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于是她朝众人摆摆手,又盘算了下手中的银钱,朝沈龄道:“舅舅,我前阵子刚置了地,手头儿确实余钱不多,明日先拿来给您可好?”
  沈龄今日到家后,便已听沈老太太说过,尹遥前阵子赚了些钱,已把隔壁韦家的宅院买下来了,还在中间的围墙处开了个门,两边往来十分方便。
  他下午也在院中转了一圈儿,只见整所宅院不仅面积翻了一倍,收拾得亦是干干净净,可见打理得十分用心。
  虽然方才也听家人说了这半年的经历,但在沈龄的想法里,三娘不过一个年轻女子,当日又是初来神都城,靠着在坊中摆摊儿才勉强维持生计、养活一家老小,后来好不容易赚了点儿钱,还都拿来救罗珊娜了。
  虽说如今在南市开了家食店,还说什么生意红火,但想必是为了安慰自个儿才如此说的,实际上应只是将将糊口罢了……
  他不知尹遥说的“前阵子刚置了地”,指的其实是如今沈记的那半间铺子,只以为是倾尽全力买虾隔壁的宅院,手头剩的那点儿余钱,自然就是压箱底的老本儿了……
  沈龄想到此处,心中自是愧疚又感激,当然不可能接受尹遥的提议:“三娘不必如此,银钱的事儿舅舅再想法子。”
  尹遥见沈龄面色变幻,不知他在心里,已把自个儿塑造成了一颗苦苦支撑门庭的小白菜,见他似乎仍有法子,倒是有些好奇。
  只听康陶笑道:“三娘勿忧,我跟阿爹在岭南当地逗留,却也不是瞎晃。我们还采买了不少当地特色食材,这几日便去南市看看,能不能卖掉回点本儿。”
  岭南!
  当地!
  特色!
  食材!
  这几个词放到一起,尹遥一下子精神了,目光灼灼盯着康陶:“阿兄,你们带了什么食材回来?”
  被她这一嗓子唬了一跳,康陶差点儿结巴了:“也没……没什么……”
  想起来岭南那最出名的食材,尹遥兴致勃勃道:“你们莫不是带荔枝回来了?”
  沈龄失笑:“傻三娘,我们这一路车马缓慢,那荔枝又娇贵,如何带得?”
  “哦……”原来没有荔枝啊,尹遥失望地叹了口气。
  “不过嘛,鲜荔枝虽没有,但我们确实带了几坛子荔枝煎回来。”
  尹遥一听有荔枝煎,立刻又开心了。
  与她之前做樱桃酪时所用的樱桃煎类似,这荔枝煎亦是将新鲜荔枝经过煎煮、糖渍之后,再以高温杀菌、放入坛中密封,可以储存好几个月而不腐坏。
  虽然荔枝煎的口感比新鲜荔枝略差些,但在这神都城中,亦是种颇为珍贵的食材。
  而且据康陶所言,他们还带回了好几种其他食材,都是之前在神都城少见的。
  尹遥当即便站起身,要去院儿里瞧瞧。
  众人忙拦住了她:“这会儿黑灯瞎火的,你能瞧出个什么呀?明日再说吧!”
  尹遥想想也是,这才悻悻作罢,不过既然有这许多样儿特色食材,直接出售能值几个钱,何必白白便宜了他人?
  她笑眯眯朝沈龄道:“舅舅,咱们不如……合作呀?”
  第86章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尹遥就爬了起来。
  她先去厨房生了火,淘洗好粟米下锅。取百合、莲子、枸杞泡水一刻钟,下入锅中与粟米一同熬煮。
  等待的过程中,她已见缝插针洗漱完毕,又迫不及待跑到院中,去看沈龄和康陶带回来的食材。
  不看不晓得,这一看可了不得,俩人这一趟,还真没少采买。
  除了荔枝煎外,还有大捆的仙人草、几坛子盐渍橄榄、南姜青梅酱、晒干的罗汉果……
  简直五花八门,尹遥见过的没见过的全都有,难怪把马都压瘦了。
  她甚至还翻到了几大包白色的颗粒状粉末,这颗粒瞧着有些眼熟,尹遥拆开其中一包,抓了一小撮闻了闻,又放到口中尝了尝,那味道香甜浓郁,简直令人怀念!
  如今家里共有五个房间,其中沈老太太一间、沈龄陆娘子夫妻俩一间、尹遥带着七娘一间、罗珊娜与康陶各一间,倒是正正好好儿。
  康陶也是一大早便起来了,这半年来远行在外,虽说他是自由之身,不像沈龄那般辛苦,但也是直到回了家中,才真的睡了个安稳觉。
  他伸了个懒腰,走到院中准备打水洗脸,却见尹遥正翻着昨日搬下来的食材,还对其中一样儿分外感兴趣。
  康陶一边擦脸,一边笑道:“我跟阿爹行至琼州海边时,见当地有树名为‘椰’,其结下的果实有如人头般大小,被称为‘椰子’或‘胥余’,果实劈开后内有甘甜的汁水,还有雪白香甜的果肉……”
  琼州自古盛产椰子,当地人以刀劈开,饮其汁水用以解暑,还会以其酿成椰子酒,口感亦是清甜无比。
  沈龄和康陶行至当地时,自然也是喝了个痛快,只可惜路途遥远无法带回。
  好在虽然果实与汁水不便携带,但当地人却另有一法,他们会将椰肉剔出,切成丝后慢慢炒干或晒干,以此法制成“椰蓉”,便可以长时间储存了。
  这会儿粥已煮好,尹遥盛出来几碗,放在院中石桌上晾着,跟洗漱完又喂起马的康陶聊了起来。
  “阿兄,咱们家的马不是卖掉了么?我还以为你们又要徒步回来呢……”
  康陶轻轻捋了捋马儿的鬃毛,笑道:“阿爹在役所时,有一位也是流放的贵人得了重病,还是他细心照料、烹制吃食,后来才得以康健。”
  “再后来便遇到大赦,临别之际贵人赠了阿爹一辆马车和一笔银钱,说助他早日返乡,我们这才得以在岭南游历、采买食材,也不必再走回神都城。”
  尹遥恍然大悟,看来她之前宽慰陆娘子的话没错儿,果然是“一技在身,行遍天下都不怕”啊!
  两人说话的工夫,除了沈老太太和沈龄还在休息之外,陆娘子、罗珊娜、七娘都纷纷起了床,动作十分熟练又麻利地洗漱整理好。
  不用尹遥招呼,几人又每人捧着碗粥,就着桌上的几道酱菜,随意吃着早饭。
  给马填完草料,康陶又洗了个手,桌上还有碗莲子百合粥,是尹遥给他留的,便也端着吃了起来。
  这百合莲子粥相比普通的粟米粥,更多了几分清香与甘甜,这会儿又已晾凉,吃在口中更觉爽口。
  不过他刚划拉了两口,就见其他几人都已吃完,尹遥还催促道:“七娘快些吃,咱们要走啦。”
  康陶放下碗一脸惊讶:“这么早便出门吗?”
  “对呀,我们先送七娘上学,然后便要去铺子了。”
  沈记关了半载,康陶都快忘了他原本是什么作息了,听尹遥这么一说才反应过来,开铺子确实一大早就得出门准备……
  只是他还是有点儿疑惑,一家小食店罢了,需要这么多人手一大早全扑上去吗?
  七娘瞧瞧手里还剩的小半碗粥,朝尹遥道:“阿姐,你们先去铺子吧,今日让康陶阿兄送我!”
  她又仰着脸朝康陶道:“阿兄,你送我上学好不好?”
  看她这小模样,康陶哪里还有说不好的?
  待两人吃完饭,康陶又收拾了碗筷,带着七娘出门了。
  昨日便是他接七娘放学的,今日护送她上学自然也是轻车熟路。
  路上七娘牵着康陶的袖子,康陶帮她背着书篓,笑问道:“七娘,你阿姐她们每日都这般忙碌吗?”
  七娘点点头:“对呀,阿姐的铺子如今生意可好啦!”
  她说到这儿又撅了噘嘴,小声抱怨道:“有时候忙得家都没空儿回呢……”
  家都没空儿回?康陶这下更惊讶了,难不成三娘的铺子,还开了夜市?
  不是家小小的食店吗?
  ……
  沈龄年纪已是不轻,这半年又是流放、又是四处游历、又是长途跋涉,昨日回家后,睡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
  待到他终于睁开眼,外面早已日上三竿。
  他起床后在家中转悠了一圈儿,才发现除了腿脚不便很少出门的母亲外,竟然一个人都不在。
  见儿子终于睡醒,沈老太太笑道:“三娘在厨房给你留了吃食,快填填肚子吧。”
  沈龄去端了粥,坐在母亲旁边儿吃了起来,又疑惑道:“母亲,我娘子呢?”
  从前他没离家前,陆娘子可是日日守在宅中的,每当沈龄回家,她都会出来相迎,又时时陪在身旁,十几年下来早就成了习惯。
  本来沈龄回家后,以为一切仍会一如既往,没想到刚睁眼就发现娘子不见了!
  听了儿子这话,沈老太太却是挑了挑眉:“你娘子自然跟三娘走了,不然呢?”
  沈龄唬了一跳:“三娘是去铺子里忙了,娘子跟着去做什么?”
  看着这还停留在半年前的儿子,沈老太太白了他一眼:“你一会儿不是要去南市吗,自个儿去看看呗。”
  “这倒也是。”
  沈龄稀里哗啦喝完了一碗冷粥,康陶也正巧从外面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