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病也是躺床上,喝水硬熬,要不是严重到那程度,也不会喝上草药。
病好了也是一个饭,一样吃,没补身体一说。
桌子上老李氏给拨好蛋壳,三狗四狗吵着要吃,被揍了两巴掌消停,闭上嘴老实吃饭。
范二狗看着可怜的样子,转头说:“奶奶,我愿意分给两个弟弟吃的。”
老李氏摸摸小脑袋瓜,“娃,你自己吃。”
王氏点头,“对,二狗,你自己吃就行,不用给四狗。”
家人们都是这个意思,范二狗接过小口吃着。
滑溜溜的拿在手里,真香啊,而且鸡蛋是真饱肚子。
饭后老人安排活,没让下地松土捉菜青虫,也没让跟着做活,被安排和爷奶一起。
范大郎领着其他人下地去,三狗四狗想着那爬吃叶子的毛毛虫就垮着脸,这时候又多又恶心,可是不能不捉。
他们还想吃青菜呢,毛毛虫、大青虫真可恶。
大人们一离开,老范头去挑水,老李氏牵着二狗小手跟着往村口的井走去。
扁担长长窄窄滑溜的一看几十年用出来的,绳子系着铁钩,其上的木桶晃动着发出规律的声响。
村口打井水倒入,二狗说试试,咬牙使出浑身的劲提不动一个水桶。
当时傻了眼,满心不可能。
可再试,也没能让离地,然后就看到爷爷一只手青筋一露,木桶乖乖的被提的好高。
竟还能直起胳膊,平着举,二狗睁大眼震惊。
几秒后,老范头哈哈笑的勾上,扛了起来,前后左右轻甩,不晃出一滴水。
老范头教着,“娃,这可得巧劲,不是蛮力。”
范二狗大声喊,“爷爷,你真厉害。”
老范头直乐,“嘿,这娃,嘴真甜,真不愧是我孙子。”
老李氏小步跟后面看着这爷俩,脸上带着笑。
一趟趟挑完水,满了院子里的大水缸。
*
水缸挑满,老范头出门,没等二狗问干啥,老李氏抱着他放凳子上坐着,进屋准备篮子放好鸡蛋。
下面铺好软秸秆,每个鸡蛋用布擦干净,都摸摸再盖上。
二狗看出奶奶是不舍得的,可是期间却是带着笑。
数了好几遍,十个一对。
老李氏掖好布,仔细看看可以了,抱起娃问,“二狗,等会我去族长那,你跟不跟我一起去啊?”
范二狗问干什么,老李氏觉的小孩就是问题多,不过想想说了也不懂,就说得请族长到时候来主持仪式。
篮子里是二十个鸡蛋,村里的过继仪式可是步骤繁多,都得招呼到,这大事可得办好了。
大河村有很出名的神婆,老三会去请算好日子,吴家会去请来他们大河村的族长,两家都得忙活,可得办的热闹,脸上有光。
老李氏这么想着,心气十足。
范二狗没想到这么多准备工作,还得请来族长,“啊,那爷爷也有事啊?”
老李氏点了下这娃的鼻子,“自然啊,请全村人见证,管饭呢,得去定柴火,到时候人用牛车送来。”
范二狗睁大眼,对啊。
家家户户早晨起床一睁眼就得用柴,把锅烧热煮水做饭用不少,一天两顿饭,离了柴不行,尤其是冬天,更是耗费的多。
到时候屋里都得烧柴取暖,即便如此,冻疮也手脚都犯,到现在家里大人还都残留着痕迹,时不时抓挠。
要是遇到野兽,更得靠火驱赶。
村里往南往东往西一眼看到头的田地,没有一个山头一个树林子,也就田埂上有几颗树,但这是田地主人自己栽的,不仅当划分的标志,几十年后能当棺材。
就这都有偷偷砍的,为此打架不在少数。
就说没有山头,地里都种粮食,哪来的柴火烧呢。
晒干的拉拉秧,蒜杆,树叶,荆棘,啥都能烧。
原来可以定啊,有专门卖这个的。
将这事刻入脑子里,垫着脚尖拽奶奶的袖子,问爷爷去哪定柴火,一听是出村,去西边的邻村定,大声说想跟爷爷一起去。
从来到这玩闹都是前后几条巷子,都腻了,这去旁的村,诱惑力那是备足。
老李氏抱起来,“行,你高兴就好。”
本还打算带着娃去让族长看看的,混个眼熟,不成就不成吧。
门口处传来响动,老范头和大郎二郎一起走了进来。
老范头背着背篓,里面有两尺麻布,这是硬通货,当钱用,定金。
三人腰里插着斧头,镰刀,老范头背着背篓把孙子放里面,带上水壶出发。
二狗坐筐里晃悠着,很是兴奋,见路上啥都好看。
开口不停问,面对问话,三人没一点不耐烦的细细回答着。
说的最多的还是老范头,他一辈子的见识可比儿子多多了。
要是别的孙子,理都不会理会,可是这孩子往后会是老三的娃,那叫一个耐心。
得靠这娃继承三房的香火,想到这更往上背了背,生怕有一点不舒服。
走着土路,这方向是往西往南再往西。
不过倒是又记住了个陌生名字的村庄,名字奇怪,都不知道哪两个字。
这更靠西南,爷爷讲离县城越远越穷。
好多人家都没铁锅,只能用陶罐子煮饭,青菜煮煮吃着。
二狗睁大眼,他知道粗陶罐子是能做饭做汤,但不能炒菜啊,对比下来,小河村的人家都有个铁锅,强很多了。
他开口问:“那越往西越穷吗?”
老范头摇头,说的模糊,“走上两天或是三四天,就会有新的县城,那一片就不穷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走多少天,他哪里出过这片地方,上这个村也只来买柴火,啥县城都不知道。
二狗好奇,“爷爷,你没去过管着咱们村的县城吗?”
老范头笑了两声,“没有,县城那可都是富贵人家去的,咱们庄户人家去那干啥,还招人烦,不去不去。”
县城名字叫啥不知,青天大老爷多大不知道,每年收赋税都有官员来村,见着就打哆嗦,凑上前可不敢。
走着走着,进村都是人。
有人喊着老范,好些日子没来了,聊上些话。
从村口就是人,这要面生,直接被围起来,进都进不来。
被人领着到了目的地,房子齐整,院子超大,一跺跺的粗柴火看着让人睁大眼。
那边棚子里还有牛在吃草呢,一个个排队,称重,定哪里给送记账本上。
轮到老范头,一看是熟客,收下定金,老板还小声说会给赠点。
排后面的被大郎二郎挡着,汉子说的没遮掩,老范头点头说谢,靠近说些什么,老板更乐,还说恭喜恭喜。
“到时候得留下喝上两杯。”
“这当然,说好了。”往后瞅瞅娃,让手下拿来块点心,夸一看就聪明娃。
二狗看向爷爷,见点头接过。
前后花费没多长时间,几句话把事情定完,踏上回家的路。
办事这么快,让二狗回头望着还显的茫然些,真全在路上花费功夫了。
来回一个多时辰(两个多小时),办事十分钟。
不过想到自己往后可以在其他小孩说自己出过村,生出兴奋之情。
第7章
归家路途中,老范头看看越往上的日头,即便春风吹着不冷不热,凉快的很,也让儿子折下路边一小截枝头下来。
树枝上的杨树叶子每一片长的已有巴掌大小,绿油油的密集,完全能当把小蒲扇。
兄弟两个轮流给拿着档二狗头上,没让晒着这个小脑袋。
筐子里的小娃,并不老实的呆着,大人背着走路,头上给举着遮着,一会看看左边一会看看右边,头摇的欢腾。
范大郎看爹也不说啥,也就没张口。
一路上三人轮流背着,娃说自己想下来走,直接拒绝。
这是两个村的人时日久了,踏出来的小径,西边邻村真正的路是村口往北,再往东从大河村路过,去往县城。
但是大路那可费事了,办个事村民都走这捷径。
但也是因为走出来的,很不平乎,怕娃再摔着,那可不中哩。
于是除了下来尿尿,范二狗就这么被一路背回家。
到家后,老李氏就在院子里忙活着,一看人迎上去,首先就是把筐子里的娃抱出来。
粗糙的大手摸摸额头摸摸后背,心放下了。
全须全尾的,也没着凉流汗,对着老头子给一个满意的眼神。
接着也没管俩儿子,那么大人了也不用管,抱着孙孙给洗洗小脸就往屋里走。
“乖孙,饿了吧,我的乖乖,先喝点水,我去给你盛饭。”
日头正中,大中午的吃啥饭,范二狗机械的喝着水,脑子还没跟上奶奶的思路。
半碗水下肚,先是闻到了食物的香气,再是眼前放在桌子上的碗筷。
病好了也是一个饭,一样吃,没补身体一说。
桌子上老李氏给拨好蛋壳,三狗四狗吵着要吃,被揍了两巴掌消停,闭上嘴老实吃饭。
范二狗看着可怜的样子,转头说:“奶奶,我愿意分给两个弟弟吃的。”
老李氏摸摸小脑袋瓜,“娃,你自己吃。”
王氏点头,“对,二狗,你自己吃就行,不用给四狗。”
家人们都是这个意思,范二狗接过小口吃着。
滑溜溜的拿在手里,真香啊,而且鸡蛋是真饱肚子。
饭后老人安排活,没让下地松土捉菜青虫,也没让跟着做活,被安排和爷奶一起。
范大郎领着其他人下地去,三狗四狗想着那爬吃叶子的毛毛虫就垮着脸,这时候又多又恶心,可是不能不捉。
他们还想吃青菜呢,毛毛虫、大青虫真可恶。
大人们一离开,老范头去挑水,老李氏牵着二狗小手跟着往村口的井走去。
扁担长长窄窄滑溜的一看几十年用出来的,绳子系着铁钩,其上的木桶晃动着发出规律的声响。
村口打井水倒入,二狗说试试,咬牙使出浑身的劲提不动一个水桶。
当时傻了眼,满心不可能。
可再试,也没能让离地,然后就看到爷爷一只手青筋一露,木桶乖乖的被提的好高。
竟还能直起胳膊,平着举,二狗睁大眼震惊。
几秒后,老范头哈哈笑的勾上,扛了起来,前后左右轻甩,不晃出一滴水。
老范头教着,“娃,这可得巧劲,不是蛮力。”
范二狗大声喊,“爷爷,你真厉害。”
老范头直乐,“嘿,这娃,嘴真甜,真不愧是我孙子。”
老李氏小步跟后面看着这爷俩,脸上带着笑。
一趟趟挑完水,满了院子里的大水缸。
*
水缸挑满,老范头出门,没等二狗问干啥,老李氏抱着他放凳子上坐着,进屋准备篮子放好鸡蛋。
下面铺好软秸秆,每个鸡蛋用布擦干净,都摸摸再盖上。
二狗看出奶奶是不舍得的,可是期间却是带着笑。
数了好几遍,十个一对。
老李氏掖好布,仔细看看可以了,抱起娃问,“二狗,等会我去族长那,你跟不跟我一起去啊?”
范二狗问干什么,老李氏觉的小孩就是问题多,不过想想说了也不懂,就说得请族长到时候来主持仪式。
篮子里是二十个鸡蛋,村里的过继仪式可是步骤繁多,都得招呼到,这大事可得办好了。
大河村有很出名的神婆,老三会去请算好日子,吴家会去请来他们大河村的族长,两家都得忙活,可得办的热闹,脸上有光。
老李氏这么想着,心气十足。
范二狗没想到这么多准备工作,还得请来族长,“啊,那爷爷也有事啊?”
老李氏点了下这娃的鼻子,“自然啊,请全村人见证,管饭呢,得去定柴火,到时候人用牛车送来。”
范二狗睁大眼,对啊。
家家户户早晨起床一睁眼就得用柴,把锅烧热煮水做饭用不少,一天两顿饭,离了柴不行,尤其是冬天,更是耗费的多。
到时候屋里都得烧柴取暖,即便如此,冻疮也手脚都犯,到现在家里大人还都残留着痕迹,时不时抓挠。
要是遇到野兽,更得靠火驱赶。
村里往南往东往西一眼看到头的田地,没有一个山头一个树林子,也就田埂上有几颗树,但这是田地主人自己栽的,不仅当划分的标志,几十年后能当棺材。
就这都有偷偷砍的,为此打架不在少数。
就说没有山头,地里都种粮食,哪来的柴火烧呢。
晒干的拉拉秧,蒜杆,树叶,荆棘,啥都能烧。
原来可以定啊,有专门卖这个的。
将这事刻入脑子里,垫着脚尖拽奶奶的袖子,问爷爷去哪定柴火,一听是出村,去西边的邻村定,大声说想跟爷爷一起去。
从来到这玩闹都是前后几条巷子,都腻了,这去旁的村,诱惑力那是备足。
老李氏抱起来,“行,你高兴就好。”
本还打算带着娃去让族长看看的,混个眼熟,不成就不成吧。
门口处传来响动,老范头和大郎二郎一起走了进来。
老范头背着背篓,里面有两尺麻布,这是硬通货,当钱用,定金。
三人腰里插着斧头,镰刀,老范头背着背篓把孙子放里面,带上水壶出发。
二狗坐筐里晃悠着,很是兴奋,见路上啥都好看。
开口不停问,面对问话,三人没一点不耐烦的细细回答着。
说的最多的还是老范头,他一辈子的见识可比儿子多多了。
要是别的孙子,理都不会理会,可是这孩子往后会是老三的娃,那叫一个耐心。
得靠这娃继承三房的香火,想到这更往上背了背,生怕有一点不舒服。
走着土路,这方向是往西往南再往西。
不过倒是又记住了个陌生名字的村庄,名字奇怪,都不知道哪两个字。
这更靠西南,爷爷讲离县城越远越穷。
好多人家都没铁锅,只能用陶罐子煮饭,青菜煮煮吃着。
二狗睁大眼,他知道粗陶罐子是能做饭做汤,但不能炒菜啊,对比下来,小河村的人家都有个铁锅,强很多了。
他开口问:“那越往西越穷吗?”
老范头摇头,说的模糊,“走上两天或是三四天,就会有新的县城,那一片就不穷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走多少天,他哪里出过这片地方,上这个村也只来买柴火,啥县城都不知道。
二狗好奇,“爷爷,你没去过管着咱们村的县城吗?”
老范头笑了两声,“没有,县城那可都是富贵人家去的,咱们庄户人家去那干啥,还招人烦,不去不去。”
县城名字叫啥不知,青天大老爷多大不知道,每年收赋税都有官员来村,见着就打哆嗦,凑上前可不敢。
走着走着,进村都是人。
有人喊着老范,好些日子没来了,聊上些话。
从村口就是人,这要面生,直接被围起来,进都进不来。
被人领着到了目的地,房子齐整,院子超大,一跺跺的粗柴火看着让人睁大眼。
那边棚子里还有牛在吃草呢,一个个排队,称重,定哪里给送记账本上。
轮到老范头,一看是熟客,收下定金,老板还小声说会给赠点。
排后面的被大郎二郎挡着,汉子说的没遮掩,老范头点头说谢,靠近说些什么,老板更乐,还说恭喜恭喜。
“到时候得留下喝上两杯。”
“这当然,说好了。”往后瞅瞅娃,让手下拿来块点心,夸一看就聪明娃。
二狗看向爷爷,见点头接过。
前后花费没多长时间,几句话把事情定完,踏上回家的路。
办事这么快,让二狗回头望着还显的茫然些,真全在路上花费功夫了。
来回一个多时辰(两个多小时),办事十分钟。
不过想到自己往后可以在其他小孩说自己出过村,生出兴奋之情。
第7章
归家路途中,老范头看看越往上的日头,即便春风吹着不冷不热,凉快的很,也让儿子折下路边一小截枝头下来。
树枝上的杨树叶子每一片长的已有巴掌大小,绿油油的密集,完全能当把小蒲扇。
兄弟两个轮流给拿着档二狗头上,没让晒着这个小脑袋。
筐子里的小娃,并不老实的呆着,大人背着走路,头上给举着遮着,一会看看左边一会看看右边,头摇的欢腾。
范大郎看爹也不说啥,也就没张口。
一路上三人轮流背着,娃说自己想下来走,直接拒绝。
这是两个村的人时日久了,踏出来的小径,西边邻村真正的路是村口往北,再往东从大河村路过,去往县城。
但是大路那可费事了,办个事村民都走这捷径。
但也是因为走出来的,很不平乎,怕娃再摔着,那可不中哩。
于是除了下来尿尿,范二狗就这么被一路背回家。
到家后,老李氏就在院子里忙活着,一看人迎上去,首先就是把筐子里的娃抱出来。
粗糙的大手摸摸额头摸摸后背,心放下了。
全须全尾的,也没着凉流汗,对着老头子给一个满意的眼神。
接着也没管俩儿子,那么大人了也不用管,抱着孙孙给洗洗小脸就往屋里走。
“乖孙,饿了吧,我的乖乖,先喝点水,我去给你盛饭。”
日头正中,大中午的吃啥饭,范二狗机械的喝着水,脑子还没跟上奶奶的思路。
半碗水下肚,先是闻到了食物的香气,再是眼前放在桌子上的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