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上完弦,再次拿起砂纸,对弦与弓身接触部位细细的最后又打磨一遍。
  而谨哥儿则趴在旁边的小桌上画“广告宣传画”。
  也是用符秀才泡的植物颜料,在纸上画房车美食的诱人模样——热气腾腾的包子、色泽金黄的炒饭、香气四溢的炖汤之类的。
  画的轮廓由寒酥拿炭笔勾,谨哥儿只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填色块儿就成。
  苏榛允他随意填,要的就是一份童趣。
  颜料泡了不少,叶氏便也拿来,在弓身上简单的描画一些小花小草的。
  第一张弓画完,萧容左右端详,确认毫无瑕疵后,才郑重其事地搁在一旁木架上晾着。
  烛火映新弓,色彩鲜艳、弦身紧绷。
  虽说忙至深夜,所有人却丝毫不觉疲惫,又转头,伸手捞起下一张弓胚,继续埋首忙碌起来。
  院儿里则是另一番忙碌。
  苏榛在车里沉浸式布置“软装”、寒酥则不停地往车上搬东西,俩人配合得当,那可真是称得上心无旁骛。
  首先就是在重点区域钉上防火的火浣布。
  虽说餐车内只做冷食,需要现炒的炭炉全部搁外头做。但取暖设备、照明设备是得放在车里的,所以得保护好,否则飞出去一个火星就能溅出一个洞,苏榛得心疼死。
  尤其是储物架和操作台。这上头顶层得放等干货,干燥易燃,稍有火星沾染,便极易引发火势。
  苏榛便先将火浣布细致裁剪成合适大小,一条条地铺在储物架隔层。为了加固,还找来几条细麻绳,穿过布边预留小孔,牢牢系紧在橱柜栏上,火浣布稳稳贴合,无惧晃动移位。
  随后把寒酥拿过来的木耳、香菇、笋干,以及各类她特制的调料粉末,都用油纸袋子装得规规矩矩的,再逐一摆上去。
  随后又取了洗清过煮的碎钟乳石、榆树皮、木芙蓉、杏仁、桃仁炭、干稻草,分层置入双层过滤的净水桶底。
  处理完干货区,照明区也不容小觑。
  苏榛站在车里认真盘算了一番,餐车车顶灯笼主要是为了照亮操作区域,包括营业区、操作台区、摆放调料和食材的区域等,灯笼的布局得能够完全覆盖这个长方形。
  灯笼她在符秀才那里买了十盏,应该是够用的。
  她先把所有灯笼集中放在地板上,再直接席地而坐,在灯笼的烛台边儿上又精心铺贴了一层火浣布,仿若给烛台们筑起堡垒。既能防火,又不影响烛光正常透出。
  随后先得挂最大的一盏,苏榛踩在步梯上、挂好再调整光线角度,让光接近垂直向下,主要照亮中心操作区。
  再把四盏小些的灯笼左右错落、悬于不同位置,呈波浪起伏之势,为的是光线无死角覆盖操作区,尽量不要出现光照死角。
  转到餐车侧面,左右各挂一盏,相当于壁灯、光效向外倾斜,光线如灵动绸带,角度还照亮了餐车窗户外向支起的桌板。
  最后,售卖窗口更是照明设计的“重头戏”。
  一共还有三盏,一盏防风的支出去悬在外向桌板正上头,另外两个则左右各一,光晕在照亮窗口周边方寸之地的同时,还恰到好处地营造出温馨氛围。
  就这么说吧,将来出去营业,光是这灯效,打在任何食物上都是加分项。
  全部布置好,苏榛便下了车,站在前头瞧。
  此时大雪纷飞,簌簌雪花肆意飘落在房车四周,可车内那暖黄的灯光却顽强地穿透雪幕,将周遭映照得一片通明。
  车顶错落的灯笼无死角地照亮操作区,餐车侧面的壁灯光线柔和地向外延展,细节尽显,左右光晕包裹之处,营造出暖融融的氛围。
  苏榛瞧着车里,心底满是欢喜。任由簌簌雪花飘落在肩头,仿佛这漫天风雪不过点缀。
  直至深夜,萧家所有人才抓紧时间洗漱了各自睡去。
  灶间内有泥炉微火、屋外有新制的车。
  在上位者眼中或者微弱渺小,但这些却是支撑苏榛、萧家坚定走下去的慰藉与力量……
  雪又下了一整夜。
  天蒙蒙亮,白水村所有人都是被乔里正的集议号吹醒的。
  声音尖锐急促,直直穿透雪雾与静谧。
  一时间,犬吠、鸡鸣。人人心头都涌起一丝不安,皆知这集议号非比寻常,怕是有大事发生。
  萧家同样,萧容跟寒酥最快速度穿好衣服就往乔家去了。
  不多时,村民们也都陆续赶来了,个个神色凝重,生怕听到什么哪里又开始打仗的消息。
  好在瞧着乔里正的面色,倒也还好,不像是天要塌了。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乔里正便重重咳了一声,声如洪钟:“大伙都静静!今晨府衙派人快马来报,进城的山路出了乱子,这几日暴雪突袭引发了雪崩。眼下困住了不少南来北往行商的马车。
  另外还有山上几家贮木场运木料的车。都是要赶去城里修缮官衙、民房的紧要物资,误不得时辰!府衙号召咱们附近村子出人出力,去帮忙清雪,疏通道路。也不白帮,过后有五两赏钱。”
  人群里瞬间炸开了锅,讨论了起来。
  其实哪怕没赏钱大伙儿也是肯去的。
  往年都有这么个传统,哪村哪县遭了雪灾、洪灾的,附近的人能帮就帮。今年你帮了我,兴许明年就轮到我帮你。
  眼下白水村的人大都在家猫冬,去帮个手是应该的。
  乔大江率先站了出来:“各家各户想去搭把手的,就回去收拾好家伙,带上干粮,半个时辰后准时在村口集合。青壮们去清雪,女眷们准备些热汤热水,送到路上给大伙暖身子,老人孩子看家护院。大伙都加把劲!”
  众人轰然应下,四散回家准备。
  萧容跟寒酥商量了一下,家里毕竟还有“工地”上的活儿,就寒酥去,另外符秀才也同路。
  叶氏跟苏榛也赶紧帮着他俩准备要带的东西,有铲雪的铲子、火折子、水囊也灌得满满的、干粮带了鲜肉锅盔。
  临走时苏榛还包了几粒耐饥丸塞寒酥怀里,遇到谁被雪困得久了、饿了,就分出去便是。
  半个时辰一到,村口已是人头攒动,青壮年们扛着铁锹、铲子,背着粗绳;挎着装满热汤的罐子、竹篮,里面是自家烙的大饼、蒸的馒头。
  乔大江点了人数,便号令队伍朝雪崩的官道进发。
  乔里正留在村中继续收集物资,做为第二分队再走。
  待众人抵达事发地,眼前景象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原本宽阔的官道已完全不见踪影,只剩一片茫茫雪海,数不清的车辆歪斜地陷在雪中,车篷被积雪压得变形,马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嘶鸣不已。
  靠山村离官道近,最先到的就是他们。此刻已经跟着行商、车把式们挖雪挖得热火朝天了。
  瞧着白水村的人也来了,被困的人也连连拱手:“多谢大伙援手,城里等着木料修缮,耽搁不得,全靠你们了!”
  话不多说,甩开膀子就干。
  乔大江救困经验最足,带人用粗绳系住陷在雪里最深的车辆,齐声吆喝着往外拉,号子声震得山谷回响。
  可是雪连下三日了,冻得又厚又实,不少行商带的干粮早就吃完了,夜里想睡会儿,但身子刚挨着车板就被冻醒。
  驴也跟着遭罪,腿被冻得打颤,有的还不小心被塌下来的雪块砸伤了,着实是有点惨。
  连续干了半日,午食的时候寒酥同村中人商量了,把大伙儿带着的汤水、吃食匀出来先给困得久的吃。再点起篝火,能暖一点是一点儿。
  可附近干燥的柴火早被拾光了,靠山村跟白水村的就共同商议,想派人折返一趟,取柴回来。
  才商议完,远远的就瞅见白雪中几个小黑点儿、正往这儿缓缓而来。
  寒酥眼力最好,应是乔里正在村里又收集了物资,派人来支援了。
  而车队里最醒目、最高的,可不就是苏榛的拖挂房车……
  等乔里正这队人到了,现场原本嘈杂忙碌的声响都弱了几分,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拖挂房车上。
  毕竟它最新最高、模样最稀奇。与周遭破旧、狼狈的驴车、马车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夺目至极。
  寒酥眼角余光瞥见身旁的行商、车把式们张大了嘴巴,满脸尽是惊愕。
  再瞧白水村的大伙儿,昨儿已经在萧家瞧过这车了,今天就都是莫名把胸膛挺得高了:*一直以来白水村都是个穷村,还没出过这种风头。这好东西虽说也不是他们家的,但是一个村的啊,嘿嘿!
  拉这辆拖挂房车的是白老汉,到达了一处较为平坦宽阔的空地,紧邻着救援现场,既能方便物资卸载分发,又不至于妨碍后续的救援作业。
  这才稳稳地勒住缰绳,利落地跳下车,解开套在驴身上的挽具,又带人把物资、干草等放到了驴身上。
  白老汉顺势轻轻一拍驴臀,驴子便慢悠悠地朝着乔大江这儿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