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是的。”
  “他和你说为什么会自残吗?”
  李清婕摇头,“怎么问都不说,不过我刚才看到他胳膊上有很多挫伤淤青,不像是自残。”
  周予夏听后抿唇沉思了一会儿。
  “周医生?”李清婕唤她。
  周予夏冲她笑了笑,“之后交给我,你先下班吧。”
  二人都没想到,一周后母亲便带着孙木苇又来了。
  孙木苇校服上蹭了很多泥土,深蓝色的裤腿上全是凝固的血渍,耳后嘴角小腿都有不同程度的擦伤,伤势实在不像自残,也不像是意外。
  他胳膊上也多了几道割伤。
  孙木苇母亲还有护士站的护士医生轮番上阵,本人依然缄口不言。
  这样的患者,周予夏并非第一次遇到。
  她几乎下意识在心中闪过几个可能性,只是在没有确定前,也不好直接和孙木苇母亲说,只能安慰说服她替孩子办理住院手续。
  对于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医生一般都会推荐去隔壁的仁宁精神专科医院办理住院手续。
  孙木苇的情况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但也需要住院看护。
  他的母亲每日都要工作,没时间照看他,于是让孙木苇在医院住下,由护士监督吃药吃饭,同时也避免再发现些原因不明的伤口。
  为了让他多和人交流,特意安排住在六人间病房。
  转眼已经住院三日,孙木苇一句话都没说过。
  李清婕差点跑去问周医生,孙木苇是不是不会说话,后来偶然听见他和护士嗯了一声才作罢。
  他每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也不睡觉,就直呆呆地盯着天花板。
  很多年轻的患者会有手机成瘾症状,孙木苇没有,似乎一切都没办法唤起他的兴趣。
  护士叫他,身体关节总要反应半天才动起来,有点抑郁型木僵倾向。
  李清婕不知道第几次从病房区回来,受挫模样。
  “还是老样子?”周予夏问。
  她无力地点头。
  “再等等吧,确定他吃药了?”
  “嗯,我不放心,特意盯着看他吃了,还让护士特意检查口腔。周医生,是不是我太菜了。”李清婕颇受打击。
  “精神疾病病程长。让中后期抑郁症患者开口,难上加难,不要太自责。”
  周予夏并不是假意安慰,每日空闲时,她都看见李清婕在来回翻看精神疾病治疗相关的书籍,桌上一摞一摞都被摆满了。
  上次周予夏建议她可以考虑加入脑部疾病研究中心的小组,告诉她选择重中之重的神经外科也没关系,李清婕回去后思考很长时间。
  虽然还没和周医生聊过,但她现在已经完全对精神医学产生好奇,基本确定要选择在精神科工作。
  李清婕眯眼,鼓着腮帮子为自己接下来即将对战“十八般妖魔”打气加油。
  果然最直接的唯有美食。
  李清婕眼睛发亮,立刻转头问:“周医生,晚上我们去吃烤肉怎么样”
  周予夏收拾东西的动作忽顿住,迟疑片刻,十分为难地说:“抱歉,我晚上有约了。”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2-24
  周予夏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理解善待病人是她分内的职责,可她总会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医生的共情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埋个十分明显的小伏笔)
  第11章 应是海棠依旧(五)
  赵庭之约周予夏在医院附近的一间北市特色菜餐厅吃饭叙旧。
  她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这里,只是从来没进去过。
  早些时候已经答应了赵庭之,周予夏只好在李清婕委屈巴巴的注视下下班赴约。
  她家在步州,毗邻北市,饮食习惯差别无二,菜单上的大部分菜都是她从小吃惯了的家常菜,又问了服务员的推荐,点了四个菜。
  木须肉,酱爆鸡丁,炒合菜和莲蓬豆腐。
  点完后,她坐在窗边喝茶。
  餐厅内正在播放一首怀旧的国语歌曲,整个大厅里只有她一个人落座。
  现在正是下班的时间,外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隔着一扇窗户,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
  江立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可能今天还是一片空地,一周后就可能看见钢筋建筑,两个月后就会大厦林立。
  新旧城区交相出现,时常有一种在高楼都市中坐在古朴老院喝茶的感觉。
  江立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隔街互望,几乎饱和的人流量为这片区域带来巨大的商机,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店分散在街边,让人挑花了眼。
  周予夏有选择困难症,而且喜欢一种味道就会一直吃,直到吃腻。
  中午休息时间短,她没事都会在医院的食堂解决午饭。
  所以医院周边大部分餐馆饭店,她都没有尝试过。
  这家店,还是李清婕推荐给她的。
  一盏茶的工夫,赵庭之进门,一眼就看见坐在窗边雅座上的周予夏。
  他一边迈着步子过来一边含笑说着:“高峰期有点堵车,久等了吧。”
  周予夏抿唇回应了下,替他满上一杯茶水,推至面前,“没有,怎么选在医院附近吃饭,应该折中的。”
  “正好来这边开会,想着很久没和你吃饭了。”
  和医院的调休制度不同,疾控中心每周固定休息周六日。
  今天是工作日,赵庭之依旧西装革履,气质挺拔,一进门引得店里的服务员看过来好几次。
  “确实,”她点头,“两年了吧。”
  “前辈怎么想到来江立我记得你是北市本地人。”
  周予夏疑惑,江立和北市都是大都市,两地距离甚远,她当初特意考了北市的研究生就是看重这点,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江立居然能遇到熟人。
  赵庭之神情自若,说:“工作调动,你呢,一年没见,还是和以前一样漂亮。”
  周予夏微微摇头,“前辈还是伶牙俐齿。”
  “论口才,我可不及,我那还有你辩论决赛的视频呢。”
  当时,研三的学生举办辩论赛,她一个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自告奋勇参加,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决赛,最后惜败正方赵庭之,但其实也是一票险胜。
  偏偏学校当时极看重这场比赛,新闻学的人在大厅里设置了七八台录像机摄影机,她的能言巧辨也被全方位的记录下来。
  学院老师笑得合不拢嘴,把她树立成优秀学生代表好好宣传了一番,周予夏本人那段时间也成了学校的红人。
  提到这点,她就无奈扶额。
  看见周予夏有些被打趣道的模样,赵庭之继续笑言道:“我当时还以为你是个外向活泼的人,这么能言巧辨,肯定参加过不少演讲活动。之后见到你,看你内敛寡言,还在想你是不是双胞胎。”
  “我只是突然想尝试没做过的事。”
  “那就更有天赋了,初次就拿到亚军。”
  他们一来一往地闲聊,看似关系很好的互相回忆打趣对方,周予夏心里却总是感觉有点像初次见面时的客套。
  餐厅门口又进来两位客人,大堂的服务人员嘹亮地喊了一声“欢迎光临!”
  两道修长的身影,一个穿着宽松的黑色卫衣运动外套,露出里面一小节蓝色的洗手衣,睡眼惺忪,头发零乱;另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宽松的深蓝色西裤,气质考究,五官立体得惊为天人。
  瞿朗先发现坐在窗边的两人,小声叫出名字,“周师妹?”
  黎初临偏头,看见赵庭之和周予夏两人坐在窗边的位置谈笑甚欢。
  周予夏面对门口而坐,隐约听见有人在叫自己,一抬头,和门口的黎初临四目相对。
  那双干净的好似墨色玻璃珠的眼睛定格在周予夏身上,眉尾微微上扬,唇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饶有意味。
  周予夏笑容僵住,暗暗咽了下口水。
  她居然有些心虚。
  瞿朗看热闹不嫌事大,径直朝窗边走过来,黎初临跟在他身后,晚一步跟上来。
  “好巧呀,这位是你的朋友吗周师妹。”瞿朗先发制人发挥他的交际花能力,说着,肩膀不经意碰一下黎初临。
  周予夏凝神静气,站起来互相介绍几个人认识,“这是在疾控中心工作的赵庭之,是我在北市大的前辈,之前来医院开过会。赵前辈,这是我们院麻醉科的同事,瞿朗,这位是神经外科的教授,黎初临,你见过。”
  赵庭之也跟着站起来了,和两个人握手颔首打招呼。
  “你就是之前会议的赵负责人啊,你好你好,介意我们同桌吗?”
  瞿朗说着,毫不客气地在赵庭之身旁的座位坐下。
  他动作迅速,没给赵庭之任何拒绝的可能。
  赵庭之笑了声,也没介意,和瞿朗寒暄着。
  黎初临慢条斯理地在周予夏身边坐下。
  刚坐下,她立刻闻到那股熟悉的消毒水的味道,那颗悬浮在半空中焦躁的心得到了些许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