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时下也没有几头鲍的说法,苏榛只能按个数去说了。
“成,我帮你留着,小的更便宜呢。”
苏榛便摸钱袋子想留些订银,被玉娘按了手,一脸不悦,“妹子这是啥意思,我项家还垫不起这点儿铜板了?”
苏榛无奈的笑了,便也就不争了。遂进屋跟项家几位长辈们告辞,这才坐上驴车出发。
而寒酥毕竟身兼数职,就暂时留下。同时,苏榛也交待他办几件事,一是直接在兴盛湖找人完成折叠帐蓬的制作,就不必从白水村再往这儿拉了。
二是在柳嫣客栈后院儿搭三个烤窖,年岁市集的时候做烤食用。
其实柳嫣真是恨不得把苏榛也“扣押”下来,但她也明白白水村才是苏榛的“主战场”,兴盛湖留不住。
更何况苏榛人虽没常驻,却带走了赵海岳提供的镖局信鸽,这下往来书函可就快捷了不少。
她们做了约定,每日,柳嫣都会将兴盛湖这边筹备的进展、遇到的难题详细记录,绑在信鸽腿上放飞;
苏榛收到后,也会即刻回信,给出精准的指导意见或是调配人力、物力的解决方案;
遇到需要多方商议的大事,信鸽更是频繁往返,可让两地筹备工作得以紧密协同,稳步推进。
总之,所有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回程路上也不白走,苏榛进城去找了成树,想把成树也编进年岁市集的“专车”队伍中。
成树一听每日能有固定三百文的收入,且还管吃管喝、能连续十五日,喜得眼泛泪花。
而且苏榛同成树说的时候,也刻意没避着附近的其他车夫。
其他车夫听了去,有胆大的就直接凑上前来询问,可还需要人手。
需要,当然需要。
众人立刻七嘴八舌地开始自荐起来。
苏榛见状,将初步选拔车夫的事儿直接给了成树。
因兴盛湖跟白老汉也都有相熟的车夫推荐,所以成树拿到的名额是十人。
成树一听自己可以组建十人车队,简直受宠若惊,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半晌才回过神来,用力点头应下。
这下他的地位瞬间高了,那些平日里瞧他不起、嘲笑他腿脚不方便的同行纷纷变了脸色,眼神中满是懊悔与讨好。
成树人是老实、但不是傻,他明白苏榛此举,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想为他在这市井之中挣回一份尊严。
得苏娘子如此抬举,成树挺直了脊梁,有条不紊地向众人讲述选拔要求,声音洪亮有力,哪里还有半分往日的自卑模样。
苏榛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拿出三两订银塞给成树,并让符秀才当场就写了契、按了手印。
订银也不是她私人荷包里的,是筹备组公帐支出,前期的七百两公帐,她分得一百两的筹备金支出配额。
除了这三两的车队订银,苏榛又从私人荷包里拿了二两给成树,叮嘱他这是买酱的订银,她年前至少还需要三百斤原酱、且多多益善,哪怕能有千斤,她也收!
成树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眼眶瞬间红了起来,这订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嘴唇嗫嚅了几下,想要说些感激的话,却发现喉咙像被哽住了一般,半晌才挤出一句:“苏娘子,您这大恩大德,我一家老小都记在心里了,您放心,这选车夫的事儿,还有这酱,一定都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苏榛摆了摆手,“成大哥别这么客气,这是你该得的机会。往后日子定会越过越好。”
说罢,她又细细强调了酱的品质要求。
成树听得认真,频频点头,将这些要点都牢牢记在心底。
此刻的他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不仅能在“专车”队伍里挣得一份可观收入,家里娘子制的酱还能有稳定销路,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周围的车夫们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羡慕,对成树也多了几分敬重。
事情安排完,苏榛便跟成树告辞,同符秀才、白老汉一同赶回白水村,毕竟那边的筹备工作更多。
驴车再次辘辘启程,苏榛坐在车内本意就是闭目养会儿神,可这一“养”就睡了过去,再睁眼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挑了棉帘往车外一看,熟悉的猎户村味道、熟悉的积雪银丝带状的冰河、熟悉的草舍炊烟、村里家家户户亮起了烛火。
回家的感觉真好!
可问题是萧家不远处、原本的那片空地怎么那么不一样了?
原本就是平地、纯平超广角,此刻一间、或者应该说是一栋木屋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兀。
且一眼就能看出搭建的很是粗放随意,像是仓促完工的模样,但木料又极好,每一根木头都粗壮笔直,泛着深沉的色泽,透着上乘的质地。
苏榛心中满是疑惑,忙问符秀才:“咱走这几日,咋冒出这么个大家伙?我咋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符秀才也是一脸茫然:“我走的时候还没有啊。”
白老汉也回头插话:“我瞅着也稀奇,莫不是来了啥新匠人,要在咱村大展拳脚?”
苏榛愈发好奇,催着白老汉加快速度。驴车晃晃悠悠地朝着萧家方向奔来,离那木屋越来越近,直至到达。
而木屋里的人应也是听到了动静儿,推门走了出来,笑意吟吟的望着苏榛。
苏榛木然:盛重云你个老六啊……
苏榛的归来,在萧家引发了地震般的动静儿。
首先就是谨哥儿,冲上来抱着苏榛好一通扑腾、腻歪,毕竟这是他打出生以来跟姐姐分开最久的一次;
其次是叶氏,搂着苏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的打量,瞧着她哪哪都像瘦了一圈儿,心疼得不行;
全家只有萧容镇定些,只问诸事可还顺遂、寒酥为何没一起回来。
苏榛一边笑着回答无数扑面而来的问题,一边赶紧请白老汉送符秀才回家、并付清了车资。
随后才被簇拥着回了屋,盛重云一副自来熟的架势,跟着进来了。
一进屋,叶氏和萧容便默契地忙碌起来。又是给苏榛烧热水净脸、又是忙着给苏榛热晚食,屋内一时间热气腾腾,满是烟火气。
叶氏刚要转身去灶间添柴,眼角余光瞥见谨哥儿又要往苏榛身边凑,生怕小家伙捣乱,赶忙伸手拉住他,压低声音叮嘱道:“别去缠着你姐姐和‘未来姐夫’,乖啊。”
虽说这声音压得极低,却还是一字不落地钻进了苏榛耳中。
苏榛想要辩解几句,又觉得此时矫情反倒显得生分,索性随它去了。
片刻后,晚食便已热好端上了桌。
洗去一脸雪尘的苏榛着实饿了、也馋了,赶紧用饭,一边吃一边也没闲着,讲了兴盛湖的进展、也听了叶氏分享村子里最近的新鲜事儿,比如哪家又猎到了什么来问萧家收不收、女红坊那里又缝了多少新帽子、新背包。
盛重云跟萧容都没插话,由着两个女*眷说得热闹。
谨哥儿也终于是困了,窝在叶氏怀中沉沉睡去。
直至苏榛吃了饭,本想跟叶氏一起拾掇拾掇,被叶氏一把推开,“你歇着去,我跟你萧伯做这些就成。”
盛重云瞧着苏榛那欲言又止的憋闷模样,心下好笑,但却丝毫舍不得她在此类事件上再费心思,索性轻声问:“榛娘,可要去看看我那木屋?”
叶氏鼓动着:“去吧,去看看,那可是个大计划。”
大计划?还有计划?苏榛心念微动,也不再矫情什么,索性拿了披风重新裹严实了,跟着盛重云过去。
灶间烛火摇曳闪烁,光影在萧容脸上晃荡。
没人注意到,苏榛跟盛重云一起离开后,萧容原本平和的脸色逐渐收起,倒也没有显得不高兴,眼眸中没有丝毫情绪波澜,仿若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不动声色。
盛重云的木屋是临时选址搭建,就在萧家隔壁不远处。
苏榛与盛重云并肩而行,不多时便到了。
盛重云推开门,苏榛只觉一股暖意裹挟着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
屋内倒是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角落置了一个简易的火炉,炉中的炭火正烧得通红,将整个屋子烘得暖烘烘的。
其它方面就跟盛重云在贮木场的那间差不多,简单的书桌圈椅、朴实无华的床榻。
苏榛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了桌上放着的纸书上,纸张边角有些卷曲,显然是被频繁翻阅过了。
最显眼的当属那份木工坊的第一批手工制品设想、草图,从精巧细致的木雕摆件,到寓意吉祥的生肖造型、再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更有苏榛的户外桌椅。
与之配套的案宗,则详细阐述了制作工艺、所需材料、预计成本等内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足见盛重云并非这几日才突发奇想,而是围猎回来就在筹备了。
旁边还散落着一些记录,是盛重云安排手下走访邻里、问询商贩后整理而成的,上面写满了民众对木器的喜好倾向等关键信息。
“成,我帮你留着,小的更便宜呢。”
苏榛便摸钱袋子想留些订银,被玉娘按了手,一脸不悦,“妹子这是啥意思,我项家还垫不起这点儿铜板了?”
苏榛无奈的笑了,便也就不争了。遂进屋跟项家几位长辈们告辞,这才坐上驴车出发。
而寒酥毕竟身兼数职,就暂时留下。同时,苏榛也交待他办几件事,一是直接在兴盛湖找人完成折叠帐蓬的制作,就不必从白水村再往这儿拉了。
二是在柳嫣客栈后院儿搭三个烤窖,年岁市集的时候做烤食用。
其实柳嫣真是恨不得把苏榛也“扣押”下来,但她也明白白水村才是苏榛的“主战场”,兴盛湖留不住。
更何况苏榛人虽没常驻,却带走了赵海岳提供的镖局信鸽,这下往来书函可就快捷了不少。
她们做了约定,每日,柳嫣都会将兴盛湖这边筹备的进展、遇到的难题详细记录,绑在信鸽腿上放飞;
苏榛收到后,也会即刻回信,给出精准的指导意见或是调配人力、物力的解决方案;
遇到需要多方商议的大事,信鸽更是频繁往返,可让两地筹备工作得以紧密协同,稳步推进。
总之,所有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回程路上也不白走,苏榛进城去找了成树,想把成树也编进年岁市集的“专车”队伍中。
成树一听每日能有固定三百文的收入,且还管吃管喝、能连续十五日,喜得眼泛泪花。
而且苏榛同成树说的时候,也刻意没避着附近的其他车夫。
其他车夫听了去,有胆大的就直接凑上前来询问,可还需要人手。
需要,当然需要。
众人立刻七嘴八舌地开始自荐起来。
苏榛见状,将初步选拔车夫的事儿直接给了成树。
因兴盛湖跟白老汉也都有相熟的车夫推荐,所以成树拿到的名额是十人。
成树一听自己可以组建十人车队,简直受宠若惊,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半晌才回过神来,用力点头应下。
这下他的地位瞬间高了,那些平日里瞧他不起、嘲笑他腿脚不方便的同行纷纷变了脸色,眼神中满是懊悔与讨好。
成树人是老实、但不是傻,他明白苏榛此举,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想为他在这市井之中挣回一份尊严。
得苏娘子如此抬举,成树挺直了脊梁,有条不紊地向众人讲述选拔要求,声音洪亮有力,哪里还有半分往日的自卑模样。
苏榛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拿出三两订银塞给成树,并让符秀才当场就写了契、按了手印。
订银也不是她私人荷包里的,是筹备组公帐支出,前期的七百两公帐,她分得一百两的筹备金支出配额。
除了这三两的车队订银,苏榛又从私人荷包里拿了二两给成树,叮嘱他这是买酱的订银,她年前至少还需要三百斤原酱、且多多益善,哪怕能有千斤,她也收!
成树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眼眶瞬间红了起来,这订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嘴唇嗫嚅了几下,想要说些感激的话,却发现喉咙像被哽住了一般,半晌才挤出一句:“苏娘子,您这大恩大德,我一家老小都记在心里了,您放心,这选车夫的事儿,还有这酱,一定都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苏榛摆了摆手,“成大哥别这么客气,这是你该得的机会。往后日子定会越过越好。”
说罢,她又细细强调了酱的品质要求。
成树听得认真,频频点头,将这些要点都牢牢记在心底。
此刻的他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不仅能在“专车”队伍里挣得一份可观收入,家里娘子制的酱还能有稳定销路,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周围的车夫们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羡慕,对成树也多了几分敬重。
事情安排完,苏榛便跟成树告辞,同符秀才、白老汉一同赶回白水村,毕竟那边的筹备工作更多。
驴车再次辘辘启程,苏榛坐在车内本意就是闭目养会儿神,可这一“养”就睡了过去,再睁眼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挑了棉帘往车外一看,熟悉的猎户村味道、熟悉的积雪银丝带状的冰河、熟悉的草舍炊烟、村里家家户户亮起了烛火。
回家的感觉真好!
可问题是萧家不远处、原本的那片空地怎么那么不一样了?
原本就是平地、纯平超广角,此刻一间、或者应该说是一栋木屋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兀。
且一眼就能看出搭建的很是粗放随意,像是仓促完工的模样,但木料又极好,每一根木头都粗壮笔直,泛着深沉的色泽,透着上乘的质地。
苏榛心中满是疑惑,忙问符秀才:“咱走这几日,咋冒出这么个大家伙?我咋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符秀才也是一脸茫然:“我走的时候还没有啊。”
白老汉也回头插话:“我瞅着也稀奇,莫不是来了啥新匠人,要在咱村大展拳脚?”
苏榛愈发好奇,催着白老汉加快速度。驴车晃晃悠悠地朝着萧家方向奔来,离那木屋越来越近,直至到达。
而木屋里的人应也是听到了动静儿,推门走了出来,笑意吟吟的望着苏榛。
苏榛木然:盛重云你个老六啊……
苏榛的归来,在萧家引发了地震般的动静儿。
首先就是谨哥儿,冲上来抱着苏榛好一通扑腾、腻歪,毕竟这是他打出生以来跟姐姐分开最久的一次;
其次是叶氏,搂着苏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的打量,瞧着她哪哪都像瘦了一圈儿,心疼得不行;
全家只有萧容镇定些,只问诸事可还顺遂、寒酥为何没一起回来。
苏榛一边笑着回答无数扑面而来的问题,一边赶紧请白老汉送符秀才回家、并付清了车资。
随后才被簇拥着回了屋,盛重云一副自来熟的架势,跟着进来了。
一进屋,叶氏和萧容便默契地忙碌起来。又是给苏榛烧热水净脸、又是忙着给苏榛热晚食,屋内一时间热气腾腾,满是烟火气。
叶氏刚要转身去灶间添柴,眼角余光瞥见谨哥儿又要往苏榛身边凑,生怕小家伙捣乱,赶忙伸手拉住他,压低声音叮嘱道:“别去缠着你姐姐和‘未来姐夫’,乖啊。”
虽说这声音压得极低,却还是一字不落地钻进了苏榛耳中。
苏榛想要辩解几句,又觉得此时矫情反倒显得生分,索性随它去了。
片刻后,晚食便已热好端上了桌。
洗去一脸雪尘的苏榛着实饿了、也馋了,赶紧用饭,一边吃一边也没闲着,讲了兴盛湖的进展、也听了叶氏分享村子里最近的新鲜事儿,比如哪家又猎到了什么来问萧家收不收、女红坊那里又缝了多少新帽子、新背包。
盛重云跟萧容都没插话,由着两个女*眷说得热闹。
谨哥儿也终于是困了,窝在叶氏怀中沉沉睡去。
直至苏榛吃了饭,本想跟叶氏一起拾掇拾掇,被叶氏一把推开,“你歇着去,我跟你萧伯做这些就成。”
盛重云瞧着苏榛那欲言又止的憋闷模样,心下好笑,但却丝毫舍不得她在此类事件上再费心思,索性轻声问:“榛娘,可要去看看我那木屋?”
叶氏鼓动着:“去吧,去看看,那可是个大计划。”
大计划?还有计划?苏榛心念微动,也不再矫情什么,索性拿了披风重新裹严实了,跟着盛重云过去。
灶间烛火摇曳闪烁,光影在萧容脸上晃荡。
没人注意到,苏榛跟盛重云一起离开后,萧容原本平和的脸色逐渐收起,倒也没有显得不高兴,眼眸中没有丝毫情绪波澜,仿若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不动声色。
盛重云的木屋是临时选址搭建,就在萧家隔壁不远处。
苏榛与盛重云并肩而行,不多时便到了。
盛重云推开门,苏榛只觉一股暖意裹挟着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
屋内倒是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角落置了一个简易的火炉,炉中的炭火正烧得通红,将整个屋子烘得暖烘烘的。
其它方面就跟盛重云在贮木场的那间差不多,简单的书桌圈椅、朴实无华的床榻。
苏榛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了桌上放着的纸书上,纸张边角有些卷曲,显然是被频繁翻阅过了。
最显眼的当属那份木工坊的第一批手工制品设想、草图,从精巧细致的木雕摆件,到寓意吉祥的生肖造型、再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更有苏榛的户外桌椅。
与之配套的案宗,则详细阐述了制作工艺、所需材料、预计成本等内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足见盛重云并非这几日才突发奇想,而是围猎回来就在筹备了。
旁边还散落着一些记录,是盛重云安排手下走访邻里、问询商贩后整理而成的,上面写满了民众对木器的喜好倾向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