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姥姥指着里面说是私塾,一会夫子面前问什么回答什么就行。
范云眨了两下眼,只怀疑自己还在做梦。
这可是私塾呀,怎么说上就上了!
吴红英蹲下道:“我们路上不对你多说,怕我们说的多了,惹的你反倒紧张,你这娃一向机灵聪明,等会进去拿出在家的样就行,昂。”
范三郎点头:“对对。”
两人这般说着,可腿都打颤。
范云被姥姥牵着,吸口气走近。
来都来了,所有疑惑等回去再问。
家人们既都准备好,他就不能搞砸了。
第20章
门口处,老陈氏直接扯着嗓子喊了声“老赵”,门就被从里面打开了。
出来的男人有些惊讶,“老姐,你今个来这般早?”
话落眼睛看到了身旁的小孩,“这是?”
老陈氏介绍完,老赵忙笑着说一定会被夫子收下。
多年一起共事,这关系当然近。
范云说完谢谢赵爷爷,跟着姥姥一起走。
他知道,被夸是因为姥姥,可不是真的看在长相。
老赵心里嘿一声,怪不得陈姐这每天都嘴上提起呢。
范云进来后环视一圈,地方宽敞,前后两间青白色的瓦屋。
木窗打开,能看见里面转着脑袋念书的场景。
走的更近,传来声音。
尽管范云感觉许久没接触过书本知识,可是一听到还是感觉那么亲切又熟悉。
好似这一刻的场景,更懂了其中含义,犹如回旋镖。
夫子是个留着山羊须的长眉男子,须发、胡子都灰白色,层次浅薄,长到脖下。
身穿水墨色长衫,第一次见这种像是毛笔挥洒淡墨的颜色,不由多看了两眼。
这种渐变色,不知道怎么染出来的。
孟夫子喊着陈姐,领着走去课堂相邻的办公间。
这里书桌之上,笔墨纸砚,墙边书柜排列整齐,墙壁之上,还挂有一副画。
明明都是暗色,却铺面而来的文气。
孟夫子坐下,屡屡胡须,这陈姐家的小娃,怎么从书堂前到这里,都不老实。
瞧那脖子转的,就不带停的。
唠完嗑,老陈氏顺着低头一个眼神。
范云把目光从纸张上的字体收回来,挺胸抬头,胳膊紧贴身侧。
孟夫子流露丝笑意,这孩子自信,大方,不由生出好感。
但面上严肃的告知孩子,得经过他的考验才能念书。
范云心想这很正常啊,面试环节,懂,直接点点头,集中精力。
但几个问题和要求后,范云边做边带着‘就这样’的赶脚。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转头上摸过去,很简单啊。
然后就是夫子让说一段话,说啥都行,只要流畅些。
范云直接从今年五岁开始,把家里成员、住在哪精准到第几家,连猫咪都不忘。
说完自家说舅舅家,正说着豆豆,就见夫子摆手说可以了。
孟夫子维持着表情,心里怀疑自己今个很好相处吗。
学童们见了他,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怎地这孩子不一样。
定定神,夫子点个头说道这过了。
范云还没说完呢,也只好接着下一个。
笼统五六个要求,感觉走过场似的。
协调、表达、口语、耐心,夫子肯定是看在姥姥的面上。
岂不知范云这么想,完全是想多了。
很多比他大的孩子都会说的磕绊,或是站那不停乱动。
只是这些对范云来说,小意思。
老陈氏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放松下来。
孟夫子考察完,让娃出去等一会儿。
范云站在门口,安静等着。
等待的时间是缓慢的,只听着脚步声,带着笑的姥姥和夫子走了出来。
范云一看到姥姥这表情,心就踏实了。
客气几句,老陈氏抱起娃离开。
快到门口,范云先喊了声赵爷爷,说自己过了。
老赵笑呵呵的,“陈姐,恭喜,我就说行的。”
老陈氏忙点头,说着回见。
一出私塾门,家人们快步走近,听到说通过了,惊喜的不知说啥。
下一秒,范云被家人轮流抱怀里又夸又亲。
回去路上,范云问姥姥,夫子说什么呀?
老陈氏呵呵笑,“就知道你这小机灵鬼得问,夸你表现好。”
范云一听表情亮了,夫子那从头到尾都是板着一张脸,根本看不出啥来,这就放心了。
吴红英问夫子问的啥,范云说很简单,一家子高高兴兴的朝家走。
*
回到家已是巳时(9点),平常这个点或许都还没起。
果然赖床不觉得,去办正事就觉的时间过的慢。
两刻钟后,手工面条煮熟,蒜薹炒鸡蛋的浇头。
好似蒜薹成熟,这也不知道多少顿了,可是今个吃着格外有味,突不觉的腻了。
范云吃完饭,去撩拨摸猫肚子。
“甜甜,跟你说啊,我今个过了很考验,你知道吗,我表现的可好了,我跟你说。”
自个屋子就范云自己,夸的张扬。
堂屋内,老陈氏把孟夫子的话讲出来,一家人商议。
一年二两的学费,因是熟人,说收一两。
启蒙书,《三字经》《百家姓》两本书,再加上纸张笔墨,二两银子。
吃饭一年四季,得提供粮食和钱。
孟夫子意思是,本就是她做饭,单单提供粮食就可。
大人们扒拉着手指头,虽没学过算数,可时日长了都有自己的道道。
“不光这些,还得加上隔三差五的得加点肉,夫子说念书费脑子,得补着。”
“换季也得添置两身衣服鞋袜,这念书了,穿的不好,别的孩子笑话咱娃咋办。”
算完,念书一年得五两银子的数。
第一个念头不是钱的多少,而是庆幸自家能拿出这个数。
老陈氏从私塾那一年挣三两银,地里每年交完赋税除去吃用,能省下二两。
不农忙的时候,三郎还会去城内的码头扛麻袋,还能挣个一两。
这么算下来都笑了,“不能从孩子上省,咱大人省省一年花一两,挣的钱够用了。”
之前还想过去借呢,这不愁了。
钱的事解决,吴红英开口问定哪天去?
老陈氏:“孟夫子说这都四月末了,不差这几天,定在五月一上。”
老吴头点头:“那等两天,咱们就先把银钱和肉、葱啥的先送去,那天光送娃就行。”
吴红英嘟囔,“这粮食是按七个月算好算,可这半年的学费,感觉有点亏。”
老吴头忙劝着:“英啊,不能因为你娘在那干就这么说啊,那明年开始咱不就不亏了。”
范三郎握住媳妇的手,也摇摇头。
虽然他也赞同媳妇的话,可又担心惹那孟夫子不快,影响孩子咋办。
以前丈母娘去私塾那是他们求着自家,现在有了孩子,就感觉软肋捏在人家手里。
吴红英哼一声甩手,“那又咋了,谁也不能给我孩子气受,那孟夫子也不行。”
范三郎点头应声,顺着几句,红英又高兴了。
他熟练的很,媳妇再生气,只要站在她那边,她没一会就忘了。
等范云出屋子,默契的都忙活去。
可不让娃听着,这是他们大人该担的事。
*
没觉着,大人提醒明个就是五月一了。
范云啊一声,咋过的都记不得了。
心思回笼,听着大人的交代。
好似两天就重复一次,去到别被欺负了。
要是被欺负了,直接去找姥姥,要是姥姥不在,就去跟夫子说,反正不能吃亏。
范云拍拍自己:“你们放心吧,我这么机灵,打不过我还不会跑吗。”
吴红英没好气,“你这娃就没见过你碰人一根手指头,村里娃跟你玩的时候,你都让着,这说这话。”
范云没想到他去念书,家人们反倒是得了分离症。
围一圈都带着担忧的神情,这一直养在眼前,不饿就给做饭,不渴就给倒水递手里。
这去到自己照顾着自己,怎么能放心。
又教了好多,还把衣服鞋都床尾放好,书包也放在显眼处,带上门离开。
范云坐趴右趴,心理暗示,睡觉睡觉。
脑子里反倒清醒的回忆起,那天去私塾看到的场景。
想那些孩子的轮廓,模糊中睡着。
而大人们躺床上说着白天见不到孩子,又说着孩子去念书识字,一整夜没怎么睡。
半夜看了好几回娃,摸黑回屋。
天刚亮,大人们眼睛酸涩,忙活起来。
使劲冷水揉揉眼睛,饭快做好才去喊娃。
卯时(6点)喊,范云扑腾着薄被蒙头,此时很凉快,屋外树上清脆的鸟叫。
范云眨了两下眼,只怀疑自己还在做梦。
这可是私塾呀,怎么说上就上了!
吴红英蹲下道:“我们路上不对你多说,怕我们说的多了,惹的你反倒紧张,你这娃一向机灵聪明,等会进去拿出在家的样就行,昂。”
范三郎点头:“对对。”
两人这般说着,可腿都打颤。
范云被姥姥牵着,吸口气走近。
来都来了,所有疑惑等回去再问。
家人们既都准备好,他就不能搞砸了。
第20章
门口处,老陈氏直接扯着嗓子喊了声“老赵”,门就被从里面打开了。
出来的男人有些惊讶,“老姐,你今个来这般早?”
话落眼睛看到了身旁的小孩,“这是?”
老陈氏介绍完,老赵忙笑着说一定会被夫子收下。
多年一起共事,这关系当然近。
范云说完谢谢赵爷爷,跟着姥姥一起走。
他知道,被夸是因为姥姥,可不是真的看在长相。
老赵心里嘿一声,怪不得陈姐这每天都嘴上提起呢。
范云进来后环视一圈,地方宽敞,前后两间青白色的瓦屋。
木窗打开,能看见里面转着脑袋念书的场景。
走的更近,传来声音。
尽管范云感觉许久没接触过书本知识,可是一听到还是感觉那么亲切又熟悉。
好似这一刻的场景,更懂了其中含义,犹如回旋镖。
夫子是个留着山羊须的长眉男子,须发、胡子都灰白色,层次浅薄,长到脖下。
身穿水墨色长衫,第一次见这种像是毛笔挥洒淡墨的颜色,不由多看了两眼。
这种渐变色,不知道怎么染出来的。
孟夫子喊着陈姐,领着走去课堂相邻的办公间。
这里书桌之上,笔墨纸砚,墙边书柜排列整齐,墙壁之上,还挂有一副画。
明明都是暗色,却铺面而来的文气。
孟夫子坐下,屡屡胡须,这陈姐家的小娃,怎么从书堂前到这里,都不老实。
瞧那脖子转的,就不带停的。
唠完嗑,老陈氏顺着低头一个眼神。
范云把目光从纸张上的字体收回来,挺胸抬头,胳膊紧贴身侧。
孟夫子流露丝笑意,这孩子自信,大方,不由生出好感。
但面上严肃的告知孩子,得经过他的考验才能念书。
范云心想这很正常啊,面试环节,懂,直接点点头,集中精力。
但几个问题和要求后,范云边做边带着‘就这样’的赶脚。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转头上摸过去,很简单啊。
然后就是夫子让说一段话,说啥都行,只要流畅些。
范云直接从今年五岁开始,把家里成员、住在哪精准到第几家,连猫咪都不忘。
说完自家说舅舅家,正说着豆豆,就见夫子摆手说可以了。
孟夫子维持着表情,心里怀疑自己今个很好相处吗。
学童们见了他,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怎地这孩子不一样。
定定神,夫子点个头说道这过了。
范云还没说完呢,也只好接着下一个。
笼统五六个要求,感觉走过场似的。
协调、表达、口语、耐心,夫子肯定是看在姥姥的面上。
岂不知范云这么想,完全是想多了。
很多比他大的孩子都会说的磕绊,或是站那不停乱动。
只是这些对范云来说,小意思。
老陈氏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放松下来。
孟夫子考察完,让娃出去等一会儿。
范云站在门口,安静等着。
等待的时间是缓慢的,只听着脚步声,带着笑的姥姥和夫子走了出来。
范云一看到姥姥这表情,心就踏实了。
客气几句,老陈氏抱起娃离开。
快到门口,范云先喊了声赵爷爷,说自己过了。
老赵笑呵呵的,“陈姐,恭喜,我就说行的。”
老陈氏忙点头,说着回见。
一出私塾门,家人们快步走近,听到说通过了,惊喜的不知说啥。
下一秒,范云被家人轮流抱怀里又夸又亲。
回去路上,范云问姥姥,夫子说什么呀?
老陈氏呵呵笑,“就知道你这小机灵鬼得问,夸你表现好。”
范云一听表情亮了,夫子那从头到尾都是板着一张脸,根本看不出啥来,这就放心了。
吴红英问夫子问的啥,范云说很简单,一家子高高兴兴的朝家走。
*
回到家已是巳时(9点),平常这个点或许都还没起。
果然赖床不觉得,去办正事就觉的时间过的慢。
两刻钟后,手工面条煮熟,蒜薹炒鸡蛋的浇头。
好似蒜薹成熟,这也不知道多少顿了,可是今个吃着格外有味,突不觉的腻了。
范云吃完饭,去撩拨摸猫肚子。
“甜甜,跟你说啊,我今个过了很考验,你知道吗,我表现的可好了,我跟你说。”
自个屋子就范云自己,夸的张扬。
堂屋内,老陈氏把孟夫子的话讲出来,一家人商议。
一年二两的学费,因是熟人,说收一两。
启蒙书,《三字经》《百家姓》两本书,再加上纸张笔墨,二两银子。
吃饭一年四季,得提供粮食和钱。
孟夫子意思是,本就是她做饭,单单提供粮食就可。
大人们扒拉着手指头,虽没学过算数,可时日长了都有自己的道道。
“不光这些,还得加上隔三差五的得加点肉,夫子说念书费脑子,得补着。”
“换季也得添置两身衣服鞋袜,这念书了,穿的不好,别的孩子笑话咱娃咋办。”
算完,念书一年得五两银子的数。
第一个念头不是钱的多少,而是庆幸自家能拿出这个数。
老陈氏从私塾那一年挣三两银,地里每年交完赋税除去吃用,能省下二两。
不农忙的时候,三郎还会去城内的码头扛麻袋,还能挣个一两。
这么算下来都笑了,“不能从孩子上省,咱大人省省一年花一两,挣的钱够用了。”
之前还想过去借呢,这不愁了。
钱的事解决,吴红英开口问定哪天去?
老陈氏:“孟夫子说这都四月末了,不差这几天,定在五月一上。”
老吴头点头:“那等两天,咱们就先把银钱和肉、葱啥的先送去,那天光送娃就行。”
吴红英嘟囔,“这粮食是按七个月算好算,可这半年的学费,感觉有点亏。”
老吴头忙劝着:“英啊,不能因为你娘在那干就这么说啊,那明年开始咱不就不亏了。”
范三郎握住媳妇的手,也摇摇头。
虽然他也赞同媳妇的话,可又担心惹那孟夫子不快,影响孩子咋办。
以前丈母娘去私塾那是他们求着自家,现在有了孩子,就感觉软肋捏在人家手里。
吴红英哼一声甩手,“那又咋了,谁也不能给我孩子气受,那孟夫子也不行。”
范三郎点头应声,顺着几句,红英又高兴了。
他熟练的很,媳妇再生气,只要站在她那边,她没一会就忘了。
等范云出屋子,默契的都忙活去。
可不让娃听着,这是他们大人该担的事。
*
没觉着,大人提醒明个就是五月一了。
范云啊一声,咋过的都记不得了。
心思回笼,听着大人的交代。
好似两天就重复一次,去到别被欺负了。
要是被欺负了,直接去找姥姥,要是姥姥不在,就去跟夫子说,反正不能吃亏。
范云拍拍自己:“你们放心吧,我这么机灵,打不过我还不会跑吗。”
吴红英没好气,“你这娃就没见过你碰人一根手指头,村里娃跟你玩的时候,你都让着,这说这话。”
范云没想到他去念书,家人们反倒是得了分离症。
围一圈都带着担忧的神情,这一直养在眼前,不饿就给做饭,不渴就给倒水递手里。
这去到自己照顾着自己,怎么能放心。
又教了好多,还把衣服鞋都床尾放好,书包也放在显眼处,带上门离开。
范云坐趴右趴,心理暗示,睡觉睡觉。
脑子里反倒清醒的回忆起,那天去私塾看到的场景。
想那些孩子的轮廓,模糊中睡着。
而大人们躺床上说着白天见不到孩子,又说着孩子去念书识字,一整夜没怎么睡。
半夜看了好几回娃,摸黑回屋。
天刚亮,大人们眼睛酸涩,忙活起来。
使劲冷水揉揉眼睛,饭快做好才去喊娃。
卯时(6点)喊,范云扑腾着薄被蒙头,此时很凉快,屋外树上清脆的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