时代的阴影嘞,下章揭晓。
☆、
第34章 忆影渐近(二)
两人就近坐在石板凳上。
孙木苇的精神看起来比前几天好多了,虽然还是喜欢低着头,但是这次居然会主动和她问好,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孙木苇垂眸回忆了一会儿,回答说:“还可以,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这里有很多比我更严重的哥哥姐姐,他们发病时很痛苦的样子……我不太记得了,周医生,我以前也是那样吗?”
周予夏看着孙木苇思考的模样,顿了一下,组织语言道:“发病过程都很痛苦。”
孙木苇问:“我记得我站在学校天台楼顶,是你救了我。可是我不记得我为什么要在那里了……”
当大脑无法再承受负面情绪,身体会自动触发
防御机制,对痛苦回忆埋藏至潜意识中,以此保护身体。
医学上称之为,选择性遗忘。
周予夏思忖一下,和蔼地解释说:“你的大脑为了保护你暂时封存了记忆,当下对你来说是件好事。”
孙木苇望着地面出神,若有所思地说:“我会不会就这样忘记以前的一切?”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一个精神健康的人如果遭受了重大精神创伤也会出现短暂的失忆。
最佳的处理方法是,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
她弯着眉眼看孙木苇,“等你完全康复,拥有足够力量对抗负面情绪,还是会记起来的。你现在不是已经在康复了吗?”
他点点头,沉默半响,又问她:“周医生,李可智会不会怪我……怪我没去找他?”
周予夏有些心疼地蹙着眉心,“怎么会,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他会希望你好好活下去。”
“警察说……他们是未成年,判不了多重的罪,那几个学生已经转学了。”
孙木苇因为按时吃药,情绪十分稳定,对这些倒是可以轻描淡写地讲出来。
可周予夏还是忍不住心里沉了几分。
很多时候,现状就是如此无力。
李可智已经去世,孙木苇也差点保不住性命,那几个学生却可以轻易摆脱困境,转学,又可以开始新人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都被抹去。
受害者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乃至一生去疗愈。
清晨,那段模糊又真实的高中记忆又浮上周予夏的心头。
也许,若干时间后,孙木苇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这是否意味着,潜意识认为她已经走出来了?
还是冥冥之中的暗示……
孙木苇终于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只不过他还没习惯,笑容还有些僵硬,嘴角止不住抽动。
他说:“不过周医生你放心,我不会再轻生了。就算发病再难熬我也会挺住,连同李可智的份一起活下去!这是医生你告诉我的。”
周予夏望向孙木苇那双乌蒙蒙的眸子,好似原本干净的瞳仁盖了一层模糊不清的薄膜。
她浅笑,用力点头。
“嗯,一起活下去。”
做操时间结束,远处柳树树荫下几个比孙木苇年长几岁的青年男女向他招手:“小木小木,快来玩游戏吧!”
孙木苇略微提高了声音应了一声,然后起身和周医生告别,跑向那几人的方向。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肩膀上,勾勒出一个个圆润的光圈。
广场又多了几个人,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和老爷爷。
他们坐在树下阴凉处下棋,时不时传出哈哈大笑的声音,和她记忆中小时候总是坐在单元门楼处打麻将的大爷大娘一样。
在这群病人中有个格格不入的患者,坐在离所有人二十米开外的石凳上,阳光透过树枝洒在他裤腿上。
他双手垂在腿上,望着广场上聚集最多的那群人。
因为隔得远,周予夏看不清他的表情,或许他本就面无表情,唯有坐下时突起的膝盖骨还有肩胛骨十分扎眼,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像个用来写生的骨骼模型。
他身边站着一男一女两个护士,也不说话,好像在警戒他。
没过几分钟,另一个医生走过来和那个病人说了几句话,几人就离开了。
周予夏收回视线,又坐片刻,等病人的休闲时间结束了才离开。
第二天星期五,她坐诊。
剩下的住院患者不多,也不严重,李清婕来精神科学习的时间也不短了,周予夏便派让李清婕去查床。
“没有异常。15号病床的李先生精神好转很多,估计下周就可以出院了。”李清婕跟在周予夏身边,汇报查床情况。
这样的手段既是很好的借口也能保证周予夏身上不会出现任何外伤,就算日后她跑到老师领导面前去告状,白露也不害怕。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隔两天就要上演一次。
怎么突然想起来了呢?
周予夏恍惚中,眼前的场景再次变换。
她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周围空空如也,却不断传来人声。
“你看她的表情,好恶心,和谁欠她一样。”
“丧门星。”
“小三!”
……
许久不曾出现的言语突然清晰。
周予夏倏地睁眼起身,看了看身侧。
空无一人,没有白露,也没有人按住她双脚。
更没有那些污蔑的恶语。
原来是梦……
不,是记忆。
周予夏对着松软的被子发怔,努力回忆自己的现状。
昨天晚上她回家在沙发上倒头就睡着了,中途好像醒了一次,把衬衫衣角从西裤腰间抻出来,迷迷糊糊走进卧室,又迷迷糊糊地一头栽在床上,又睡过去了。
周予夏点开手机屏幕。
4点20分。
脚踝已经不疼了。
可是后背因为做梦,无意识的紧绷异常酸疼,完全没有一觉醒来的轻松感。
窗帘外天灰蒙蒙的。
周予夏又躺回床上发呆一直挨到闹钟响了,才起床洗漱。
真不知道她和闹钟,到底是谁叫醒谁。
周予夏端着咖啡杯走到阳台前,撩开窗帘。
外面天阴得极重,西北方向更是黑压压的一片,看样子要下大雨。
临走前她特意带了扇面更大的伞,还换了双湿掉也没关系的凉鞋,出了门。
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不多,绝大部分重度患者都会选择隔壁的仁宁精神专科医院,所以精神科并不用像其他科室每次起码预留两个小时查房。
只是其他科室住院的大部分患者都会伴有精神障碍。
诸如脑炎,癌症,多发性硬化,甲状腺,冠心病以及肾衰竭等等,都会请精神科的医生去会诊,所以他们每天出入病房的次数也不少。
经过医生诊断,如果需要吃药治疗就开处方,如果不需要开药,再联系心理科负责咨询开导。
经历过两次“逃离病房”事件后,孙木苇被转入隔壁的仁宁医院。
综合医院不像专科医院那样,具备一整套专业细致的患者治疗体系以及完善的作息流程,若非紧急或者严重到不能自理,一般都会来江立医院精神科就诊。
此次孙木苇转院,是周予夏和孙母共同商量的结果。
转院之前她又和孙母解释了一遍,转院并不意味着孙木苇病情加重,而是精神专科医院的护理更加健全,还有专人负责的护士和心理康复师。
每天起床洗漱,锻炼身体,回归社会化活动等等,都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另外,病院也住着其他有相似病症的病友,他们会更有话题些。
话虽如此,可是周予夏没去过仁宁精神医院,还是有点不放心。
今天休班,她干脆直接去精神医院确认孙木苇的情况。
护士一路把她领到医院的活动广场上。
广场四周都被架起将近十米高的透明的网格铁丝,四个角落各摆了监控摄像头。
说实话,这布局和影视剧里的监狱毫无二致。
在保障病人安全与自由之间,确实难以拿捏尺度,所以医院专门在这片空地上增设几个篮球框,让那里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篮球场地。
广场西北角还有三个乒乓球桌,只是看起来很久没人用过了。
东北角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地,靠近建筑的前面有几棵遮阳的大树,石椅石桌,几张油漆未干的长凳子。
每天上午,护士门都会带着病人在这里晒太阳活动身体。
现在正是他们集体做操的时间。
护士走到那群人前,和领班的人说了两句,然后朝队伍里喊了一声,又指了指周予夏在的方向。
孙木苇从做操队伍后方走出来,远远看见周予夏,走了过来。
“周医生。”
周予夏拾起一个浅笑,温声问道:“最近怎么样?”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3-10
予夏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学生时代的阴影嘞,下章揭晓。
☆、
第34章 忆影渐近(二)
两人就近坐在石板凳上。
孙木苇的精神看起来比前几天好多了,虽然还是喜欢低着头,但是这次居然会主动和她问好,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孙木苇垂眸回忆了一会儿,回答说:“还可以,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这里有很多比我更严重的哥哥姐姐,他们发病时很痛苦的样子……我不太记得了,周医生,我以前也是那样吗?”
周予夏看着孙木苇思考的模样,顿了一下,组织语言道:“发病过程都很痛苦。”
孙木苇问:“我记得我站在学校天台楼顶,是你救了我。可是我不记得我为什么要在那里了……”
当大脑无法再承受负面情绪,身体会自动触发
防御机制,对痛苦回忆埋藏至潜意识中,以此保护身体。
医学上称之为,选择性遗忘。
周予夏思忖一下,和蔼地解释说:“你的大脑为了保护你暂时封存了记忆,当下对你来说是件好事。”
孙木苇望着地面出神,若有所思地说:“我会不会就这样忘记以前的一切?”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一个精神健康的人如果遭受了重大精神创伤也会出现短暂的失忆。
最佳的处理方法是,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
她弯着眉眼看孙木苇,“等你完全康复,拥有足够力量对抗负面情绪,还是会记起来的。你现在不是已经在康复了吗?”
他点点头,沉默半响,又问她:“周医生,李可智会不会怪我……怪我没去找他?”
周予夏有些心疼地蹙着眉心,“怎么会,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他会希望你好好活下去。”
“警察说……他们是未成年,判不了多重的罪,那几个学生已经转学了。”
孙木苇因为按时吃药,情绪十分稳定,对这些倒是可以轻描淡写地讲出来。
可周予夏还是忍不住心里沉了几分。
很多时候,现状就是如此无力。
李可智已经去世,孙木苇也差点保不住性命,那几个学生却可以轻易摆脱困境,转学,又可以开始新人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都被抹去。
受害者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乃至一生去疗愈。
清晨,那段模糊又真实的高中记忆又浮上周予夏的心头。
也许,若干时间后,孙木苇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这是否意味着,潜意识认为她已经走出来了?
还是冥冥之中的暗示……
孙木苇终于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只不过他还没习惯,笑容还有些僵硬,嘴角止不住抽动。
他说:“不过周医生你放心,我不会再轻生了。就算发病再难熬我也会挺住,连同李可智的份一起活下去!这是医生你告诉我的。”
周予夏望向孙木苇那双乌蒙蒙的眸子,好似原本干净的瞳仁盖了一层模糊不清的薄膜。
她浅笑,用力点头。
“嗯,一起活下去。”
做操时间结束,远处柳树树荫下几个比孙木苇年长几岁的青年男女向他招手:“小木小木,快来玩游戏吧!”
孙木苇略微提高了声音应了一声,然后起身和周医生告别,跑向那几人的方向。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肩膀上,勾勒出一个个圆润的光圈。
广场又多了几个人,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和老爷爷。
他们坐在树下阴凉处下棋,时不时传出哈哈大笑的声音,和她记忆中小时候总是坐在单元门楼处打麻将的大爷大娘一样。
在这群病人中有个格格不入的患者,坐在离所有人二十米开外的石凳上,阳光透过树枝洒在他裤腿上。
他双手垂在腿上,望着广场上聚集最多的那群人。
因为隔得远,周予夏看不清他的表情,或许他本就面无表情,唯有坐下时突起的膝盖骨还有肩胛骨十分扎眼,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像个用来写生的骨骼模型。
他身边站着一男一女两个护士,也不说话,好像在警戒他。
没过几分钟,另一个医生走过来和那个病人说了几句话,几人就离开了。
周予夏收回视线,又坐片刻,等病人的休闲时间结束了才离开。
第二天星期五,她坐诊。
剩下的住院患者不多,也不严重,李清婕来精神科学习的时间也不短了,周予夏便派让李清婕去查床。
“没有异常。15号病床的李先生精神好转很多,估计下周就可以出院了。”李清婕跟在周予夏身边,汇报查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