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李家奶奶想了想,“针娘里头有一个,家中相公是给行商赶车马的,我回头让她也再打听一下行商常用物件儿的尺寸和喜好。”
  苏榛点点头,“那赶情好,另外行商可能还会需要轻便的保暖睡袋披风。”
  舒娘怔了下,“睡袋披风是啥?能睡能披的?”
  “对,比被子还方便。”苏榛一边说,一边拿过舒娘的炭笔简单的画了一下大概形状。
  这种睡袋式披风她在现代露营的时候最为常用,有着宽大的领口和舒适的袖口,方便活动。
  而当转换为睡袋模式时,披风的下摆和帽子处都配备了牢固且易于操作的绑带,只需系严实,就能将整个身体包裹其中,形成一个温暖的小空间。
  苏榛:“另外,符秀才娘子还织出了能防霉的厚实布料,我建议舒娘有空儿了去瞧瞧,如真的不错,采购回来咱们往里头填充羽绒用,这样一来睡袋披风可是比棉花轻便不少、暖和不少,收纳的时候使劲按压就是小小的一坨,并且脏了还能洗,适合在外头的行商风尘仆仆的赶路携带。”
  “但是羽绒咱怕是收不上多少。”李家奶奶担心不无道理。
  毕竟时下不是现代,没有专门的羽绒工厂。
  苏榛也想到了这点,便说能收多少算多少,反正当个试验品去卖。如果今年冬天羽绒产品的口碑有了,开春就开始预备明年的,慢慢来。
  李家奶奶赞同:“是这么个理儿。”
  “但是以往我也试过缝绒,它总往外钻,而且不像棉花似的老老实实在一处呆着。”
  苏榛笑着点头,“有个专门的缝制办法。在填充羽绒的时候,不能随意地往里头塞,而是要先缝制个内胆,内胆上划分成一个个小格子,然后一格一格地填充。这样羽绒就被固定在每个小格子里,不会乱跑了。每个格子里的羽绒量也有讲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会显得臃肿,太少了又不保暖。等填充好后,再用细密的针线将格子缝好,确保羽绒不会移位。我寻思着按长虚山跟兴盛湖的温度来看,每件披风至少填充一斤的绒。”
  舒娘很是惊讶:“填这么多,工艺又这么复杂,那咱定价可以高一点不?”
  苏榛沉思片刻,“定价这事儿,咱得好好琢磨。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不容易,而且眼下咱也不知道做一件需要多少工时,但它的保暖性和实用性都远超普通衣物,是个实打实的好物件。”
  李家奶奶一拍大腿,“咱就先做,做完就知道了。”
  苏榛点点头:“目标客户主要是行商,他们常年在外奔波,对保暖和便携的需求大,也更愿意为实用的东西掏钱。而且,咱们还可以推出一些优惠活动,比如买两件打个折扣,或者买披风送个小物件,这样既能吸引更多人购买,又能提高咱们的知名度。”
  舒娘听着苏榛的一番话,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之色:“榛娘,就按你说的办。”
  李家奶奶便又问,嘉年华上还能卖些啥。
  苏榛提议做些简约冰雪主题挂饰,这部分就用边角料完成,总之就是一丁点儿也不浪费。
  比如拿做大件剩下的碎布、碎皮子料,制作成雪花、雪人的形状,在上面用彩色丝线编些简单的花样儿,这些挂饰价格亲民,又好看,又新鲜,销量也不会差。
  舒娘乐得不行,说这法子可是太好了,家里余下的碎布碎皮越来越多,正发愁不知道做些啥呢。
  李家奶奶更是经验十足,提议这简单的活儿就不要占用针娘人手了,只需要做出几个样品,教娃娃们去做就成。
  舒娘也觉得这法子甚好,反正谨哥儿这个“屯长”队伍可以无限壮大。
  苏榛一听“苏屯长”这名号,脑海中就浮现出谨哥儿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也忍不住抿嘴轻笑,随后点头应下:“行,就这么办。”
  并跟舒娘约定了,等她的样品和碎皮子拿去萧家就让娃娃们开工。
  一通筹划都聊得差不多了,苏榛便起身告辞。
  可眼下正是午食时分了,李家奶奶死活拉着苏榛不让走,又打发李采跑了趟萧家,说榛娘被“扣”下在李家吃午食了。
  萧家人自然是没意见,唯独在外头忙了一上午、以为中午在萧家蹭饭能见到榛娘的盛重云默默的黯了,心道跟他抢榛娘的人还真多,好想把榛娘锁起来……
  李家这顿午食做得也是极其丰富,哪怕苏榛没在,今儿本打算也要好好的慰劳一下雇请来的四位针娘。
  有热气腾腾的野猪肉炖苕粉,猪肉肉香四溢,苕粉也吸饱了肉汁,软糯入味;
  还有一盘香炙野兔,烤得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撒上些盐面儿香气扑鼻了;
  另外还有一道清炒山野菜,都是秋天采摘回来的,晒成菜干,口感清爽。还有李家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做的鸡蛋羹,细腻嫩滑,入口即化。
  苏榛这几日在兴盛湖吃多了水产,眼下还真是想念山上的野味儿,不知觉就还多添了一碗饭,没出息的吃胀了才走,倒叫舒娘很是得意:瞧吧,我做的饭菜就是香,连榛娘都觉得好滋味!
  吃饱喝足,稍微消了会儿食,苏榛便又急着回家了,舒娘自然也清楚她每日的安排都是满满当当的,便也没再留。只将今日收的这批针线活儿的名录、帐簿给了苏榛一份,回头总帐也是要在苏榛那里汇总的。
  苏榛也大概看了眼,这第二批成品应是大家都做得熟悉了,数量较之第一批增了不少:碎皮帽子三十顶、猎装战术背心十套、大中小号童装共二十套、战术背包十个、女包十个。
  苏榛心念一动,想到即然蜂窝煤的样品要拿去兴盛湖,何不将这些可可爱爱的针线活儿也送去一批?给柳嫣也瞧瞧,兴许她也喜欢呢,若她能提前代售,岂不又解决了一笔前期资金紧俏的问题。
  想到就做,苏榛从成品中挑了一顶长耳朵的兔毛帽子、一个染成了大红色的羊毛斜挎背包、一个猎装款的战术马甲以及一个战术双肩背包。
  简简单单的四样,苏榛打算回去再填些特点,就跟蜂窝煤一起送去兴盛湖。其余的成品仍旧放在李家仓库里,便就往家赶了。
  李家离萧家颇远,若是快步走,也得花上二刻钟。
  这段路程苏榛倒也不觉得烦闷,只当是给自己安排了一场锻炼身体的有氧运动。路边的雪也没化,一路踩着白色而行,心情也愈发舒畅。
  可还没走到萧家,离得老远就听见一阵嘈杂的鸡鸣鸭叫声。
  苏榛心中纳闷,加快了脚步走近一看,好家伙,萧家房前屋后热闹非凡,简直跟草市差不多了!
  有正忙着盖围墙的工匠们、有来送山货和野味的猎人们,甚至还有来卖活禽的。
  并且那活禽筐子也不知道被哪个不长眼的顶翻了,几只没绑的鸭鹅正满院子扑腾,村民们手忙脚乱地抓,人声跟禽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的热闹。
  叶氏跟符秀才都在暖棚里忙着收货,不停地记录着数量、检查着品质,忙得焦头烂额,根本顾不上出来。
  外头排队的村民们瞧见苏榛回来,瞬间都来了精神,你一言我一语地把她包围了。
  “榛娘回来啦!”
  “榛娘今儿个收获咋样啊?”
  “榛娘,听乔里正说晚上你要给大伙集议,说个好事儿?”
  苏榛虽觉促不及防,但脸上始终挂着笑,一边热情地回应着大家的问候,一边耐心地解答着问题。
  没说几句,就又听见丽娘标志性的大嗓门在暖棚那里喊:“天杀的咧,你倒是给收拾干净了再送来啊!”
  大伙儿循声望去,只见丽娘正对着送活禽的村民训话。
  那村民一脸尴尬,挠了挠头,周围的人都被这一幕逗得哈哈大笑。
  丽娘一边从暖棚里骂骂咧咧的出来,一边瞧见了被人群围住的苏榛,赶忙上来帮她解围:“大伙都别问啦,有啥好奇的晚上来不就知道了,这会儿让榛娘进屋消停消停!”
  丽娘一边说,一边拉着苏榛的胳膊,带着她往屋里走。
  苏榛感激地不吭声,假装乖巧,由着丽娘“绑架”似的。直到进了屋才松了口气,搂着丽娘撒了个小娇,感谢丽娘姐姐“拔刀”相助!
  其实这几日苏榛不在家,丽娘常来萧家帮忙的,一帮就是半天,天黑了、吃了饭再领自家俩娃回去。
  丽娘虽说也好奇兴盛湖的情况,但她毕竟已经听叶氏念叨不少了,眼下也知道别添乱就是帮了苏榛的忙,遂也没多问,寒喧几句就又回了暖棚,把符秀才“换岗”过来帮苏榛的忙。
  整个下午,苏榛就跟符秀才呆在娃娃们做手工的冰屋,认真准备晚上集议要讨论的几项要点。
  苏榛口述,符秀才写。
  而苏榛本就条理清晰,声音又悦耳,说着各项事宜、从目前的准确情况、到未来二十天全村的规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符秀才则全神贯注地听,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书写,将苏榛的话一一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