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乔里正有些惊讶,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找我商量?”
  苏榛点点头,认认真真的把兴盛湖的情况简单给乔里正交了底。
  当然,讲述也把握了分寸,对于她在相关事务中具体的赢利情况略过不提。此事与其他人无关,她也没义务跟乔里正交待。
  乔里正一边听苏榛说、一边就在心里盘算着大概需要的人手,其实他本来以为事情很简单,就是请苏娘子带着、出去摆个摊子就成。
  他万万没想到已经是个比东市还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嘉年华”,一时之间又是怔忡、又是压不住的兴奋,以及失了头绪的慌乱。
  苏榛自然看得出他的神情,便提议召集村里有意向参与的人家一起集议,分工协作。
  乔里正不住点头,严肃万分:“赶早不赶晚,今儿就集议吧!我这就挨家去通知一下。定在晚食后可好?到时候烦请苏娘子把那个什么‘策划书’,给大伙儿说说?”
  苏榛点头应了:“行,那我下午就准备一下。”
  说完,两人又简单说了些集议细节,乔里正便恨不得脚底生风一样走了。
  苏榛又对符秀才交待了一番文书工作,便回屋拿了斗蓬和风帽、礼物,打算往乔大江家跑一趟。
  临出门的时候随意打量着萧家小院,萧容领着匠人们建围墙建得如火如荼、叶氏正领着几个来卖山珍的妇人去暖棚放货、谨哥儿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在冰屋里削树枝,要做一大批糖葫芦签子。
  每个人都在忙、每个人脸上都有笑。
  苏榛深吸一口气,心里愈发踏实,跟萧容打了招呼,便朝着乔大江家去了。
  几日不见,乔大江家也是大变了模样。
  原本空旷的坡地如今已被错落有致的“梯田”占据,虽说还未全然成形,但阶梯层级已初现端倪。
  乔大江显然是用了柳师傅传授的法子,打算在这层层修筑排水沟渠、层层加固。
  看这工程的架势,少说还得再花上十天半月才能完工。
  此刻,乔大江跟春娘正制着蜂窝煤。
  制一批,小树便拉着他的小木橇把蜂窝煤转移到阶梯上晾晒一批。
  山梅负责聚拢煤粉,一脸的汗、一脸的煤灰。
  还是小树最眼尖,率先瞧见了苏榛,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声喊:“苏姐姐,苏姐姐来了!”
  乔大江两口子闻声,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山梅先是惊喜的抬头,一眼瞧到苏榛明媚得耀眼的面容,心就像是被晃了一下,站起来迎,可脚步却滞了。
  同样是白水村住着、同样是每日寒风跟刀子似的割着,山梅只觉苏榛的脸却愈发粉嫩了似的,走得急,还泛了一层淡淡的粉红。
  她仍旧穿着寻常斗蓬,头戴了白色兔毛围领帽,从容不迫的神态,举手投足间的淡然,明媚且温暖。
  山梅看着这般形容的苏榛,再低头瞧瞧自己沾满煤灰的粗布衣衫和黑乎乎的双手,下意识地攥紧衣角,眼神中闪过一丝莫名。只能带着强撑的笑意,站在原地望着苏榛。
  春娘早就小跑着迎上去了,满是冻疮、煤灰的手在衣服上蹭了蹭,笑着:“榛娘你可算回来了,屋里坐!”
  乔家一家人的热情让苏榛心里暖烘烘的,笑着点头:“好久不见,瞧你们这日子过得真是越来越红火了!”
  一边说,一边拉过小树,往他手里塞了一包兴盛湖带回来的鱼干。便说说笑笑的,跟着朝着屋内走去。
  几日没来,屋里的东西又填置了一些了。
  灶间多了个木头架,摆了新的碗筷、铁锅。春娘连忙说那架子是杜青柏送来的,当暖居礼。
  再进了里屋,火炕上铺了厚厚的稻草,稻草上叠放着两床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棉被。
  墙壁上挂着乔大江的弓箭、和一些兽皮。
  春娘把苏榛“按”在了炕边,让她好好坐着暖身。随后又扭头出了屋,在灶上热着的锅里舀出一碗开水,小心翼翼地捧出红糖罐子挖了满满一大勺、搁热水里化开,给苏榛端了过来。
  苏榛接过碗,轻轻抿了一口,甜意瞬间从舌尖蔓延至全身,“真好喝!”
  乔大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苏娘子,家里简陋,你可别嫌弃。”
  苏榛连忙摆摆手,“乔大哥,你可别这么说。”
  与此同时,小树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苏榛送的鱼干,先给苏榛、爹娘、山梅每人分了一片,自己才拿了片最小的啃,吃得津津有味,嘴里含糊不清地:“苏姐姐,这鱼干太好吃啦!”
  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山梅跟大家一样,脸上也挂着笑,眼神却有些游离,时不时地用眼角余光偷偷看向苏榛。
  每当苏榛的目光扫过来,她便迅速做出一副温和的模样,可紧握的手却微微泛白,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凸显出来。
  苏榛倒没注意到山梅的变化,三句两句就赶紧把话题引向大事。
  重点是:嘉年华大量需要蜂窝煤,且这是推广蜂窝煤最好的时机。
  苏榛:“按目前的嘉年华场地规划,里头搭建的取暖帐至少二十至三十个,大帐的话,炉子起码得有三到五个。每日取暖时长至少四个时辰,但我琢磨着可以用木炭、树枝和蜂窝煤的组合。木炭烧得久、热量足;树枝在林子里就能捡,生火快;蜂窝煤又实惠,烟又小。这样一来,就又省银子、又暖和。”
  第142章
  乔大江跟春娘早就乐得脸颊都泛了红,山梅也认真起来,不错过苏榛说的每一个字。
  乔大江:“苏娘子,那总共需要多少?你给算算。”
  苏榛略作思考后回答:“假设有三十个取暖帐,取平均数,每帐四个炉子,一共便是一百二十炉。每个炉子每天有一个时辰用蜂窝煤,按一个蜂窝煤能烧大半个时辰算,每炉每天两个蜂窝煤。一共便是两百四十个蜂窝煤。烧十五天,便是三千六百个。”
  “三千六百个!”乔大江跟春娘眼睛都直了,吼出了声:“这么多!”
  “不止这些。”苏榛笑着摇了摇头:“这只是取暖帐的用量,还有周边客栈、商户也有意向采购。若是卖得好,总需求量没一万个、也得有七八千个。但丑话也是说在前头的,兴盛湖也要看蜂窝煤的质量如何,所以先只会买样品试燃。”
  一时间,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乔大江和春娘张大着嘴巴,眼神中满是震惊,仿佛还没从这庞大的数字中回过神来。
  春娘的眼睛瞪得滚圆,手中的鱼干不知不觉掉落,掉在了炕上也浑然不知。
  山梅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对苏榛那种莫名的情绪在这巨大的商机面前,也被暂时抛到了脑后。目光在苏榛和家人之间来回游移,心中五味杂陈。
  小树啃着鱼干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他看着大人们的表情,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紧张的气氛。
  过了许久,春娘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干涩:“这……我家行吗?咱能做出来吗?”
  苏榛笑而不语,看向乔大江。
  行不行,只有乔家自己清楚。
  苏榛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她也没打算帮一世,天助自助者,她等待着乔大江最后的答案。
  乔大江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恍惚。
  可这恍惚却并不是犹豫,而是过去被自家人欺负、吸血的种种。他下意识看向春娘的手,心中涌出难以言述的酸涩。
  他深知不能再让家人过那种日子,而这次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乔大江深吸一口气,目光也逐渐坚定起来,抬起头看向春娘。
  两人成婚这么多年,春娘又岂会读不懂乔大江的心情,她要做的也唯有鼓励,柔和却一字一字的、坚定的:“以前啥苦没吃过,这次肯定也能行。大不了我不睡觉了,起早贪黑的做!”
  乔大江听了春娘的话,哪还会再有半分的犹豫,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斩钉截铁地说了俩个字:“做!”
  苏榛瞧着他俩,心情也愈发舒畅起来。说句最简单的,没人不喜欢同路伙伴干劲十足的样子,没人喜欢组队组出猪队友。
  即然决定了要做,那肯定是多多益善,但怎么才能“多”起来,这就得多动脑筋了。
  首先是人手方面,本来的计算是每七日能晒出一千枚左右,但没成想一直落雪,七日延成了十日。而且这几日做的一千枚先得卖出去,才有后面买原料的本钱。
  更何况距离年岁市集备货结束也仅有二十日了,如果只靠乔大江家,顶多能再制个两千枚。
  乔大江在心里盘算了一番,也把几个相熟的、出生入死的猎户兄弟家中状况考虑进去。人手方面,至少得再雇三到四个能干的。
  然后就是晒场,首先就是乔家门口坡地还能再晒一千,二十日一共晒两千;
  杜老大家、李坨子家都有院子,每家晒个千枚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