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妻 第371节
一阵风吹过,树叶簌簌而落。
随叶飘落的,还有一道人影。
君熠然乍然睁开眼,看着来人,幽深的眸子里情绪复杂。
半响,才道:“北晋盟已经没了,是吗?”
朱九也看着他,缓缓点点头。
“但愿你不会后悔,朱翎。”君熠然漠然道,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
朱九一震,莫明地感到心酸。
曾经的北晋皇室,但凡受宠子嗣的名讳,向来都是由尊者所赐,他的也不例外,是由他的皇爷爷当时的晋灵帝所赐,寓意羽翼丰满,展翅翱翔,显见对他寄予了厚望。
朱九再次深深地看着他。
然而怎么看他都还是君家的三公子,北麓长公主的新驸马。
君熠然没有再说什么,坐起身子又淡定地呷了一口茶,动作优雅。
想着这人对自己的维护,以及关键时刻对自己的宽容,朱九心里涌上愧疚,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道:“你放心,有我在,他们不会为难你的。”
“呵呵,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君熠然又呷了一口茶,嘴角流露嘲讽的笑意,“你在他们眼里,余孽仍然是余孽,永远变不了忠臣的。只待他们巩固了政权,第一个就会拿你开刀,趁现在他们没法腾出手,有多远滚多远吧。”
其实不需他说,朱九也明白。
即便慕彦峥不想这样做,那些知晓底细自谕为忠臣的朝臣们也会暗地里出手。
他已经没了北晋盟的倚仗,又由暗站到了明处,那些人想要对付他,太容易了。
到时一切已成定局,慕彦峥也无可奈何。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现在离开。
不仅仅因为姜氏母女,也因为眼前这个人。
事已至此,除非他愿意,否则自己永远不会知道他跟北晋到底有何渊源,但他对自己的好是实打实的。
终归是自己“恩将仇报”,才让他落到这样的下场。
来见他之前已经想好一切。他若不原谅,也不过一死;他若原谅,此后就要好好护他平安到老。
正这时,院子二门处有人影一闪。
朱九忙闪进屋里避开。
君熠然淡淡扫了眼,没吭声。
来的是慕溶月,手里端着托盘,里面赫然盛着一碟桂花糕。
两人在大行皇帝出殡后草草完婚,婚后住进了长公主府。
但二人并未住在一处,这还是慕溶月婚后第一次来见他。
“公主有事?”君熠然没有起身行礼,只抬了头懒洋洋地问,脸上一派云淡风轻。
慕溶月在他身旁坐下,把拖盘放在两人面前的小圆桌上,伸手拿了块糕点递到他嘴边,柔声道:“我亲手做的,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君熠然很领情地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小口,慢慢地咀嚼了一会,才笑着道:“嗯,还不错,难得公主有心,还做得这么好吃,我算是有口福了。”
“应该的,既然做了你的妻子,我自是要尽本份的。”慕溶月也笑得开怀。
经历了这么多,她其实也有些累了。
如果此生就这样岁月静好地活着,与心爱的人相伴到老,再生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大婚前姜氏去见过她,跟她说了许多话,包括他们那一代人那些不足为世人道的过往、恩怨,也坦言知道她的真正来历。
姜氏说,只要她安守本份,过往一概不究,也必保她富贵荣华一生,连君熠然的事也可以不再深究。
别人的话她或许不信,但姜氏的话她是信的。
事到如今,她早已没了作妖的本钱,只好认命了。
她希望君熠然也认命。
君熠然做了这么多事,难得新帝没有要他的命,只瓦解了他的那些势力,让他服了慢性且不致命的毒药,废了武功,不良于行而已。
君家,依然是皇亲。
慕溶月静静地看着他把一碟桂花糕吃完,又掏出帕子体贴地替他擦掉嘴角的残渍。
她现在有的是时间,也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个她爱的男人身上。
她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好结果的。
君熠然似乎很享受她的这种体贴,抬手在她头上摸了摸,“你呀,还真是傻,以后不要做这些事了,有丫鬟婆子们呢……你就天天陪着我好了。”
“真的。”慕溶月眼睛眨了眨,脸上没来由地染上红晕。
幸福来得太突然,她有点不相信。
君熠然道:“当然,你是我的妻子,余生的路我们要一起走,这大好时光,岂会辜负?”
第五百六十章
承佑三年二月十二,新帝正式登基,改国号安和。
安和元年三月,加封已故文嘉忠勇亲王为明王,并着礼部改葬皇陵,依礼厚葬。另为明王一干部属正名,封赏幸存部属,厚赏亡故部属家人。
一时间庙堂江湖,皆在传颂新帝的仁善英明。
几日后,姜王妃着一品诰命大妆,捧着已故姚贵妃的亲笔书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当年她与姚贵妃如何定下这瞒天过海之计,保下尚在襁褓中的明王之子,并恳请新帝赐还儿子。
此言一出,并没掀起多大风浪。
原本珞王的身世就闹得沸沸扬扬。可以说,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姜王妃既然敢在朝堂大殿上公开这件事,便说明她已经做好了准备,且与新帝达成了共识。
而新帝与苏家的亲近,朝臣们更是有目共睹。
何况还有个龙国公。
年老的朝臣都还记得,当年的武神王,跟龙国公可是莫逆至交。
想到此,不少朝臣都把目光投向首列的龙国公。
先帝在时,几大国公府各偏安一隅,在先帝的有意打压下,龙国公府屈居最末。
而今,龙国公府一跃成为新帝母族,又加之先前在某些事上的鼎力相助。至此,其超然地位各朝臣心知肚明。
龙国公果然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奏道:“此事事关重大,陛下可着人仔细探查,若查明属实,实乃我大綦之幸!明王之幸!苏家后继有人,明王九泉之下也会瞑目了!”
端坐龙椅上的慕彦峥没有立刻表态,目光在满殿朝臣面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首辅程恕身上,“既是如此,就请程爱卿好生查探吧……”说到此话锋忽然一转,“不过朕也在此表个态,不管珞王身世究竟如何,珞王曾是朕的六弟,他就永远是朕的弟弟,朕会爱他护他,绝不让之前的憾事重演!”
新帝这番表态,在朝臣心中的份量可想而知。
即便姜氏,虽然知道老四会挺她,但也没想到他会在朝堂上公开表态,一时有些愕然。
慕彦峥笑着看向她,忽朝旁边的内侍招招手,“去,快去给王妃娘搬张椅子,她的病才刚好,可别累坏了她。”
堂堂一国之君,如此明目张胆地讨好未来丈母娘,实在让朝臣大跌眼镜。
姜氏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折腾了这么久,她也的确累坏了,遂毫不客气地在内侍搬来的椅子上坐下,坦然接受朝臣们各种莫明的目光。
她是谁,姜嫦溪是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就当是为苏战而坐罢。
如此君臣一心。
程恕没几天便查明了实情,进宫复命。
结果自然皆大欢喜。
新帝当场下令:着吉日让珞王认祖归宗,并承袭明王爵位。
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珞王还未从巨大的打击中缓过神来,便又迎来大白的身世。
一夕间从珞王变成明王,虽然都是王,但王与王还是不同的。
慕彦嵘只觉得老天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但这玩笑一点也不好笑,他不愿意接受。
然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得接受。
所幸这些日子他告了病假,一直窝在效外的别院里。
苏璟妍到的时候,他刚从一场宿醉中醒来。
看着眼前形容憔悴蓬头垢面的少年,苏璟妍真想上前狠狠打他两耳光,但最终她只是叹了口气,接过婢女手里的醒酒汤,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喝。
他有心结。
苏璟妍知道。
他心里意难平,她也知道。
可当年之事,怪不得阿娘,阿娘也是迫不得已啊。
时间是疗伤的良药,苏璟妍相信,小弟总有一天会释怀的。
“过不了几天,礼部就会把日子定下来,你也早些做准备吧。”苏璟妍并没说太多安慰的话,直接说出事实。
慕彦嵘不语,喝完醒酒汤又躺回榻上,崩着脸手枕在脑后,仰头看天青色的帐顶,眼角余光却偷偷地瞥了她一眼。
苏璟妍不由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起身,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真不理我啊,那我走啦,回头阿娘问起来,我只好实话实说了。”
慕彦嵘一听急了,忙侧过脸来,“你——别告诉她——”
那别扭的表情加语气,落在苏璟妍眼里有些可爱。
“好了,我不告诉她。那你也得赶快振作起来,我可不想带着这样的你去见父亲。”
“哼——”慕彦嵘又别过脸,却没反对她的话。
少年人总有自己的脾性,有时候明知自己的生气毫无道理,但还是会生。
这种叛逆,每个人人生中多少都会经历。
随叶飘落的,还有一道人影。
君熠然乍然睁开眼,看着来人,幽深的眸子里情绪复杂。
半响,才道:“北晋盟已经没了,是吗?”
朱九也看着他,缓缓点点头。
“但愿你不会后悔,朱翎。”君熠然漠然道,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
朱九一震,莫明地感到心酸。
曾经的北晋皇室,但凡受宠子嗣的名讳,向来都是由尊者所赐,他的也不例外,是由他的皇爷爷当时的晋灵帝所赐,寓意羽翼丰满,展翅翱翔,显见对他寄予了厚望。
朱九再次深深地看着他。
然而怎么看他都还是君家的三公子,北麓长公主的新驸马。
君熠然没有再说什么,坐起身子又淡定地呷了一口茶,动作优雅。
想着这人对自己的维护,以及关键时刻对自己的宽容,朱九心里涌上愧疚,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道:“你放心,有我在,他们不会为难你的。”
“呵呵,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君熠然又呷了一口茶,嘴角流露嘲讽的笑意,“你在他们眼里,余孽仍然是余孽,永远变不了忠臣的。只待他们巩固了政权,第一个就会拿你开刀,趁现在他们没法腾出手,有多远滚多远吧。”
其实不需他说,朱九也明白。
即便慕彦峥不想这样做,那些知晓底细自谕为忠臣的朝臣们也会暗地里出手。
他已经没了北晋盟的倚仗,又由暗站到了明处,那些人想要对付他,太容易了。
到时一切已成定局,慕彦峥也无可奈何。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现在离开。
不仅仅因为姜氏母女,也因为眼前这个人。
事已至此,除非他愿意,否则自己永远不会知道他跟北晋到底有何渊源,但他对自己的好是实打实的。
终归是自己“恩将仇报”,才让他落到这样的下场。
来见他之前已经想好一切。他若不原谅,也不过一死;他若原谅,此后就要好好护他平安到老。
正这时,院子二门处有人影一闪。
朱九忙闪进屋里避开。
君熠然淡淡扫了眼,没吭声。
来的是慕溶月,手里端着托盘,里面赫然盛着一碟桂花糕。
两人在大行皇帝出殡后草草完婚,婚后住进了长公主府。
但二人并未住在一处,这还是慕溶月婚后第一次来见他。
“公主有事?”君熠然没有起身行礼,只抬了头懒洋洋地问,脸上一派云淡风轻。
慕溶月在他身旁坐下,把拖盘放在两人面前的小圆桌上,伸手拿了块糕点递到他嘴边,柔声道:“我亲手做的,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君熠然很领情地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小口,慢慢地咀嚼了一会,才笑着道:“嗯,还不错,难得公主有心,还做得这么好吃,我算是有口福了。”
“应该的,既然做了你的妻子,我自是要尽本份的。”慕溶月也笑得开怀。
经历了这么多,她其实也有些累了。
如果此生就这样岁月静好地活着,与心爱的人相伴到老,再生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大婚前姜氏去见过她,跟她说了许多话,包括他们那一代人那些不足为世人道的过往、恩怨,也坦言知道她的真正来历。
姜氏说,只要她安守本份,过往一概不究,也必保她富贵荣华一生,连君熠然的事也可以不再深究。
别人的话她或许不信,但姜氏的话她是信的。
事到如今,她早已没了作妖的本钱,只好认命了。
她希望君熠然也认命。
君熠然做了这么多事,难得新帝没有要他的命,只瓦解了他的那些势力,让他服了慢性且不致命的毒药,废了武功,不良于行而已。
君家,依然是皇亲。
慕溶月静静地看着他把一碟桂花糕吃完,又掏出帕子体贴地替他擦掉嘴角的残渍。
她现在有的是时间,也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个她爱的男人身上。
她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好结果的。
君熠然似乎很享受她的这种体贴,抬手在她头上摸了摸,“你呀,还真是傻,以后不要做这些事了,有丫鬟婆子们呢……你就天天陪着我好了。”
“真的。”慕溶月眼睛眨了眨,脸上没来由地染上红晕。
幸福来得太突然,她有点不相信。
君熠然道:“当然,你是我的妻子,余生的路我们要一起走,这大好时光,岂会辜负?”
第五百六十章
承佑三年二月十二,新帝正式登基,改国号安和。
安和元年三月,加封已故文嘉忠勇亲王为明王,并着礼部改葬皇陵,依礼厚葬。另为明王一干部属正名,封赏幸存部属,厚赏亡故部属家人。
一时间庙堂江湖,皆在传颂新帝的仁善英明。
几日后,姜王妃着一品诰命大妆,捧着已故姚贵妃的亲笔书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当年她与姚贵妃如何定下这瞒天过海之计,保下尚在襁褓中的明王之子,并恳请新帝赐还儿子。
此言一出,并没掀起多大风浪。
原本珞王的身世就闹得沸沸扬扬。可以说,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姜王妃既然敢在朝堂大殿上公开这件事,便说明她已经做好了准备,且与新帝达成了共识。
而新帝与苏家的亲近,朝臣们更是有目共睹。
何况还有个龙国公。
年老的朝臣都还记得,当年的武神王,跟龙国公可是莫逆至交。
想到此,不少朝臣都把目光投向首列的龙国公。
先帝在时,几大国公府各偏安一隅,在先帝的有意打压下,龙国公府屈居最末。
而今,龙国公府一跃成为新帝母族,又加之先前在某些事上的鼎力相助。至此,其超然地位各朝臣心知肚明。
龙国公果然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奏道:“此事事关重大,陛下可着人仔细探查,若查明属实,实乃我大綦之幸!明王之幸!苏家后继有人,明王九泉之下也会瞑目了!”
端坐龙椅上的慕彦峥没有立刻表态,目光在满殿朝臣面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首辅程恕身上,“既是如此,就请程爱卿好生查探吧……”说到此话锋忽然一转,“不过朕也在此表个态,不管珞王身世究竟如何,珞王曾是朕的六弟,他就永远是朕的弟弟,朕会爱他护他,绝不让之前的憾事重演!”
新帝这番表态,在朝臣心中的份量可想而知。
即便姜氏,虽然知道老四会挺她,但也没想到他会在朝堂上公开表态,一时有些愕然。
慕彦峥笑着看向她,忽朝旁边的内侍招招手,“去,快去给王妃娘搬张椅子,她的病才刚好,可别累坏了她。”
堂堂一国之君,如此明目张胆地讨好未来丈母娘,实在让朝臣大跌眼镜。
姜氏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折腾了这么久,她也的确累坏了,遂毫不客气地在内侍搬来的椅子上坐下,坦然接受朝臣们各种莫明的目光。
她是谁,姜嫦溪是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就当是为苏战而坐罢。
如此君臣一心。
程恕没几天便查明了实情,进宫复命。
结果自然皆大欢喜。
新帝当场下令:着吉日让珞王认祖归宗,并承袭明王爵位。
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珞王还未从巨大的打击中缓过神来,便又迎来大白的身世。
一夕间从珞王变成明王,虽然都是王,但王与王还是不同的。
慕彦嵘只觉得老天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但这玩笑一点也不好笑,他不愿意接受。
然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得接受。
所幸这些日子他告了病假,一直窝在效外的别院里。
苏璟妍到的时候,他刚从一场宿醉中醒来。
看着眼前形容憔悴蓬头垢面的少年,苏璟妍真想上前狠狠打他两耳光,但最终她只是叹了口气,接过婢女手里的醒酒汤,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喝。
他有心结。
苏璟妍知道。
他心里意难平,她也知道。
可当年之事,怪不得阿娘,阿娘也是迫不得已啊。
时间是疗伤的良药,苏璟妍相信,小弟总有一天会释怀的。
“过不了几天,礼部就会把日子定下来,你也早些做准备吧。”苏璟妍并没说太多安慰的话,直接说出事实。
慕彦嵘不语,喝完醒酒汤又躺回榻上,崩着脸手枕在脑后,仰头看天青色的帐顶,眼角余光却偷偷地瞥了她一眼。
苏璟妍不由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起身,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真不理我啊,那我走啦,回头阿娘问起来,我只好实话实说了。”
慕彦嵘一听急了,忙侧过脸来,“你——别告诉她——”
那别扭的表情加语气,落在苏璟妍眼里有些可爱。
“好了,我不告诉她。那你也得赶快振作起来,我可不想带着这样的你去见父亲。”
“哼——”慕彦嵘又别过脸,却没反对她的话。
少年人总有自己的脾性,有时候明知自己的生气毫无道理,但还是会生。
这种叛逆,每个人人生中多少都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