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虽说大家都没见过这棚子搭起来会是个啥样儿的,但庄伯给的图纸很是详细,寒酥带着大伙儿边参详边搭建,半个时辰功夫,靠树岸一侧的立柱就已经绑好了。
  这立柱是纯粹依靠着地势,利用树木的稳固性为棚子提供了最大的支撑固定。而棚子整体拉出来之后,里头的立柱杆固定方式也很是讲究:先要在冰面上开凿出与立柱杆适配的凹槽,凹槽深度也得精准,既能保证立柱杆稳定插入、又不会破坏冰面的整体,不至于把冰面直接凿穿漏水。
  随后在凹槽内倒入融化的冰碴,再把立柱杆插进去。时下天寒,杆子没一会儿就冻住,等过了今晚就更是能冻得牢牢的。
  并且因这棚子有一半儿底下不是冰湖、而是林间实打实的土地,就也不存在承重问题,起码能容纳个一、两百人同时用餐。
  丽娘跟白芳见苏榛跟盛重云来了,便也迎上来说话。
  盛重云本来也陪苏榛多呆一会儿,但盛家船坊也派人来寻,说是冰上龙舟的赛道已经布置好了,请公子过去瞧瞧。
  他便先走一步,临走却还不忘叮嘱苏榛一会儿找他去,真是片刻也不想分开的架势。
  苏榛应也是应了,心里却颇有些嫌弃,神情间也多少有些流露。
  盛重云心想嫌弃我?等你过了门儿,看我怎么……我又能怎么?无奈的走了。走出几步还是不服气,回头瞧了眼、想看到苏榛至少有一点点的留恋也好。
  抱歉,并没有。
  苏榛已经跟丽娘和白芳聊得河翻水翻了。
  她叮嘱白芳记得明天开始多冻一些小点儿的冰桶以及大些的冰缸,用来当唾壶、灰槽。
  唾壶就类似于现代的垃圾桶,每个房车位、摊位、以及火锅城、食客桌子附近都要搁一些,免得游人吐个果核儿、扔个签子都没合适的地方。
  冰灰槽也是这功能,只不过大些、放得远些,起到个垃圾临时中转站的作用。
  想了想,苏榛又补充:“还得注意分类,吃食类的渣子跟炭灰分开。”
  丽娘也是不住的点头,“对对,要不是离得太远,我都想把粪也拉回村呢。啧啧,得囤多少啊,卖到肥田可也值不少银子呢。”
  一番话把苏榛又逗笑了。不过丽娘话说得虽然糙了点儿、理可不糙。
  着实可不想小瞧嘉年华十五日产生的垃圾,那真的实打实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部分也是归场地营造组以及司库在管的,之前嘉年华司库的总帐周掌柜就核算过,要请兴盛湖的街道司来收弃物、还要请“倾脚头”收粪便,再贩卖至附近农田人家。
  丽娘跟白芳听苏榛这么一说,又都惊了。尤其丽娘,本来嗓门就大,一激动愈发不管不顾的问:“这都核算过的?榛娘,能赚多少?”
  白芳脸皮薄,赶紧让丽娘压低声音,免得旁人听着、这仨娘子聚在一起聊些个啥秽物、还聊得这么起劲。
  苏榛倒还好,只要是正道上赚的钱,她也不觉得有啥难以启齿的,就跟丽娘也说说:“每担能卖二百文,如果按日客流量两千算的话,十五日下来,怎么着也能收个百担多。百担就是二十两。”
  丽娘刚要再惊一下,苏榛赶紧给她按下,“街道司至少安排二十人过来,得给人家工钱啊,再加上嘉年华还得准备的一些桶子工具,总之二十两也剩不下啥。”
  丽娘一听,这倒也是,也多亏这里不用木头恭桶,都是用的冰桶上头箍的稻草边,否则二十两哪够用。
  总之丽娘一边儿可惜二十两都得花掉、一边遗憾这嘉年华要是在白水村办多好,那不用请倾脚头了,她保证村里人就能把那些个秽物全处理掉。
  苏榛笑着安慰她会有机会的。其实搞活动就是这样,做得好,可以带动不少周边“就业”和赢利的。
  对于整个嘉年华筹备组来说,未必看得上这区区二十两,但无论是街道司的人还是倾脚头、足能依靠这十五天过个美美的正月了。
  女眷们说话的这会儿功夫,推拉棚子也终于安装完毕。
  寒酥过来问苏榛意见、可还满意、可是她想像中的?
  “如果连这么好的棚子我都不满意,那我眼神儿肯定很差。”苏榛笑着打趣,她说的是真心话:“明儿在门口拉个横幅挂上,这里就叫‘大食代’”如何?”
  寒酥细品了一番,字面意义看,“大食代”一听就有规模宏大、种类丰富的感觉。且很有新意、简洁好记,容易在食客间传播,他觉得这名字甚好:“榛娘聪慧,就用它。”
  其实哪里是苏榛聪慧,她就是懒,现代不少商场底层的美食街怕是都叫“大食代”吧……
  总之,她对这棚子很满意!
  毕竟按时下的情况,庄伯他们能在数日之内把“推拉”的轨道做出来、已经很难得。
  虽说这次过来只带了十副、还差一半儿的长度,但眼下已经仿若一条悠长的街道了。
  棚顶高高隆起,距离地面大约有三米,站在棚内丝毫不会觉得压抑。苏榛有种感觉,仿佛回到了现代的、宽敞的室内美食广场。
  萧容等人也走过来,一起商量开张的桌椅要怎么摆放才合理。
  在白水村人的概念里,还是用时下酒楼食肆、或者街边小摊贩的布局,不外乎就是食客买了小食端进来就吃、吃完就走,桌子能摆多少就摆多少。
  但苏榛却有不同的想法,毕竟哪家酒楼也不可能一下子涌进来几百、上千的游客吧。
  她非常清楚一点:一旦游客进入白水村房车区范围,说难听一点哪怕没人买一文钱的吃食,也必定会挨个角落参观一番的,尤其摆满了月亮椅跟蛋卷桌、甚至连棚子都跟别处不同的大食代。
  她不信没人好奇,她最担心的不是没人坐下、而是万万不可拥堵。解决办法也简单啊,犯懒的苏榛直接把现代各种集市、游乐园、演唱会的排队模式搬过来就成了。
  时辰已晚,她也不想再遮着掩着,赶紧规划好回去休息呢,便直接说了:“所有桌子得编号。以方阵形式排列摆放,每个方阵之间保持大概四尺的间距吧,作为食客走动的过道。另外每个方阵设置十至十二套桌椅,每套桌椅可供四到六人就餐。寒酥,你记得明儿再找人置些放在桌上的编号牌子。”
  寒酥点头应了。
  苏榛继续说:“再冻一些小冰桌,能坐两个人就成,见缝插针的摆。另外,大食代长边两侧分别设入口和出口。入口那里得安排两人,这两人要记性好的,记住里头所有桌子的号牌,带食客入座。出口也得有两人看着,主要也是起个引导的作用。”
  萧容想了想,“服务组那边儿的人合适,回头我跟山梅说。”
  苏榛点点头,指向食棚的中央:“哪怕没位置坐了,那片中间的通道也得空出来至少九尺,方便食客在棚内走动。还有啊,地面但凡有冰的地方都要铺稻草垫,这钱万万不能省。还有就是地上也要贴箭头跟数字号,指示前往不同区域的方向有哪些桌子。就比如,一个向左的箭头后头跟着‘一号区一号桌至五号桌’,识字的一看就懂了,不识字的有互相问一问也懂,免得只靠咱们安排的两个引导员也忙不过来。”
  萧容大赞:“这标识好!”
  反正苏榛一边说,寒榛就在一边默记。白芳也跟着在记,但她更多的是听、专注的听。
  白芳之前在城里伺候的那家也算是书香门弟,那家小姐亦也是聪慧过人的、为人也和气、在家也受宠。
  可白芳从来没有想像过哪家小姐能像苏榛一样指挥着男人做事,且话语还直接、不用加那些个“小女不才”“小女斗胆”之类的前缀儿。
  苏榛倒是没留意白芳神色中的敬佩,眼下她就想赶紧说完,“还得留分支通道,宽度有一半儿就成。外头用冰砖砌一些排队通道,免得有人插队。”
  又想了想,苏榛补充了个“流动售卖岗”。比如可以让童创组跟服务组的人商量一下,有谁想赚个零花的、可以轮流在大食代里提着小筐小篮卖些甜品、奶茶之类的,兴许也能是个不错的收入呢?
  一番规划下来也只用了不到一刻钟,且白水村的大伙儿也早就习惯了苏榛这种简明扼要、有事儿直接说事儿的风格。
  毕竟苏榛在现代最烦的也就是开会,尤其是废话一堆的会!
  一番商议下来,外头有巡逻报更的敲了梆子,到亥时了。苏榛便问嘉年华夜间是几点闭场。
  寒酥摇了摇头:“在开幕之前不闭场,兴盛湖镇排了轮值,夜间也有人过来干活儿。”
  这信息苏榛也是才知道,心想大伙儿真是拼了,都开始三班倒了???古代也这么卷!
  不过想想也是,时下又无法机械化,全靠人工。在一个月内做这么大的嘉年华,可不就得这样了。
  好在白水村的场地不需如此,毕竟主要摊位都是靠拖挂房车。
  但随着食材大批量运来,打明儿开始、至少得有一半的人要忙活开幕前的吃食筹备。苏榛便让大伙儿都抓紧时间回客栈休息、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