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78节
李盛把朱厚熜拉到了外面的宫道上,就开始往前跑,一边跑一边往后看他,朱厚熜满头雾水,再看看旁边的陆炳,他先追了上去。
大猫猫在前面走,时不时地回头看一看,见到他停下了还要折返回来拽人,带着俩人走走停停地活动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才在一个花坛边上停住了——快走两千米,第一天,先这样吧。
朱厚熜身子文弱些平时又不锻炼,停下后不免有些气喘,但是陆炳就好得多了,呼吸都不怎么乱,还能过来帮他按按酸胀的小腿,跟他说不能立刻停下扶着他慢走,他俩从小一起玩,亲近得很。
都不用别人说,朱厚熜自己就觉出来了——跟奶兄弟相比,他年岁还大些呢,但身体却不如,再想到朱明皇室中数位早逝的叔伯,心里这根弦儿就绷紧了——他可要养生锻体,万万不能落到那个结局啊!
两人正慢走着,后面黄锦带着一堆人上来了,李盛刚才把人甩掉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啰嗦了——皇帝仪仗一摆开,那是一大串啊!
看着朱厚熜喘匀了气儿,李盛拉了拉他的袍子示意往回走,等人转过身来,一个起跃跳进了人怀里——负重步行锻炼!
黄锦赶紧叫过一旁的步辇来,朱厚熜还没上去就被猫爪子揪住领口呜呜叫——坐什么步辇坐啥啊!锻炼!给老子步行!
于是,在猫猫的爪勾威胁下,朱厚熜抱着一大坨十几斤的猫,慢慢走回了乾清宫,路上陆炳和黄锦都试图把昭昭抱过来减轻皇帝的负担,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朱厚熜疾走一路,又负重十几斤步行回去,不知不觉间鬓间冒出汗来,因为运动的原因,脸上也有了血色,脸色红润了不少。
穿戴好,今天连点心都没空垫补两口,就上朝去了。
待大朝毕,朱厚熜去文华殿用膳,黄锦看着他脸色,说道:“皇爷今儿个看着真是精神焕发,叫我们看着心里也高兴。”
朱厚熜愣了一下,自己去到后面铜镜那儿照了照,果然,脸色比往日鲜活多了,想到昭昭今天还专门早起带着自己出去疾走,难不成这也是养生练体?
他决定召见个太医来问问。
“昭昭呢?”
“从回来就卧进皇爷您的床铺里面睡觉去了。”文华殿中,也是有卧室的,朱厚熜中午在这边休息。
朱厚熜过去看看猫,光影摇动间,李盛不耐烦地伸出两只前爪抱住眼睛,身子一扭滚进了里面,嘴里还发出不高兴的低沉的呜呜声——睡觉被打扰了不开心。
你知道对于一只猫来说,五点早起是多么艰难痛苦,违背本能的一件事吗,啊?!我真的付出了太多!
于是,醒来之后的李盛非常理直气壮地霸占了一块狐狸皮的褥子,竖着尾巴气势汹汹地要把皮子垫到自己的窝里去,
但是猫嘴相对于褥子来说太小了,是黄锦替他拿过去禀告,然后褥子被交给了针工房,要改作成两个垫子给昭昭用,特地吩咐“底下做衬的明黄色锦缎不必改动”。
朱厚熜心里,昭昭是配得上明黄色的。
登基后的第三天,朱厚熜便起意要将蒋王妃,自己的亲生母亲接入皇宫,着有司论礼仪事。
议定由司礼监太监秦文、内官监太监邵恩等捧笺前往安陆奉迎,又有工部、礼部、兵部等派人协调往来,护送仪驾。
四月二十一日,世宗于西角门视朝,下敕令礼部议武宗谥号,这本是应有之义,自有礼部操心。
但朱厚熜又有他令——着礼部同时为父亲兴献王拟封号。
朝臣不由得一惊。
兴献王是朱厚熜亲生父亲,他的尊号非同小可,朱厚熜入继大统,但群臣对此的默契是入嗣入统,既然新君要并入孝宗一脉,那么,兴献王便不再是新君礼法上的父亲,何来尊号之殊遇呢?
礼部尚书毛澄是迎立大臣,在路上的几次冲突中,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位新君的性情,有定见,且性情有顽固执拗之处,对父母感情很深,因此,这事非同小可,他急急地找了杨廷和商议。
此时的朝中,仍是武宗旧臣的天下,他们是孝宗一脉的臣子,天然维护和亲近旧主,且自恃道统,认为新帝入嗣自然是天经地义,于是,杨廷和经过一番考证功夫,拿出了两个先例,以此为依据,判定新君必要入嗣!
一个是汉定陶王之例,汉成帝——即飞燕合德之夫,无子,便以定陶恭王之子刘欣为皇太子,是为汉哀帝;
又有宋濮王事,宋仁宗年老无子,已赵宗实为子,是为宋英宗。
这两人都是入嗣大宗。
杨廷和是首辅,此话一出,便成定论,毛澄共六十余人上奏。
“今上入继大统,宜以孝宗为皇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而令崇仁主考兴献王,叔益王。”
让朱厚熜认叔叔作父亲,然后从益王那里过继给兴王一个孩子。
从人情天伦上说,这简直是割裂亲情,违背常理,把人家好好的儿子弄去给别人当父亲,然后再拉来一个别人家儿子当儿子。
但从礼法上讲,他们似乎非常理直气壮,乃至在大朝会上提出这件事。
但是,从法理上,这真的没问题吗?
杨廷和等人举出的两个例子,都是上一任皇帝还在位,就把下一任人选选定,而后养育宫中,定下了父子名分;而朱厚照与朱厚熜不过是堂兄弟,武宗在位时,并无任何诏书手令留下,令朱厚熜入嗣,不过是“循礼而为”,遗诏上可没说,当初让人家继位,也没说。
若论礼,《皇明祖训》中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真讲究起来,得是同母嫡出兄弟方可,既然杨廷和先前选定继位人选时就没有完全遵循这一条规定,那又怎么能以此来要求朱厚熜全了这份兄弟父子名分呢?
且大明皇室向来不提倡皇室过继,不然的话,兴王的两个同母弟弟也不会无嗣而国除了,既然你主宗无嗣而绝,那就要一视同仁,以小宗入大宗是应有之义,又何来入嗣之举?
且就算是过继,也不能拿人家的独子长子过继给别人啊,《礼》中便有明文:长子不得为人后。
朱厚熜是长子且独子,怎么能弃兴王一脉不顾,去入继别支?
因此,这一份奏章文件看似遵循礼法,实则是乱七八糟处处不通。
朱厚熜初闻此事,情绪激荡间自然不会想到这么多,但他对父母自有纯孝之心,于是当即拍案而起。
“父母岂可移乎?其再议!”
朱厚熜登基后,君威与臣权的第一次交锋,正式开场。
第118章
朝堂上的争端,李盛不是不知道,但他也只是默默看着下朝后在文华殿烦恼踱步的朱厚熜,没有过去安慰他。
皇帝肩上是亿万人,政治、财政、人口、天灾、腐败......他总要自己走过这些晦暗艰难的时光,并且,习惯这种压力。
二凤的功绩是打出来的,天象之变不过是锦上添花,若无十数年的征战与无数个日夜的思量琢磨,就算是把两个大翅膀安到李世民身上,他也坐不稳这皇位——最好的统治秩序,是自下而上的服从,而非自上而下的强压。
朱厚熜是藩王入继,不同于一般太子继位,他没有自潜邸时就亲近的朝中大臣,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班底,相反,他初初继位,朝中众臣都是多年来仰承孝宗父子一脉恩德,对他这个摘了桃子的藩王,就算是面上服气,心里也总有些异样情绪,也就是说,他们对朱厚熜这位年轻的君王,并不是完全的忠诚与服从。
而在政治斗争中,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今天,杨廷和与毛澄能率领六十余人以臣凌君,如果朱厚熜就此低头,那么就算是暂时获得了和平,来日若出现了政治上的分歧,大官僚地主和百姓朝政的利益出现了争端,为了家族,他们一样敢这样做——明朝的大姓,是可以做到一个姓氏统管一个县城的,而明后期的文臣,上限有多高,下限就有多低。
面对这样一面倒的局势,朱厚熜最需要的,是忠诚于自己的政治力量,而礼仪之争,便是这个契机——杨廷和确实是位高权重,但是,皇帝年轻力壮且名正言顺,而且,他对于参政的态度非常积极,总有人想进步,被杨廷和打压的,便会把眼光投向另一棵大树,也就是新君。
李盛看见了窗外疾步走来的张景明和袁宗皋,他们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李盛从窗台上跃出跳上了外面的一棵树,政治旗帜立住了,政治力量就回自发形成,在争斗中,礼仪党派,会成为忠心不二的帝党。
他要做的,是静观其变,并且控制好冲突的影响,阻止历史上那样激烈的内斗和无休止的以礼仪为名的陷害。
但是,他也该干干活儿,为小朱拉点人了。
袁宗皋到了殿门口,只瞥见树上一个金黄色的毛团子轻盈一跃,便不见了踪影。
李盛去了郭勋府上,顺道还拐带了陆炳。
郭勋是开国元勋,在正德年间也很受重用,在朱厚照垂危之际,是他受命防守皇城四门、京城九门等紧要地方,且当年的大行皇帝山陵,也是郭勋督造,可以说,与皇家关系密切,且很受信任。
郭家一门显贵,但却有一桩伤心事,正德十一年,郭勋长子郭居之死于广西梧州,是青年病亡,后来有有了儿子郭守乾,但是现在才不过五岁,正是稚龄。
因为长子的去世,郭家的人才承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断代的,郭勋已经是四十来岁的人了,按说这个年龄,下面的小辈儿们就应该十几岁,开始慢慢地跟着办差积攒经验预备着接班了,这样,等老爷子没了,郭家下一任掌权人也有了职位,能继续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但是,郭家没能续上。
但是,李盛却另有一份思量。
郭勋没了长子,如今儿子还小,就更需要他在朝堂上多撑几年,也因此,他比别的勋贵,更需要在新君面前表现。
金黄色的大猫猫在门口一露面就被注意到了,一边有人往里面报,陆炳就被扶下来好生接进去了,要在侯府门口当门卫,那也不是两只眼睛一戳就行的,那马鞍,那玉带,一看就知道不凡,再一问,好家伙,皇帝的奶兄弟啊!
陆炳也不是一个人出来,后面跟了一长串,朱厚熜登基,兴王府旧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陆家也发达了。
郭勋亲自迎出来的,要是陆炳自己上门,他派人出来或是小辈出来接见也就算了,但是还有皇帝那只宝贝猫呢!——昭昭,可见尊崇。
陆炳还有些拘谨,但李盛进了郭家,那是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啊,这里看看那里闻闻,还拽了人家一支挂在边上作装饰的大羽毛下来玩。
郭勋叫人上茶点,叫人去隔房叫几个少年的小辈来当陪客,又给李盛装了四碟子小食来放在一边的小茶几上——他打听过,这位祖宗是跟皇上一桌子吃东西的,他自然也敢让昭昭在地下吃啊。
不得不说,能绵延上百年的世家侯门,确实是讲究,李盛吃着这薄如蝉翼的牛肉片和酥香软嫩的鱼肉肉松,简直是心情愉快得摇尾巴了——当年跟着二凤也没少到处蹭饭,可能是时代所限吧,当年的吃食,可没这么细致!
每样都尝了一点,李盛这才满足地一舔嘴巴,然后过去拽着陆炳,拍拍他的荷包又拍拍肉肉,打包!
陆炳才十一岁,脸皮薄年龄小,今天没下帖子就上门,在他的意识里已经是很是失礼了,居然还要把客人家的东西打包走,小少年的脸蹭的一下子就红到了耳后根,连说话都结巴了。
还试图过来抱起昭昭:“昭昭,乖。”
李盛一甩头伸出前爪推开不让他抱,明黄色的猫眼滴溜溜地转向了那边已经站起来了的郭勋,郭勋果然很上道,笑眯眯地过来安抚陆炳,然后叫人各自装了一大油纸包给带走了——这点东西值当什么,关键是,昭昭可是跟着皇帝起居的,吃的时候,皇帝不得问问哪?
按说,他手里掌着军权,又守着宫门,不必这样积极,但是,他从安陆接了皇帝到现在看来,觉得这位老大是个挺有脾气的人,武将,也是要看君心的啊。
那边陆炳已经和几个少年说起了话,他们都是从小练武,各有擅长的,也谈得来,这些小辈中,有三个是郭家的孩子,还有两个,是徐家的小辈。
京中勋贵多有姻亲,郭家长媳,就是徐家女。
李盛看着天色,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后便进来拽着陆炳要走,几人便拱手作别,但是等出门相送的时候,李盛非要拽着人家郭家的两个小孩儿不放了,一只前爪拽一个往门口拽。
这是要干嘛?
陆炳没法子,只能又红着脸接受了郭勋的好意,带着几个刚认识的小伙伴回了陆家“陪猫猫玩”。
李盛在马上一摇一晃,眯着眼睛看越来越远的郭勋身影——他要为朱厚熜争取老牌勋贵的支持,但他不能让郭勋坐大,嘉靖年间的有个极其荒谬的李福达案,便少不了郭勋的参与。
朱厚熜如果过于频繁地召见武官,不免会使朝野不安,毕竟,上一个热衷兵事的,就是朱厚熜的亲堂兄,也就是武宗朱厚照。
但是陆炳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了,他可以和勋贵家族的下一代往来交游,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交情了。
在陆家玩了一会儿,李盛还是回了宫,他望着往来巡逻的禁卫,身形高大,威势凛然,禁卫首领,有一部分已经换成了兴王府中的人。
但眼下,这支力量的忠诚度还不够,不然,也不会有后面的清宁宫大火了,对于未知的事情,他向来是以最大程度的恶意去揣测和防备。
武力支持,不单是安全的必要,更永远是秩序和统治的最基础保障,而郭勋,是大明武官勋贵中的代表。
第119章
李盛回宫的时候袁宗皋几人还在,听见外面一声猫叫,都不由得动了动耳朵,这都半下午了啊。
“两位先生先回去吧,这还有得磨呢。”朱厚熜把手里的笔一放,左右动动肩膀,黄锦赶紧过来给他揉着。
李盛喝了一回水进屋的时候,朱厚熜正准备着用晚膳,还一边跟黄锦叨叨着。
“我准备给袁师傅赐几个可心人伺候,这殚精竭虑穷心苦思的,也好给他解解乏啊。”
至于张景明,还是赐些药材吧,今年春天刚病了一场,还是好好将养身体吧。
但是他这句话刚叨叨完,就听见门边一声猫叫,回头一看,昭昭的毛都乍起来了,瞪着两只大眼睛,一副不同意的样子。
李盛脑子里的雷达狂响,明朝时期老朱家的皇帝们是喜欢给器重的臣子赐美女,但是这不适合袁宗皋啊!历史上,朱厚熜给老袁赐完美女没俩月,袁宗皋就病了,病了将近一年后就去世。
李盛不确定他这病跟放纵情色又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要把这种可能性掐死在摇篮里!
李盛跳上桌子,前爪拍拍朱厚熜的手,又非常严肃地喵呜叫了一声。
大猫猫在前面走,时不时地回头看一看,见到他停下了还要折返回来拽人,带着俩人走走停停地活动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才在一个花坛边上停住了——快走两千米,第一天,先这样吧。
朱厚熜身子文弱些平时又不锻炼,停下后不免有些气喘,但是陆炳就好得多了,呼吸都不怎么乱,还能过来帮他按按酸胀的小腿,跟他说不能立刻停下扶着他慢走,他俩从小一起玩,亲近得很。
都不用别人说,朱厚熜自己就觉出来了——跟奶兄弟相比,他年岁还大些呢,但身体却不如,再想到朱明皇室中数位早逝的叔伯,心里这根弦儿就绷紧了——他可要养生锻体,万万不能落到那个结局啊!
两人正慢走着,后面黄锦带着一堆人上来了,李盛刚才把人甩掉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啰嗦了——皇帝仪仗一摆开,那是一大串啊!
看着朱厚熜喘匀了气儿,李盛拉了拉他的袍子示意往回走,等人转过身来,一个起跃跳进了人怀里——负重步行锻炼!
黄锦赶紧叫过一旁的步辇来,朱厚熜还没上去就被猫爪子揪住领口呜呜叫——坐什么步辇坐啥啊!锻炼!给老子步行!
于是,在猫猫的爪勾威胁下,朱厚熜抱着一大坨十几斤的猫,慢慢走回了乾清宫,路上陆炳和黄锦都试图把昭昭抱过来减轻皇帝的负担,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朱厚熜疾走一路,又负重十几斤步行回去,不知不觉间鬓间冒出汗来,因为运动的原因,脸上也有了血色,脸色红润了不少。
穿戴好,今天连点心都没空垫补两口,就上朝去了。
待大朝毕,朱厚熜去文华殿用膳,黄锦看着他脸色,说道:“皇爷今儿个看着真是精神焕发,叫我们看着心里也高兴。”
朱厚熜愣了一下,自己去到后面铜镜那儿照了照,果然,脸色比往日鲜活多了,想到昭昭今天还专门早起带着自己出去疾走,难不成这也是养生练体?
他决定召见个太医来问问。
“昭昭呢?”
“从回来就卧进皇爷您的床铺里面睡觉去了。”文华殿中,也是有卧室的,朱厚熜中午在这边休息。
朱厚熜过去看看猫,光影摇动间,李盛不耐烦地伸出两只前爪抱住眼睛,身子一扭滚进了里面,嘴里还发出不高兴的低沉的呜呜声——睡觉被打扰了不开心。
你知道对于一只猫来说,五点早起是多么艰难痛苦,违背本能的一件事吗,啊?!我真的付出了太多!
于是,醒来之后的李盛非常理直气壮地霸占了一块狐狸皮的褥子,竖着尾巴气势汹汹地要把皮子垫到自己的窝里去,
但是猫嘴相对于褥子来说太小了,是黄锦替他拿过去禀告,然后褥子被交给了针工房,要改作成两个垫子给昭昭用,特地吩咐“底下做衬的明黄色锦缎不必改动”。
朱厚熜心里,昭昭是配得上明黄色的。
登基后的第三天,朱厚熜便起意要将蒋王妃,自己的亲生母亲接入皇宫,着有司论礼仪事。
议定由司礼监太监秦文、内官监太监邵恩等捧笺前往安陆奉迎,又有工部、礼部、兵部等派人协调往来,护送仪驾。
四月二十一日,世宗于西角门视朝,下敕令礼部议武宗谥号,这本是应有之义,自有礼部操心。
但朱厚熜又有他令——着礼部同时为父亲兴献王拟封号。
朝臣不由得一惊。
兴献王是朱厚熜亲生父亲,他的尊号非同小可,朱厚熜入继大统,但群臣对此的默契是入嗣入统,既然新君要并入孝宗一脉,那么,兴献王便不再是新君礼法上的父亲,何来尊号之殊遇呢?
礼部尚书毛澄是迎立大臣,在路上的几次冲突中,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位新君的性情,有定见,且性情有顽固执拗之处,对父母感情很深,因此,这事非同小可,他急急地找了杨廷和商议。
此时的朝中,仍是武宗旧臣的天下,他们是孝宗一脉的臣子,天然维护和亲近旧主,且自恃道统,认为新帝入嗣自然是天经地义,于是,杨廷和经过一番考证功夫,拿出了两个先例,以此为依据,判定新君必要入嗣!
一个是汉定陶王之例,汉成帝——即飞燕合德之夫,无子,便以定陶恭王之子刘欣为皇太子,是为汉哀帝;
又有宋濮王事,宋仁宗年老无子,已赵宗实为子,是为宋英宗。
这两人都是入嗣大宗。
杨廷和是首辅,此话一出,便成定论,毛澄共六十余人上奏。
“今上入继大统,宜以孝宗为皇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而令崇仁主考兴献王,叔益王。”
让朱厚熜认叔叔作父亲,然后从益王那里过继给兴王一个孩子。
从人情天伦上说,这简直是割裂亲情,违背常理,把人家好好的儿子弄去给别人当父亲,然后再拉来一个别人家儿子当儿子。
但从礼法上讲,他们似乎非常理直气壮,乃至在大朝会上提出这件事。
但是,从法理上,这真的没问题吗?
杨廷和等人举出的两个例子,都是上一任皇帝还在位,就把下一任人选选定,而后养育宫中,定下了父子名分;而朱厚照与朱厚熜不过是堂兄弟,武宗在位时,并无任何诏书手令留下,令朱厚熜入嗣,不过是“循礼而为”,遗诏上可没说,当初让人家继位,也没说。
若论礼,《皇明祖训》中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真讲究起来,得是同母嫡出兄弟方可,既然杨廷和先前选定继位人选时就没有完全遵循这一条规定,那又怎么能以此来要求朱厚熜全了这份兄弟父子名分呢?
且大明皇室向来不提倡皇室过继,不然的话,兴王的两个同母弟弟也不会无嗣而国除了,既然你主宗无嗣而绝,那就要一视同仁,以小宗入大宗是应有之义,又何来入嗣之举?
且就算是过继,也不能拿人家的独子长子过继给别人啊,《礼》中便有明文:长子不得为人后。
朱厚熜是长子且独子,怎么能弃兴王一脉不顾,去入继别支?
因此,这一份奏章文件看似遵循礼法,实则是乱七八糟处处不通。
朱厚熜初闻此事,情绪激荡间自然不会想到这么多,但他对父母自有纯孝之心,于是当即拍案而起。
“父母岂可移乎?其再议!”
朱厚熜登基后,君威与臣权的第一次交锋,正式开场。
第118章
朝堂上的争端,李盛不是不知道,但他也只是默默看着下朝后在文华殿烦恼踱步的朱厚熜,没有过去安慰他。
皇帝肩上是亿万人,政治、财政、人口、天灾、腐败......他总要自己走过这些晦暗艰难的时光,并且,习惯这种压力。
二凤的功绩是打出来的,天象之变不过是锦上添花,若无十数年的征战与无数个日夜的思量琢磨,就算是把两个大翅膀安到李世民身上,他也坐不稳这皇位——最好的统治秩序,是自下而上的服从,而非自上而下的强压。
朱厚熜是藩王入继,不同于一般太子继位,他没有自潜邸时就亲近的朝中大臣,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班底,相反,他初初继位,朝中众臣都是多年来仰承孝宗父子一脉恩德,对他这个摘了桃子的藩王,就算是面上服气,心里也总有些异样情绪,也就是说,他们对朱厚熜这位年轻的君王,并不是完全的忠诚与服从。
而在政治斗争中,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今天,杨廷和与毛澄能率领六十余人以臣凌君,如果朱厚熜就此低头,那么就算是暂时获得了和平,来日若出现了政治上的分歧,大官僚地主和百姓朝政的利益出现了争端,为了家族,他们一样敢这样做——明朝的大姓,是可以做到一个姓氏统管一个县城的,而明后期的文臣,上限有多高,下限就有多低。
面对这样一面倒的局势,朱厚熜最需要的,是忠诚于自己的政治力量,而礼仪之争,便是这个契机——杨廷和确实是位高权重,但是,皇帝年轻力壮且名正言顺,而且,他对于参政的态度非常积极,总有人想进步,被杨廷和打压的,便会把眼光投向另一棵大树,也就是新君。
李盛看见了窗外疾步走来的张景明和袁宗皋,他们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李盛从窗台上跃出跳上了外面的一棵树,政治旗帜立住了,政治力量就回自发形成,在争斗中,礼仪党派,会成为忠心不二的帝党。
他要做的,是静观其变,并且控制好冲突的影响,阻止历史上那样激烈的内斗和无休止的以礼仪为名的陷害。
但是,他也该干干活儿,为小朱拉点人了。
袁宗皋到了殿门口,只瞥见树上一个金黄色的毛团子轻盈一跃,便不见了踪影。
李盛去了郭勋府上,顺道还拐带了陆炳。
郭勋是开国元勋,在正德年间也很受重用,在朱厚照垂危之际,是他受命防守皇城四门、京城九门等紧要地方,且当年的大行皇帝山陵,也是郭勋督造,可以说,与皇家关系密切,且很受信任。
郭家一门显贵,但却有一桩伤心事,正德十一年,郭勋长子郭居之死于广西梧州,是青年病亡,后来有有了儿子郭守乾,但是现在才不过五岁,正是稚龄。
因为长子的去世,郭家的人才承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断代的,郭勋已经是四十来岁的人了,按说这个年龄,下面的小辈儿们就应该十几岁,开始慢慢地跟着办差积攒经验预备着接班了,这样,等老爷子没了,郭家下一任掌权人也有了职位,能继续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但是,郭家没能续上。
但是,李盛却另有一份思量。
郭勋没了长子,如今儿子还小,就更需要他在朝堂上多撑几年,也因此,他比别的勋贵,更需要在新君面前表现。
金黄色的大猫猫在门口一露面就被注意到了,一边有人往里面报,陆炳就被扶下来好生接进去了,要在侯府门口当门卫,那也不是两只眼睛一戳就行的,那马鞍,那玉带,一看就知道不凡,再一问,好家伙,皇帝的奶兄弟啊!
陆炳也不是一个人出来,后面跟了一长串,朱厚熜登基,兴王府旧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陆家也发达了。
郭勋亲自迎出来的,要是陆炳自己上门,他派人出来或是小辈出来接见也就算了,但是还有皇帝那只宝贝猫呢!——昭昭,可见尊崇。
陆炳还有些拘谨,但李盛进了郭家,那是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啊,这里看看那里闻闻,还拽了人家一支挂在边上作装饰的大羽毛下来玩。
郭勋叫人上茶点,叫人去隔房叫几个少年的小辈来当陪客,又给李盛装了四碟子小食来放在一边的小茶几上——他打听过,这位祖宗是跟皇上一桌子吃东西的,他自然也敢让昭昭在地下吃啊。
不得不说,能绵延上百年的世家侯门,确实是讲究,李盛吃着这薄如蝉翼的牛肉片和酥香软嫩的鱼肉肉松,简直是心情愉快得摇尾巴了——当年跟着二凤也没少到处蹭饭,可能是时代所限吧,当年的吃食,可没这么细致!
每样都尝了一点,李盛这才满足地一舔嘴巴,然后过去拽着陆炳,拍拍他的荷包又拍拍肉肉,打包!
陆炳才十一岁,脸皮薄年龄小,今天没下帖子就上门,在他的意识里已经是很是失礼了,居然还要把客人家的东西打包走,小少年的脸蹭的一下子就红到了耳后根,连说话都结巴了。
还试图过来抱起昭昭:“昭昭,乖。”
李盛一甩头伸出前爪推开不让他抱,明黄色的猫眼滴溜溜地转向了那边已经站起来了的郭勋,郭勋果然很上道,笑眯眯地过来安抚陆炳,然后叫人各自装了一大油纸包给带走了——这点东西值当什么,关键是,昭昭可是跟着皇帝起居的,吃的时候,皇帝不得问问哪?
按说,他手里掌着军权,又守着宫门,不必这样积极,但是,他从安陆接了皇帝到现在看来,觉得这位老大是个挺有脾气的人,武将,也是要看君心的啊。
那边陆炳已经和几个少年说起了话,他们都是从小练武,各有擅长的,也谈得来,这些小辈中,有三个是郭家的孩子,还有两个,是徐家的小辈。
京中勋贵多有姻亲,郭家长媳,就是徐家女。
李盛看着天色,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后便进来拽着陆炳要走,几人便拱手作别,但是等出门相送的时候,李盛非要拽着人家郭家的两个小孩儿不放了,一只前爪拽一个往门口拽。
这是要干嘛?
陆炳没法子,只能又红着脸接受了郭勋的好意,带着几个刚认识的小伙伴回了陆家“陪猫猫玩”。
李盛在马上一摇一晃,眯着眼睛看越来越远的郭勋身影——他要为朱厚熜争取老牌勋贵的支持,但他不能让郭勋坐大,嘉靖年间的有个极其荒谬的李福达案,便少不了郭勋的参与。
朱厚熜如果过于频繁地召见武官,不免会使朝野不安,毕竟,上一个热衷兵事的,就是朱厚熜的亲堂兄,也就是武宗朱厚照。
但是陆炳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了,他可以和勋贵家族的下一代往来交游,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交情了。
在陆家玩了一会儿,李盛还是回了宫,他望着往来巡逻的禁卫,身形高大,威势凛然,禁卫首领,有一部分已经换成了兴王府中的人。
但眼下,这支力量的忠诚度还不够,不然,也不会有后面的清宁宫大火了,对于未知的事情,他向来是以最大程度的恶意去揣测和防备。
武力支持,不单是安全的必要,更永远是秩序和统治的最基础保障,而郭勋,是大明武官勋贵中的代表。
第119章
李盛回宫的时候袁宗皋几人还在,听见外面一声猫叫,都不由得动了动耳朵,这都半下午了啊。
“两位先生先回去吧,这还有得磨呢。”朱厚熜把手里的笔一放,左右动动肩膀,黄锦赶紧过来给他揉着。
李盛喝了一回水进屋的时候,朱厚熜正准备着用晚膳,还一边跟黄锦叨叨着。
“我准备给袁师傅赐几个可心人伺候,这殚精竭虑穷心苦思的,也好给他解解乏啊。”
至于张景明,还是赐些药材吧,今年春天刚病了一场,还是好好将养身体吧。
但是他这句话刚叨叨完,就听见门边一声猫叫,回头一看,昭昭的毛都乍起来了,瞪着两只大眼睛,一副不同意的样子。
李盛脑子里的雷达狂响,明朝时期老朱家的皇帝们是喜欢给器重的臣子赐美女,但是这不适合袁宗皋啊!历史上,朱厚熜给老袁赐完美女没俩月,袁宗皋就病了,病了将近一年后就去世。
李盛不确定他这病跟放纵情色又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要把这种可能性掐死在摇篮里!
李盛跳上桌子,前爪拍拍朱厚熜的手,又非常严肃地喵呜叫了一声。