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俩孩子说知道,头也不回的跟范云一起喂牛吃草,觉的真好玩。
得,看来得稀罕好些日子了。
从这天开始,白天上课,放学就跑家去背背篓割草。
看着草堆,再看低头吃的样子,一点不觉的累。
大黄牛吃住也不停改善,木棚搭上了,水槽弄上了,家人伺候的很是上心。
每次回家,范云都发现变化,跟找不同似的。
家里有头牛的影响,着实比范云想的还要大。
就像村里人家有了马车,甚至比马车还得村民们的心。
连小孩子都成群的拔草惦记着跑来喂,各个喊着牛牛,蹲那不嫌晒的盯着看。
不理解这什么游戏,但范云爱看,也会去跟着一起蹲着说着童稚的话题。
这天还惊奇的发现,猫猫趴在牛背上睡觉。
揉揉眼睛,蓦地笑了,把这画面记在脑海里。
第36章
生活再有波澜,总会进入平缓状态。
范云享受着不被打扰的时光,该出风头就出,该睡懒觉就睡。
直接睡到大上午头,有现成的理由,再过些日子就酷热,那时候睡觉可没现在舒服。
其他人听的直乐,附和着说还真是。
出门下地,半个时辰看看就回来了。
今年可比往年地里忙活的少,往年得用锄头把硬板的地,好几天全家出动松土。
现在有牛了,前面拽绳子,后面扶着犁,一上午就来回弄的能陷下去腿。
如此松软,春雨直接落透。
没过几天,芽苗从土里钻出来,成片的绿色,眼睛看的舒服极了。
不光自家,村民今年也轻松多了。
给亲戚们犁完地,其他人家也上门来借牛犁地。
未雨绸缪,怕担心有使坏累着牛、占便宜的,范云直接出主意,按照田亩多少、上等还是下等,价钱不一。
比如耕一亩良田,五个鸡蛋或是半斤麦子。
范三郎牵去,会在一旁看着。
一家人定好,范三郎还背了好几遍,等村民来直说的清楚。
听到这说法,村民们大多都直接点头说,是这个理。
鸡蛋、粮食等价换,夸赞大气。
这可比去吴地主那借牛用实惠多了,他那只收铜钱,二十文一回,还只能半个时辰,没见谁舍得。
于是,家里黄牛成了家里最忙的,每天都来钱。
慢慢的,黄牛也都不用人拽绳,就能自己走回家。
范云喂草靠近摸头时,咀嚼吃草,都不抬眼。
越熟越觉的牛真温驯聪明,要不是体格子大,不好洗澡喂吃的,完全可以当宠物。
家里屋檐下的燕子不知道是去年的还是它们的孩子,直接还用旧窝当家,飞来飞去,傍晚回窝。
范云站门口抬头看着,再看看一整个家。
有猫有牛有燕子,就缺个狗狗了。
跟姥姥一说,家人都笑,“咱甜甜也会呜呜的看家啊,抓咬厉害着呢,再说了,猫和狗可光打架。”
范云恍然,他知道鸡吓鸡不下蛋,原来跟猫也不行啊。
不过邻居家们都有土狗,逗着玩,也一样。
*
私塾内,除了四书五经外,范云还买了数本拓展书。
《孝经》《春秋》等,翻开数本第一排书名,第二排作者,第三排就是印刷的黑字。
不全部背下来,不知道考试时让默写哪一句。
即便知道九成考四书五经,但这些拓展书也得全部会写会背。
范云学着,下课后同窗们好奇来瞅瞅,一看就眼晕的逃走。
字复杂,也不流畅,看着就难。
墙外黄鹂鸟飞落树枝上,发出脆鸣。
天气越来越热,离税收近了,里长来问范云有什么想法。
关乎那一百亩免税的地,现在主要就是,哪家哪户的归拢到范云名下。
范云好奇问:“舅姥爷,咱们村的田地总共有多少啊?”
里长被问到了,说回去算算,起身走人。
他作为里长,自有家家户户土地账本,但他以前就关注每家交税,欠税、利息的情况,还真没想过这方面。
等人走,吴红英诧异的说,里长竟然不知道这个?
老陈氏说没走咋办,闺女这嘴就是没门似的。
可吴红英根本不在意,“娘,是云云才能有免税地,听着咋样。”
老陈氏无奈,唠叨一句在家里这么说行。
两天后放学,范云跟学才玉宁一起走回家,里长已在堂屋等着。
里长笑着:“云娃,我查出来了,咱们大河村总有田亩五千四百亩左右,村民们共是三千来亩。”
陈学才啊一声:“爷爷,你算盘错了吧,这数对不上。”
里长看了眼孙子:“没错,吴地主名下两千亩呢,要不那么多佃户租他的地种着。”
范云思考几秒很快就接受了,人口多的家,一代代传下的地少,就得租地主家的地。
给地主交租,包括县衙那份,两头交,剩下的归自己。
只是村民们总共就三千多亩地,比想的少。
范云不由想,或许里长和族长也得几十亩地。
商议完,出来一看太阳已落山。
私塾放假日,大河村的祠堂开启。
陈里长让静静,说的清楚。
云娃自家的,他舅吴全家的,小河村爷奶范家的地,一十九亩。
“云娃说了,玉宁和学才家的地,还有春生家的,凑到五十亩,剩下五十亩,就咱们大河村村民分。”里长说完话,看向众人。
村民们念叨,学才家的不就是里长你家的吗。
里长一顿,他也知道挺不要脸的,但好处哪能往外推。
“你们也知道,云娃跟学才自小就玩的好,我这也沾孙子的光了。”里长如此说着。
村民们笑,羡慕之外还是羡慕。
至于那个叫春生的,都知道是小河村里长的孙子,这个也理解。
里长看都乐着,接着说道:“对云娃家,咱也不能啥表示没有,每年交三十税一就行。”
村民们都喜的露出一口牙,那这岂不是每亩能少交二十斤粮食。
看向范云一家,满脸感激与谢意。
老陈氏忙说道:“都乡里乡亲的,不需这样。”
没异议后,商量怎么分,村民们七嘴八舌着说啥的都有。
有说就该姓吴和姓陈的分,其他人可不乐意了,眼看生气要动手。
里长喊:“当着孩子们面,丢人。”
众人撒手看向里长:“丢人就丢人,哪有嫌粮食多的,填饱肚子最重要。”
田地、粮食面前,亲人也不行。
范云看着,将这一幕记在心里。
里长脸色并没变化,“那就干脆抓阄吧,一户出一人,加到五十亩地,就不再抓。”
都点头同意,事情定下。
范云长了一课,明明那天里长就说用这法子的,可今天争吵过后才说出来。
转念一想,要是一开始说,肯定还会有反对的,但各方法提出后,都有人说不行,那靠运气的也成了最公平的。
名单定了后,走出祠堂。
下午,范云被爹娘陪着和里长就去衙门,看着艾主簿记载,出来后浑身轻松。
晚上范云梦里,一碗碗面条围着他转,躺粮食堆里扑腾着。
大人进来看盖没盖肚子的,“这娃,不知道做啥美梦。”
把手脚往里弄弄,笑着出屋。
六月割麦税收之时,这次范云看着自家的粮食一粒不少,还越多了的场景,触感深深。
这不就是努力的意义吗,绝佳的动力。
书中自有钱粮,和改变一切的机会。
*
花开花落,秋季突听夫子说,黄河又决堤泛滥了。
学堂上孩子们根本不在意,一是听的多了,二是没发生自己身边。
只有范云下课后就去办公屋,打听问。
省内黄河在,温热平原,土地肥沃,可是缺点就是黄河脾气不定。
速度传播慢,六七月份的消息,这九月了才从县城内听艾主簿所说。
明明每年都加固堤坝,可是在水患面前,好似无用。
对未知的县城,未知的百姓,报以同情。
不过再听到没多严重,感谢黄河今年脾气没那么大。
孟夫子:“艾主簿意思是,朝廷要赈灾,要处理水患,还要再修河道,怕是又得提高人头税。”
范云一惊:“可是去年提了啊。”
见孟夫子不言语,范云闭上了嘴,朝廷的命令已下,说这不合适。
没两天,艾主簿带着衙役来村里。
人头税从一百二提到现在的一百六一人,村民们知道是朝廷赈灾,越发庆幸范云考中了。
没有多省下来的粮食,得更发愁。
现在钱花了,但冬春省着不用买粮食,直接相当于没多花。
越到青黄不接之时,粮食飞涨,家里上百斤麦子放着,天然的安全感。
得,看来得稀罕好些日子了。
从这天开始,白天上课,放学就跑家去背背篓割草。
看着草堆,再看低头吃的样子,一点不觉的累。
大黄牛吃住也不停改善,木棚搭上了,水槽弄上了,家人伺候的很是上心。
每次回家,范云都发现变化,跟找不同似的。
家里有头牛的影响,着实比范云想的还要大。
就像村里人家有了马车,甚至比马车还得村民们的心。
连小孩子都成群的拔草惦记着跑来喂,各个喊着牛牛,蹲那不嫌晒的盯着看。
不理解这什么游戏,但范云爱看,也会去跟着一起蹲着说着童稚的话题。
这天还惊奇的发现,猫猫趴在牛背上睡觉。
揉揉眼睛,蓦地笑了,把这画面记在脑海里。
第36章
生活再有波澜,总会进入平缓状态。
范云享受着不被打扰的时光,该出风头就出,该睡懒觉就睡。
直接睡到大上午头,有现成的理由,再过些日子就酷热,那时候睡觉可没现在舒服。
其他人听的直乐,附和着说还真是。
出门下地,半个时辰看看就回来了。
今年可比往年地里忙活的少,往年得用锄头把硬板的地,好几天全家出动松土。
现在有牛了,前面拽绳子,后面扶着犁,一上午就来回弄的能陷下去腿。
如此松软,春雨直接落透。
没过几天,芽苗从土里钻出来,成片的绿色,眼睛看的舒服极了。
不光自家,村民今年也轻松多了。
给亲戚们犁完地,其他人家也上门来借牛犁地。
未雨绸缪,怕担心有使坏累着牛、占便宜的,范云直接出主意,按照田亩多少、上等还是下等,价钱不一。
比如耕一亩良田,五个鸡蛋或是半斤麦子。
范三郎牵去,会在一旁看着。
一家人定好,范三郎还背了好几遍,等村民来直说的清楚。
听到这说法,村民们大多都直接点头说,是这个理。
鸡蛋、粮食等价换,夸赞大气。
这可比去吴地主那借牛用实惠多了,他那只收铜钱,二十文一回,还只能半个时辰,没见谁舍得。
于是,家里黄牛成了家里最忙的,每天都来钱。
慢慢的,黄牛也都不用人拽绳,就能自己走回家。
范云喂草靠近摸头时,咀嚼吃草,都不抬眼。
越熟越觉的牛真温驯聪明,要不是体格子大,不好洗澡喂吃的,完全可以当宠物。
家里屋檐下的燕子不知道是去年的还是它们的孩子,直接还用旧窝当家,飞来飞去,傍晚回窝。
范云站门口抬头看着,再看看一整个家。
有猫有牛有燕子,就缺个狗狗了。
跟姥姥一说,家人都笑,“咱甜甜也会呜呜的看家啊,抓咬厉害着呢,再说了,猫和狗可光打架。”
范云恍然,他知道鸡吓鸡不下蛋,原来跟猫也不行啊。
不过邻居家们都有土狗,逗着玩,也一样。
*
私塾内,除了四书五经外,范云还买了数本拓展书。
《孝经》《春秋》等,翻开数本第一排书名,第二排作者,第三排就是印刷的黑字。
不全部背下来,不知道考试时让默写哪一句。
即便知道九成考四书五经,但这些拓展书也得全部会写会背。
范云学着,下课后同窗们好奇来瞅瞅,一看就眼晕的逃走。
字复杂,也不流畅,看着就难。
墙外黄鹂鸟飞落树枝上,发出脆鸣。
天气越来越热,离税收近了,里长来问范云有什么想法。
关乎那一百亩免税的地,现在主要就是,哪家哪户的归拢到范云名下。
范云好奇问:“舅姥爷,咱们村的田地总共有多少啊?”
里长被问到了,说回去算算,起身走人。
他作为里长,自有家家户户土地账本,但他以前就关注每家交税,欠税、利息的情况,还真没想过这方面。
等人走,吴红英诧异的说,里长竟然不知道这个?
老陈氏说没走咋办,闺女这嘴就是没门似的。
可吴红英根本不在意,“娘,是云云才能有免税地,听着咋样。”
老陈氏无奈,唠叨一句在家里这么说行。
两天后放学,范云跟学才玉宁一起走回家,里长已在堂屋等着。
里长笑着:“云娃,我查出来了,咱们大河村总有田亩五千四百亩左右,村民们共是三千来亩。”
陈学才啊一声:“爷爷,你算盘错了吧,这数对不上。”
里长看了眼孙子:“没错,吴地主名下两千亩呢,要不那么多佃户租他的地种着。”
范云思考几秒很快就接受了,人口多的家,一代代传下的地少,就得租地主家的地。
给地主交租,包括县衙那份,两头交,剩下的归自己。
只是村民们总共就三千多亩地,比想的少。
范云不由想,或许里长和族长也得几十亩地。
商议完,出来一看太阳已落山。
私塾放假日,大河村的祠堂开启。
陈里长让静静,说的清楚。
云娃自家的,他舅吴全家的,小河村爷奶范家的地,一十九亩。
“云娃说了,玉宁和学才家的地,还有春生家的,凑到五十亩,剩下五十亩,就咱们大河村村民分。”里长说完话,看向众人。
村民们念叨,学才家的不就是里长你家的吗。
里长一顿,他也知道挺不要脸的,但好处哪能往外推。
“你们也知道,云娃跟学才自小就玩的好,我这也沾孙子的光了。”里长如此说着。
村民们笑,羡慕之外还是羡慕。
至于那个叫春生的,都知道是小河村里长的孙子,这个也理解。
里长看都乐着,接着说道:“对云娃家,咱也不能啥表示没有,每年交三十税一就行。”
村民们都喜的露出一口牙,那这岂不是每亩能少交二十斤粮食。
看向范云一家,满脸感激与谢意。
老陈氏忙说道:“都乡里乡亲的,不需这样。”
没异议后,商量怎么分,村民们七嘴八舌着说啥的都有。
有说就该姓吴和姓陈的分,其他人可不乐意了,眼看生气要动手。
里长喊:“当着孩子们面,丢人。”
众人撒手看向里长:“丢人就丢人,哪有嫌粮食多的,填饱肚子最重要。”
田地、粮食面前,亲人也不行。
范云看着,将这一幕记在心里。
里长脸色并没变化,“那就干脆抓阄吧,一户出一人,加到五十亩地,就不再抓。”
都点头同意,事情定下。
范云长了一课,明明那天里长就说用这法子的,可今天争吵过后才说出来。
转念一想,要是一开始说,肯定还会有反对的,但各方法提出后,都有人说不行,那靠运气的也成了最公平的。
名单定了后,走出祠堂。
下午,范云被爹娘陪着和里长就去衙门,看着艾主簿记载,出来后浑身轻松。
晚上范云梦里,一碗碗面条围着他转,躺粮食堆里扑腾着。
大人进来看盖没盖肚子的,“这娃,不知道做啥美梦。”
把手脚往里弄弄,笑着出屋。
六月割麦税收之时,这次范云看着自家的粮食一粒不少,还越多了的场景,触感深深。
这不就是努力的意义吗,绝佳的动力。
书中自有钱粮,和改变一切的机会。
*
花开花落,秋季突听夫子说,黄河又决堤泛滥了。
学堂上孩子们根本不在意,一是听的多了,二是没发生自己身边。
只有范云下课后就去办公屋,打听问。
省内黄河在,温热平原,土地肥沃,可是缺点就是黄河脾气不定。
速度传播慢,六七月份的消息,这九月了才从县城内听艾主簿所说。
明明每年都加固堤坝,可是在水患面前,好似无用。
对未知的县城,未知的百姓,报以同情。
不过再听到没多严重,感谢黄河今年脾气没那么大。
孟夫子:“艾主簿意思是,朝廷要赈灾,要处理水患,还要再修河道,怕是又得提高人头税。”
范云一惊:“可是去年提了啊。”
见孟夫子不言语,范云闭上了嘴,朝廷的命令已下,说这不合适。
没两天,艾主簿带着衙役来村里。
人头税从一百二提到现在的一百六一人,村民们知道是朝廷赈灾,越发庆幸范云考中了。
没有多省下来的粮食,得更发愁。
现在钱花了,但冬春省着不用买粮食,直接相当于没多花。
越到青黄不接之时,粮食飞涨,家里上百斤麦子放着,天然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