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白衣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不论眼前,只论是非,可是孰是孰非,又怎么能说清楚,这样对太亏待自己了。
纪绥力竭,听着地动山摇,“叶子她们开城门了。”
方才白衣与纪绥在钱府时,被茶粉荼毒的云城百姓们,跟着叶蓁一行人,用四把金匙,打开了祭品林中的茶库。
叶蓁对百姓一家一家游说,对客栈娘子手中的金匙,则是直接上手抢,和董柔儿,钟离春野几人各分成几波。
到茶库,有些百姓深恶痛绝,恨不得离得远远的,眼神中的怨恨之意满涨,有几个却如获至宝,抓起还未成型的茶粉就塞进嘴里咽了下去。
宋淮豫二话不说抹了几人的脖子,众人都拿出自己的家伙什,按照纪绥的方法销茶。
钱府内,白衣和纪绥躺在钱府的地上,纪绥觉得,这次是真有些太疯了,随后缓缓闭上了眼。
……
“真是的,我不来你这个疯丫头不是在搞死自己就是在搞死自己的路上。”一个身穿红衣的男子有些无奈地喂给纪绥一颗药,却没有动她。
在花园里略显嫌弃地找了一个还算干净的粗树枝后,坐了下来,随手揪了一朵花开始无聊的数花瓣,在数到第十朵的时候,他手顿了顿,似乎是有些疑惑。
忽的,一阵风吹过,那红衣男子依旧是揪着花瓣,没什么大动静,气流却突然对冲。
“慢了。”红衣男子拨弄着花瓣,淡定的说道,全程屁股没从树上起来过。
忽的冒出个身形与他差不多的男子,穿着一身黑衣,戴着一方青面獠牙的面具,似乎对自己伤不到面前人没什么震惊的表现。
他撇了眼地上的白衣,随后将目光转到纪绥身上,最后快速地看了眼那腰部带着血迹的蒙眼女子,听不出喜怒的来了句,“不是永远不进京城了?”
听着这破铜烂铁一样的嗓子,红衣男子似乎有些不耐烦,“去你的,你以为我想来这破京城,不是你们把这个小疯丫头弄过来快把人整死了,你入土我都不会来。”
“话还是这么多,不带她走?”那黑衣男子背着手问了一句。
“屁话,我要是能带走我还用在这等你,我不管你们的烂摊子,但是她的命,你们不许伤及半分,不然我不介意再闹一次京城,走了。”红衣男子说完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黑衣男子再未说话,只是一手拎起一个,纪绥和白衣一左一右,带她们出了钱府。
不知是不是白衣有些重的原因,在拎白衣时,黑衣男子动作有些迟缓。
而此时重武军进城后,城外镇守处。
一个将领询问上方坐着的男子,“禀大人,那钱贵已经拿下等候发落,只不过好像有些神志不清,您看接下来怎么处置云城众人?”
那上方坐着的赫然就是将白衣和纪绥带出来的黑衣男子,只不过此时他还是戴着面具,腰间挂了一块刻着金璃云纹的皇家令牌。
另外还有一位将领,急切地说道,“大人,属下觉得该悉数处决,宁可错杀十个,也不能放过一人,若是把这些瘾君子放出去,对大楚不利,您觉得呢?”
底下将领们大多支持这位所说,众将领似乎有些蠢蠢欲动,都不想等主位的男子发号施令,有些甚至已经起身。
此时账外却传来一声,“且慢。”
第19章
众将领纷纷转头向后看去,来人赫然是唐宿舟,对这位常在太子和皇上身边混迹的近臣,众位将领还是不想得罪的。
于是他们纷纷见礼,主座上的那位有皇上亲赐的玉牌又怎样,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况且虎符在谁手中,就听谁的,现在二皇子殿下可还躺着呢。
那么如果二皇子殿下出了什么事,这兵权该谁拿,若不是陛下,他们该不该听,该听谁的,那都不是一定的。
唐宿舟却走上前去,对着主位行了一礼,“大人,宿舟认为,屠城之事要三思,还有许多无辜百姓,何况销茶时军民一心,若是此时过河拆桥,怕是会寒了民心。”
底下那个先提屠城的将领又先反对,“不行,放那些人出来就是祸害,京中离云城如此之近,此等祸患会危及其他百姓,绝不能心软。”
主位上那人点了点头,却只说了两个字,“屠城。”
唐宿舟站在门口,寸步不让,“大人,还请您再考虑一下。”
那几个将领此时对唐宿舟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先前进言的那位将军说道,“唐大人,你虽然是风云大比第二试的监正官,又有云城一案的受理权,但无权命令重武军吧。”
这人就差把你没兵权,赶紧让开,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写在脸上了。
唐宿舟也不恼,就站在门口,一副有本事你把我打死的架势,往日唐宿舟行事都极为沉稳,传言他是太子周崇昱手下的人不足为奇。
像是太子殿下对外表现极为得民心,每每外出到访地方,待百姓亲和,帝王之术,骑射文书,样样出类拔萃,是为再合适不过的储君人选。
唐宿舟在百姓眼里,自然也是良臣,是大楚的栋梁之材。
可是对上云城这次,唐宿舟竟带了些九皇子周崇宇那破皮无赖的劲,脸皮是越来越厚了,和从前见人三分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谓是两边不得罪,如今这样,简直反常。
主位上的那人见唐宿舟这样,没有迟疑,对他说了一句话,“你等不来的,再坚持最后的结果也都是一样。”
唐宿舟面上显露出惊诧,他怎么知道我在等圣旨,到底是什么人,为何每次面圣,皇上也允许他带着面具。
朝中无一人知晓这人的来历,尽管戴着面具,他也不轻易露面就是了,除了京中官员,地方官员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没有官职,没有姓名,没有任何关于他的信息流出,像是这世间凭空多出了这么个人。
唐宿舟不肯离开,一个文官面对武官在这种堵门的时候自然是不怎么管用,他只能看着这几位将领出去修整,随时待命屠城。
唐宿舟被点了穴位,全身动弹不得,坐在帐中,主位上的那位在所有人都出去后,走到他面前。
那人的靴子捻着砂砾,发出不怎么好听的声音,他看着唐宿舟,“你早知道等不来那道从长计议的圣旨,毕竟之前从长计议了那么久,你的目的是重武军,这简直是除掉二皇子势力的绝佳机会,对吗?”
唐宿舟一动不动,不说话闭眼等着。
“不说话那我就继续说了,你方才的惊诧都是装的吧,不过,你的心思怕是要扑空了。”那黑衣人语气平静,好似他只是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
唐宿舟此时没有保持沉默,十分平静地说道,“大人,您说的每个字我都能听懂,可连在一起,下官愚钝,实在有些不明白。”
那人没有再说什么,离开前对唐宿舟说了一句话,“年轻是好事。”
皇宫内。
周宁知得到消息,云城顺利攻破,控制住了城内,且那些毒茶粉几乎尽数销毁,风云大比的考生均被安置,由太医院医治,“真是后生可畏,有此等人才,朕心甚悦,年轻是好事啊”。
江平在旁边看着龙颜大悦的皇上,出言道,“恭喜陛下”。
但周宁知突然又敛了敛笑意,江平将浮尘递给身边的小太监,那小太监立刻会意,退出了大殿。
江平收起那信件,上面赫然是那位唐大人的落款,然后端了杯茶给周宁知,“陛下,喝杯茶吧。”
周宁知看了看江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江平,你说云城该怎么处理。”
江公公将折子收好,恭敬答道,“云城重事,老奴不敢多言,陛下已然派了那位大人处理,自有您的定夺。”
捻了捻手中的珠子,周宁知没有再问江平,他看了眼桌上的笔墨,江公公迅速会意,准备好,将笔递给周宁知,周宁知似有些犹豫。
江平在旁磨墨,终见皇帝在纸上写了个大大的“杀”字,江平磨墨的动作未停,只是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对了,小九呢?”周宁知放下笔,看了一眼江平。
“回禀皇上,那位那人已经去接应和处理云城余事了,且还有那钱贵身边的那位娘子在身边防护,殿下当是无虞。”江平立即答道。
此次在云城中的其余京中考生们都被安置在了各自府中,二皇子在京中无宅院,只得在风云台先行安置,主理的是太医院齐善齐太医。
江平在周宁知身侧,看着他临字,乾清宫内除了江平磨墨的声音,落针可闻,突然,周宁知手一顿,一字毁了。
江平看着周宁知,本欲要上前换一张宣纸,却意外带倒了砚台,墨汁撒在了那张废稿上。
“陛下恕罪,老奴失职。”江平跪下来。
江平是从周宁知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在他身边,跟了皇帝几十年的老人了,何曾犯过这种错误,别说打翻砚台,便是每日周宁知所进的茶水,也是精细把控好分量和温度炮制而成,几十年出过差错的时候屈指可数。
纪绥力竭,听着地动山摇,“叶子她们开城门了。”
方才白衣与纪绥在钱府时,被茶粉荼毒的云城百姓们,跟着叶蓁一行人,用四把金匙,打开了祭品林中的茶库。
叶蓁对百姓一家一家游说,对客栈娘子手中的金匙,则是直接上手抢,和董柔儿,钟离春野几人各分成几波。
到茶库,有些百姓深恶痛绝,恨不得离得远远的,眼神中的怨恨之意满涨,有几个却如获至宝,抓起还未成型的茶粉就塞进嘴里咽了下去。
宋淮豫二话不说抹了几人的脖子,众人都拿出自己的家伙什,按照纪绥的方法销茶。
钱府内,白衣和纪绥躺在钱府的地上,纪绥觉得,这次是真有些太疯了,随后缓缓闭上了眼。
……
“真是的,我不来你这个疯丫头不是在搞死自己就是在搞死自己的路上。”一个身穿红衣的男子有些无奈地喂给纪绥一颗药,却没有动她。
在花园里略显嫌弃地找了一个还算干净的粗树枝后,坐了下来,随手揪了一朵花开始无聊的数花瓣,在数到第十朵的时候,他手顿了顿,似乎是有些疑惑。
忽的,一阵风吹过,那红衣男子依旧是揪着花瓣,没什么大动静,气流却突然对冲。
“慢了。”红衣男子拨弄着花瓣,淡定的说道,全程屁股没从树上起来过。
忽的冒出个身形与他差不多的男子,穿着一身黑衣,戴着一方青面獠牙的面具,似乎对自己伤不到面前人没什么震惊的表现。
他撇了眼地上的白衣,随后将目光转到纪绥身上,最后快速地看了眼那腰部带着血迹的蒙眼女子,听不出喜怒的来了句,“不是永远不进京城了?”
听着这破铜烂铁一样的嗓子,红衣男子似乎有些不耐烦,“去你的,你以为我想来这破京城,不是你们把这个小疯丫头弄过来快把人整死了,你入土我都不会来。”
“话还是这么多,不带她走?”那黑衣男子背着手问了一句。
“屁话,我要是能带走我还用在这等你,我不管你们的烂摊子,但是她的命,你们不许伤及半分,不然我不介意再闹一次京城,走了。”红衣男子说完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黑衣男子再未说话,只是一手拎起一个,纪绥和白衣一左一右,带她们出了钱府。
不知是不是白衣有些重的原因,在拎白衣时,黑衣男子动作有些迟缓。
而此时重武军进城后,城外镇守处。
一个将领询问上方坐着的男子,“禀大人,那钱贵已经拿下等候发落,只不过好像有些神志不清,您看接下来怎么处置云城众人?”
那上方坐着的赫然就是将白衣和纪绥带出来的黑衣男子,只不过此时他还是戴着面具,腰间挂了一块刻着金璃云纹的皇家令牌。
另外还有一位将领,急切地说道,“大人,属下觉得该悉数处决,宁可错杀十个,也不能放过一人,若是把这些瘾君子放出去,对大楚不利,您觉得呢?”
底下将领们大多支持这位所说,众将领似乎有些蠢蠢欲动,都不想等主位的男子发号施令,有些甚至已经起身。
此时账外却传来一声,“且慢。”
第19章
众将领纷纷转头向后看去,来人赫然是唐宿舟,对这位常在太子和皇上身边混迹的近臣,众位将领还是不想得罪的。
于是他们纷纷见礼,主座上的那位有皇上亲赐的玉牌又怎样,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况且虎符在谁手中,就听谁的,现在二皇子殿下可还躺着呢。
那么如果二皇子殿下出了什么事,这兵权该谁拿,若不是陛下,他们该不该听,该听谁的,那都不是一定的。
唐宿舟却走上前去,对着主位行了一礼,“大人,宿舟认为,屠城之事要三思,还有许多无辜百姓,何况销茶时军民一心,若是此时过河拆桥,怕是会寒了民心。”
底下那个先提屠城的将领又先反对,“不行,放那些人出来就是祸害,京中离云城如此之近,此等祸患会危及其他百姓,绝不能心软。”
主位上那人点了点头,却只说了两个字,“屠城。”
唐宿舟站在门口,寸步不让,“大人,还请您再考虑一下。”
那几个将领此时对唐宿舟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先前进言的那位将军说道,“唐大人,你虽然是风云大比第二试的监正官,又有云城一案的受理权,但无权命令重武军吧。”
这人就差把你没兵权,赶紧让开,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写在脸上了。
唐宿舟也不恼,就站在门口,一副有本事你把我打死的架势,往日唐宿舟行事都极为沉稳,传言他是太子周崇昱手下的人不足为奇。
像是太子殿下对外表现极为得民心,每每外出到访地方,待百姓亲和,帝王之术,骑射文书,样样出类拔萃,是为再合适不过的储君人选。
唐宿舟在百姓眼里,自然也是良臣,是大楚的栋梁之材。
可是对上云城这次,唐宿舟竟带了些九皇子周崇宇那破皮无赖的劲,脸皮是越来越厚了,和从前见人三分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谓是两边不得罪,如今这样,简直反常。
主位上的那人见唐宿舟这样,没有迟疑,对他说了一句话,“你等不来的,再坚持最后的结果也都是一样。”
唐宿舟面上显露出惊诧,他怎么知道我在等圣旨,到底是什么人,为何每次面圣,皇上也允许他带着面具。
朝中无一人知晓这人的来历,尽管戴着面具,他也不轻易露面就是了,除了京中官员,地方官员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没有官职,没有姓名,没有任何关于他的信息流出,像是这世间凭空多出了这么个人。
唐宿舟不肯离开,一个文官面对武官在这种堵门的时候自然是不怎么管用,他只能看着这几位将领出去修整,随时待命屠城。
唐宿舟被点了穴位,全身动弹不得,坐在帐中,主位上的那位在所有人都出去后,走到他面前。
那人的靴子捻着砂砾,发出不怎么好听的声音,他看着唐宿舟,“你早知道等不来那道从长计议的圣旨,毕竟之前从长计议了那么久,你的目的是重武军,这简直是除掉二皇子势力的绝佳机会,对吗?”
唐宿舟一动不动,不说话闭眼等着。
“不说话那我就继续说了,你方才的惊诧都是装的吧,不过,你的心思怕是要扑空了。”那黑衣人语气平静,好似他只是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
唐宿舟此时没有保持沉默,十分平静地说道,“大人,您说的每个字我都能听懂,可连在一起,下官愚钝,实在有些不明白。”
那人没有再说什么,离开前对唐宿舟说了一句话,“年轻是好事。”
皇宫内。
周宁知得到消息,云城顺利攻破,控制住了城内,且那些毒茶粉几乎尽数销毁,风云大比的考生均被安置,由太医院医治,“真是后生可畏,有此等人才,朕心甚悦,年轻是好事啊”。
江平在旁边看着龙颜大悦的皇上,出言道,“恭喜陛下”。
但周宁知突然又敛了敛笑意,江平将浮尘递给身边的小太监,那小太监立刻会意,退出了大殿。
江平收起那信件,上面赫然是那位唐大人的落款,然后端了杯茶给周宁知,“陛下,喝杯茶吧。”
周宁知看了看江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江平,你说云城该怎么处理。”
江公公将折子收好,恭敬答道,“云城重事,老奴不敢多言,陛下已然派了那位大人处理,自有您的定夺。”
捻了捻手中的珠子,周宁知没有再问江平,他看了眼桌上的笔墨,江公公迅速会意,准备好,将笔递给周宁知,周宁知似有些犹豫。
江平在旁磨墨,终见皇帝在纸上写了个大大的“杀”字,江平磨墨的动作未停,只是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对了,小九呢?”周宁知放下笔,看了一眼江平。
“回禀皇上,那位那人已经去接应和处理云城余事了,且还有那钱贵身边的那位娘子在身边防护,殿下当是无虞。”江平立即答道。
此次在云城中的其余京中考生们都被安置在了各自府中,二皇子在京中无宅院,只得在风云台先行安置,主理的是太医院齐善齐太医。
江平在周宁知身侧,看着他临字,乾清宫内除了江平磨墨的声音,落针可闻,突然,周宁知手一顿,一字毁了。
江平看着周宁知,本欲要上前换一张宣纸,却意外带倒了砚台,墨汁撒在了那张废稿上。
“陛下恕罪,老奴失职。”江平跪下来。
江平是从周宁知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在他身边,跟了皇帝几十年的老人了,何曾犯过这种错误,别说打翻砚台,便是每日周宁知所进的茶水,也是精细把控好分量和温度炮制而成,几十年出过差错的时候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