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67节
  “去年他也邀请过我,我没去,我不懂韩语,去了也跟个傻子一样。”秦霜看了看制作精美的邀请函,放到一边,又问苏椒椒,“你什么时候学的韩语,我怎么不知道?”
  “我是因为感兴趣,寒假的时候买过一本韩语词典,跟着学了几句,没想到今天竟然用上了排场。”苏椒椒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才更合理一些
  ,学习一门外语,并且熟练地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前世她可是很认真地学了整整三年。
  “其实凤花纺织厂的年会很值得参加,咱们可以接触到很多面料的样品和供货商。”秦霜只是随口一问,见苏椒椒不愿意多谈,她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又拿起邀请函看了看,“去不去的,到时候再说,要是我去,你就去,顺便给我当翻译,但我不去,你不准去,小姑娘家家的,不要涉足那些场合。”
  “好。”苏椒椒欣然答应。
  按照苏椒椒的意思,秦霜提拔了李娜当新人组的组长,王萌是质检员,苏椒椒时间紧张,只能亲自上阵,坐在缝纫机前做了样品,跟李娜做了交接:“样品很简单,就是这样的,你们出了成品,交给秦厂长确认一下即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提高数量,这一千件文化衫我相信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做完。”
  她大体算了算,这批文化衫的成本每件在五块钱左右。
  这种有印刷字的文化衫市场价格在十五到二十之间,为了促销,她多半会卖十五,每件赚十块钱的话,她这批文化衫能赚一万块。
  比从刘文吉那里拿货,要多赚两三千块左右。
  刘文吉那里的发货价是七块或者八块。
  所以,自己做订单还是很合算的。
  当然,她在佳丽服装厂也的确享受到了便利,比如印刷字要比外面便宜五毛左右,而且印出来的字质量也不错,基本上也没赚她的钱。
  加上印刷字,每件的加工费才一块钱。
  这个价格她在别的厂里是拿不到的,一般来说,只有大单才能拿到这种的价格。
  “你放心,我们会用心做的。”李娜很惊讶苏椒椒不仅会看样板,懂裁剪,而且还会用电动缝纫机,就连五线锁边机也会用,虽然看上去不是很熟练,但绝对比她们强。
  “你告诉咱们组,等完工后,我送你们每人一件,就当福利了。”苏椒椒做的是均码,属于那种宽宽大大的韩版款式,颜色她要了白色和黄色两种,白色是纯棉纬平针织面料,黄色是竹节棉面料,款式都是一样的,印刷字也是一样的:跟着感觉走。
  远看是字体,近看是黑色图案。
  苏椒椒对这样的设计很有信心。
  之所以做一千件,主要是陈桂兰已经上班了,不能像之前那样天天摆摊卖货,而她的时间有限,只能周末抽空卖一卖,张老师说的对,她是学生,得以学习为重,赚钱虽然重要,但终究不如学习重要,她得分清主次。
  人嘛,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更何况,再多的话,新人组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做不出来。
  现在整个佳丽服装厂都是全力以赴做嘉和集团的这个大订单,哪里顾上她这一星半点的,人得有自知之明。
  再说了,嘉和集团的这个订单的最大受益人是秦霜,她和陈桂兰都得全力支持,坚决不能拖后腿。
  苏椒椒暗暗算了一下,这批订单秦霜最少赚十万,加工费是正常的,账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吴总是老狐狸了,肯定会给秦霜回扣,这点是肯定的。
  至于多少回扣,她就猜不到了。
  重点还在采购上面,秦霜用的是佳丽服装厂的供货商,多年合作,本来就比市场价要低两成,但因为订单过大,再低个一成也是有可能的,要是她,她就去找纺织厂量身定做这批面料,把面料损耗降到最低,如此一来,又能省下不少面料成本。
  她都想到了,精明如秦霜,肯定也想到了。
  为此,苏椒椒还特意去裁剪车间看过面料的宽幅,完全跟她预想的一样。
  眼下,秦霜的事就她们的事。
  忙了一天,苏椒椒腿都软了。
  走路都没有力气,她现在只想回去睡觉,太困了。
  陈桂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跟秦霜说了声,下午五点就下了班,带着苏椒椒回了小吃街,陈小红见娘俩回来,连说她们难得回来得早,送了几个西红柿过来,都是在筐底被挤破皮的,卖都卖不掉了,让她们别嫌弃。
  苏椒椒对吃的没什么讲究,跟陈小红聊了几句,道了谢,就扑在床上睡觉。
  家里好几天没开火,就剩下了几个鸡蛋,陈桂兰买了一把挂面,做了西红柿鸡蛋面,忙了一番,才喊苏椒椒起来吃饭,娘俩正吃着,就有人敲门:“桂兰是住在这里吗?”
  陈桂兰放下碗筷,起身开门。
  来人竟然是她大嫂王云英和侄女陈梅,娘俩提着一兜苹果,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王云英见了陈桂兰,热情地拉着她的手:“桂兰,早就知道你来城里了,早就想来看你,不得空,你别怪你大哥大嫂,我们一直惦记着你呢!”
  “快屋里坐。”陈桂兰手忙脚乱地招呼两人。
  苏椒椒碗里的鸡蛋面刚吃了一半,抬头看了看两人,不冷不热地打了招呼:“大舅妈来了。”
  她没搭理陈梅,继续吃饭。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陈梅这是上门道歉来了。
  第117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王云英看了一眼娘俩的饭,皱了皱眉。
  陈梅不是说娘俩都在佳丽服装厂上班,她们就吃这个?
  还有这间屋子也太简陋了,屋里的家具都是旧的,她瞄了一眼里屋,狭窄得也只能放一张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她不明白,都过成这样了,还离什么婚?
  要不是陈梅非得拽着她来,她才不来认亲戚,尤其是这种穷亲戚。
  “姑姑,你快坐下吃饭,不用管我们。”陈梅见苏椒椒不搭理她,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还是好脾气地说道,“姑姑,我妈早就想过来看你们了,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的耽误了,你说你们都来城里了,怎么不去我们那边坐坐?”
  “你们都忙,我们不好过去打扰。”陈桂兰拿了凳子给两人坐,她都不知道怎么招待她们,这要是在大街上,她都快认不出她们娘俩,王云英心里嘀咕,面上却很亲昵,她拉着陈桂兰的手道,“你这么说就见外了,咱们是一家人,再忙也不能不管自己家的人。”
  陈桂兰只是讪讪笑。
  她脸皮没有娘俩厚,只能败下阵来。
  “椒椒,你还在生我的气吗?”陈梅笑容满面地看着苏椒椒,笑着对陈桂兰道,“姑姑,今儿椒椒误会我了。”
  “怎么误会了?”陈桂兰并不知道这事,不等她问苏椒椒,王云英就在边上打着哈哈,“哎呀,都是表姐妹,什么误会不误会的,一家人,把话说开了就好了。”
  说着,她又拉着陈桂兰的手道,“桂兰,你把椒椒养得真好,陈梅都跟我说了,她韩语说得可好了。”
  “韩语,什么韩语?”陈桂兰愣了,扭头看苏椒椒,苏椒椒什么也没说,继续吃饭。
  “姑姑,你听我说。”陈梅搬着板凳往陈桂兰身边坐了坐,“今天椒椒去我们厂谈业务,我以为她是报名的,便说了几句场面话,让她去后面排队,其实我是这么想的,就算她排在最后一个,我也能把她塞进去的,可是我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不好明说,椒椒误会我六亲不认,生气了。”
  苏椒椒心里冷笑。
  我信你个鬼!
  “椒椒,你表姐是领班,她就有心帮你,也不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帮你,你不要误会了你表姐。”王云英当然是向着自己的女儿,继续帮腔,“既然你们跟你表姐的厂里有业务来往,那就更应该好好相处,以后你们再去,就直接找你表姐就是,自己人,办事方便。”
  陈桂兰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主要是她跟王云英和陈梅好长时间没有来往了,虽说是亲戚,但跟陌生人差不多。
  “妈,你快吃饭,要不饭凉了。”苏椒椒已经吃完了,她本来不想搭理娘俩,但王云英这样的态度让她很是反感。
  敢情她们这是恶人先告状,在陈桂兰面前卖弄嘴皮子,她们要是再说下去,她反而成了那个不识抬举的了。
  想到这里,她转身看着娘俩,平静道:“大舅妈,今天陈班长可不是这么说的,她让我不要耍小聪明,不要冒充业务员,还说我这样的,她见多了,陈班长今天的确出尽了风头。”
  “椒椒,我都说了,这都是场面话。”陈梅脸上白一阵红一阵,轻咳道,“今天那个场面,要是人人都
  插队,肯定就乱了,我不得不那么说。”
  “既然是场面话,既然你做的对,那你们今天来的目的是什么?”苏椒椒反问,陈梅愣了愣,半晌才道,“我,我是担心你误会,所以才……”
  “我人微言轻,误会就误会了,陈班长有什么必要上门解释?”苏椒椒眸底闪过一丝嘲讽的笑意,“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可以走了。”
  打着亲戚的旗号左右而言其他。
  虚伪至极。
  “椒椒,你表姐是觉得咱们是亲戚,她的话可能让你不舒服,所以才来解释一下的。”王云英在边上打着圆场,尬笑道,“刚才她都说了,那是场面话。”
  “要是陈班长觉得自己没错,就无需解释。”苏椒椒压根就不想跟她们掰扯,起身道,“你们聊,我睡觉了。”
  道歉就得有道歉的态度。
  她们连态度都没有,还道什么歉?
  王云英和陈梅面面相觑。
  这丫头,什么时候这么拽了?
  难道就因为她懂几句韩语?
  “既然这样,解释清楚就行了。”陈桂兰这才想起苏椒椒去凤花纺织厂买面料的事,她不知道陈梅在那边上班,也不知道苏椒椒和陈梅发生过矛盾,她们这么一说,她就明白这娘俩来的目的了。
  陈桂兰跟苏椒椒不一样。
  她想的是,都是亲戚,又离得这么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能不得罪尽量不要得罪。
  秦霜跟黄佳佳那么不对付,两人也没说闹得翻了脸。
  平日里该怎样还怎样,她们是私下里不说话,但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公事公办的。
  “还是姑姑了解我。”陈梅说着,又叹了口气,开始卖惨,“其实在独资企业工作,并不比国企轻松,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不通,我们科长只会说几句日常汉语,好多时候还得找翻译,一旦被领导误会了,就不好了。”
  “你放心,你表妹肯定会帮你解释的。”王云英看了看里屋,觉得苏椒椒很没礼貌,亲戚来了,不在这里陪着,反而回屋里睡觉,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我也相信椒椒不是那样的人。”陈梅笑了笑,又对陈桂兰道,“对了姑姑,我爸给陈娟介绍了一个对象,你知道吗?”
  “我最近没回去,不知道呢!”陈桂兰对陈娟比较关心,忙问王云英,“大嫂,哪里的青年,家里条件怎么样?”
  “你大哥有一个朋友也是开货车的,两人好几年的交情了,对彼此都很熟悉,他这个朋友的姐姐有两个儿子,这个儿子是老大,跟陈娟年龄相仿,你大哥见过这个青年两次,觉得挺好的,便想着撮合一下。”王云英绘声绘色地说着那天相亲的事,“这个青年倒是看上咱们陈娟了,也愿意入赘,说他们结婚以后,再把他妈妈和他弟弟接过去,这样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有个照应。”
  “这个青年的爹是怎么回事?”陈桂兰听得直皱眉。
  “早些年没了。”王云英叹了口气,“一个女人拉扯着两个儿子,不容易呀!”
  苏椒椒躺在床上,听着外间的谈话。
  莫名一股火气。
  这是什么狗屁亲事,陈娟一家已经过得够累了,还要扶贫啊!
  前世幸好是没成,要是成了,她非得搅黄了不可!
  一个女人拉扯两个儿子不容易,那陈娟就容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