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7节
  陈桂兰便把姜片放在油里炸焦,然后把姜片挑出来,再把带着姜味的熟油调进包子馅里,很合苏椒椒的胃口。
  吃完包子,收拾了,天已经快黑了,院子里静悄悄地,难得祥和的气氛,苏椒椒坐在炕上翻面,陈桂兰用缝纫机做头花的最后一道封口工序,她干活认真仔细,为了防止脱线,还特意用在缝头两边各跑了一条线。
  娘俩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陈桂兰把白天的事说给苏椒椒:“你奶奶去你姑姑家了,恐怕得住几天,以后你对你奶奶客气些,不要再惹她生气了。”
  “妈,我没惹她,是她先惹我的。”苏椒椒不想谈论这个话题,淡淡道,“您还没看明白吗?她是想要我卖海螺的钱,我怎么可能给她?”
  徐玉香就是想让她明白,不嫁给梁坤只有种地的份,她是不会痛快让自己去上学的。
  天底下竟然这样自私刻薄的奶奶,简直是闻所未闻。
  “不给就不给,你也不应该扔啤酒瓶子。”陈桂兰对婆婆顺从惯了,便觉得苏椒椒过分了,“姑娘家家的,不要太野了。”
  “妈,我若是不厉害点,她更得欺负咱们。”苏椒椒不以为然道,“我对她怎样,都是她自找的,谁让她说我是卖笑的,这是一个奶奶该说的话吗?”
  她是想通情达理,温柔可人。
  徐玉香能耐配上她这一面吗?
  陈桂兰只是叹气。
  其实婆婆说话刻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她是逆来顺受惯了,听着这话虽说也生气,却不能把
  婆婆怎么样。
  “妈,我长大了,该说什么做什么,我心里有数。”苏椒椒意味深长地看着陈桂兰,问她,“妈,我爸回来的那一晚,是不是跟我奶在一个屋里睡的?”
  这个炕上有没有男人睡过。
  她当然能看出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问?”陈桂兰没想到苏椒椒问得这么直接,悄然红了脸,“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打听。”
  苏厚礼跟她早就没了夫妻那档子事。
  即便睡在一个炕上,他也是自顾自地睡,她觉得他是太累,也不好说什么。
  况且,这样的事,她怎么好意思跟女儿说。
  “妈,要是我爸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苏椒椒不动声色地问她,“今儿没外人,您跟我说实话,您是怎么想的?”
  缝纫机停了,陈桂兰默了默,半晌才道:“你是听谁说的?”
  “妈,我不用听别人说,您觉得您跟我爸的关系,正常吗?”苏椒椒反问,“他一个月最多回来两次,还经常跟我奶奶一个炕上睡,我不信,您没想过别的。”
  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陈桂兰不可能没有想法。
  “他在外面再怎么着,也是我男人。”陈桂兰继续踩着缝纫机,手上的动作也麻利起来,“以后不要再问这样的事,只要他心里有这个家就好。”
  风言风语她是听过的。
  只是她不想面对,更不愿意讨论这个话题,她宁愿她不知道。
  苏椒椒也没再问。
  原来陈桂兰是知道这件事的,前世这个时候她已经外出打工,并不知道苏厚礼出轨的事。
  难以想象,陈桂兰承受了多少痛苦和煎熬,最终弄垮了自己的身子,便宜了别人。
  这辈子,她非得替陈桂兰出这口气不可!
  第11章 赶大集
  每月逢三,逢八是县城的胶县大集。
  胶县大集在胶县城城南,离梧桐村近一些,大概有八九里路。
  周边所有的村子也都会来赶这个大集,人来人往,跟过年一样热闹。
  胶县大集的市场里面都是固定的摊位,半人高的水泥台子,货品摆上去干净美观,在集市里面卖货的摊贩都是每年交一次摊位费和管理费,一年八百。
  没有固定摊位的小摊贩,都是在集市入口的路两边摆摊,也是要交摊位费的。
  集市管理员会根据摊子的大小收取费用,五毛到两块不等。
  苏椒椒也没有自行车,只能走着去。
  前两天她去早市骑着自行车,忙着赶路,没顾上欣赏路边的风景,今儿她特意早走了一会儿,尽情地看一路上的景色,刚出村是成片的玉米地,郁郁葱葱,满眼绿色。
  土路上几乎看不到汽车,人们出行大都是用自行车,还有人赶着牛车,悠哉悠哉地走在路边。
  快到城里的时候,路边的画面才有玉米地转成了成排的房子,沙土路也随之变成了水泥路,离集市越近,道路也是拥挤,三五成群的老头老太太不管不顾地穿梭在自行车车流当中,尘土飞扬,很是嘈杂。
  苏椒椒走走停停,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集上。
  她没急着摆摊,先去集市上逛了一圈,了解了一下集市里面头花的价格,才找了个靠近集市入口的路边,摆开她的小摊子,地上铺了一块黑色的布子,把做好的头花堆在布子上。
  昨晚她和陈桂兰两人忙到了半夜才算把头花做完,数了数一共二百六十多个,成本倒是没多少,就是赚点工夫钱。
  陈桂兰白天还要下地干活,不能跟她一起来卖货,她只有自己来。
  对陈桂兰来说,赶集也是一种奢望。
  这种头花在华联商场的批发价是两毛一个,大集上的零售价是五毛一个,一块钱两个,她想尽快出手,就得比别人便宜,只有快速回笼资金,她才能凑齐学费。
  为此,她还特意用纸壳子写了一个价格牌子,五毛一个,一块钱三个,来吸引来往大姑娘小媳妇的注意。
  她的这批头花从面料到做工,都是无可挑剔的。
  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若是能全部卖掉的话,她大概能卖八十多,除去十五块的成本,也能赚六十多块。
  这一点,苏椒椒还是很自信的。
  她的头花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款式,但面料和质量却是骗不了人的,加上价格便宜,大姑娘小媳妇们一买就是一块钱的。
  不到两个小时,就卖掉了一半。
  把旁边卖萝卜的老大娘看得一愣一愣地,直夸她会做生意,苏椒椒也很开心,她看见老大娘的两筐萝卜还没开张,也只好谦虚道:“我本钱贵,卖得便宜,薄利多销嘛!”
  “小小年纪,就知道出来做买卖了,真是懂事。”老大娘包了块蓝色的头巾,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她从筐子里拿起一个青萝卜,剥了皮递给她,“看你热的,吃根萝卜,解解渴。”
  “不用,您这是卖的。”苏椒椒很是感动,掏出一块钱,“我买您的吧!”
  老大娘跟徐玉香年纪差不多。
  干瘦黝黑,佝偻着身子,目光慈祥,是个很淳朴的老人。
  “说什么话!”老大娘似乎生气了,把她递过来的钱推开,嗔怪道,“自家种的萝卜,路上碰到邻居还分几个呢,我给你的,不要钱,我跟你说,我这些萝卜不愁卖,赶集的人都是等着走的时候才过来买。”
  “谢谢大娘。”苏椒椒只得接过来,萝卜很好吃,辣中带着点甜,脆生生的,很解渴,吃完萝卜,她便帮着老大娘吆喝:“新鲜的萝卜,又脆又甜,大家快过来尝尝。”
  老大娘也跟着吆喝:“快过来看头花,又好看又便宜。”
  一老一少对视一眼,笑弯了腰。
  有这样的邻居,苏椒椒心情很是愉快,没人买头花的时候,便跟老大娘闲聊几句,老大娘推荐苏椒椒去服装厂上班:“现在服装厂都招人,活也很多,你要是去,就去佳丽服装厂,我儿子就在那里上班,厂里效益挺好的,每月给开工资呢!”
  “大娘,我还要上学,去不了呢!”苏椒椒笑着回答,佳丽服装厂就是她前世打工的地方,她师傅秦霜是销售厂长,待她很好,后来她们一起去了帝都……
  “你要上学还出来做买卖?”老大娘有些惊讶,继而拍拍她的手,也没多问,赞道,“好闺女,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苏椒椒望着老大娘和蔼可亲的脸,心里不由地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她奶奶徐玉香也是这样的性格该多好,她渴望亲情,并不想跟家里人闹成这样的,可惜,她没有这样的奶奶。
  上午十点多钟的时候,集上的人越来越多,老大娘的萝卜陆陆续续地开始卖,好多老顾客来买老大娘的萝卜。苏椒椒这才知道,老大娘姓刘,是集上的老主户了,家里有好几亩菜园子。
  到了中午的时候,苏椒椒的头花剩下三十多个,去了成本,满打满算她已经赚了五十多块,现在她手里已经有了一百块钱的现钱,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间,还能再来赶一次大集,到时候她再多做点别的花样,利用周末出来卖点,她的学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刘大娘的两筐萝卜还剩下了半筐,她掂了掂,很有经验地告诉苏椒椒:“小苏,咱们再等等,那些上班的人很快就下班了,他们一来,咱们的货都能卖了。”
  苏椒椒相信刘大娘的经验。
  刚才忙的时候她没觉得饿,一闲下来才想起她早上没吃饭,陈桂兰做好了饭,她没顾上吃就走了。
  想到还得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回家,她便让刘大娘给她看一下摊子,跑到卖包子的摊子上,茭瓜胡萝卜馅的素包子,一块钱四个大包子,很便宜。
  她买了四个,回来硬是塞给刘大娘两个,刘大娘推让了一番,也就接了,她咬了一口包子,从筐里挑了四五个萝卜放进塑料袋里给苏椒椒:“回去让你妈给包萝卜包子吃,肯定比集上卖的这种包子好吃。”
  苏椒椒不好推辞,也就接了。
  两人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着包子。
  中午十二点左右的时候,不时有推着自行车的男男女女进了大集,刘大娘笑眯眯地说道:“我说什么来着,下班的人来了,你的头花绝对能卖光。”
  “借大娘吉言。”苏椒椒掏出手帕擦了擦嘴,包子
  味道很是不错,她吃得很饱,“大娘,下一大集咱们还在一起卖货。”
  “好,只要你在这里就能找到我,我很少换地方。”刘大娘指了指市场里面,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里面摊位费太贵,我就卖点应季的菜,不值得去里面买摊位,在这里卖也是一样的。”
  “秀梅,帮我挑个萝卜,我要回去炖虾吃。”
  “好,我帮你挑。”
  苏椒椒抬头一看,就见两个穿蓝色工作服的女人到了面前,其中一个正是她的姑姑苏秀梅,呵呵,还真是冤家路窄。
  苏秀梅刚蹲下挑萝卜,就看见了苏椒椒,她装作没看见,迅速从筐里拿了一个萝卜出来:“李丽,这个就很不错。”
  “好,听你的。”李丽让刘大娘称了称,付了钱,把萝卜放在自行车筐里,苏秀梅推着自行车快步离开,李丽落后一步,路过苏椒椒的摊位前,立刻停了下来:“好漂亮的头花,秀梅,买几个吧!”
  第12章 抓小偷
  “我不买!”苏秀梅忍住怒气,远远地站着。
  这个死丫头竟然跑到大集上来摆摊。
  是成心来丢她的脸吧!
  “你呀,真是老古董。”李丽干脆支好自行车,蹲下来挑选头花,还不忘跟苏秀梅说话,“挑萝卜你在行,挑头花我可是行家,我跟你说,别看是集上的东西,这面料和做工,不比华联商场差,你要是不买,可别后悔。”
  “姐姐好眼力!”苏椒椒听着心里舒服,立刻赞道,“这些面料和花色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卖完了这批货,就会换别的面料了,喜欢就多买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