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123节
  晋西服装批发市场跟省城那边的还不一样,他们是在一大片空地上,建的那种半露天的摊位,上面统一遮着那种遮风挡雨的透明塑料棚子。
  这个批发市场大都是卖的针织服装,皮衣档口也有,但不多。
  架不住皮衣的潮流也吹到了这里,皮衣价格普遍比胶县城还要高一些。
  像她这种款式和质量的,卖三百五十块也是能卖上的。
  原因是这里的人口大量外流,当地的服装厂并不多。
  即便有,也大都是做了来料加工的外单,远远满足不了当地人对服装的需求。
  晋西市并不是重工业城市,做皮衣所需要的皮革缝纫机也需要从外地运过来,投资太大,皮衣厂更是寥寥无几。
  这个批发市场上的皮衣大都是南方那边运过来的,而且大都是男装,女装并不多见。
  逛了一圈,苏椒椒心里有了数。
  她找到市场管理处,说明了一下情况,市场管理人员操着浓重的乡音告诉她,市场上摊位都是一年一卖,早就卖完了。
  她只能从个人手里临时租点摊位,就是看好哪个地方,跟摊主商量一下价格,让他们让出一点空位。
  要是摊主都不同意,那她只能去临时摊位那边叫行。
  叫行就是出高于别人的价钱,自行选择摊位,很显然,好地段早被抢光了,她没必要为了一个犄角旮旯的摊位去叫行。
  苏椒椒只能去租赁别人的摊位。
  不过这事也好办,只要加钱,就能租到好摊位,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苏椒椒一眼就相中了市场入口处靠马路的那几排摊位,租赁这种临时摊位费用要高于市场价,一般来说每天需要十块钱。
  苏椒椒挨个问那些摊主,最终以每天十五块钱的价格租到了摊位。
  一个卖布料的小姑娘愿意出租给她两米摊位,每天十五块钱,要是需要用她的仓库,再加五块钱。
  两米就两米,谁也不能每天去量她占了多少摊位,多点少点无所谓,只要够用就行。
  仓库是市场统一管理,就在市场管理处后面的大铁皮房子里,用来存放货物。
  出租摊位的小姑娘叫池芳,本地人,初中毕业就在市场上做布料生意,她还带着缝纫机,免费给人家加工床单被罩。
  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妈妈在摊位上帮她,母女俩在市场上做生意四五年了。
  池芳言谈举止都是老油条的架势,她一听苏椒椒是外地口音,连比带划地告诉她,租金每天需要现结。
  相比之下,她妈妈不善言辞,只是低头干活。
  苏椒椒欣然答应,说需要她的仓库,每天给她二十块钱的费用,但要保证她货物的安全。
  池芳说没问题,说那五块钱的费用,是给市场管理处的仓库管理费,就是要麻烦一点,每天需要做好入库出库记录。
  回去的路上,苏椒椒跟陆景宥商量:“陆总,我打算在市场附近租个房子,你帮我把那些货都拉过来,我放在市场管理处的仓库里,我在这里慢慢卖就行。”
  她问过池芳,池芳说这个服装批发市场是方圆百里最大的批发市场,好多来往的商家当天回不去,就会住一晚。
  周边好多小旅馆小宾馆可以住宿,一天十块钱,并不贵。
  每天步行就能过来卖货,便利得很。
  “然后呢?”陆景宥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她不知道的是,他早就跟市场管理处打好招呼了,让他们关照一下她,只要她在市场上不受排挤,他就不会过问。
  “然后,我卖完了就该回家了。”苏椒椒坦然看他,“你们也挺忙的,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他帮她找到这个地方,她已经很感激了。
  剩下的事,她自己完全能搞定。
  “我把你从胶县城千里迢迢地带过来,然后你一个人在这里租房子卖货,万一你迷路走丢了,我该怎么办?”陆景宥反问她。
  “我不会有什么事的,我又不是小孩子。”苏椒椒觉得他太小题大做了,她又不是真的十九岁。
  她是没有方向感,容易迷路。
  但她不至于走丢了,她又不是傻子。
  他要是在跟她开玩笑,那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你不用租房子,就住在粮油大院,我早上送你过来,下午来接你,晚上给你讲题。”陆景宥不容置疑道,“你是我带过来的,我得对你负责,你住在晋西市,我不放心。”
  “好吧,那就麻烦你了。”苏椒椒不想跟他拉扯。
  她真是搞不懂。
  他是把她当成高中生,还是昔日的故人?
  第209章 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第二天,苏椒椒准时出现在池芳的摊位前。
  陌生的市场,周边全是操着陌生口音的商家和买家,苏椒椒却是信心满满,任何地方任何场合,普通话大家都能听懂。
  池芳虽然是卖布料的,但对皮衣也很懂行。
  她建议苏椒椒卖四百块,还传授了她卖货的秘诀:“宁把人要跑了,不能要少了,这
  边人砍价很厉害的,你要是想要买三百五,你就要四百。”
  苏椒椒觉得讨价还价太累,主要是有时候她还听不懂她们说什么,干脆做了一个牌子:三百五十块一件,谢绝讲价!
  这个价格在市场上属于中上,不是很贵,但也不便宜。
  同类的女装卖三百五左右,但款式绝对没有她这款时髦,批发价也在二百多块钱。
  苏椒椒自己穿了一件当模特,池芳也说好看,二话不说买了她一件,她身材跟苏椒椒差不多,穿着很合身。
  毕竟是批发市场,来往的商家一来就直奔自己熟悉的货主,上完货以后,才会慢慢逛新品。
  问价的大多是批发商,苏椒椒把批发价定在了二百八,主要是他们回去零售也差不多能卖三百五左右,放在大商场赚得更多。
  那些批发商见她是生面孔,其中一人直接用计算器打了一个二百二的价格给苏椒椒看:“你这些都是均码,我先拿十件回去卖。”
  听口音是本地人。
  “不行,本钱都没到。”苏椒椒直接拒绝,“你就是全包了我的货,这个价格也拿不到,你再往上添点,我开个张就给你。”
  两人拉扯了一番,以批发价245块的价格成交了一单,卖了十件。
  陆陆续续零卖了几件。
  到了下午,又用同样的价格批发出去了三十件,对方是外地的,急着赶路,苏椒椒直接报了245的批发价。
  第一天零售加批发卖了五十多件。
  初战告捷。
  苏椒椒想了想,还是没用池芳的仓库,她带了一百件皮衣,卖了一半,剩下的货放在了陆景宥的后备箱,带回了粮油大院。
  她的摊位离仓库比较远,需要搬来搬去的,还不如带回去来得方便。
  一个星期以后,苏椒椒带过去的那些皮衣就卖掉了三百八十多件,手里有了本钱,她立刻跟杜鹏飞联系,让他发三千公斤皮料到世纪嘉园。
  杜鹏飞答应着,说最近价格有浮动,但他还是会照原来的价格给她。
  当天下午,苏椒椒就去邮局把钱给他汇了过去。
  晚上,她又打电话给陈小红,让她告诉蔡婷,两天后让她喊上刘明,在小区门口等着接货。
  刚好蔡婷在陈小红家,蔡婷接过电话告诉苏椒椒:“丁美给我们放了五天假,今天是第三天,我明天就把他们喊回来上班。”
  “只要不耽误了接货就行。”苏椒椒嘱咐蔡婷,“他们一般下午才到,你们只管接货,称秤,检查质量,其他的不用管。”
  “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蔡婷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得再过十天八天的才能回去。”苏椒椒听见陈小红在电话那边嚷嚷,“她有帅哥陪着,乐不思蜀了,舍不得回来了。”
  “不跟你们说了,电话费挺贵的。”苏椒椒就知道陈小红会那么说她,解决了一桩心事,她心情好了起来,翻出秦霜的手机号码给她打了过去。
  还是刚来的那两天她给陈桂兰打过一个电话,这两天一直没联系,秦霜一看是苏椒椒打来的电话,随手给了陈桂兰:“你女儿打的电话,想你了。”
  “我在这里挺好的,就是带新人。”陈桂兰知道手机通话费钱,说话的速度也比平日里快,“挺轻松的,就是八小时,也不加班,吃住都在厂里,你那些皮衣卖得怎么样?”
  “卖了一半了,今天刚上了皮料,估计后天就到胶县城了。”苏椒椒语气轻松,她还想说什么,就听陈桂兰道,“那就好,你好好注意身体,吃好喝好,早点回来,有事发短信。”
  说着,就急急挂了电话。
  搞得苏椒椒哭笑不得。
  她是差那十块八块电话费的人吗?
  等她把手里的皮衣全部出手,又是一大笔钱,这次她一定要留好后手,全部存银行,绝对不会像上次那样把手里的钱全都花出去了。
  从过完年到现在,她手头就一直拮据,没钱的感觉太无助,太没有安全感。
  三天后,蔡婷给她打电话,说皮料收到了,丁美他们已经开始投产,让她不要担心。
  这个款丁美他们已经做了两千多件了,熟练得不能再熟练了,苏椒椒并不担心。
  七月底的晋西市已经进了雨季,隔三差五地下雨,哩哩啦啦地下了十多天。
  到了八月初,天气才彻底放了晴。
  临近立秋,苏椒椒的皮衣生意反而比前几天要好一些,来往的客商拿货也比较痛快,苏椒椒也把批发价格调到了二百六十块钱一件,零售价不变。
  这半个多月以来,陆景宥早晚两头接送她,晚上给她讲题,讲完题,两人再聊会儿天,有他在,她在异乡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原来,她和他也能相处得这么融洽。
  再过三五天,她的皮衣就差不多卖完了,愉快的异乡之旅就要结束了。
  来了这么多天,苏椒椒跟池芳也熟悉了,两人平日里都忙,也顾不上聊天,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聊上几句。
  到了中午,市场上都有人推着小推车卖盒饭卖方便面水饺包子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两块钱一份。
  盒饭就是那种用白色泡沫盒装着米饭,上面放两份菜,一荤一素。
  苏椒椒中午都会买一份盒饭,陆景宥不忙的时候也会买了饭送过来,跟她一起坐在摊位上吃饭。
  这让池芳很是羡慕,说苏椒椒找了一个好对象。
  “我还上学,找什么对象,真是普通朋友。”苏椒椒不想让池芳误会,池芳不信,“普通朋友谁会早晚接送你,中午还给你送饭,我才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