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掌柜的一瞧,忙问:“行商客栈卖的是不是这种?”
“对,行商客栈就是我供的货。”
“那不用做了,要,全要,下力气的都爱这重口。”
“成,价格跟行商客栈的一样,每斤三十五文。”苏榛一一说清:“昨儿问了说贮木场要做二十四位的吃食,所以酱香饼我带了十五斤便是三百七十五文,苕皮七斤二百四十五文。以及五斤肉酱两百五十文,三样加起来总共八百七十文。
但也不必都给我银子,小司说可以按山下的卖价从您这儿拿面,我想拿上一斗折价三十七文,不知可方便?”
“方便,后厨米面粮油多得是。”掌柜的直接吩咐小丰:“苏娘子走的时候给量上一斗面。”
小丰点头应了。
掌柜的又对苏榛说:“余下的银子是八百三十三文,晚上一并给您付了,咱们日日结帐。”
“还要减掉薪柴钱。”
“苏娘子给我们做吃食,怎么可能还收柴钱?”
“是这样的,您这儿有闷窖,我想用来烤些面包糕点,除了供应贮木场,还得做我们白水村猎户的。租用窖以及烧薪柴,您不妨一并开个价,该付的我们都自己付。”
掌柜的哈哈笑了:“苏娘子,我们这儿旁的不多,碎柴可是不愁的,您只管用,这都要收银子不是打我的脸?那您带来那许多调料粉末是不是我也得按两给钱啊?不成不成。”
苏榛想了想,便也笑意吟吟的应了,谢了:“也好,那便多谢掌柜的承让。”
至于日日结帐,倒也是她的想法,免得时间久了算起来还麻烦。
山梅一直在旁边听得稀里糊涂的,她算不明白帐,但听到总数足有八百多文,还是惊得不行。
春娘也是羡慕,就算减掉至少一半儿多的成本,也有四百多文的利润,榛娘这一天顶两个男人赚的!
帐都算清楚,掌柜的便走了。
小司却留下来打着帮工的名义时不时的偷嘴儿。
苏榛拿他当自家弟弟看,便也没轰他。起先山梅还因为有外男在,羞得放不开手脚,可忙着忙着哪还顾得上什么性别差异。
苏榛:女人就得搞事业。
除了酱香饼跟酸辣苕皮,苏榛在后厨溜达了一圈儿,又发现不少现成的好食材。
首先就是肉多,全是山上伐工们抓的,一堆野兔一堆山鸡,还有一堆零碎的,小司说是獐子肉和野猪肉。
下大力的人就爱吃大块儿的肉,苏榛便决定晚上主菜就是山鸡炖榛蘑。
另外,炖汤需要的时间最久,苏榛便先安排汤料。
自打盛重云送了优昙钵和南北杏,苏榛就已经惦记炖汤惦记了好久了,一直也没抽出空儿,眼下也是正适合给贮木场的人喝的。
一来是秋冬本就干燥、二来时下的伐工们也没个口罩戴,那些个灰尘、锯木沫子满天飞溅。而优昙钵雪梨南北杏瘦肉汤,润肺止咳、清热去燥。
做法也简单,苏榛先在厨房寻了块猪瘦肉,切丝焯水再冲干净上头的浮沫。随即把雪梨块儿、瘦肉、南北杏、蜜枣、优昙钵加水,再隔水炖煮,为了去腥提味还在炖盅里放了两片鲜姜。
汤就炖在灶上不必管,苏榛又选了最肥的四只山鸡让富贵拿去切成块儿,再焯水,榛蘑有已经泡发好的可以直接用。
另外,苏榛还特意让山梅取了一斤苕皮切成细粉,等最后再搁炖锅里。
而春娘已经把所有配菜都洗好切好,苏榛就直接铁锅烧油。
贮木场的大铁锅比白水村带上来的还再大一圈儿,甚是好用,就是锅铲也是巨大,跟个铁锹似的。
苏榛往锅里放了姜片、寒葱段、桂皮、八角,香叶炒出香味。随后便把焯过水的山鸡肉丢进去翻炒至油亮,又拿另外的小锅用白糖炒了糖色,一并倒进炒鸡锅中继续翻,没几锹只觉得胳膊都酸了。
炒得上了色,便在锅中倒了热水没过鸡块儿,大火煮开便把榛蘑丢进去,抽出灶里的一部分柴,调成小火盖上锅盖焖炖。
基本就差不多了,苏榛让小丰看着火。
她跟山梅、春娘一起抓紧时间到外头烤面包。
可惜眼下没有黄油没有奶油甚至也没有牛奶,苏榛只能做最基础的无奶原味。
面团是在窝棚区就发酵了一次,眼下二次发酵结束,已经涨得大了一半儿,十团儿堆得跟小山似的。苏榛把各种果脯干和坚果、杏仁再切了一道,切得碎碎的全部揉进发好的面里,坚果与甜果的香气立刻跟面裹在了一起。
再把面团分割成六十个面包,切成橄榄形状,上头还各斜划了几刀。
闷窖此刻也已经撤了柴火出来,富贵对那窖熟,他说里头的温度烤饼的话至少能烤四炉。苏榛心算了下,估摸着起码有两百度,便直接把面团用铁锹送了进去,第一炉先只送了十个试试情况。
苏榛:“富贵,你在这儿守着,等面包表皮呈金黄偏棕了就立刻拿出来。”
富贵点头应了,眼珠都不错开的盯着窖,也是个实在的伙计。
最后一道菜便是酸辣杂酱拌苕皮,轻车熟路,杂酱也是现成的。
与之前作法不同的是后厨还有鲜菜,苏榛一并烫熟跟苕皮一起拌了。但调料却先不放,免得苕皮遇醋会化软。
全部忙完,就听到富贵在外头喊着说第一炉面包熟了。
苏榛擦干净手出去检查。还没等走近,就已经闻到前世再熟悉、再喜欢不过的烤面包的香气,里头还夹着果干清新甜香,极是诱人。
再看表皮的上色果然刚刚好,金黄酥脆,敲一下脆响。苏榛怕烫,寻了把刀割开面包,里头也是又松又软。
后厨的几人都没见过何谓“面包”,全部跑出来看,苏榛索性把第一个面包分给大家每人尝尝。
这全无任何添加剂的时代,面包的每一口都透着浓浓的麦香,表皮咬下去酥得分了层,里面又绵软且每一口都能嚼到不同的坚果碎和果粒碎,层次鲜明而又甜入心脾。
春娘边吃边赞叹:“我瞅着不就是把面团儿烤一烤,咋会这么好吃!”
“太香了,这味儿可真浓啊!”
“好甜,我都不知道果子干烤一下也这么甜的!
苏榛也撕了一条吃着,好吃虽好吃,却还是有些遗憾:“可惜没有牛乳或奶油黄油,否则烤出来比这个香十倍。”
“奶油黄油是啥?牛乳我知道!”小丰求知欲爆棚:“靠山村里就有养牛的,苏娘子若是想做,我去跟运木头的车把式说。”
靠山村这名字,苏榛跟萧家当初落户的时候就听说过。那是长虚山脚最大的村落,以农耕为主。
“车把式能帮忙买回来?”苏榛眼睛一亮:“价格几何?”
“生乳一壶十五文左右吧,约一斤多点儿。”小丰往常就爱吃乳酪,对这价格熟。
苏榛迅速想了想成本,倒是偏贵的。但她也许久没喝过了,赚银子为了啥,不就是想让自己吃喝不纠结?
果断买!
“那我先要上十斤。”
“成!晚食的时候我就跟车把式说去。”小丰乐呵呵的应了,其实下午他看到苏榛的时候,本以为年岁如此轻的娘子手艺会一般般,却没想到仅凭一团儿面,就能做出他从没吃过的东西。
想必加上牛乳味道更绝!
买牛乳的事儿就这么落实着,苏榛心中对这窖的温度也有了概念,赶紧趁热送入第二批面团儿。
这次送的多,直接烤出二十五个,熟后又烤第三炉。
趁着烤面包的功夫,苏榛也默默观察了一下贮木场的车来车往情况。
盛家的原木主要供应两个方面,一是朝廷征用的建筑类树木;二是为了满足周边的海运造船。
而小司说这次跟盛重云上来的有二十几人,苏榛却没想到这数量仅仅是指“新人”。
想了想,苏榛便问了正全神贯注看着火候的富贵:“这一天的车把式得有多少?”
“几十号人吧,多的时候五、六十,少说三、四十。”
“那伐工人数呢?仅有二十余人也供应不上吧?”
“二十余人是新上来的,盛家在长虚山上贮木场本就有两个,最大的一个在深山里,伐工人近百。中间的也有七十余名,眼下这新场是最小的,暂时只来了二十余名,但还不包括每日上来拉原木进城的车把式。”
苏榛长呼一口气,这人数是挺惊人的。
随后又闲聊了几句,六十只面包三炉即成。
整个后厨区域前后左右飘满了果香和麦香,勾得前来运原木的车把式、伐工们拼命吞咽口水,眼巴巴的四下张望,发现香味是那个从来不用的闷锅窖而来,便都好奇的凑近询问那是啥吃食。
本来是冲着吃食而来,近了才看到后厨竟多了那么娇俏一个娘子,一时之间还有起哄的人了。
富贵谨记着小司的吩咐,生怕这帮粗汉子扰到苏榛,赶紧冲到外围边拦边介绍这叫“面包”,是盛家伐工的吃食,没有外人的份儿。
“对,行商客栈就是我供的货。”
“那不用做了,要,全要,下力气的都爱这重口。”
“成,价格跟行商客栈的一样,每斤三十五文。”苏榛一一说清:“昨儿问了说贮木场要做二十四位的吃食,所以酱香饼我带了十五斤便是三百七十五文,苕皮七斤二百四十五文。以及五斤肉酱两百五十文,三样加起来总共八百七十文。
但也不必都给我银子,小司说可以按山下的卖价从您这儿拿面,我想拿上一斗折价三十七文,不知可方便?”
“方便,后厨米面粮油多得是。”掌柜的直接吩咐小丰:“苏娘子走的时候给量上一斗面。”
小丰点头应了。
掌柜的又对苏榛说:“余下的银子是八百三十三文,晚上一并给您付了,咱们日日结帐。”
“还要减掉薪柴钱。”
“苏娘子给我们做吃食,怎么可能还收柴钱?”
“是这样的,您这儿有闷窖,我想用来烤些面包糕点,除了供应贮木场,还得做我们白水村猎户的。租用窖以及烧薪柴,您不妨一并开个价,该付的我们都自己付。”
掌柜的哈哈笑了:“苏娘子,我们这儿旁的不多,碎柴可是不愁的,您只管用,这都要收银子不是打我的脸?那您带来那许多调料粉末是不是我也得按两给钱啊?不成不成。”
苏榛想了想,便也笑意吟吟的应了,谢了:“也好,那便多谢掌柜的承让。”
至于日日结帐,倒也是她的想法,免得时间久了算起来还麻烦。
山梅一直在旁边听得稀里糊涂的,她算不明白帐,但听到总数足有八百多文,还是惊得不行。
春娘也是羡慕,就算减掉至少一半儿多的成本,也有四百多文的利润,榛娘这一天顶两个男人赚的!
帐都算清楚,掌柜的便走了。
小司却留下来打着帮工的名义时不时的偷嘴儿。
苏榛拿他当自家弟弟看,便也没轰他。起先山梅还因为有外男在,羞得放不开手脚,可忙着忙着哪还顾得上什么性别差异。
苏榛:女人就得搞事业。
除了酱香饼跟酸辣苕皮,苏榛在后厨溜达了一圈儿,又发现不少现成的好食材。
首先就是肉多,全是山上伐工们抓的,一堆野兔一堆山鸡,还有一堆零碎的,小司说是獐子肉和野猪肉。
下大力的人就爱吃大块儿的肉,苏榛便决定晚上主菜就是山鸡炖榛蘑。
另外,炖汤需要的时间最久,苏榛便先安排汤料。
自打盛重云送了优昙钵和南北杏,苏榛就已经惦记炖汤惦记了好久了,一直也没抽出空儿,眼下也是正适合给贮木场的人喝的。
一来是秋冬本就干燥、二来时下的伐工们也没个口罩戴,那些个灰尘、锯木沫子满天飞溅。而优昙钵雪梨南北杏瘦肉汤,润肺止咳、清热去燥。
做法也简单,苏榛先在厨房寻了块猪瘦肉,切丝焯水再冲干净上头的浮沫。随即把雪梨块儿、瘦肉、南北杏、蜜枣、优昙钵加水,再隔水炖煮,为了去腥提味还在炖盅里放了两片鲜姜。
汤就炖在灶上不必管,苏榛又选了最肥的四只山鸡让富贵拿去切成块儿,再焯水,榛蘑有已经泡发好的可以直接用。
另外,苏榛还特意让山梅取了一斤苕皮切成细粉,等最后再搁炖锅里。
而春娘已经把所有配菜都洗好切好,苏榛就直接铁锅烧油。
贮木场的大铁锅比白水村带上来的还再大一圈儿,甚是好用,就是锅铲也是巨大,跟个铁锹似的。
苏榛往锅里放了姜片、寒葱段、桂皮、八角,香叶炒出香味。随后便把焯过水的山鸡肉丢进去翻炒至油亮,又拿另外的小锅用白糖炒了糖色,一并倒进炒鸡锅中继续翻,没几锹只觉得胳膊都酸了。
炒得上了色,便在锅中倒了热水没过鸡块儿,大火煮开便把榛蘑丢进去,抽出灶里的一部分柴,调成小火盖上锅盖焖炖。
基本就差不多了,苏榛让小丰看着火。
她跟山梅、春娘一起抓紧时间到外头烤面包。
可惜眼下没有黄油没有奶油甚至也没有牛奶,苏榛只能做最基础的无奶原味。
面团是在窝棚区就发酵了一次,眼下二次发酵结束,已经涨得大了一半儿,十团儿堆得跟小山似的。苏榛把各种果脯干和坚果、杏仁再切了一道,切得碎碎的全部揉进发好的面里,坚果与甜果的香气立刻跟面裹在了一起。
再把面团分割成六十个面包,切成橄榄形状,上头还各斜划了几刀。
闷窖此刻也已经撤了柴火出来,富贵对那窖熟,他说里头的温度烤饼的话至少能烤四炉。苏榛心算了下,估摸着起码有两百度,便直接把面团用铁锹送了进去,第一炉先只送了十个试试情况。
苏榛:“富贵,你在这儿守着,等面包表皮呈金黄偏棕了就立刻拿出来。”
富贵点头应了,眼珠都不错开的盯着窖,也是个实在的伙计。
最后一道菜便是酸辣杂酱拌苕皮,轻车熟路,杂酱也是现成的。
与之前作法不同的是后厨还有鲜菜,苏榛一并烫熟跟苕皮一起拌了。但调料却先不放,免得苕皮遇醋会化软。
全部忙完,就听到富贵在外头喊着说第一炉面包熟了。
苏榛擦干净手出去检查。还没等走近,就已经闻到前世再熟悉、再喜欢不过的烤面包的香气,里头还夹着果干清新甜香,极是诱人。
再看表皮的上色果然刚刚好,金黄酥脆,敲一下脆响。苏榛怕烫,寻了把刀割开面包,里头也是又松又软。
后厨的几人都没见过何谓“面包”,全部跑出来看,苏榛索性把第一个面包分给大家每人尝尝。
这全无任何添加剂的时代,面包的每一口都透着浓浓的麦香,表皮咬下去酥得分了层,里面又绵软且每一口都能嚼到不同的坚果碎和果粒碎,层次鲜明而又甜入心脾。
春娘边吃边赞叹:“我瞅着不就是把面团儿烤一烤,咋会这么好吃!”
“太香了,这味儿可真浓啊!”
“好甜,我都不知道果子干烤一下也这么甜的!
苏榛也撕了一条吃着,好吃虽好吃,却还是有些遗憾:“可惜没有牛乳或奶油黄油,否则烤出来比这个香十倍。”
“奶油黄油是啥?牛乳我知道!”小丰求知欲爆棚:“靠山村里就有养牛的,苏娘子若是想做,我去跟运木头的车把式说。”
靠山村这名字,苏榛跟萧家当初落户的时候就听说过。那是长虚山脚最大的村落,以农耕为主。
“车把式能帮忙买回来?”苏榛眼睛一亮:“价格几何?”
“生乳一壶十五文左右吧,约一斤多点儿。”小丰往常就爱吃乳酪,对这价格熟。
苏榛迅速想了想成本,倒是偏贵的。但她也许久没喝过了,赚银子为了啥,不就是想让自己吃喝不纠结?
果断买!
“那我先要上十斤。”
“成!晚食的时候我就跟车把式说去。”小丰乐呵呵的应了,其实下午他看到苏榛的时候,本以为年岁如此轻的娘子手艺会一般般,却没想到仅凭一团儿面,就能做出他从没吃过的东西。
想必加上牛乳味道更绝!
买牛乳的事儿就这么落实着,苏榛心中对这窖的温度也有了概念,赶紧趁热送入第二批面团儿。
这次送的多,直接烤出二十五个,熟后又烤第三炉。
趁着烤面包的功夫,苏榛也默默观察了一下贮木场的车来车往情况。
盛家的原木主要供应两个方面,一是朝廷征用的建筑类树木;二是为了满足周边的海运造船。
而小司说这次跟盛重云上来的有二十几人,苏榛却没想到这数量仅仅是指“新人”。
想了想,苏榛便问了正全神贯注看着火候的富贵:“这一天的车把式得有多少?”
“几十号人吧,多的时候五、六十,少说三、四十。”
“那伐工人数呢?仅有二十余人也供应不上吧?”
“二十余人是新上来的,盛家在长虚山上贮木场本就有两个,最大的一个在深山里,伐工人近百。中间的也有七十余名,眼下这新场是最小的,暂时只来了二十余名,但还不包括每日上来拉原木进城的车把式。”
苏榛长呼一口气,这人数是挺惊人的。
随后又闲聊了几句,六十只面包三炉即成。
整个后厨区域前后左右飘满了果香和麦香,勾得前来运原木的车把式、伐工们拼命吞咽口水,眼巴巴的四下张望,发现香味是那个从来不用的闷锅窖而来,便都好奇的凑近询问那是啥吃食。
本来是冲着吃食而来,近了才看到后厨竟多了那么娇俏一个娘子,一时之间还有起哄的人了。
富贵谨记着小司的吩咐,生怕这帮粗汉子扰到苏榛,赶紧冲到外围边拦边介绍这叫“面包”,是盛家伐工的吃食,没有外人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