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程心长叹口气,点开亮着红点的对话框。
  财经视频部主编杨力的微信头像是一只振翅翱翔的雄鹰,很难让人联想到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男人形象。
  程心已经可以想象得到杨力是怎样臭着张脸把键盘敲得震天响,感叹号像不要钱的子弹一样顺着网线射来:
  【申请材料今日12时整截止提交!】
  【下午我还要去国新中心!逾期未交后果自负!!】
  【不要跟我说人事那边几点截止!我的最后期限,就是中午!!】
  杨力并没有直接发信息给程心,而是在部门工作群里开炮,当然,哪个不长眼的今天请了半天假,一目了然。
  程心的手指悬在半空,还想说点什么辩解,但还没打完的字,就被新一条信息“击毙”在半空。
  【不要跟我说什么和采访时间冲撞!都是多少年的记者了,工作协调都做不到,怎么应对高压环境下的报道任务!!】
  虽然程心提前请过假,单位也大概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但新闻行业工作不分早晚,24小时oncall,周末也要值班,领导嘴上虽然没有明说,面上早已经越来越难看。
  再加上现下正逢记者序列评聘,多少人削尖脑袋想升资深、高级、首席,其中自然不乏许多跟宣传系统“沾亲带故”的“头等舱”。
  僧多粥少,各显神通,领导饭局吃到嘴软,早动了拿掉程心名额的念头。
  但程心作为上年度先锋记者,专题季季拿奖,这几年为单位拿下了不少难做的采访,虽说这几个月单位医院两头跑,该做的工作倒也没落下什么。
  领导强行逼退没理由,只能拐着弯施压。
  也许,就在等一个契机,一个程心犯错的契机。
  程心深吸一口气,把打到一半的几句话全都删掉,用力敲下七个字——
  【十二点前,准时到。】
  第2章☆、02仁衡医药
  地铁16号线从滴水湖始发,几乎全线地面运营,一路开到周浦东时距离终点站只剩三站,车厢早已满员。
  半露天的站台,艳阳晒得程心头发昏。
  她昨晚赶写采访稿熬到凌晨三点半,躺下去感觉眼刚闭,天就亮了,只能强撑着爬起来往医院赶。
  几乎全靠本能,外加人潮的推搡,列车关门的最后一刹那,程心擦线蹬了上去。
  代价是额头抵玻璃,身后贴着男男女女温热的躯体。
  程心早有预见,把大号珑骧包别在腰后,挡住身后的碰撞。
  包里装着13英寸macbookpro加一本“学习强国”笔记本,堪比重装机甲,护体神器。
  当然,重也是真的重。
  皮革肩带隔着薄外套勒进肉里,程心抻了抻胳膊,变换姿势,两臂相抵,撑出一个小三角,方便打字。
  她把手机里昨晚赶工码完的采访稿又调出来,细细过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错漏,才敢打开闪着“雄鹰”头像的对话框,将文档链接发了过去。
  【上外辛主任的采访提纲已经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程心指尖跳得飞快,已经想象到主编杨力满脸不耐烦地划开屏幕,准备打着改稿的名义借机“教育”下属的模样。
  【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辛苦领导费心指正,我马上修改
  ,争取到单位时再出一版定稿。】
  她主动“滑跪”得迅速,碰上“诲人不倦”的爹系对手,立正挨打总归比当个一身反骨的刺头活得长久。
  如果总归是要挨一枪,那还是打在无关痛痒的部位比较容易保住小命。
  上外的这期采访算不上什么热点专题,不涉敏感话题,辛主任又是长期合作过的老嘉宾,采访提纲她也仔细研究调整过很多次,决然挑不出什么大错。
  至于什么措辞啦,格式啦,错别字啦,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小毛病,程心早就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领导说什么都对,谁还口谁是小狗。
  对话框上方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但迟迟没有信息发过来。
  程心有一点焦躁,地铁报站广播响起:
  “下一站,龙阳路,开右边门,请把爱心专座留给有需要的乘客。”
  终点站到了,身后的人群骚动起来,所有人都要在这里换乘,奔赴市区的不同角落。
  坐着的人站起,站着的人往门边挤,推着行李的人把箱子往人腿的缝隙里钻,滑轮硬生生从程心脚尖滚过。
  “列车运行,请站稳扶好,不要看手机,注意脚下安全。”
  程心下意识地叫了一声,迅速被淹没在嘈杂的人流之中,列车门“唰”地一下打开,像羊圈开栏一般涌出数不清的乌泱乌泱的人头。
  羊看着温顺,一对尖角顶冲过来就能要命。
  人看着高等,争抢起来和禽兽也无甚分别。
  罪魁祸首早已逃之夭夭,程心被人流裹挟无可奈何,只能紧抱着包,被挤到站台的角落,等到人流散去大半才敢检查伤势。
  还好只是脚指甲裂了,渗了点血,但倒霉的是原本常备的创口贴用完了,只能先用纸巾简单裹一下。
  程心正踮着足尖手忙脚乱地处理伤口,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两声。
  她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手指捏着带血的纸巾,划开屏幕——
  【下午辛主任的采访不用做了。】
  【中午部门开会,12点半,不要迟到。】
  正午的日光把半个站台染成金色,程心觉得自己眼花了。
  她顾不上伤口,金鸡独立着回复信息。
  【为什么?出了什么问题吗?】
  【已经和辛主任提前约过时间和采访内容了,临时变更会不会不太好。】
  【我们和辛主任也合作过很多次了,之前的访谈也好,专栏也好,反响都挺不错的。】
  字打到一半,程心才反应过来,自己一不小心犯了职场大忌——话太多。
  还是不成熟,还是太心急。
  程心有点懊恼,等着主编火爆脾气的开炮。
  诡异的是,一向不容置疑、不容反驳、不容多嘴的杨力只简单回复了四个字。
  【来了再说】
  没有情绪,看不透情绪。
  比情绪恶劣更可怕。
  台风登陆前的天气,总是诡异地沉闷,这是出生在沿海小城的她从小就懂得的常识。
  程心最初是以财经频道见习记者的身份入职镜界新闻的。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个清澈又愚蠢的应届毕业生,对人情世故、职场争斗一无所知,还怀抱着最单纯的新闻理想,打了鸡血一般报选题、扒资料、跟采访,通宵写稿到天光大亮也不知疲倦。
  她的成绩很快被看见,一年拿了七八次部门奖、季度奖、总编奖,年终的大专题又“抢”了老同志的年度奖。
  年后开工第一天,财经新闻中心总监张日鑫特地到她岗位慰问,“祝贺”她升职,派调视频新闻中心直播部任财经方向出镜记者。
  表面上,出镜记者光鲜亮丽,财经连线栏目新颖,全中心遴选名额只有一个,机会难得。
  实际上,相比树大根深的财经新闻中心,直播部隐形福利少,工作时间和内容都不固定,跑现场、值夜班、搞暗访更是家常便饭。
  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骡子用,机器要扛,线索要追,稿子要写,片子要剪,特殊情况甚至还要开展“类狗仔”业务,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程心虽然负责的是财经方向,但日常被“抓壮丁”才是这项工作的本质。
  某个夜晚,她迷迷糊糊倒在演播室的长沙发上即将昏睡过去之前,终于明白了,平日里为了一个选题都能争到拍桌子的财经中心,为什么从未听说有任何人来和她争过这唯一的“出镜记者”的殊荣。
  好在直播部主编徐良风是个做事一板一眼的实干型女领导,不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人情往来,年纪虽轻却人狠话不多的程心很对她的胃口。部门里氛围务实,制度完善,全然不像原部门里那样人事关系复杂,利益争斗严重。
  海南自贸区、美股“逼空大战”、国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几个专题做下来,反响热烈,口碑极佳。镜界总编李贺年在会议上点名表扬,徐良风平静地站起来,把程心实实在在、从头到脚地夸了一遍,顺便“感谢”了一下财经中心将人才“慷慨相赠”,搞得财经总监张日鑫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只能尬笑点头:“人才嘛,就是要多多流通。”
  徐良风是不是有意阴阳,程心无法判断。但徐编在工作上给予了极大的自由度和支持,无论选题还是策划,都让她放开拳脚干,让程心如鱼得水,无比感激。
  直到两年后,程心才明白过来,原来当年会议上的暗流涌动,早已为后来龙争虎斗的“派系大战”拉开了序幕……
  “嗡嗡嗡!”
  手机震动声将程心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屏幕上,一只呆萌食蚁兽的头像疯狂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