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34节
带着潜邸的一堆人,和朝中重臣们,二话不说就是猛猛开卷!
真正诠释了那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李盛是在胤禛卧室里的地毯上睡的,没办法,这边地方小,连床都是单人床,李盛现在这么大一只,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缩在床头了。
它每天早上都会被苏培盛叫主子起床的声音吵醒,打个哈欠起来喝水,蹲在旁边被撸两把,目送胤禛走了趴下继续睡,大概十点钟的时候,胤禛会用一餐茶点,李盛也正式起床,把自己的饭吃掉,偶尔还会出去晃晃。
胤禛在前边看见一碗白生生的酸奶,想起元福来,就问苏培盛:“元福这几天的饭都是从哪儿提的?小谷没进来,谁照顾的他?”
苏公公就一脸“我办事儿您放心”的表情,上来跟万岁爷表功,说这几天元福的饭都是跟着您从御膳房走,皇宫里御膳房做牛羊猪肉都还行,还有各种奶制品,元福吃得好着呢!
元福喝水梳毛洗爪爪,都是他苏公公亲自伺候的!满天下可掰着手指头数去吧,除了他们万岁爷,他这辈子还伺候过谁啊?
胤禛就随手从身后的架子上拿了个玛瑙石榴的摆件赏了苏培盛:“刚来宫里,元福若是有什么不适应的,你及时看顾着些。”
说罢又道:“膳房确实伺候得不错,赏。”
苏公公喜滋滋地接过万岁赏赐的玛瑙石榴,躬身答应,转过身就去膳房传话。
但一边往外走,一边心下不由得腹诽道,万岁爷还担心元福不适应?这小祖宗第一天下午来,第二天就敢跑去御膳房门口蹲着要吃的,它脖子里挂着一个“圆明居士”的印章,谁敢不长眼地惹它啊?倒是它自己,那随性霸道的劲儿,比皇上您还像皇宫的主人呢!
也是奇怪了,元福当年被抱回去就是住在外边的四贝勒府,从来没进过宫,但是这一回宫,却跟回自己家一样熟悉,自己跑去御膳房,连个拐弯都不带错的。
苏培盛去膳房传了话赏了钱,膳房的总管董成林就上来跟他凑近乎,明明比自己还大个两三岁,这会儿苏哥哥苏哥哥地叫着那叫一个亲热。
苏培盛就感觉自己的袖子里被塞进两张纸,估计是银票。
“苏哥哥,当初刚来宫里,在内务府受教的时候咱们就有缘分,分到一间屋里,如今我是三生有幸,又能给哥哥您效劳啦!您是万岁身边的这个,”
董成林竖起大拇指,满脸钦佩,而后又亲热地拉着他往屋子角落里去,小声问道:“咱们万岁爷在潜邸的时候,可有爱使唤的厨子啊?我们这一帮子人,真是蒙头苍蝇一样不知道个章程啊!您发发善心,指点指点弟弟我。”
宫里的人都懂规矩,不敢问万岁爷爱用什么菜,只能旁敲侧击地问问伺候主子的厨子哪个得脸,各大王府的厨子,只要是从宫里出去的,都有师承,顺着蔓秧往上捋,怎么着也能有点消息。
苏培盛听了这话,连眼睫毛都不动一下,把袖子里的银票拽出来塞回到董成林手里,面上一片和煦:“董主管啊,咱们这位万岁,别说眼里揉沙子了,那是见了沙子都不行啊,你还是少费点儿心吧。”
苏培盛出了御膳房的门,冷哼一声,万岁身边的人,最要紧就是忠心,当年先帝爷是老了,身边的太监都给自己找后路,才能被银子砸得昏头开了口,这起子人取了巧,就照样拿着银子来砸他,真是一群傻子,想瞎了他们的心!
他这个主子是什么脾气,他伺候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吗?那是容不下一点错儿的阎王性子!御膳房要是不开窍,还闹这种心眼子,早晚有倒霉的时候!
至于会不会交恶,苏培盛一点都不担心,虽说在王府里的时候,主子身边的太监们,张保、张起麟、刘保卿,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彼此之间可能还有点龃龉,但是到了宫里,保准是拧成一根绳防着外人。
皇上刚进宫,要是他们防不住让别人钻进来讨好了,那才是丢他们潜邸老人的脸呢!
御膳房就撞墙去吧,撞够了,还是得回来巴结他苏公公。
两脚兽的事情李盛不管,现在只盼着福晋赶紧把后宫收拾好了,它能出去到处逛,现在后宫里还有不少先帝嫔妃,他那天想去御花园玩一玩,还把一个常在吓了一跳,心里很不好意思,过后,从福晋那里找了一串十八子送去当赔礼。
腊月里又下雪了,李盛蹲在养心殿门槛里边,看着外面已经积起了四指厚的一层,不知道府里弘时他们在干什么。
进宫后,胤禛有狗子陪着很开心,但是李盛自己有点无聊,自从那天吓着人,他这几天都不太敢出去了,康熙有很多年纪轻轻的小嫔妃,她们都很可怜,生命中剩下的时光,也不过就是在寿康宫守寡,青灯古佛地度日,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耗在红墙绿瓦的宫门里。
而且,这些小嫔妃们本来就没什么地位,宫里拜高踩低是常态,若是遇着了皇上的狗,说不定有些一心往上爬的人,就踩着她们来讨好新帝呢。
李盛自己无所畏惧,但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他还是在养心殿窝着吧。
雍亲王府里,弘昼把两颗黑曜石放在雪雕眼睛的地方,用小铲子把雪堆压得更实一些。
“哎,每年堆雪人的时候元福都在旁边看着,今年只有我们堆,元福在宫里也看不到了。”弘历一边说,一边把狗狗耳朵扶正,旁边的弘时慢慢把雪覆盖上去。
“过了年,皇阿玛就该接我们进宫了吧。”
这个年过得很平淡,先帝去世,谁敢不要命地喧闹?
过了年后,乌拉那拉氏终于把东西六宫倒腾清楚了,也给府里的女人们腾出了地儿,幸亏胤禛后院里就几个人,不然还真塞不下。
太妃们都暂且安置在东六宫,至于到底怎么安排,还得再斟酌,毕竟老爹刚走,也不能冷酷无情地把庶母们都撵到寿康宫去,高位嫔妃可有不少呢。
西六宫就给新帝的嫔妃们住着。
雍正元年正月,李盛蹲在咸福宫门口,看着弘昼和弘时两人跑着冲过来了。
弘昼从出生,元福就一直陪着他们,这一个多月来,看不到元福,他心里都空落落的。
“元福啊——”
大狗狗蹲坐得很端庄,听见喊声,愉快地甩甩耳朵,哎,没办法,就是这么受欢迎。
他伸出一只前爪往下压一压:低调,低调哈!
第196章
李盛趴在养心殿的门槛边上,两只前爪垫在门槛上,把自己的狗头搁在上面,眼看着里面的苏培盛悄咪咪离着胤禛远了点儿,然后又远了点儿。
“真是胆大妄为——!”
“呼——啪嗒!”一本折子被胤禛扔到了地上,怒气冲冲的他站起来,自己在屋子里转了两圈,然后又气哼哼地坐下了。
李盛歪头一看,旁边的苏培盛愣是把自己缩得小了两个号,那头都快埋进肚子里去了,李盛看他都快把自己缩成一只做熟的大虾了。
这颈椎弯曲程度太大,一会儿再脑供血不足晕这儿。
毕竟,苏公公比胤禛还大几岁呢,也是几十岁的人了。
李盛知道胤禛在气什么,无非就是贪赃枉法豆腐渣工程那一套嘛,这次报上来的就是黄河堤坝的事儿。
胤禛自己气了一会儿,又坐回去,带着一种恶狠狠的力气批复下去:“将此奏折交给端亲王,此事由他主理,务必要细查严惩!”
当年自己还是皇子的时候,便跟着先帝去巡视堤坝,当时的木桩就很明显短小窄细,这么多年,还是这一套!
我当皇子的时候你们糊弄我,现在我当了皇帝,你们还敢糊弄我,那我这皇帝不是白当了吗?!
至于把事情交给胤禩,他就是想看看胤禩的决心,胤禩有才干,但当年实在是太过仁弱,万事都不肯得罪人。
他即位后,给了胤禩亲王的爵位,若他还是这样懦弱无为和稀泥,不肯狠下心冷下脸严肃办差,担不起这个总理大臣的位置,那也不能怪他不讲情面了。
听了万岁的吩咐,苏培盛也不用小太监,自己去跑腿传话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会儿皇上心情不好,谁在屋里谁倒霉啊!
——除了元福。
苏培盛端着一碗杏仁露回来的时候,就看见王以诚笑呵呵地在旁边伺候着,手里端着一个红木盘子,上面是一排的小梳子,长针木头梳子,尖细针的小银梳子,梳齿圆润边角光滑的木头梳子,还有三四把小剪子,擦毛毛的手帕等等。
元福趴在临窗的塌上,尾巴垂在地上一摆一摆的,很舒服惬意的样子,皇上站在旁边,正用长齿大梳子给元福顺浮毛。
“元福,这几天你怎么也不出去玩了?”
狗狗的尾巴翘起来晃了晃,两只黑豆眼看了看他,又趴回去了。
——因为你爹的小老婆太多了而且都很胆小,我又太威猛太大只了。
本来呢,清宫里养的狗绝大部分都是小狗,生怕吓着主子,宫里的孩子金贵,夏天的蝉在树上叫,都怕惊着小阿哥小公主,要派人粘下来,更别说这么大的狗了。
从清帝入主紫禁城,也是第一次有皇帝在宫里放养这种可以用来打猎的大狗,别说小嫔妃了,太监们都有吓一跳的。
太后乌雅氏还专门派人去跟乌拉那拉氏说了一声,就怕惊着宫里的小皇叔们,还有孕妇哪!先帝刚走,若是新帝的狗吓着小皇弟,这说出去也不好听啊!
不过这几天,潜邸的嫔妃们都进来了,也都开始整顿宫室,等过两天各处收拾利索规制明白了,李盛在西六宫逛一逛,问题还是不大的。
给爱宠梳毛打理是很解压的,苏培盛在旁边偷眼看着,就觉得万岁爷这会儿的脸色正常多了。
给元福把四只爪爪用湿毛巾擦了擦,捏着干净柔软的肉垫,再揉一揉元福软绵绵毛茸茸的大耳朵,胤禛感觉心里的气儿也消了。
苏培盛察言观色,立马凑上来:“皇上,御膳房新制的杏仁露,您尝尝吗?”
胤禛端过来喝了一口,入口滑润,满口清甜。
摄入糖分时大脑释放的大量多巴胺使人心情愉悦,胤禛喝完后,整个人看着都平和了不少,还夸了一句:“这茶不错,给弘时他们几个也送去些,这会儿正是他们吃茶点的时候。”
自从知道元福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都叼着小篮子给弘昼他们送吃的,胤禛生怕儿子在这个紧要关头吃不饱再长不高,进宫后亲自叮嘱了御膳房的管事,上午给御前送茶点的时候,顺道给两位皇阿哥也送一份。
是的,进宫的第二天,吃饭睡觉的事儿还没顺趟呢,专注鸡娃的胤禛就已经把儿子们的功课都安排好了,保证一天都不耽误!
忙忙乱乱了几天,后边终于理出个头绪来了。
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居长春宫;
侧福晋年氏册为贵妃,居翊坤宫;
侧福晋李氏为齐妃,居启祥宫;
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居咸福宫;
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嫔,居于永寿宫;
格格宋氏为懋嫔,居储秀宫。
这是主位以上的,当然,潜邸还有些没生育的女人,都封了贵人,跟着各自的主位居住就是了。
当然了,后面还会调整,至于怎么调整,皇后亲自来见了胤禛。
“万岁,太妃们总不能一直在东六宫住着,来日您还要选秀呢。”
但寿康宫宁寿宫也放不下这么多人啊!
皇后的建议是再选一两座宫室好好修补营缮,让太妃们住进去。
雍正一听要用钱,当即就否了,如今国库空虚,老爷子在位的时候好些窟窿还没填上呢,再花钱还了得啊?
不行不行!
那怎么办呢?
胤禛对此表示,既然在宫里住不下,那就挪出去嘛!
至于挪到哪儿,有儿子的当然是跟着儿子去住了!
皇帝谕旨:“尔等母亲们都已年迈,先前父皇也在两处写有朱笔谕旨。见今你们将妃母各自迎接回家,也可得以问安侍奉,尽尔孝心。尔等将房屋修缮后,于五月末、六月初选择吉日,具奏后迎回。”
可见,不光是胤禛自己想省钱,康熙在临终前,应该也是隐约透露了这个意思的。
领侍卫大臣马尔赛等人,遵旨办理各亲王之母回家居住事宜。
这事儿一传出来,后面东六宫的太妃们当即就高兴起来了,能在儿子府上当老封君过舒坦日子,谁愿意跟那么多嫔妃挤在一个宫里待着啊!
当年先帝在时,哪怕自己已经不得宠了,但是在宫里住得自在,住得理直气壮。
但如今新帝入宫,她们这些老人们,就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能出去住儿子的府邸,可真是意外之喜!
于是,有儿子的太妃,如宜妃、荣妃、成嫔这些人,都开始给太后送礼物,顺便打听打听,您儿子,皇帝可说准许我们出去住,真这么好啊?那啥时候能出去啊?
而各府的福晋们,也开始给婆婆们送礼物,问问您喜欢啥样的院子啊?等开春了给您种什么树摆什么花啊?您爱吃什么味儿的菜啊?给您先预备上厨子......
皇后也松了一口气,中宫国母,代表的不只是尊贵,还有责任,能少点事儿,她是很乐意的!
后宫安定了,胤禛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前朝。
真正诠释了那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李盛是在胤禛卧室里的地毯上睡的,没办法,这边地方小,连床都是单人床,李盛现在这么大一只,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缩在床头了。
它每天早上都会被苏培盛叫主子起床的声音吵醒,打个哈欠起来喝水,蹲在旁边被撸两把,目送胤禛走了趴下继续睡,大概十点钟的时候,胤禛会用一餐茶点,李盛也正式起床,把自己的饭吃掉,偶尔还会出去晃晃。
胤禛在前边看见一碗白生生的酸奶,想起元福来,就问苏培盛:“元福这几天的饭都是从哪儿提的?小谷没进来,谁照顾的他?”
苏公公就一脸“我办事儿您放心”的表情,上来跟万岁爷表功,说这几天元福的饭都是跟着您从御膳房走,皇宫里御膳房做牛羊猪肉都还行,还有各种奶制品,元福吃得好着呢!
元福喝水梳毛洗爪爪,都是他苏公公亲自伺候的!满天下可掰着手指头数去吧,除了他们万岁爷,他这辈子还伺候过谁啊?
胤禛就随手从身后的架子上拿了个玛瑙石榴的摆件赏了苏培盛:“刚来宫里,元福若是有什么不适应的,你及时看顾着些。”
说罢又道:“膳房确实伺候得不错,赏。”
苏公公喜滋滋地接过万岁赏赐的玛瑙石榴,躬身答应,转过身就去膳房传话。
但一边往外走,一边心下不由得腹诽道,万岁爷还担心元福不适应?这小祖宗第一天下午来,第二天就敢跑去御膳房门口蹲着要吃的,它脖子里挂着一个“圆明居士”的印章,谁敢不长眼地惹它啊?倒是它自己,那随性霸道的劲儿,比皇上您还像皇宫的主人呢!
也是奇怪了,元福当年被抱回去就是住在外边的四贝勒府,从来没进过宫,但是这一回宫,却跟回自己家一样熟悉,自己跑去御膳房,连个拐弯都不带错的。
苏培盛去膳房传了话赏了钱,膳房的总管董成林就上来跟他凑近乎,明明比自己还大个两三岁,这会儿苏哥哥苏哥哥地叫着那叫一个亲热。
苏培盛就感觉自己的袖子里被塞进两张纸,估计是银票。
“苏哥哥,当初刚来宫里,在内务府受教的时候咱们就有缘分,分到一间屋里,如今我是三生有幸,又能给哥哥您效劳啦!您是万岁身边的这个,”
董成林竖起大拇指,满脸钦佩,而后又亲热地拉着他往屋子角落里去,小声问道:“咱们万岁爷在潜邸的时候,可有爱使唤的厨子啊?我们这一帮子人,真是蒙头苍蝇一样不知道个章程啊!您发发善心,指点指点弟弟我。”
宫里的人都懂规矩,不敢问万岁爷爱用什么菜,只能旁敲侧击地问问伺候主子的厨子哪个得脸,各大王府的厨子,只要是从宫里出去的,都有师承,顺着蔓秧往上捋,怎么着也能有点消息。
苏培盛听了这话,连眼睫毛都不动一下,把袖子里的银票拽出来塞回到董成林手里,面上一片和煦:“董主管啊,咱们这位万岁,别说眼里揉沙子了,那是见了沙子都不行啊,你还是少费点儿心吧。”
苏培盛出了御膳房的门,冷哼一声,万岁身边的人,最要紧就是忠心,当年先帝爷是老了,身边的太监都给自己找后路,才能被银子砸得昏头开了口,这起子人取了巧,就照样拿着银子来砸他,真是一群傻子,想瞎了他们的心!
他这个主子是什么脾气,他伺候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吗?那是容不下一点错儿的阎王性子!御膳房要是不开窍,还闹这种心眼子,早晚有倒霉的时候!
至于会不会交恶,苏培盛一点都不担心,虽说在王府里的时候,主子身边的太监们,张保、张起麟、刘保卿,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彼此之间可能还有点龃龉,但是到了宫里,保准是拧成一根绳防着外人。
皇上刚进宫,要是他们防不住让别人钻进来讨好了,那才是丢他们潜邸老人的脸呢!
御膳房就撞墙去吧,撞够了,还是得回来巴结他苏公公。
两脚兽的事情李盛不管,现在只盼着福晋赶紧把后宫收拾好了,它能出去到处逛,现在后宫里还有不少先帝嫔妃,他那天想去御花园玩一玩,还把一个常在吓了一跳,心里很不好意思,过后,从福晋那里找了一串十八子送去当赔礼。
腊月里又下雪了,李盛蹲在养心殿门槛里边,看着外面已经积起了四指厚的一层,不知道府里弘时他们在干什么。
进宫后,胤禛有狗子陪着很开心,但是李盛自己有点无聊,自从那天吓着人,他这几天都不太敢出去了,康熙有很多年纪轻轻的小嫔妃,她们都很可怜,生命中剩下的时光,也不过就是在寿康宫守寡,青灯古佛地度日,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耗在红墙绿瓦的宫门里。
而且,这些小嫔妃们本来就没什么地位,宫里拜高踩低是常态,若是遇着了皇上的狗,说不定有些一心往上爬的人,就踩着她们来讨好新帝呢。
李盛自己无所畏惧,但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他还是在养心殿窝着吧。
雍亲王府里,弘昼把两颗黑曜石放在雪雕眼睛的地方,用小铲子把雪堆压得更实一些。
“哎,每年堆雪人的时候元福都在旁边看着,今年只有我们堆,元福在宫里也看不到了。”弘历一边说,一边把狗狗耳朵扶正,旁边的弘时慢慢把雪覆盖上去。
“过了年,皇阿玛就该接我们进宫了吧。”
这个年过得很平淡,先帝去世,谁敢不要命地喧闹?
过了年后,乌拉那拉氏终于把东西六宫倒腾清楚了,也给府里的女人们腾出了地儿,幸亏胤禛后院里就几个人,不然还真塞不下。
太妃们都暂且安置在东六宫,至于到底怎么安排,还得再斟酌,毕竟老爹刚走,也不能冷酷无情地把庶母们都撵到寿康宫去,高位嫔妃可有不少呢。
西六宫就给新帝的嫔妃们住着。
雍正元年正月,李盛蹲在咸福宫门口,看着弘昼和弘时两人跑着冲过来了。
弘昼从出生,元福就一直陪着他们,这一个多月来,看不到元福,他心里都空落落的。
“元福啊——”
大狗狗蹲坐得很端庄,听见喊声,愉快地甩甩耳朵,哎,没办法,就是这么受欢迎。
他伸出一只前爪往下压一压:低调,低调哈!
第196章
李盛趴在养心殿的门槛边上,两只前爪垫在门槛上,把自己的狗头搁在上面,眼看着里面的苏培盛悄咪咪离着胤禛远了点儿,然后又远了点儿。
“真是胆大妄为——!”
“呼——啪嗒!”一本折子被胤禛扔到了地上,怒气冲冲的他站起来,自己在屋子里转了两圈,然后又气哼哼地坐下了。
李盛歪头一看,旁边的苏培盛愣是把自己缩得小了两个号,那头都快埋进肚子里去了,李盛看他都快把自己缩成一只做熟的大虾了。
这颈椎弯曲程度太大,一会儿再脑供血不足晕这儿。
毕竟,苏公公比胤禛还大几岁呢,也是几十岁的人了。
李盛知道胤禛在气什么,无非就是贪赃枉法豆腐渣工程那一套嘛,这次报上来的就是黄河堤坝的事儿。
胤禛自己气了一会儿,又坐回去,带着一种恶狠狠的力气批复下去:“将此奏折交给端亲王,此事由他主理,务必要细查严惩!”
当年自己还是皇子的时候,便跟着先帝去巡视堤坝,当时的木桩就很明显短小窄细,这么多年,还是这一套!
我当皇子的时候你们糊弄我,现在我当了皇帝,你们还敢糊弄我,那我这皇帝不是白当了吗?!
至于把事情交给胤禩,他就是想看看胤禩的决心,胤禩有才干,但当年实在是太过仁弱,万事都不肯得罪人。
他即位后,给了胤禩亲王的爵位,若他还是这样懦弱无为和稀泥,不肯狠下心冷下脸严肃办差,担不起这个总理大臣的位置,那也不能怪他不讲情面了。
听了万岁的吩咐,苏培盛也不用小太监,自己去跑腿传话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会儿皇上心情不好,谁在屋里谁倒霉啊!
——除了元福。
苏培盛端着一碗杏仁露回来的时候,就看见王以诚笑呵呵地在旁边伺候着,手里端着一个红木盘子,上面是一排的小梳子,长针木头梳子,尖细针的小银梳子,梳齿圆润边角光滑的木头梳子,还有三四把小剪子,擦毛毛的手帕等等。
元福趴在临窗的塌上,尾巴垂在地上一摆一摆的,很舒服惬意的样子,皇上站在旁边,正用长齿大梳子给元福顺浮毛。
“元福,这几天你怎么也不出去玩了?”
狗狗的尾巴翘起来晃了晃,两只黑豆眼看了看他,又趴回去了。
——因为你爹的小老婆太多了而且都很胆小,我又太威猛太大只了。
本来呢,清宫里养的狗绝大部分都是小狗,生怕吓着主子,宫里的孩子金贵,夏天的蝉在树上叫,都怕惊着小阿哥小公主,要派人粘下来,更别说这么大的狗了。
从清帝入主紫禁城,也是第一次有皇帝在宫里放养这种可以用来打猎的大狗,别说小嫔妃了,太监们都有吓一跳的。
太后乌雅氏还专门派人去跟乌拉那拉氏说了一声,就怕惊着宫里的小皇叔们,还有孕妇哪!先帝刚走,若是新帝的狗吓着小皇弟,这说出去也不好听啊!
不过这几天,潜邸的嫔妃们都进来了,也都开始整顿宫室,等过两天各处收拾利索规制明白了,李盛在西六宫逛一逛,问题还是不大的。
给爱宠梳毛打理是很解压的,苏培盛在旁边偷眼看着,就觉得万岁爷这会儿的脸色正常多了。
给元福把四只爪爪用湿毛巾擦了擦,捏着干净柔软的肉垫,再揉一揉元福软绵绵毛茸茸的大耳朵,胤禛感觉心里的气儿也消了。
苏培盛察言观色,立马凑上来:“皇上,御膳房新制的杏仁露,您尝尝吗?”
胤禛端过来喝了一口,入口滑润,满口清甜。
摄入糖分时大脑释放的大量多巴胺使人心情愉悦,胤禛喝完后,整个人看着都平和了不少,还夸了一句:“这茶不错,给弘时他们几个也送去些,这会儿正是他们吃茶点的时候。”
自从知道元福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都叼着小篮子给弘昼他们送吃的,胤禛生怕儿子在这个紧要关头吃不饱再长不高,进宫后亲自叮嘱了御膳房的管事,上午给御前送茶点的时候,顺道给两位皇阿哥也送一份。
是的,进宫的第二天,吃饭睡觉的事儿还没顺趟呢,专注鸡娃的胤禛就已经把儿子们的功课都安排好了,保证一天都不耽误!
忙忙乱乱了几天,后边终于理出个头绪来了。
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居长春宫;
侧福晋年氏册为贵妃,居翊坤宫;
侧福晋李氏为齐妃,居启祥宫;
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居咸福宫;
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嫔,居于永寿宫;
格格宋氏为懋嫔,居储秀宫。
这是主位以上的,当然,潜邸还有些没生育的女人,都封了贵人,跟着各自的主位居住就是了。
当然了,后面还会调整,至于怎么调整,皇后亲自来见了胤禛。
“万岁,太妃们总不能一直在东六宫住着,来日您还要选秀呢。”
但寿康宫宁寿宫也放不下这么多人啊!
皇后的建议是再选一两座宫室好好修补营缮,让太妃们住进去。
雍正一听要用钱,当即就否了,如今国库空虚,老爷子在位的时候好些窟窿还没填上呢,再花钱还了得啊?
不行不行!
那怎么办呢?
胤禛对此表示,既然在宫里住不下,那就挪出去嘛!
至于挪到哪儿,有儿子的当然是跟着儿子去住了!
皇帝谕旨:“尔等母亲们都已年迈,先前父皇也在两处写有朱笔谕旨。见今你们将妃母各自迎接回家,也可得以问安侍奉,尽尔孝心。尔等将房屋修缮后,于五月末、六月初选择吉日,具奏后迎回。”
可见,不光是胤禛自己想省钱,康熙在临终前,应该也是隐约透露了这个意思的。
领侍卫大臣马尔赛等人,遵旨办理各亲王之母回家居住事宜。
这事儿一传出来,后面东六宫的太妃们当即就高兴起来了,能在儿子府上当老封君过舒坦日子,谁愿意跟那么多嫔妃挤在一个宫里待着啊!
当年先帝在时,哪怕自己已经不得宠了,但是在宫里住得自在,住得理直气壮。
但如今新帝入宫,她们这些老人们,就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能出去住儿子的府邸,可真是意外之喜!
于是,有儿子的太妃,如宜妃、荣妃、成嫔这些人,都开始给太后送礼物,顺便打听打听,您儿子,皇帝可说准许我们出去住,真这么好啊?那啥时候能出去啊?
而各府的福晋们,也开始给婆婆们送礼物,问问您喜欢啥样的院子啊?等开春了给您种什么树摆什么花啊?您爱吃什么味儿的菜啊?给您先预备上厨子......
皇后也松了一口气,中宫国母,代表的不只是尊贵,还有责任,能少点事儿,她是很乐意的!
后宫安定了,胤禛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