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82节
  黄锦赶紧过来扶住他,一脸的担忧,他们这些兴王府旧人来了皇城后就把原来的武宗朝旧人挤兑得够呛,被人恨得咬牙,唯一的仪仗就是皇帝,他们比谁都怕皇上吃出事儿。
  朱厚熜一晚上没睡,这会儿仍是头痛不已,抬起一只手来按着眼睛,只觉得胀痛酸麻。
  “皇爷,昭昭方才就回来了,正在文华殿后边吃饭呢。”
  朱厚熜松一口气,回了后殿好歹喝了些粥汤,早有小太监捧着一碗药等着,朱厚熜接过来一饮而尽,便倚在大迎枕上,黄锦净过手,把药油在手心里搓热了,在他的太阳穴处慢慢地按揉。
  “皇爷不如躺下睡一会儿呢,奴婢给您盯着点儿。”
  朱厚熜摆摆手,这会儿正是要紧时候,张家,朝臣、勋贵武官,皇亲宗室,都盯着,有的是事情要忙。
  李盛有些担心,没想到铲屎官被折腾得不轻。
  金黄色的大猫咪跳上来蹭蹭他的手背,被撸了两下耳朵:“昭昭,多亏了你。”
  昨晚上是昭昭死命缠着他不让回乾清宫,母亲那边也是因为昭昭踹坏了那个大香炉才暂且挪宫的。
  李盛有些心虚,咳,其实,昨晚上的火本来是很小的,是他为了把事情闹大才搞成这个样子。
  心虚的李盛难得乖乖地趴在铲屎官旁边陪着他待了一刻钟,不多会儿有大臣来求见,李盛就跳出窗户走了,离开宫门的时候看到了一辆非常华丽的马车,帘子被风吹动,是张家人啊。
  李盛蹲在墙头上眯起眼睛,张太后执掌后宫二十多年,当年孝宗又只有她一个人,又生了唯一的皇子,宫中各处,可不尽皆俯首效忠?张家人与后宫中有联系,也正常。
  朱厚熜为声名着想,不会太过分难为后宫中人,不然,就有人该说新帝苛待张太后了,他登基不到一年,还是要稳着些。
  李盛蹲在墙头上想了想,去了郭家找郭勋。
  开国勋贵,尊贵来自于皇权,与文官天然相对,如今正是要他们效忠的时候啊!
  郭勋正在家里转圈,转累了坐下来在书桌边上盯着外面的枯树枝,宫里的事儿他也听说了,若说是巧合,那是糊弄傻子呢,但若是大搜大查,只怕又要起风波,如今可经不起啊。
  正月里,紫荆关、倒马关等地被山西流民“越关启封,聚为盗贼,京畿流民游侠等亡命之徒闻风啸集”。
  方才派兵去安抚平定了局势,但是他心里知道,这事儿还没完,去岁时候甘肃一带军中便常有怨愤之气,又有吐蕃满速儿部连年侵扰,这山西一闹起来,最怕的,就是甘肃趁势而起发起兵变。
  正在想着这事儿,眼前就一花,毛茸茸的一大团越过窗户跳进来站在了他的书桌上,纷杂的猫毛扑到他鼻子前面,呛得他打了个大喷嚏。
  等缓过来,就看见眼前的大猫咪一脸不高兴地盯着他,大尾巴尖尖在桌面上很不耐烦地啪嗒啪嗒拍着,明黄色的猫瞳里满是怨气。
  气死了,刚跳上来就被迎面打了个打喷嚏,讨厌死了!
  李盛瞪了人一眼,伸出前爪拍拍他的手——走,跟我进宫!
  郭勋被猫爪子拽着到了宫门口,一说是带着昭昭来的,立马就被叫进去了,一屋子人在屋子里待着看昭昭摇人,没一会儿陆炳就被叫过来了,他现在在锦衣卫行走历练,千户使亲自带着他练武。
  陆炳来了之后,没一会儿郭家和徐家的几个子弟也过来了,他们是头一次进宫面君,紧张得不得了。
  朱厚熜这种政治天赋满点的人,一看屋子里的人,再看看蹲在郭勋肩膀上冲着他眨眼睛的昭昭,就明白了怎么回事,昭昭是担心他吧。
  但是李盛只是为了拉拢武勋罢了,除了荣华富贵史书声名,他们在乎的就是后世子孙一族的兴衰。
  他招招手把昭昭叫过来拍拍猫头,就算把他们留下,他们也帮不上太大的忙啊,万一有事,还是要指望宫中及京中兵卫。
  但猫猫的面子不能不给,朱厚熜考校过后,郭家和徐家各留了一个人,工作内容:每天早上陪着他练武。
  这只是小事罢了,更重要的是,郭勋受命查探如今宫内侍卫,要事无巨细,另外,在他上报了关于甘肃一带对军中情状的推测后,朱厚熜令他督练京营兵马以备边报。
  郭勋行礼退出去,朱厚熜望着昭昭明黄色的眼睛,笑眯眯地揉揉它的耳朵:昭昭叫了好几个人来,他就留了两个,可不是为了省那两碗饭两间屋子——京中皇亲贵勋多了,他得留出空位来,才能让别人有机会使劲儿也把家中子弟送来啊,不然,郭家和徐家把空子都占了,旁人朝着哪里努力?
  这件事在第二天的朝会上被提起来,皇帝要练武,这让朝中大臣们有种不好的预感,当年的武宗也是练武,最后还要带兵,自封大将军,这位皇爷难不成也是这样?这堂兄弟就像到这个份儿上?
  杨廷和等人坐不住了,一来,他们不想让武宗时旧事重演,当年刘瑾张狂,他们在这大太监手底下吃了多少亏?武宗带兵讨贼,兴师动众,折腾得多厉害?
  二来,杨廷和敏锐地察觉到了朝中武官们中间的气氛变化,皇帝要拉拢武臣了。
  面对着科道言官的劝谏,朱厚熜不发一言,待这些人说完,他只说:“朕素来体弱,练武只是为了健体养身而已,卿等何必大惊小怪呢?”
  有人要出列再说,朱厚熜盯住下面最靠前的杨首辅:“况且,宫中才有奸人作祟,若再有此不忠不义之徒,朕也要自保啊,爱卿们说是不是?”
  才迈出了一只脚的言官又把脚收回去了。
  看着这件事消停了,朱厚熜又在文华殿中跟几个大臣提起立后之事来,还特地叫上了张家人。
  “慈寿皇太后素来宽和,又疼爱朕,怎会不允呢?何况,这样一来,既可免中官遴选之奔波,又可免了太后操劳辛苦,说来,还是太后福泽深厚,可免灾消祸,寿宁侯,你说是不是啊?”
  寿宁侯就是张鹤龄,张太后的亲弟弟。
  这会儿抖着手出列行礼,杨廷和都能听见他话音里的颤抖:“皇上天纵英明,臣自当应从。”
  杨廷和的心沉了下去。
  “爱卿们且去吧。”
  张鹤龄刚进了马车,帘子就被掀开,是他弟弟进来了。
  “没打听着,说是两宫的管事都被拘起来了,如今宫里刚出了事,兵荒马乱的,也不好叫家里女人们进去请安,真是叫人着急!”
  张鹤龄出了一脑门子汗,把今天朝堂上情景一说,两兄弟都沉默了。
  “皇帝这是疑上咱们张家了!”
  “可这事儿真不是咱们干的啊!当年是与宫中不少管事结交,但自从武宗皇帝大了,咱们进宫都少了,这一回还说不得是哪位大臣的手笔呢。”
  “可是之前管着宫里的就是姐姐啊!今天我从文华殿出来,路上那些狗东西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郭勋居然敢挑着眼看我,真是反了他们了!当年外甥在时,谁不是恭恭敬敬的!”
  “谁干的事儿啊这是,真是蠢得出奇,要么就别乱动手,既然下了手,就干脆下死手,先打听好了人在哪啊,太后也好再名正言顺地选个嗣子过继,这可好,生生惹出这许多事端,倒是给那小皇帝有了说辞了!”
  两兄弟想到当年孝宗武宗朝时候他们兄弟二人的风光,再想想现在这个皇帝,真是一朝得势背恩忘义,不顾法统不念亲缘,这下手放火的,也是个蠢出天际的傻蛋!
  两人在马车上一边害怕一边恨得咬牙,骂了一路。
  李盛正蹲在朱厚熜的书桌上看着,他把那个双鱼玉佩拿出来看,一边看一边不自觉勾起嘴角,邵太后得知大孙子有了皇后人选,还送过来一支凤钗,是她当年封贵妃时候戴过的。
  她能在孝宗时期与万氏并称贵妃生育三子,可见也是有过一段受宠的日子,这支钗金丝累缀,莹润的珍珠在阳光下漾着光华,一见便可知其珍贵不凡,就连装这钗的盒子,都是掐丝螺钿的,黑色的底子上精致细巧地用贝壳拼出飞蝶戏牡丹的图案。
  李盛抓住机会录了个全的,还围着盒子走了一圈,看着可怜巴巴的积分,大猫猫有些郁闷地甩了甩尾巴,那天把积分都用光了,又要重新攒了。
  正看着,他突然连打了两个喷嚏,吓得旁边的黄锦赶忙过来把他抱到了熏炉旁边暖和暖和,李盛感觉有些奇怪,他不觉得冷,而且这大正月的,也没有花粉柳絮的啊,这喷嚏打的,莫名其妙的。
  总不会是有人骂他一只猫吧?不可能不可能!
  第125章
  无论这其中有多少拉扯和交锋,总之,在早春二月,后位已定。
  “......钟祥世族,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雍肃持身。兹仰承慈寿皇太后懿旨,以孙氏为皇后。”
  奉命去孙家传旨的太监是司礼监的,此外另有礼部官员随行,李盛在宫里待得无聊,也跟着去了,不过他跟这几个人不太熟悉,倒是后面跟着护送赏赐的侍卫里面有个眼熟的,他很不见外地蹿上了人家的马,趴在了前面跟着去了。
  骑着马跑起来的时候,风还是有点冷的,李盛想找个轿子进去,看了一回,都是骑马的,就连看起来有些胖墩墩的黄锦,骑在马上也是很轻松。
  明朝的太监们跟后面清朝还不大一样,自从三宝太监下西洋立了大功,宫内太监们都以这位老前辈为榜样,太监怎么啦?老朱家皇爷们就愿意用咱们!
  明朝有织造太监、督军太监、秉笔太监等等,都是正经有品级的内官,只要肯上进,职业天花板很高的!
  李盛找不到轿子,于是伸出爪子把人的斗篷拽过来用爪子按住,挡在自己前面了。
  侍卫低头看了看,没说话,皇爷从安陆来北京城的时候他也随行,眼看着一路上昭昭在武定侯郭勋马上待了一路,当时昭昭还要往人家怀里钻呢,这会儿只是拽个披风,挺客气了。
  孙家早接着了喜信,摆香案跪迎圣旨。
  圣旨念完,孙念刚站起来,就被一只大毛团子扑过来,她下意识接住,然后笑眯眯地顺顺猫毛,还把路上沾带的一点泥点擦掉。
  “臣等告退。”
  黄锦过来请安,行礼后看着昭昭,这祖宗难不成今晚上要住在孙家了?
  李盛转过头来冲着黄锦喵呜叫了一声,然后又把猫猫头埋进了孙念的怀里。
  得了,黄锦只能自己回宫复命了。
  “黄公公,昭昭竟也认得皇后娘娘吗?”
  黄锦瞥他一眼,哦,礼部的人,乔尚宇的同乡,乔尚宇是吏部尚书,杨廷和的死忠,他师傅的名号更响亮些,是杨一清。
  杨一清十四岁乡试中解元,十八岁中进士,相比四十几岁才中举的张璁,这位可称是少年英才。
  他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历任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两次入阁,位极人臣,且此人还是个实干派,“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
  既能入中枢谋划天下大事,又能亲赴边关督促军事,文德武功,出将入相,是个全才人物。
  此时他正赋闲在家,得知朝中争端后,便对乔尚宇道,只怕最终还是要依着皇帝来。
  乔尚宇不肯听从,到现在仍然是护法派的支持者。
  看见是对面一派的,黄锦就呵呵一笑:“皇爷的事,怎么轮得着咱们这些奴婢说嘴。”
  自然也轮不到你说嘴。
  把人气了个半死,你是奴婢,我可是大臣,谁跟你“咱们”啊?你这阉人是不是在骂我?!
  李盛看着那边,忽然从脑子里想起来,杨一清是在嘉靖三年才被起复的,那时候是因为杨廷和被免官,朝廷需要有人挑大梁,但是现下完全可以先把人挖出来啊。
  不过朱厚熜前阵子才派遣官员赐金币慰问,杨一清谢绝,知道两年后才正式启用的。
  李盛召唤系统,查了查,嘉靖三年十二月,朱厚熜是以少傅、太子太傅起用杨一清,不久便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督促军务。
  现在杨廷和仍在朝中,杨一清若要入朝,最好便要避开这些纷争。
  杨廷和固然大权独揽过于偏执,但是经略治国之才是毋庸置疑的,当年武宗荒唐,但朝中事却丝毫不受影响,由此便可知杨廷和的才能了。
  不到万一,李盛也不想朱厚熜把人逼走,一来名声不好,二来嘛,这么好的打工人可遇不可求啊,大明朝这艘船已经有些沉重破败,如今可不是起内讧的时候,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心抵抗外敌啊。
  那么杨一清便可以往边地去镇守练兵,回头把京中的武勋子弟弄过去跟着历练,也是一件好事,没办法,土木堡之变,折损了不少武官,下面的后备力量得提早准备啊。
  还有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这位大佬在宁王谋反一事中立下大功,但是平叛大功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被疏远搁置。
  一来,当时武宗朱厚照是一心要亲自捉拿宁王,结果还没等他发力,宁王就被王阳明擒住了,这让皇帝和身边凑趣的太监都很不高兴;
  二来,才高遭嫉,杨廷和心胸也没多么宽大,见皇帝态度冷淡,他也就顺水推舟,对王阳明的功劳置之不理。
  自从武宗末年为了躲避政治事端,王阳明称病至今。
  李盛甩了甩尾巴,打算明天就去找朱厚熜提醒他。
  杨一清也好,王阳明也罢,都别歇着了,老子一只猫猫都整天忙得团团转,你们既然有才能有资历,正是制衡杨廷和的好角色啊。
  “昭昭?昭昭?怎么啦?”尾巴被撸了一下,李盛回神,孙念正端着一盘小鱼干,有点担心地戳戳他的毛耳朵。
  大猫猫刚才就呆愣愣的,好像神游一样,以前看见鱼干早就开始踩爪爪了,今天好像丢了神一样。
  “喵呜~”大猫猫站起来扒拉着她的肩膀蹭了蹭她的下巴,然后就凑到鱼干旁边粉色的小鼻子动了两下,叼着一条放到桌子上,用一只前爪按住开始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