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范云一听,欢呼着抱起她转圈。
  下午,没想到的客人来拜访。
  状元梁枢和其儿子,其儿子都已三十多岁,名叫梁邦。
  梁枢一有缓慢之时,梁邦就接话展开话题,又不经意喊着父亲,给以提醒。
  正交谈着,仆人来告知,门口自称榜眼来。
  范云开口快领进来,三人齐聚厅堂。
  起身欢迎后,梁枢主动搭话,但官泾阳偏过头丝毫不理。
  开口就夸范贤弟会管教下人,又说来时的趣事。
  梁邦见如此无视父亲,怒火立起,被老父攥住手腕,微摇头按下。
  范云全都看在眼里,官泾阳来此是邀请一起去会试主考官那。
  登门后入翰林院,怕是没机会拜访,况且高尚书繁忙。
  范云主动询问梁家父子,他们说来也是为此。
  那就定好傍晚一起去,范云将人送到门口。
  返身回家,正厅安排收拾茶杯的杨竹西问笑什么。
  范云就说走的时候,双方也是没给对方一个眼神。
  杨竹西:“怕是以后榜眼都会不停的给状元穿小鞋,秀才举人都是头名,会试也是,偏状元花落别处。”
  范云不理解,他想法中了就行,不枉费多年的付出。
  杨竹西轻声:“不是谁都像你这般乐观,心胸宽广,有的人太顺,心气又高,会越钻牛角尖的。”
  范云头疼,三人一届,往后怕是热闹不停。
  *
  傍晚时分,去礼部高尚书家。
  三人都穿的曾经会试的长衫,统一的是都拿了腰牌。
  尚书府邸位于皇城东边的坊内,但敲门被通报领进去后,只觉的大的简谱,下人也少。
  先到偏厅坐下,高尚书还没下值,其老妻招待。
  三人都没想到,高尚书竟只有一位糟糠妻。
  毕竟之前读书人之间都传的是顶撞上官,脾气暴躁,好的都没传出来。
  心里再吃惊,等到高尚书回府,都是对其尊敬之情。
  高尚书告诫一番,要如何为官。
  三人是真没想到,比传说的还脾气大,声震的耳朵嗡嗡的,说话间还动不动拍桌子。
  稍后范云没想到,上官和状元榜眼一二句话之后就聊到了他,还是问自己的妻子。
  他点头说是只有一妻,去年刚成婚。
  高尚书:“之前多少同僚都想抢你做女婿的,打听之后,都可惜极了。”
  范云谦虚的说是各位上官抬爱,对答间没有丝毫热切。
  高尚书见了笑的和蔼,突说道男子二十行冠礼,但可以先有个表字换着。
  “云一字,极好,再取个‘昭’字,光明灿烂之意,既表字云昭。”
  范云立刻站起作揖,“云昭多谢上官,学生很喜欢。”
  高尚书眼中满是赞赏,神情畅快。
  不一会儿后,梁枢也请主考官起了个表字,弯腰感谢,激动的差点歪倒。
  官泾阳冷眼看着,在场年龄最大,却如此行径。
  一走出尚书府,官泾阳就暗含嘲讽,七十多岁了连表字都无。
  梁枢怎么可能真没有表字,但此刻耳朵靠向官某,“你说什么,老朽没听见。”
  那边梁邦快步过来,以为姓官的又欺负老父,直接瞪眼指着。
  范云赶紧上前,按下胳膊,让消消气,把话说开。
  听到老父又有了个表字,嘴上快速承认之前就是没有,不落气势。
  范云左右让消消气,“同为一届,我们该互帮互助才是。”
  梁枢忙说年纪大了累了,道别后,拉着儿子上了马车。
  范云又劝了官兄两句,见情绪稳定下来,约好明个翰林院见,二人分开。
  一路上也没为此烦恼,再没理智,也就是指着人互骂,动不了手也就可控。
  回家后,他就把自己有表字的事,告诉了娘子。
  “云昭,范云昭。”杨竹西高兴的念叨好几遍,蹦着要抱他。
  范云忙后退,说先去洗手再抱。
  抱坐腿上,把尚书府内很简谱说了,也说同僚二人争吵一事。
  她给出主意,下次有这种事,就嘴上劝劝得了。
  范云亲了口她的唇角,“放心吧,都还知道自己是读书人,是朝廷官员,我会看着办的,不过官兄的嘴皮子实在了得,把小状元气的不停甩袖子。”
  “小状元?”她疑惑。
  范云:“对啊,其父是状元,但走动说话都得其子陪着,我称呼小状元,很适合。”
  她跟着他乐,靠他胸膛上满眼星光。
  隔天一早,起床是平常的布衣长衫,梳洗吃饭。
  然后身穿官服,腰间系上荷包和腰牌。
  杨竹西前后看无误,垫脚亲了他的脸颊一下。
  两人出屋,前院内竹西介绍院中站着的两个小厮。
  聪明伶俐,各方面选出来的,也懂拳脚,今个开始,改名叫墨香和墨砚。
  范云一听想到了文房四宝,就站那看着竹西拿出当家主母的气势训教。
  马车从家中驶离,停在了皇城城门口。
  官泾阳已站在那,给人感觉就是天上下刀子,也会第一个到。
  范云其实对状元榜眼都暗含钦佩,状元是考到老,都百折不挠,榜眼是文才出众,对朝政很是关心。
  守卫检查过后,要从皇城走到皇宫前面的衙门。
  御道白天看是碧瓦红墙,可现在太阳还没出来,黑乎乎的又招风,呜呜的跟猛兽咆哮似的。
  但天上的月亮还没落下,前方后方都有举着灯笼的同去衙门的官员。
  范云享受着第一次上值的心情,还对身旁同僚夸了起来。
  官泾阳听到对方佩服自己,吃惊之余,满是暗喜,不分户籍,拉近了距离。
  其面上沉稳,嘴上说着他只是忧国忧民罢了。
  看不到边的御道,官员们坚定向前走着。
  第68章
  看着灯笼和影子,空旷地方越发小声,砖墙都给与回音。
  范云走到了天边亮起,向东转,过宗人府,兵部,来到翰林院。
  在前面是皇宫了,都能听到隐约的钟声。
  范云一想到官职虽低,但来到的时间,里面已经上朝,顿时心情更美了。
  各官员走往各自的部门,拱手称呼官职。
  翰林院门口,一眼官服上的刺绣图案,再看腰牌,就知怎么称呼。
  另范云没想到的是,不按年龄,按官职高低。
  年龄再大,同一六品官,都平辈称呼。
  官职低的称呼前辈,所以当被身穿七品青色官服,年纪四、五十岁的同僚,弯腰称前辈时。
  范云维持住表情,微笑着点头说早。
  心里觉的有点丢,摸摸自己脸有点烧,手扇风降低温度。
  身旁官泾阳坦然受了,眼神没给一个。
  范云不由默念声冷静,对以后的官场生活,这还只是开头呢,如此心境恢复如常。
  门口递上腰牌被检查拿回后,走进传说中的翰林院。
  牌匾和木柱上的对联,多瞧了几眼。
  观察着内部青黑色的装饰,梁枢已来到。
  不一会,被分到的侍讲走来,正六品的官服,图案是同一个,可颜色是深绿色,比自个身上的显眼,一看更高个品级。
  侍讲自称姓袁,“你们就是这一届的一甲三人了。”
  语气很平,三年一回做过多回的淡然。
  状元榜眼心理落差感,范云此刻倒是觉的自然了。
  就说门口那是不一样,这才对味,越有挑战感,越有劲。
  袁侍讲不多话,直接带领去后堂走廊处。
  其内是二甲考核之场面,二甲前十名才有的资格,考核中后,会进入翰林院;
  但也是无品级的庶吉士,等三年后再经过重重考核,才能授予品级,或正七品或从七品,开启仕途。
  考核不中,那就等吏部安排去地方任职。
  上一届上上一届上上上一届,都如此熬资历。
  三人面容正色,各有心思。
  此刻除范云在想,袁侍讲人狠话不多。
  其他二人,回想门口碰见的低层官员,庆幸又心焦。
  从后堂回正堂,袁侍讲这开始将职责和需注意的。
  三人为翰林院修撰,职责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陛下言行。
  除上面三项主要的,还得给皇帝讲经史,有时候还会借调去礼部,草拟各种典礼的文稿。
  说了半个时辰职责,范云耳朵听进去,脑子有些许混乱。
  原来从六品修撰负责这么多的事,他以为的修修史,编编书,是七品八品的事。
  袁侍讲说完后,说去后堂一会。
  范云见去后堂没了影,小声跟聊,刚从后堂见的同届。
  王瑾坐第一个考核,很显眼,就是不见崔元。
  官泾阳好心情讲,崔元殿试那日,成绩二甲中列,无资格来考,吏部那边也还没给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