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他看着她,眼睛里是不自知的可怜:“分手的事。”
余晴露出一个笑容:“不是你说的过去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吗?怎么又问这个了?”
庾礼没回答,仍然想要一个答案。
“分手的事,我怪过你。但我也知道不应该怪你。”余晴走得很慢,低头看着地砖,“我可以当作这件事已经过去,却不能这样轻易地忘记。当年我也才十八岁而已,我觉得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如果你只是想听没关系,我那天也和你说过这三个字了。”
-
十八岁的余晴,在很平淡的一天里,意外见到了男友的妈妈。
赖明月是富商之女,长大后学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贵气。
她坐下后,对着余晴笑得很温柔:“小晴,你好,我是庾礼的妈妈。”
余晴是个很招大人喜欢的小孩,应付大人于她而言也是信手拈来,这是她第一次从所谓的“大人”那里感到未知的恐惧。明明她那么美,看起来那么和善。
赖明月和她解释庾礼有点事,得过一会才来,她先过来好好招待一下余晴。
她点了符合小女孩口味的草莓蛋糕和奶昔。余晴看到甜品端上来后的第一反应却是,为什么拿着菜单,却不先问问她的口味喜好呢?如果她不喜欢草莓味呢?
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余晴脑中一个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为什么她作为庾礼的妈妈,从来没有出现在学校的活动中呢?为什么庾礼几乎从来不提自己的母亲呢?为什么今天庾礼和她约会,她会先出现在这里呢?
能给她回答的人只有两个。一个坐在她对面,见面才刚刚十分钟;另一个人不知所踪。
很会聊天的余晴在此刻什么话都不想说,低头默默吃着甜品。她吃到肚子都有点不舒服后无意识地抬头,却看见赖明月眼里的情绪。
好像是哀伤。
她在哀伤什么?余晴赶忙垂下眼睛,心中泛起不好的预感,只能寄希望于庾礼赶快到来。
赖明月看着她吃蛋糕,突然开口询问:“小晴,你很喜欢庾礼,也很希望他过得好,对不对?”
余晴吓了一跳,对视上她的眼睛后愣愣地点头。
赖明月露出笑容,看起来温柔似水,但说出的话却像冰锥一般刺向她:“如果你希望他过得好,那阿姨希望你,和他分手,可以吗?”
余晴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有些恍惚地重复:“分手?”
一个她以为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她和庾礼之间的词,被他的妈妈带来,在她眼前,重重砸下。
第29章 哄你
◎余晴,你现在是在哄我吗?◎
“庾礼是不是没告诉过你他爸爸是做什么的?”
赖明月脸上一直挂着淡笑,轻声细语地和她说:“他爸爸做外交工作,要外调去英国了。我们已经给庾礼安排好了他在英国的学校,他要学外交政治,他以后要跟他父亲走一样的路。”
她不清楚余晴其实对男友的家庭略有了解,更不知道眼前的女孩在报志愿的时候正是基于这微乎其微的了解才选择国际政治专业。
他要?略有了解的余晴因为这两个字也不自觉地皱眉,脱口而出:“他想吗?”
赖明月那始终如一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间,很快变了个表情,把哀伤写在脸上:“他不想,所以阿姨求你,和他提分手,让他心甘情愿地跟我们一起过去,好吗?你不想看他忍受分隔两地的痛苦,也不希望我们把他一个人丢在国内吧?”
余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哭还是该笑。哭她要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择,笑她对庾礼而言真的重要到这个地步,重要到能够影响他的人生。
她呆愣了很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阿姨,这对庾礼来说太残忍了。”
对她也一样。
赖明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余晴在这一刻才知道“梨花带雨”般的落泪竟然不是假的。
“小晴,这对我们难道不残忍吗?”她鼻头发红,“阿姨不是想拆散你们,只是庾礼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和你不是一类人。”
不是一类人。对余晴而言,见血封喉的一句话。
“你很喜欢他,阿姨也很爱他。”赖明月继续说,“我们都是为了他好,对吗?他去了英国,会接受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未来。如果有缘分,你们也会再次相遇的。”
她没给余晴留反应的时间,又一滴泪落下,点缀着她的话语:“小晴,所以阿姨求你,好不好?”
余晴还不知道自己也会有这种脑子像浆糊的时刻,她无法思考赖明月这些话的底层逻辑,连自己被隐隐约约地被道德绑架都有点意识不到,满眼都是她的泪水和她说的那两句“阿姨求你”。
她想象不出沈意琴和小辈流着泪说“阿姨求你”的样子,她甚至开始怀疑只是要她和庾礼分手而已,真的至于到这个地步吗?
余晴的脑中乱作一团,连庾礼来到她面前她都没有注意到,还是他先开口喊她的名字她才回神。
她有些慌张地抹掉泪水,想挤出一个笑容,却在对视上他的眼神后不自觉地嘴角下撇。
庾礼反应很快地走过去把人按到怀里,同时扭头看了一眼赖明月。
目的即将达成,赖明月知道自己也该退场了,她拿着包起身,换了另一个位置坐。
庾礼低头,感受着胸口处的布料被浸湿。他轻抚她的后背,发觉余晴今天穿了新裙子,是不久前她在店里试穿的时候拍照给他看的那一条。
她们谁都没有说话,直到余晴收拾好心情,重新抬起头来。
她眼圈通红,刚刚强压不住的委屈样还在庾礼心头萦绕,他伸手摸了摸她的眼角后手贴在她的脸庞,轻声说:“哭久了眼睛会痛的。”
还能有多痛?她强扯出一个笑容,说:“庾礼,你坐我对面吧?”
他想问为什么却没问,坐到刚刚赖明月坐过的地方。
她对着窗外发呆,庾礼望着她,和她解释:“出门前我爸有事找我,我手机都来不及拿就被他带走了。我不知道我妈是怎么知道我和你约在这里的。”
但他能够预见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去英国读书的事他也是刚刚出门前才从庾敬那里知道,来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要怎么告诉余晴她们之后要开启不知道为期多久的异国恋。他全心全意地相信余晴对她放心,知道她对自己也一样,但仍然害怕未知的事情发生。
伦敦到京州八千多公里,8个小时的时差,他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可能带来的问题?
最后他在心里措好词,他想告诉余晴距离不是问题,她们可以每天都在微信联络,互相分享日常,她们之前也一直这样无话不谈。等他有空他就回国。如果她寒暑假有时间也有意向,他可以陪她游欧洲。
他想了很多很多话,而这些话在看到赖明月的那一刻通通化为泡影。
恋爱的事他从没和家里提过,他知道赖明月一定会有办法知道,他想,或许她闭口不谈是一种默认。毕竟赖明月从来没有问过他的大额消费,也没有干涉过他和余晴的任何一次约会。
他想错了。赖明月只是为确保她的计划万无一失,一直隐隐不发而已。
庾礼再次喊她的名字,唤回她的注意力。
余晴看着他,很认真很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看进他的眼底和心底。
她以为她们很登对。
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耳熟能详的词语。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年级大榜的第一第二名。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她们自己、乃至身边人都已经养成的习惯。
她以为她们很登对。但今天,有人和她说,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说这句话的人是他的妈妈,是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
“庾礼。”她不再流泪,撑起一个勉强的笑容,“你有没有什么想和我说的?”
余晴的手放在桌子下,紧紧地攥着自己新裙子的裙边。
庾礼,如果你不愿意,如果你不接受,请告诉我。
请你一定告诉我。
“对不起。”
她听见他这么说。
庾敬的话是通知不是询问,庾礼知道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事没有轻易更改的余地。除了去英国读书,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
或许有。或许他可以不顾生养他的庾家,不顾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爱他的赖明月,执拗地留在沥州,但他也没有书可以读,会失去曾经赖以生存的一切。他不是要当这个天之骄子,但他不可能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里继续和余晴在一起。
他配余晴,本来就不够。
而无论是庾敬还是赖明月,都不可能让这个或许发生。
余晴的泪水在他说出那三个字之后忍不住了,她闭眼,眼泪像断了链子的串珠一样往下掉。
“庾礼,我们分手吧。”她听见自己这样说。她对自己的声音感到前所未有的陌生。
余晴露出一个笑容:“不是你说的过去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吗?怎么又问这个了?”
庾礼没回答,仍然想要一个答案。
“分手的事,我怪过你。但我也知道不应该怪你。”余晴走得很慢,低头看着地砖,“我可以当作这件事已经过去,却不能这样轻易地忘记。当年我也才十八岁而已,我觉得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如果你只是想听没关系,我那天也和你说过这三个字了。”
-
十八岁的余晴,在很平淡的一天里,意外见到了男友的妈妈。
赖明月是富商之女,长大后学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贵气。
她坐下后,对着余晴笑得很温柔:“小晴,你好,我是庾礼的妈妈。”
余晴是个很招大人喜欢的小孩,应付大人于她而言也是信手拈来,这是她第一次从所谓的“大人”那里感到未知的恐惧。明明她那么美,看起来那么和善。
赖明月和她解释庾礼有点事,得过一会才来,她先过来好好招待一下余晴。
她点了符合小女孩口味的草莓蛋糕和奶昔。余晴看到甜品端上来后的第一反应却是,为什么拿着菜单,却不先问问她的口味喜好呢?如果她不喜欢草莓味呢?
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余晴脑中一个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为什么她作为庾礼的妈妈,从来没有出现在学校的活动中呢?为什么庾礼几乎从来不提自己的母亲呢?为什么今天庾礼和她约会,她会先出现在这里呢?
能给她回答的人只有两个。一个坐在她对面,见面才刚刚十分钟;另一个人不知所踪。
很会聊天的余晴在此刻什么话都不想说,低头默默吃着甜品。她吃到肚子都有点不舒服后无意识地抬头,却看见赖明月眼里的情绪。
好像是哀伤。
她在哀伤什么?余晴赶忙垂下眼睛,心中泛起不好的预感,只能寄希望于庾礼赶快到来。
赖明月看着她吃蛋糕,突然开口询问:“小晴,你很喜欢庾礼,也很希望他过得好,对不对?”
余晴吓了一跳,对视上她的眼睛后愣愣地点头。
赖明月露出笑容,看起来温柔似水,但说出的话却像冰锥一般刺向她:“如果你希望他过得好,那阿姨希望你,和他分手,可以吗?”
余晴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有些恍惚地重复:“分手?”
一个她以为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她和庾礼之间的词,被他的妈妈带来,在她眼前,重重砸下。
第29章 哄你
◎余晴,你现在是在哄我吗?◎
“庾礼是不是没告诉过你他爸爸是做什么的?”
赖明月脸上一直挂着淡笑,轻声细语地和她说:“他爸爸做外交工作,要外调去英国了。我们已经给庾礼安排好了他在英国的学校,他要学外交政治,他以后要跟他父亲走一样的路。”
她不清楚余晴其实对男友的家庭略有了解,更不知道眼前的女孩在报志愿的时候正是基于这微乎其微的了解才选择国际政治专业。
他要?略有了解的余晴因为这两个字也不自觉地皱眉,脱口而出:“他想吗?”
赖明月那始终如一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间,很快变了个表情,把哀伤写在脸上:“他不想,所以阿姨求你,和他提分手,让他心甘情愿地跟我们一起过去,好吗?你不想看他忍受分隔两地的痛苦,也不希望我们把他一个人丢在国内吧?”
余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哭还是该笑。哭她要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择,笑她对庾礼而言真的重要到这个地步,重要到能够影响他的人生。
她呆愣了很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阿姨,这对庾礼来说太残忍了。”
对她也一样。
赖明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余晴在这一刻才知道“梨花带雨”般的落泪竟然不是假的。
“小晴,这对我们难道不残忍吗?”她鼻头发红,“阿姨不是想拆散你们,只是庾礼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和你不是一类人。”
不是一类人。对余晴而言,见血封喉的一句话。
“你很喜欢他,阿姨也很爱他。”赖明月继续说,“我们都是为了他好,对吗?他去了英国,会接受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未来。如果有缘分,你们也会再次相遇的。”
她没给余晴留反应的时间,又一滴泪落下,点缀着她的话语:“小晴,所以阿姨求你,好不好?”
余晴还不知道自己也会有这种脑子像浆糊的时刻,她无法思考赖明月这些话的底层逻辑,连自己被隐隐约约地被道德绑架都有点意识不到,满眼都是她的泪水和她说的那两句“阿姨求你”。
她想象不出沈意琴和小辈流着泪说“阿姨求你”的样子,她甚至开始怀疑只是要她和庾礼分手而已,真的至于到这个地步吗?
余晴的脑中乱作一团,连庾礼来到她面前她都没有注意到,还是他先开口喊她的名字她才回神。
她有些慌张地抹掉泪水,想挤出一个笑容,却在对视上他的眼神后不自觉地嘴角下撇。
庾礼反应很快地走过去把人按到怀里,同时扭头看了一眼赖明月。
目的即将达成,赖明月知道自己也该退场了,她拿着包起身,换了另一个位置坐。
庾礼低头,感受着胸口处的布料被浸湿。他轻抚她的后背,发觉余晴今天穿了新裙子,是不久前她在店里试穿的时候拍照给他看的那一条。
她们谁都没有说话,直到余晴收拾好心情,重新抬起头来。
她眼圈通红,刚刚强压不住的委屈样还在庾礼心头萦绕,他伸手摸了摸她的眼角后手贴在她的脸庞,轻声说:“哭久了眼睛会痛的。”
还能有多痛?她强扯出一个笑容,说:“庾礼,你坐我对面吧?”
他想问为什么却没问,坐到刚刚赖明月坐过的地方。
她对着窗外发呆,庾礼望着她,和她解释:“出门前我爸有事找我,我手机都来不及拿就被他带走了。我不知道我妈是怎么知道我和你约在这里的。”
但他能够预见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去英国读书的事他也是刚刚出门前才从庾敬那里知道,来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要怎么告诉余晴她们之后要开启不知道为期多久的异国恋。他全心全意地相信余晴对她放心,知道她对自己也一样,但仍然害怕未知的事情发生。
伦敦到京州八千多公里,8个小时的时差,他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可能带来的问题?
最后他在心里措好词,他想告诉余晴距离不是问题,她们可以每天都在微信联络,互相分享日常,她们之前也一直这样无话不谈。等他有空他就回国。如果她寒暑假有时间也有意向,他可以陪她游欧洲。
他想了很多很多话,而这些话在看到赖明月的那一刻通通化为泡影。
恋爱的事他从没和家里提过,他知道赖明月一定会有办法知道,他想,或许她闭口不谈是一种默认。毕竟赖明月从来没有问过他的大额消费,也没有干涉过他和余晴的任何一次约会。
他想错了。赖明月只是为确保她的计划万无一失,一直隐隐不发而已。
庾礼再次喊她的名字,唤回她的注意力。
余晴看着他,很认真很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看进他的眼底和心底。
她以为她们很登对。
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耳熟能详的词语。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年级大榜的第一第二名。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她们自己、乃至身边人都已经养成的习惯。
她以为她们很登对。但今天,有人和她说,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说这句话的人是他的妈妈,是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
“庾礼。”她不再流泪,撑起一个勉强的笑容,“你有没有什么想和我说的?”
余晴的手放在桌子下,紧紧地攥着自己新裙子的裙边。
庾礼,如果你不愿意,如果你不接受,请告诉我。
请你一定告诉我。
“对不起。”
她听见他这么说。
庾敬的话是通知不是询问,庾礼知道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事没有轻易更改的余地。除了去英国读书,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
或许有。或许他可以不顾生养他的庾家,不顾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爱他的赖明月,执拗地留在沥州,但他也没有书可以读,会失去曾经赖以生存的一切。他不是要当这个天之骄子,但他不可能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里继续和余晴在一起。
他配余晴,本来就不够。
而无论是庾敬还是赖明月,都不可能让这个或许发生。
余晴的泪水在他说出那三个字之后忍不住了,她闭眼,眼泪像断了链子的串珠一样往下掉。
“庾礼,我们分手吧。”她听见自己这样说。她对自己的声音感到前所未有的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