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10节
她的包,会惹人烦的。
上午十点钟的时候,孙平跟另外两个市场管理员来收摊位,见了苏椒椒,孙平笑眯眯地上前打招呼:“小苏,今天卖得咋样?”
“还行。”苏椒椒拿了一个马扎递给孙平,孙平摆摆手,“你忙你忙!”
说着,孙平拿起一个腰包反复看了看:“这是什么包?”
“这是我自己做的防盗腰包,领导一心为了咱们大集的保安着想,我作为大集的一员,自然也要加强警惕,这种腰包是我特意给咱们大集的同行量身定做的,烦请领导帮忙把把关。”
“小苏,你有心了。”孙平听得心里舒服,他把腰包往腰间一扣,拍拍胸脯道,“你放心,这事交给我,我绕着市场走一圈,保准能给你卖了。”
“谢谢领导。”苏椒椒莞尔。
果然,不多时就有摊主过来买腰包,说孙平推荐的,他看着也很实用,别的摊主也要,他一口气就拿了五个,孙平还让他捎过十块钱给她,说刚才那个腰包已经被他卖了。
不到一个小时,三十个腰包已经卖完了。
苏椒椒自己戴的那个腰包也没留住,都卖了。
领导就是领导。
第16章 退学
陈桂兰心情很是激动,后知后觉地问苏椒椒:“你怎么认识大集上的领导?”
她惊讶女儿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此老道。
而且人家领导不但没收她们的摊位费,竟然还帮她们卖货,她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她还想着,这一集卖不了,她就去别的集继续卖,她知道这是女儿的学费,不容懈怠。
哪成想,竟然全都卖光了!
“妈,我们上一个大集认识的。”苏椒椒依然没提她抓小偷的事,含糊道,“我帮他们做了一点事,他们说不收咱们摊位费的,你不要多想,块儿八毛的,不用放在心上。”
陈桂兰心思重。
她不想让她担心。
陈桂兰也没再问。
还不时有摊主过来问有没有腰包了,得知都卖完了,很是失望,问她们下个大集还来不来了,陈桂兰连连保证,来,肯定来,到时候多做点腰包拿过来。
十二点的时候,大集上迎来了一波下班潮。
头花也卖光了,剩下四个,被苏椒椒一块钱处理了。
不愧是县城大集,人真的很多。
四百块,也算她做生意以来的第一桶金了!
陈桂兰手里拿着这四百块钱,有些不知所措。
她点了一遍又一遍,又怕被别人看见,干脆背过身去点,她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
有了这笔钱,女儿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她早就打听过了,上高中一个学期的学费加上学杂费,一共是二百六十块钱。
还剩一百四十块,刚好置办点住校用的生活用品啥的,这个月的生活费也够了。
下个月卖了粮食,她再做点头花腰包什么的,年前的生活费也不成问题,再不济她就往学校里送饭。
苏椒椒跟陈桂兰想得完全不一样。
头花和腰包都是小打小闹,权宜之计,也只能赚点辛苦钱。
这四百块钱,她和陈桂兰熬了三个晚上,吃不好睡不香,做梦也在踩缝纫机,所以并不是长久之计。
真正想赚钱,还得在老本行服装上动脑筋。
九十年代的服装市场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抓住了就能赚到真正的第一桶金,前世她在佳丽服装厂上班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加班,好多订单都是加急的,半夜发货赶飞机都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的市场是真的朝气十足!
娘俩各怀心思地在集上扯了做被子和被褥的布料和棉花,家里就两条被子,放假的时候还得来回带,陈桂兰执意要给女儿做条新被子,手里但凡有余钱,当妈妈的肯定不想委屈了孩子,加上买了些零零散散的日常用品,花了五十块。
回到家,陈桂兰又趴在缝纫机上开始做被子被褥,还不忘嘱咐苏椒椒:“你到学校后好好读书,家里的事不用记挂。”
“妈,我奶奶回来再难为你咋办?”苏椒椒问她,陈桂兰笑笑,“没事,你奶奶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说几句好话也就过去了,一家人过日子,有个磕磕碰碰的,也不稀罕。”
“妈,你就是太善良了。”苏椒椒静静地看着陈桂兰,心里充斥着太多的情绪,感动,悲伤,甜蜜,更多是庆幸,她庆幸她回来了,她庆幸她拥有了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光,不用再羡慕别人,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想到苏厚礼,她的心又沉了下来。
她不屑用她爸的钱,但她要为陈桂兰出口气,就算离婚,也不能便宜了苏厚礼和那个小三,她们住的这处房子,她一定要争取过来。
十五年后,她们村会拆迁,这处院子能置换两套楼房。
“只要你好好地,妈怎样都行。”陈桂兰熟练地踩着缝纫机,又也有些犯愁,“咱们的防盗腰包倒是卖得好,只是你要开学了,手里的钱不能动,咱们手头上没有面料了。”
“这个您放心,我明天上午去学校报到,下午没什么事刚好去华联商场把面料辅料买齐送回来,晚上再回学校就是。”苏椒椒心里有数,“明天二舅不卖豆腐,他不用自行车。”
“那你生活费怎么办?”陈桂兰就是愁这事,买面料辅料,就得动用剩下的生活费了,她手头又没有钱,上个月借她二哥的二十块钱,还没还。
“妈,手里的钱只有流动开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苏椒椒笑道,“我留五块就够了,这几天您辛苦一些,等下一个大集卖了腰包,咱们不就有钱了嘛!”
胶县的高中和初中在吃饭方面都是一样的。
学校里买馒头不用钱,是用自家的面到粮所里换成馒头票用。
面值是一两,二两。
二两是一个馒头,一两是半个馒头。
菜价是八毛一份,四毛钱半份。
高中初中唯一的区别就是,高中的饭菜花样要多一些,价格上都差不多,中考的时候,苏椒椒就是去胶县一中考的试,她在学校吃过一顿饭。
“也好。”陈桂兰点点头,“晚上我送你学校,顺便把自行车骑回来,等我把这批腰包卖了,再去学校给你送生活费。”
一大早,苏椒椒就去二舅家借自行车,说要去学校报到。
陈娟很是羡慕,也很高兴,还跑过来帮她收拾行李,两人把被子被褥捆在自行车后座,日常用品用网兜装了,挂在自行车把上,一路把她送到了村口,嘱咐她:“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走出咱们这片庄稼地!”
“谢谢,我会的。”苏椒椒莞尔。
被褥比海螺好带的多,即便是大金鹿自行车,她骑起来也毫不费劲,一路上,风都是甜的,路边景色依旧,只是目的地变了,变得陌生又让她向往。
半个小时后,她推着自行车进了胶县一中的校园。
报名流程并不麻烦,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校门口的新生登记处登记一下,然后把行李送到宿舍安顿好,再去教室报到即可。
苏椒椒去得早,但还是有人比她更早。
她把自行车支好放在一边,到新生登记处排队,轮到她的时候,负责接待的女老师翻遍了宿舍登记表也没找到她的名字,老师推了推眼镜,再三确认:“你是梧桐镇中心中学的苏椒椒?”
“对的。”苏椒椒答道。
“这位同学,宿舍登记表上没有你的名字。”女老师看了看她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翻了翻花名册,指了指后面的教室,又道,“这样,你先去那边第二个办公室等着,等其他老师来了,我了解一下情况。”
“好。”苏椒椒听旁边的老师喊她张老师,说道,“那就麻烦张老师了。”
干净的教室,陈旧的门窗桌椅。
是她无数次梦醒的地方。
苏椒椒随意找了个座位坐起来,闻着空气中残留的粉笔的味道,细细地打量着这间教室,这是高中的教室,她终于能上学了。
到了中午,张老师匆匆赶过来:“苏椒椒同学,前几天有人给你办理退学,所以宿舍登记表上没有你的名字!”
“退学?”苏椒椒怀疑自己听错了。
第17章 爱屋及乌
“是的,是一个姓苏的家长过来
办的退学。”张老师领着她去了档案室,拿出一张退学申请表给苏椒椒看,“你看,这上面有签名和印章。”
是苏厚礼!
她爸竟然给她办了退学……
“张老师,这事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情。”事发突然,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苏椒椒很快冷静下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我并不想退学,我爸的意思并不能代表我的想法,有什么补救的法子吗?”
是家长办的退学。
但她还是按时来学校报到,学校不能随便取消她的入学资格。
“你爸不同意你上学,所以给你办了退学,现在是你自己要上学,对吧?”张老师听明白了,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她,“苏椒椒同学,你是不是应该回去跟家长沟通一下?”
作为老师,她当然知道,相比男孩,女孩上高中更不容易。
尤其是农村女孩。
“不用了老师。”苏椒椒相信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一心求学的学生,她不想浪费时间,直接了当道,“我已经带齐了行李和日常用品过来报到,至于学费和学杂费,都是没问题的。”
“好吧,你跟我来。”张老师还从未见过如此冷静理智的小姑娘,她看到苏椒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温声道,“这样我先安顿你住下,反正退学申请没送到教育局,待会儿我跟送档案的老师打个招呼,他会通融的,你安顿好了以后,就去三班教室上晚自习,我是三班的班主任,你的事我自会上心。”
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年都有。
档案什么的,通常不会送的那么及时。
“谢谢张老师。”苏椒椒很是感激,纸质时代,办事效率低,管理上也没有那么严苛,对她来说,反而是件好事,重要的是,她碰到了张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张老师很热心,也很负责,亲自带她去女生楼找宿舍。
同学们大都安顿好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地拿着洗脸盆收拾宿舍,洗漱,长长的走廊里全是青春洋溢的气息。
只剩下拐角处一个宿舍没住满,八人间,上下铺,下铺都住满了,还剩下四个上铺,初来乍到,同学们都不熟悉,彼此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你随便选一个床铺安顿下来吧!”张老师吩咐了一句就走了,苏椒椒这才下楼去把被褥和日常用品先后搬上来,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床铺按要求整理完毕,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
报到是全天的。
苏椒椒没去教室,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上午十点钟的时候,孙平跟另外两个市场管理员来收摊位,见了苏椒椒,孙平笑眯眯地上前打招呼:“小苏,今天卖得咋样?”
“还行。”苏椒椒拿了一个马扎递给孙平,孙平摆摆手,“你忙你忙!”
说着,孙平拿起一个腰包反复看了看:“这是什么包?”
“这是我自己做的防盗腰包,领导一心为了咱们大集的保安着想,我作为大集的一员,自然也要加强警惕,这种腰包是我特意给咱们大集的同行量身定做的,烦请领导帮忙把把关。”
“小苏,你有心了。”孙平听得心里舒服,他把腰包往腰间一扣,拍拍胸脯道,“你放心,这事交给我,我绕着市场走一圈,保准能给你卖了。”
“谢谢领导。”苏椒椒莞尔。
果然,不多时就有摊主过来买腰包,说孙平推荐的,他看着也很实用,别的摊主也要,他一口气就拿了五个,孙平还让他捎过十块钱给她,说刚才那个腰包已经被他卖了。
不到一个小时,三十个腰包已经卖完了。
苏椒椒自己戴的那个腰包也没留住,都卖了。
领导就是领导。
第16章 退学
陈桂兰心情很是激动,后知后觉地问苏椒椒:“你怎么认识大集上的领导?”
她惊讶女儿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此老道。
而且人家领导不但没收她们的摊位费,竟然还帮她们卖货,她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她还想着,这一集卖不了,她就去别的集继续卖,她知道这是女儿的学费,不容懈怠。
哪成想,竟然全都卖光了!
“妈,我们上一个大集认识的。”苏椒椒依然没提她抓小偷的事,含糊道,“我帮他们做了一点事,他们说不收咱们摊位费的,你不要多想,块儿八毛的,不用放在心上。”
陈桂兰心思重。
她不想让她担心。
陈桂兰也没再问。
还不时有摊主过来问有没有腰包了,得知都卖完了,很是失望,问她们下个大集还来不来了,陈桂兰连连保证,来,肯定来,到时候多做点腰包拿过来。
十二点的时候,大集上迎来了一波下班潮。
头花也卖光了,剩下四个,被苏椒椒一块钱处理了。
不愧是县城大集,人真的很多。
四百块,也算她做生意以来的第一桶金了!
陈桂兰手里拿着这四百块钱,有些不知所措。
她点了一遍又一遍,又怕被别人看见,干脆背过身去点,她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
有了这笔钱,女儿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她早就打听过了,上高中一个学期的学费加上学杂费,一共是二百六十块钱。
还剩一百四十块,刚好置办点住校用的生活用品啥的,这个月的生活费也够了。
下个月卖了粮食,她再做点头花腰包什么的,年前的生活费也不成问题,再不济她就往学校里送饭。
苏椒椒跟陈桂兰想得完全不一样。
头花和腰包都是小打小闹,权宜之计,也只能赚点辛苦钱。
这四百块钱,她和陈桂兰熬了三个晚上,吃不好睡不香,做梦也在踩缝纫机,所以并不是长久之计。
真正想赚钱,还得在老本行服装上动脑筋。
九十年代的服装市场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抓住了就能赚到真正的第一桶金,前世她在佳丽服装厂上班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加班,好多订单都是加急的,半夜发货赶飞机都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的市场是真的朝气十足!
娘俩各怀心思地在集上扯了做被子和被褥的布料和棉花,家里就两条被子,放假的时候还得来回带,陈桂兰执意要给女儿做条新被子,手里但凡有余钱,当妈妈的肯定不想委屈了孩子,加上买了些零零散散的日常用品,花了五十块。
回到家,陈桂兰又趴在缝纫机上开始做被子被褥,还不忘嘱咐苏椒椒:“你到学校后好好读书,家里的事不用记挂。”
“妈,我奶奶回来再难为你咋办?”苏椒椒问她,陈桂兰笑笑,“没事,你奶奶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说几句好话也就过去了,一家人过日子,有个磕磕碰碰的,也不稀罕。”
“妈,你就是太善良了。”苏椒椒静静地看着陈桂兰,心里充斥着太多的情绪,感动,悲伤,甜蜜,更多是庆幸,她庆幸她回来了,她庆幸她拥有了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光,不用再羡慕别人,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想到苏厚礼,她的心又沉了下来。
她不屑用她爸的钱,但她要为陈桂兰出口气,就算离婚,也不能便宜了苏厚礼和那个小三,她们住的这处房子,她一定要争取过来。
十五年后,她们村会拆迁,这处院子能置换两套楼房。
“只要你好好地,妈怎样都行。”陈桂兰熟练地踩着缝纫机,又也有些犯愁,“咱们的防盗腰包倒是卖得好,只是你要开学了,手里的钱不能动,咱们手头上没有面料了。”
“这个您放心,我明天上午去学校报到,下午没什么事刚好去华联商场把面料辅料买齐送回来,晚上再回学校就是。”苏椒椒心里有数,“明天二舅不卖豆腐,他不用自行车。”
“那你生活费怎么办?”陈桂兰就是愁这事,买面料辅料,就得动用剩下的生活费了,她手头又没有钱,上个月借她二哥的二十块钱,还没还。
“妈,手里的钱只有流动开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苏椒椒笑道,“我留五块就够了,这几天您辛苦一些,等下一个大集卖了腰包,咱们不就有钱了嘛!”
胶县的高中和初中在吃饭方面都是一样的。
学校里买馒头不用钱,是用自家的面到粮所里换成馒头票用。
面值是一两,二两。
二两是一个馒头,一两是半个馒头。
菜价是八毛一份,四毛钱半份。
高中初中唯一的区别就是,高中的饭菜花样要多一些,价格上都差不多,中考的时候,苏椒椒就是去胶县一中考的试,她在学校吃过一顿饭。
“也好。”陈桂兰点点头,“晚上我送你学校,顺便把自行车骑回来,等我把这批腰包卖了,再去学校给你送生活费。”
一大早,苏椒椒就去二舅家借自行车,说要去学校报到。
陈娟很是羡慕,也很高兴,还跑过来帮她收拾行李,两人把被子被褥捆在自行车后座,日常用品用网兜装了,挂在自行车把上,一路把她送到了村口,嘱咐她:“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走出咱们这片庄稼地!”
“谢谢,我会的。”苏椒椒莞尔。
被褥比海螺好带的多,即便是大金鹿自行车,她骑起来也毫不费劲,一路上,风都是甜的,路边景色依旧,只是目的地变了,变得陌生又让她向往。
半个小时后,她推着自行车进了胶县一中的校园。
报名流程并不麻烦,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校门口的新生登记处登记一下,然后把行李送到宿舍安顿好,再去教室报到即可。
苏椒椒去得早,但还是有人比她更早。
她把自行车支好放在一边,到新生登记处排队,轮到她的时候,负责接待的女老师翻遍了宿舍登记表也没找到她的名字,老师推了推眼镜,再三确认:“你是梧桐镇中心中学的苏椒椒?”
“对的。”苏椒椒答道。
“这位同学,宿舍登记表上没有你的名字。”女老师看了看她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翻了翻花名册,指了指后面的教室,又道,“这样,你先去那边第二个办公室等着,等其他老师来了,我了解一下情况。”
“好。”苏椒椒听旁边的老师喊她张老师,说道,“那就麻烦张老师了。”
干净的教室,陈旧的门窗桌椅。
是她无数次梦醒的地方。
苏椒椒随意找了个座位坐起来,闻着空气中残留的粉笔的味道,细细地打量着这间教室,这是高中的教室,她终于能上学了。
到了中午,张老师匆匆赶过来:“苏椒椒同学,前几天有人给你办理退学,所以宿舍登记表上没有你的名字!”
“退学?”苏椒椒怀疑自己听错了。
第17章 爱屋及乌
“是的,是一个姓苏的家长过来
办的退学。”张老师领着她去了档案室,拿出一张退学申请表给苏椒椒看,“你看,这上面有签名和印章。”
是苏厚礼!
她爸竟然给她办了退学……
“张老师,这事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情。”事发突然,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苏椒椒很快冷静下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我并不想退学,我爸的意思并不能代表我的想法,有什么补救的法子吗?”
是家长办的退学。
但她还是按时来学校报到,学校不能随便取消她的入学资格。
“你爸不同意你上学,所以给你办了退学,现在是你自己要上学,对吧?”张老师听明白了,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她,“苏椒椒同学,你是不是应该回去跟家长沟通一下?”
作为老师,她当然知道,相比男孩,女孩上高中更不容易。
尤其是农村女孩。
“不用了老师。”苏椒椒相信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一心求学的学生,她不想浪费时间,直接了当道,“我已经带齐了行李和日常用品过来报到,至于学费和学杂费,都是没问题的。”
“好吧,你跟我来。”张老师还从未见过如此冷静理智的小姑娘,她看到苏椒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温声道,“这样我先安顿你住下,反正退学申请没送到教育局,待会儿我跟送档案的老师打个招呼,他会通融的,你安顿好了以后,就去三班教室上晚自习,我是三班的班主任,你的事我自会上心。”
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年都有。
档案什么的,通常不会送的那么及时。
“谢谢张老师。”苏椒椒很是感激,纸质时代,办事效率低,管理上也没有那么严苛,对她来说,反而是件好事,重要的是,她碰到了张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张老师很热心,也很负责,亲自带她去女生楼找宿舍。
同学们大都安顿好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地拿着洗脸盆收拾宿舍,洗漱,长长的走廊里全是青春洋溢的气息。
只剩下拐角处一个宿舍没住满,八人间,上下铺,下铺都住满了,还剩下四个上铺,初来乍到,同学们都不熟悉,彼此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你随便选一个床铺安顿下来吧!”张老师吩咐了一句就走了,苏椒椒这才下楼去把被褥和日常用品先后搬上来,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床铺按要求整理完毕,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
报到是全天的。
苏椒椒没去教室,推着自行车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