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65节
  上手,一件一件地检查质量,很中肯地给了她们建议:“能用双针就用双针,再就是衣服上的明线针码一定要按照生产工艺单上的来,太稀或者太密都会影响质量和美观。”
  齐美服装厂设备齐全,做工不比佳丽服装厂差。
  许是因为他们厂分房的缘故,他们厂中层人员比佳丽服装厂要稳定许多,人员一稳定,质量还是能保证的,有一说一,他们这些工作服比佳丽服装厂刚投产那几天做的成品质量要好一些。
  这一百件只是让她们熟悉熟悉工序,后期就是一千件一千件地让她们投产了,秦霜告诉她,即便没有问题也要提出问题,产品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陈科长放心,我们后面的都改正了。”苏翠翠打量着秦霜和陈桂兰的办公室,暗暗惊讶,二娘真给力,一来就有这么大一个办公室,可是比高美凤威风多了。
  “好,秦厂长说了,这次给你们发一千件的料片,你跟我去领料片吧!”陈桂兰领着苏翠翠去了裁剪车间点料,填写单据,料片和辅料都是有数的,来回领料片必须签字确认。
  要是投产的面料数量会跟成品数量相差悬殊,那肯定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是要追责的。
  苏翠翠见陈桂兰对这些流程很是熟练,而且还跟车间里的人相处得很是不错,诧异道,“二娘,你怎么想到来佳丽服装厂了?”
  “哦,我来佳丽服装厂就是为了做这个订单。”陈桂兰也不瞒苏翠翠,“秦厂长忙不过来,我又跟秦厂长认识,就过来了。”
  “二娘好福气。”苏翠翠艳羡道,“你看我在齐美服装厂大半年了,还是包装车间的一个质检员,这次要不是二娘提拔,我哪有今天,谢谢二娘。”
  “翠翠,你不用这么客气,这都是椒椒的意思。”苏椒椒和苏翠翠毕竟是堂姐妹,陈桂兰也想让她们处好关系,“椒椒说你勤快能干,交给你准能行。”
  “还是椒椒了解我。”苏翠翠感慨道,“二娘放心,我会好好做的。”
  到今天她才知道,谁对她好,谁对她不好。
  苏秀梅口口声声说会照顾她,结果,她去她家只有当免费保姆的份。
  如今苏秀梅和她妈闹翻了,她去肉联厂的希望也泡汤了。
  谁能想到,提拔她的,竟然是已经离了婚的二娘和堂妹。
  “那就好。”陈桂兰倒是没想要承苏翠翠的人情,带她领完料片和辅料,又道,“以后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要是不方便过来领料,我给你送去也行。”
  “二娘放心,我有时间的。”苏翠翠拉着陈桂兰的手,依依不舍道,“二娘,我多么希望你还是我的二娘,要是我二叔回头,你还会跟他复婚吗?”
  “小孩子不要过问大人的事。”陈桂兰听着有些尴尬,但还是笑了笑,“快回去吧,我也要上班了。”
  她现在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早就把苏厚礼抛到脑后了,她这辈子都没这么忙过。
  三个流水线一起做,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每天都要加班,她还要帮秦霜照看那四条新流水线。
  新流水线上的工人现在还在练缝纫机,个别技术好的,之前做过缝纫工的,会安排一些简单的工序,比如合个缝什么的,就是这么一道简单的工序,每天都有人做错了,不停地拆,拆了再做,错了再拆。
  其次是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新人,难免会有矛盾,想家什么的。
  秦霜成天忙得找不到人影,黄佳佳也有自己的事要忙,因为跟秦霜不和,她基本上不到新车间里来,她默认新车间是秦霜的人,如此一来,新人们就只能找陈桂兰。
  陈桂兰温柔善解人意,小姑娘们都喜欢找她,甚至吃饭的时候,也有小姑娘过去找陈桂兰反映问题。
  看着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们,陈桂兰心生怜悯,能解决的她都帮忙解决。
  解决不了,她硬着头皮去找吴老爷子。
  为此,吴老爷子还当着秦霜和黄佳佳的面,一个劲地夸陈桂兰,说她把工人当自己孩子对待,这样的人凝聚力强,很适合当车间主任。
  新车间没有车间主任。
  吴老爷子意属陈桂兰。
  陈桂兰现在的头衔虽然是质检科的科长,但那是秦霜为了方便她工作才那么说的,实际上陈桂兰并没有享受质检科科长的待遇。
  但要是成了真正的车间主任就不一样了,公司是会给她交纳社保和医保的,而且逢年过节的福利待遇,也都是跟秦霜他们是一样的。
  第113章 再遇故人
  秦霜得知吴老爷子有这个意思,直接拒绝了。
  她说陈桂兰是来帮她做这个订单的,并不是想要来厂里上班。
  新的车间主任最好从老车间里提拔那种有资历的班组长来担任,有资历就有威望,像陈桂兰这种空降的车间主任,会很难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服装厂也是一个小型社会,作为缝纫车间的车间主任,不仅仅要保证自己车间投产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跟各个部门打好交道。
  从技术科打样板,到裁剪车间裁剪,再到库房领辅料,最后在包装车间整烫装箱出库,看似是各司其职,实际上各个车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纷。
  空降的车间主任对他们各部门不熟悉,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或许不会特意为难她,但他们会凡事都按照规章制度去做,那工作注定不会顺利。
  规章制度只能起到约束员工们的作用,并不能促进管理层之间的交情和合作。
  比如投产一百件料片,理论上说,成品应该有一百件,但实际上中间环节会有损耗,通常这个数并不准确,要么是少了一件,要么是被人偷偷带出车间,少两三件。
  这个时候就需要车间主任去各个部门协调,重新裁剪,重新补料。
  要是按照公司制度,那肯定是兴师动众地调查一番。
  但如果跟裁剪车间的人很熟,这种事也不是大事,拿出剩下的布头,重新裁剪一件补齐,缝纫车间做完以后再送到包装车间熨烫就行。
  陈桂兰刚来公司时间不久,若是要面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会很累。
  再就是,秦霜知道苏椒椒是不会让陈桂兰留在佳丽服装厂上班的。
  人家母女俩的生意做得那么好,轻松自在,谁愿意来这里受罪,尤其是新车间的车间主任。
  秦霜很喜欢跟陈桂兰一起共事,陈桂兰还会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她的生活,陪她聊天解闷,跟陈桂兰在一起,她惬意又放松。
  秦修明本来说好了元宵节回来,却没有回来,说是帝都那边的学校已经开学,顾不上这边了。
  陆嘉平也忙,让他的助理过来办了转学手续,顺便把秦修明的户口一并迁走了,还交给她一封信,说他好好会照顾儿子,让她放心。
  还说秦修明现在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是因为他妻子不待见这个儿子,而是陆老爷子和陆老太太喜欢孩子,很愿意照顾孙辈们,他大哥家的陆景宥和他的女儿也都是陆老爷子和陆老太太带大的。
  陆嘉平每天都会过去看儿子,而且他遵照秦修明的意愿,已经把名字改为陆景明。
  秦修明也好,陆景明也好,都是自己的儿子,秦霜对儿子的名字并不在意。
  她在意的是,儿子是不是真的喜欢陆家,陆家的人对他好不好。
  期间秦修明给秦霜打过几次电话,每次都说他很好,说爷爷奶奶很疼爱他,家里的每个人对他都很好。
  陆老爷子两个儿子,长子陆嘉和,次子陆嘉平,陆嘉和就陆景宥一个儿子,陆嘉平膝下只有一女,还在读初中,加上秦修明,也才三个,孙辈们并不多。
  她相信陆家不会亏待了儿子,否则也不会急吼吼地认了回去。
  陈桂兰一忙,就顾不上给苏椒椒做早饭。
  苏椒椒干脆一天三顿都在学校里吃,只回来睡觉。
  早上娘俩都忙碌,只有晚上睡觉前才能说说话。
  苏椒椒得知佳丽服装厂新组建了四条流水线,目前正在练缝纫机,心里便有了主意。
  反正她们每天都在练习,不如让她们给她做个文化衫的小订单,刚好五一就能卖。
  想到就要去做。
  到了周末,苏椒椒跟着陈桂兰去了佳丽服装厂看新车间新流水线,经过这些日子的调整磨合,大部分新人都能胜任工序,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投入到工作服大军当中去了。
  看到这里,苏椒椒有些失望。
  陈桂兰给的消息太晚了,都没有新人了。
  亲妈也不靠谱啊!
  “靠墙那个四组是前天新来的,纯新人。”陈桂兰知道苏椒椒来的目的,提醒她,“吴总说她们都是服装学校来实习的,理论知识强一些,说是实习三个月,就是不知道她们真正能待多久。”
  往事突然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苏椒椒难以置信地走过去,触到记忆深处那一张张的脸,差点喜极而泣,是她们,就是她们。
  前世她被秦霜调到服装店以后,佳丽服装厂也曾招兵买马,当时班组长紧缺,她还被调回车间三个月,就是负责带这个新人组。
  她们都是苏南省服装学校的学生,她们的校长跟吴总是同学,所以他们服装学校每年都会往佳丽服装厂输送实习生,这批学生最大
  的优点就是懂礼貌,有素质,前世她们相处得很好。
  三个月过后,她们有的走了,有的留下了。
  留下的李娜和王萌被调到了技术科,成为佳丽服装厂的骨干力量,正是她们,改变了佳丽服装厂家族式的管理,逐步走向正规。
  再后来,佳丽服装厂被省外贸收购,成为了跟齐美服装厂一样的子公司,李娜步步高升,调到了省外贸,前世李娜去帝都开会,还特意去看过苏椒椒。
  当时苏椒椒刚从嘉和集团辞职,不久就收购了一家公司,成立了她的云染服装公司,因为当时需要跟南韩那边打交道,她又请不起翻译,只得自学韩语,还是李娜帮她联系了韩语老师,专门教她韩语。
  再后来,云染服装公司入驻帝都工业园,开业那天,李娜还专程从苏东省赶了过来,还给她带了两个订单,当做开业礼物。
  如果说秦霜是她的第一贵人,那李娜就是她的第二贵人。
  此时,高高瘦瘦的李娜坐在最前面的缝纫机前,梳着高高的马尾,细长的眸子似笑非笑地看着苏椒椒,苏椒椒走到她面前,笑着朝她伸出手:“你好同学,我是苏椒椒,很高兴认识你。”
  “你好,我是李娜。”李娜握了握她的手,上下打量她一眼,笑道,“你很像我们一个同学,刚才要不是你说了你的名字,我差点就以为你是她了。”
  第114章 情景再现,物是人非
  “对对对,挺像的。”坐在李娜身后的王萌附和道,“刚才我见了,也以为是顾梦呢!”
  “大概,咱们前世是好朋友。”苏椒椒眉眼弯弯地看着两人,两人只是笑,李娜问她,“你是班长?”
  “不是,我也是学生,我跟我妈过来玩。”苏椒椒指了指陈桂兰,陈桂兰被两个新人拦住,正在说着什么,王萌恍悟,“原来陈科长是你妈妈。”
  “对的,以后有什么事只管找我妈妈。”苏椒椒来得匆忙,没准备什么礼物,跟她们聊了几句,她匆匆下楼去了佳丽服装厂后面的城中村商店花了五十块钱买一大包糖和巧克力,初次见面,买太贵重的难免让人猜忌,对女孩子们来说,买糖就很好了。
  新车间四条流水线,五十多个人,人人都有份。
  苏椒椒每人给分了几块,剩下的全给了李娜和王萌,让她们慢慢吃。
  要想笼络人心,光靠说嘴是不够的,得有实际行动。
  她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她的新订单,也是为了陈桂兰后续开展工作方便,不出意外,以后陈桂兰就是这个新车间的负责人了,不是车间主任胜似车间主任。
  车间里的人分到了甜甜的糖块,都很高兴。
  她们也都记住了这个给她们分糖块的苏椒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