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家都在打听这是个啥吃食,但只知道是用番薯做的,而且是新搬来的萧家、那个最小的小娘子做的,甚至做鱼面的提议也是小娘子的。
  尤其他们还听春娘提到,这东西拿去城里卖,要好几十文一斤。
  这么贵的吃食给了不过就帮了把手的他们,显见萧家人是即能干、又大方的,可交可交。
  萧家自然还不知道自己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又高了一截儿,此刻正站到冰屋里,美滋滋的打量着。
  苏榛在建冰屋的时候提前就预留了小窗,外头还嵌冻了一块儿长条冰板,用以阻挡雪花、同时也能让太阳光反射进来。
  此时太阳快落山了,光照进来变得幽黄柔和,这让苏榛很满意,毕竟这比她规划中好了太多。
  她以前在拉普兰冬营的时候,一个人制的雪屋只有一米七高度、五个平方。
  而眼下这间高的,至少十平方,三米高。矮的那间也有近两米高,五六个平方,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冷柜啊。
  两间冰屋连着,中间还留有一个通道,这得益于她在现代搭建过的模块儿式帐篷屋,只要有连接布,帐蓬屋可以拓展出无数间,从一室一厅变两室、三室、四室……
  但眼下两间就够了。
  可她也终于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得陇望蜀”。本意就当个工作间和仓库,但搭好,又觉得可以把它们的功能性全部拓展开来,否则好生浪费。
  她规划她的,寒酥和萧容、乔大江一直没闲着,眼瞧着雪也飘大了、太阳也昏了,赶紧把下午捞的鱼啊、家里囤的柴啊,都搬进矮的那间去。
  储物区域设置在冰墙边,存放食物、工具等,而且也没直接就搁地上,用粗些的树枝在底部先搭了简易的悬空架,上面铺了些干草,免得直接接地气容易化。
  至于高的那间,苏榛想在里面搁个炉灶,就用黄泥做,反正也是只能用二、三个月而已。
  但制防裂的泥灶需要加点儿石灰,萧家没有,乔大江想了想,便喊大宝和二宝回家拿一小口袋来。
  第39章
  在乔家,除了乔老太太之外,最天不怕地不怕的就属这两个宝,安排他俩拿东西,肯定能拿得出来。
  二宝知道苏榛是管事儿的,直接笑嘻嘻地跑去问苏榛:“我俩去拿石灰,能多给我们一块儿苕皮吃不?”
  “能啊,不止有苕皮,我还给你们做滑梯玩儿。”苏榛打算围着冰屋给谨哥儿造点儿儿童设施,免得大人都在做事,他个小可怜儿太无聊。
  “滑梯是个啥!!!”大宝眼睛都亮了。
  “我姐做的不管是啥都好,大宝叔你赶紧去拿石灰来。”谨哥儿适时出现,小大人儿一样懂得轻重。
  虽然谨哥儿只有五岁,但大宝莫名就觉得他的话得听,便领着二宝一溜烟儿往家跑,没一会儿果然拎出一包石灰来。
  做灶的事情苏榛自是不必管了,就由乔大江和寒酥一起负责,但烟道不用砖砌、用铁皮。
  苏榛考虑得比较长远,一来冰屋化了之后砖道也得砸掉,而铁皮筒子却可以套叠着收起来,来年冬天继续用。
  于是确定好烟口尺寸后,寒酥拿上钱、又麻烦乔大江带着他往村里铁匠家跑了一趟,眼下这季节铁匠家里直接便有薄铁皮烟筒子卖,买现成的就是,一共花了一百五十文。
  这钱花得虽然流水似的,但行商客栈的苕皮今天儿就能全部做完。苏榛便想着明天或后天就提前送下山去,顺便再采购一些围猎的必需品。
  琐碎的事儿都安排完,萧容跟寒酥便先在冰屋子里处理下午捞的几十斤鱼,这里面也有乔大江的一份儿。
  乔大江做黄泥灶倒是不用谁帮忙,但瞧着一群娃娃们跑来跑去的碍事儿,索性一并“收编”了,指使他们挖土、和泥、剁干草。
  土里加些干草碎、石灰会防止泥灶烧裂。
  苏榛见黄泥和得有点多,索性请乔大江另外多做个物件儿:黄泥锅盖。
  她先用树枝先搭出个大概尺寸的圆形框架,乔大江只需要在上面涂满黄泥,确保它就是个锅盖的样子。顶部同样也用树枝插好、黄泥糊上去当锅盖提手。
  乔大江见这东西简单,便一并应承了,让苏榛腾出空去忙别的。而其他女眷们也是各做各的,尤其要做好苕皮的收尾工作。
  苏榛便安下心先弄晚食,心算了一下,自家有五口、乔大江家三口,再加上山梅和大宝、二宝。李家有舒娘、李采、李佑、李和。
  共计十五口人,干脆把乔家送来的两只野鸡做成她家乡的特色菜泉水鸡,一鸡两吃,鸡杂也能炒个其他的菜。再焖一锅鱼、煮个汤就行了。
  但她做菜可以,处理带毛的鸡可是不太行,正想着喊寒酥帮忙,方才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的李和回来了,又给萧家提来了两只野鸡、一篮子白菘。
  是舒娘让他回家拿的。
  舒娘知道苏榛一定会请大家晚食的,而李家过来的人这么多,又都是能吃的小子们。不过帮着干了一点儿活而已,哪好意思让萧家破费。
  苏榛惊讶的想推辞,可也明白推辞是一丁点儿用都没有,便只有好好的道谢。
  李和红着一张脸也不说话,却真是有眼力,不等苏榛说,便默默地把处理四只野鸡的活儿都搅了。但晚食只做两只就够,另外两只处理好就还是冻进“冰箱”。
  说实话,苏榛越来越喜欢白水村,正是因为白水村有李家、乔家这样的人。
  当然,乔老太婆除外。
  趁着李和处理野鸡的功夫,苏榛把米饭先单独蒸上。
  又拿碗盛了些糯米炒至发黄,倒在石臼中晾晒,这是她要做耐饥丸的食材,见缝插针的先完成了其中一道工序。
  几乎是她手上活儿刚停,李和的野鸡便处理干净、且按她的要求剁成了小丁儿。
  她做事就爱这种节奏,一件接一件的完全不会浪费时间。
  紧接着就开始做她个人也馋了很久的菜:泉水鸡。
  这道泉水鸡相传确实是用泉水烹制的,起源店就在她家乡的一座山上。
  沿革到了苏榛生活的时代,泉水鸡已经不止是一家店的招牌、而是整座山头的一整条街都在卖。
  那座山上有火锅、有泉水鸡、还可以俯瞰底下整座城的夜景。苏榛最爱开车上去,寻一家没什么客人的店、一个人点一大锅慢慢的吃。
  不必担心没客人的店会不好吃,苏榛的城市就没有不好吃的店。
  nnd,怎么一边做又一边想哭了呢……
  苏榛收起自艾的心思,用盐、酒和姜片先把鸡块儿腌上。
  至于鸡杂,只留了鸡肠、鸡郡肝、鸡肝和鸡心,尤其是鸡郡肝里黄色的厚膜也要撕干净,再用番薯粉和少量盐把所有鸡杂抓匀、再洗。
  然后把鸡郡肝,鸡肝,鸡心切片,鸡肠切小段。装入碗中加豆瓣酱、黄酒、胡椒粉,番薯粉拌匀继续腌着,入味了再炒才不会腥。
  接着,苏榛再把姜和蒜拍散切成沫,豆豉剁碎备用,随后又加了她的秘制万能调料粉,可惜今晚孩子多,她便没放香辛的料。
  铁锅入一锅底油,油热了就把方才的料丢进去炒香,再加豆瓣酱进去炒成了红油。
  仅这一下子,整间屋子就全是香味了。
  外头的乔大宝、二宝一闻到,说什么也不干活了、也不玩了,冲进灶间不走了,眼睛直钩钩的盯着锅,那架势好像少看一眼就少块儿肉。
  春娘怕苏榛做菜有什么忌讳,出来骂了他俩,但毫无作用。
  苏榛也是即无奈又好笑,忌讳倒没有,但怕他俩离太近被油烫到,便让他俩搬着板凳坐远一些,看就看吧。
  料炒好,便重新洗了锅再放油,这次油放得足,有小半锅。
  时下村里人家炒菜的少,乔大宝、二宝一年也没吃过两三次,尤其没吃过放这么多油的。
  俩活宝居然开始鼓掌……
  把苏榛逗笑了,心说这熊孩子倒也有熊孩子的可爱。
  他俩鼓掌不要紧,掌声把外头的谨哥儿、小树、甚至李采都勾进来了,一人搬了个小板凳排排座,像看大戏一样。
  其他孩子倒还好,李采……
  在外头做事的寒酥瞥了眼灶间的人堆儿,像是不经意似的问了李和一句:“李采弟弟今年可有束发?”
  李和点点头,“嗯,上个月刚满的十五。”
  “哦。”寒酥微笑着点点头:“比我小两岁。”
  停顿片刻,像是没什么特别意思的补充:“比我家榛娘也小些。”
  李和开始没懂,又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明白,赶紧进屋把李采带了出来,压低声音训他:“男女授受不亲没听过吗?人家小娃盯着苏娘子无事,你盯个什么劲儿!”
  李采怔了下,立马委屈的反驳:“我没盯苏娘子啊,我盯的是锅。”
  “锅也不能盯,没出息!干活去!”李和踹了李采屁股一脚,这事儿算完。
  寒酥倒是没再往李家兄弟这儿瞅了,毕竟方才的一切都跟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